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試 說 韓 愈 文 氣 的 成 因

試 說 韓 愈 文 氣 的 成 因

作 爲 文 起 八 代 之 衰 的 古 文 大 師 韓 愈 ,他 一 生 深 疾 佛 老 , 然 而 在 他 論 述 創 作 的 作 品 中 居 然 也 提 到 了 “ 氣 ” 。 顯 然 , 昌 黎 先 生 在 這 裏 所 說 的 “ 氣 ”, 並 不 是 道 家 所 謂 的 丹 田 之 氣 , 也 不 是 所 謂 渾 然 一 元 的 太 極 之 氣 , 他 所 說 的 是 “ 文 氣 ” 。

文 氣 這 東 西 , 本 來 就 比 較 玄 。 若 溯 其 源 , 可 以 推 溯 到 兩 千 多 年 前  的 孟 子 , 他 在 《 公 孫 丑 》 中 說 過 “ 吾 善 養 我 浩 然 之 氣 ”的 話 。他 認 爲 :“其 爲 氣 也 , 至 大 至 剛 , 以 直 養 而 無 害 , 則 塞 於 天 地 之 間 。 其 爲 氣 也 , 配 義 與 道 , 無 是 , 餒 矣 。 是 集 義 所 生 者 , 非 義 襲 而 取 之 也 。 行 有 不 慊 於 心 者 , 餒 矣 。 ”孟 子 這 裏 所 說 的 “ 氣 ” , 主 要 指 的 是 人 們 的 自 身 修 養 , 這 種 修 養 是 在 長 期 的 實 踐 生 活 中 積 累 起 來 的 , 而 不 是 依 靠 外 來 的 義 加 於 其 身 而 獲 得 的 。 三 國 時 曹 丕 繼 之 而 論 “ 氣 ” , 他 說 : “ 文 以 氣 爲 主 , 氣 之 清 濁 有 體 , 不 可 力 強 而 致 。 譬 如 音 樂 , 典 度 雖 均 , 節 奏 同 檢 , 至 於 引 氣 不 齊 , 巧 拙 有 素 。 雖 在 父 兄 , 不 能 移 以 子 弟 。 ” [ 1 ]這 也 許 是 我 國 最 早 從 文 學 的 角 度 上 提 出 “ 文 氣 ”的  了 。他 還 認 爲 “ 文 氣 ” 有 俊 爽 超 邁 的 陽 剛 之 氣 與 凝 重 沉 鬱 的 陰 柔 之 氣 的 區 別 。 這 在 中 國 文 論 史 上 無 庸 是 一 個 重 大 的 貢 獻 , 他 第 一 次 認 識 了 美 的 形 態 有 崇 高 與 優 美 之 分 , 在 這 方 面 , 直 到 清 人 姚 鼐 《 復魯 絜 非 書 》 , 才 進 一 步 將 雄 渾 、 勁 健 、 豪 放 、 壯 麗 等 風 格 歸 入 陽 剛 類 , 將 修 潔 、 雅 淡 、 高 遠 、 飄 逸 等 風 格 歸 入 陰 柔 類 。 然 而 , 曹 丕 過 分 地 強 調 作 家 的 才 性 , 故 其 持 論 仍 不 免 有 失 之 偏 頗 之 處 。 齊 梁 間 的 劉 勰 繼 承 了 這 一 理 論 , 提 出 了 “ 才 有 庸 俊 , 氣 有 剛 柔 ”、“ 風 趣 剛 柔 , 寧 或 改 其 氣 ”[ 2 ] 的 看 法 。 他 還 專 門 寫 了 一 篇 《 養 氣 》 , 闡 述 了 人 的 生 理 氣 血 與 心 理 志 氣 有 著 密 切 的 關 係 , 而 作 家 的 文 氣 又 與 心 理 氣 質 密 切 相 關 的 理 論 。 同 時 , 他 還 提 出 了 養 氣 之 法 : 即 作 家 在 寫 作 之 前 應 注 重 自 身 修 養 , 其 “ 學 業 在 勤 ” , 而 在 寫 作 的 時 候 , 則 “ 務 在 節 宣 ” , 應 “ 清 和 其 心 ” , 做 到 “ 優 柔 適 會 ” 。 可 見 , 他 認 爲 作 家 的 文 氣 包 含 了 作 家 後 天 的 修 養 和 先 天 的 生 理 與 心 理 等 資 質 因 素 , 其 說 較 之 曹 丕 又 是 一 大 發 展 , 至 今 在 文 藝 理 論 上 仍 然 有 著 某 些 指 導 意 義 。

