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吕不韦之死:"恐诛",还是"羞死"?

吕不韦,一个由商入政,有着独立思想的政治大家。在秦国最为低谷的时期,特别是秦昭王病逝、秦孝文王病逝、秦庄襄王病逝的三次最高权力交接的敏感时期,吕不韦都发挥了极大的作用。他是"恐诛",还是"羞死"?

吕不韦"饮酖而死",死前没有留下任何遗书,所以只能推测其死因。司马迁在《史记》中认为,吕不韦"饮酖而死"的原因是"恐诛",据《史记》的记载,也认为是"恐诛"。但我认为,"恐诛"不符合作为政治家吕不韦的性格。如果吕不韦"恐诛",就不可能弃商从政,辅佐异人,也不可能向太后进献嫪毐。如果"恐诛",东窗事发之后,他完全可以跪地求饶,也可以逃亡,也可以选择到其他诸侯国做官,但他都没有,他选择了"饮酖而死"。原因何在?

我认为,吕不韦的政治家的性格和他所受的儒家思想影响使他选择了"饮酖而死"。我们从司马迁的笔下可以看出,吕不韦是一个性格刚毅,果断、勇敢、自信,而富有谋略和远大志向的政治家,可以说他无所畏惧,所以在他的政治生涯中无不显露出他的积极进取,勇往直前的人生态度。他从弃商从政,辅佐异人到尊为相国,号称"仲父",可以说政治旅途,一帆风顺。

而秦始皇十年十月,因向太后进献嫪毐之事败露,相国之职被免, "就国河南",这对吕不韦的打击可谓是十分沉重的。但是,他并没有选择死。一年多以后,秦始皇的一封赐书,把吕不韦推向不归之路。也就是说秦始皇的这份赐书是吕不韦自杀的直接原因。

那么,我们不妨看一下这份赐书的内容:"君何功于秦?秦封君河南,食十万户。君何亲于秦?号称仲父。其与家属徙处蜀!"在这封赐书中,秦始皇一是否认了吕不韦对秦国的功劳,二是否认了秦始皇与吕不韦之间的亲缘关系,三是把吕不韦和他的家属都流放于蜀地。

赐书中并没有"诛杀"之意。吕不韦如果怕死,完全可以带着他的家属到蜀地继续生活。但是,他选择了死。夺其官位,徙其蜀地,可谓是不仁不义;断其亲缘,可谓是不孝。深受儒家思想影响的吕不韦(《吕氏春秋》为证)实在无法承受这样的打击。

因为他忠君,所以没有像嫪毐那样反叛,因为他爱国,所以在"诸侯宾客使者相望于道,请文信侯"时,没有离开秦国;因为他性格刚毅,所以不肯跪地求饶,苟且偷生。他所崇信的儒家思想和刚毅的性格,使他感到羞耻的无地自容,无颜面对世人,于是毅然决然地选择了"饮酖而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吕不韦的吕氏春秋,号称一字千金,到底隐藏着什么秘密
嫪毐(2)吕不韦献嫪毐,并不简单呵! #秦始皇 #嫪毐 #吕不韦 #赵姬 #秦国
该如何评价吕不韦?无法盖棺定论的一位商人
吕不韦和嫪毐是什么关系 吕不韦最后是怎么死的
吕不韦之死有何阴谋?
《大秦赋》中有哪些情节与历史不符?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