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王安石登山写七绝诗,34年后苏轼仿一首,流传至今,却难分高下

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这两句诗你有没有觉得与之前我们读到过的另外一首诗,在句式上的感觉很像呢?“

“有吗?这首诗是我第一次读呢。“

“有啊,你再多读两遍,不畏什么什么,自缘什么什么。“

“啊,你说的是不是'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对的,我指的就是这一首,苏轼的《题西林壁》”。

《登飞来峰》

王安石

飞来山上千寻塔,

闻说鸡鸣见日升。

不畏浮云遮望眼,

自缘身在最高层。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

远近高低各不同。

不识庐山真面目,

只缘身在此山中。

王安石登山写七绝诗,34年后苏轼仿一首,流传至今,却难分高下

这两个非常类似的句式,其实比较起来很有意思,有着很明显的在语气上的区别。“不识”与"不畏"中,第二声的”识“与第四声的”畏“;"只缘"与"自缘"中第三声的”只“与第四声的”自“,这两处音节上的区别使得《登飞来峰》读起来比起《题西林壁》来的坚决而有力。

据说王安石写《登飞来峰》的时候正当三十岁,正是其政治抱负有待展开的时候,而苏东坡写《题西林壁》时已是年近五十,已经饱经人生的起伏,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语气上就是一位有阅历的长者带着感慨,在循循善诱地教导后生;而”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是青年人不畏不惧的自信。

诗歌是诗人意绪在笔端的延伸,同样的哲理诗,因为诗人年纪、境遇的不同,即便句式相类,气度也会有很大的差别。

苏轼的《题西林壁》写在1084年,王安石的《登飞来峰》写在1050年,要不是早了34年,我真要以为王安石的《登飞来峰》是对苏轼的回应了。

苏轼说“不是庐山真面,只缘身在此山中”,讲了一种“当局者迷旁观者清”的哲理。

而王安石好像在回答苏轼,你在山里当然看不清楚了,想要跳出现实的障壁,当然要登上最高的山峰了。

古诗中的“浮云”常常指奸臣,“日”常常指君主,浮云遮住太阳,可能指奸臣蒙蔽了君主。

不过看王安石这首诗,我倒是觉得不能这么机械,王安石这首诗应该有更高的哲学含义,而不仅仅是说不怕奸臣蒙蔽君主。

对比杜甫、王之涣、王安石的三首诗,主题十分类似,但又有细微的差别。

甫的“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重点在“小”,是一种登上绝顶,藐视万物的豪情,是属于年轻人的壮志。

王之涣的“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重点是“上”,也就是攀登的过程,主要讲人生要努力奋斗。

而王安石的“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讲的更多的是一种精神层次,是人经历攀登与奋斗,达到更高人生境界后,能看穿名利欲念纠缠的一种通达的境界。

今天推荐这本《苏轼词传》中不但收集了苏轼的诗,还让我真正了解他的一生,读懂了他的豁达。只有等我们真正走进他的诗词才能走进他的人生,进而学会他的心境。

我们恐怕没有圣人的意境,也没有足够的阅历,但都不妨闲时读读《苏轼词传》,人生的沉浮,情感的忧乐在我们的理念中自会有一番新的体悟。也许不经年我们也能理解苏轼的超然洒脱。

此书用唯美深情的妙笔将苏东坡的一生娓娓道来,融东坡的生平与经典诗词为一体,将他少年时的惊世才情、青年时的意气风发、中年时的愈挫愈勇、老年时的达观淡泊生动地展现在世人眼前。读后希望自己有一日可以学会苏东坡其实无所谓风雨和斜阳的“吟啸徐行”。

苏轼,其诗、其词、其文、其书、其画,每一项取得的成就无人能出其右,是名副其实的全能冠军。

细细品味他坎坷的人生之后,你更能感受到它的豁达与上进,着实让人奋发。

整套书分为《苏轼词传》《辛弃疾词传》《李煜词传》《李清照词传》《纳兰性德》《仓央嘉措》。

内容讲得很精致,涵盖政治、历史、人文等很多的领域。可以说,这是最不可错过的一套经典诗词读物。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安石与苏轼,课本中每人一首哲理诗,谁才是“宋朝第一才子”?
自己的诗歌被苏轼模仿,王安石不但不生气,反而连连点赞
真有趣!北宋竟有一对“诗歌姐妹篇”!
苏轼作诗说看不清,王安石作诗说能看清,袁枚说王安石自以为是
《题西林壁》和《登飞来峰》,都是千古绝唱,你更欣赏哪一首?
王安石《登飞来峰》赏析:表达了作者高瞻远瞩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