韓 愈 在 他 的 文 論 中 也 提 出 了 “ 文 氣 ” 這 個 問 題 。 他 在 《 答 李 翊 書 》 中 說 : “ 氣 , 水 也 ; 言 , 浮 物 也 。 水 大 而 物 之 浮 者 小 大 畢 舉 。 氣 與 言 猶 是 也 , 氣 盛 則 言 之 短 長 與 聲 之 高 下 者 皆 宜 。 ” 在 這 裏 , 韓 愈 用 了 一 個 形 象 的 比 喻 來 闡 述 氣 與 文 (言 )的 關 係 , 自 然 , 他 這 裏 所 說 的 氣 應 該 是 指 那 種 俊 爽 超 邁 的 陽 剛 之 氣 。 一 生 致 力 於 古 文 創 作 的 韓 愈 自 然 不 能 像 劉 勰 那 樣 作 專 論 去 談 “ 文 氣 ” , 且 劉 勰 已 有 專 文 論 述 , 也 沒 有 再 寫 的 必 要 了 。 他 的 一 系 列 創 作 實 踐 卻 也 集 中 地 體 現 了 這 個 問 題 , 如 他 在 《 答 尉 遲 生 書 》中 說 :“ 本 深 而 末 茂 , 形 大 而 聲 宏 , 行 峻 而 言 厲 , 心 醇 而 氣 和 , 昭 析 者 無 疑 , 優 遊 者 有 餘 。 ” 自 然 , 這 也 是 從 “ 道 ” 的 角 度 上 來 談 文 氣 的 , 即 所 謂 “ 仁 義 之 人 , 其 言 靄 如 也 ”。 但 其 中 也 涉 及 到 了 養 氣 的 問 題 , 他 的 “ 心 醇 而 氣 和 ”、“ 優 遊 有 餘 ”, 與 劉 勰 的 “ 清 和 其 心 ” 、 “ 優 柔 適 會 ”等 倒 也 一 脈 相 承 。 我 們 可 以 從 中 得 知 : 韓 愈 在 文 氣 修 養 的 諸 因 素 中 是 特 別 注 重 作 家 的 自 身 修 養 的 , 他 認 爲 只 有 道 德 修 養 與 文 學 修 養 都 很 高 深 , 作 家 的 行 文 才 可 能 “ 汩 汩 而 來 ”。 這 個 觀 點 , 在 今 天 看 來 , 仍 然 是 有 著 其 進 步 意 義 的 。

韓 愈 行 文 力 主 氣 盛 , 他 認 爲 氣 盛 宜 言 。 那 麽 , 韓 愈 那 浩 然 的 文 氣 又 包 含 了 哪 些 因 素 呢 ? 我 們 認 爲 這 中 間 首 先 是 作 家 自 身 的 思 想 修 養 與 藝 術 修 養 因 素 , 其 次 才 是 韓 愈 本 身 的 文 才 與 他 個 人 的 氣 質 等 先 天 的 資 質 性 因 素 。

韓 愈 認 爲 行 文 要 做 到 氣 盛 , 首 先 就 必 須 “ 明 道 ” , 也 就 是 說 , 作 家 要 有 相 當 高 的 思 想 修 養 。 他 在 給 李 翊 的 回 信 中 首 先 強 調 的 就 是 “ 道 德 之 歸 ”,而 行 文 的 “ 浩 乎 沛 然 ” 也 是 取 決 於 能 得 聖 人 之 志 。 誠 然 , 他 的 所 謂 “ 道 ”,對 唐 代 而 言 謂 之 古 道 ,但 他 的 所 謂 古 道 又 並 非 正 統 的 先 秦 儒 道 , 而 是 以 先 秦 儒 家 思 想 爲 主 體 、 又 雜 取 諸 子 思 想 於 其 中 的 新 儒 學 體 係 。 韓 愈 爲 了 這 個 思 想 體 係 的 形 成 , 即 達 到 他 所 謂 的 “ 明 古 道 ”的 目 的 , 他 孜 孜 不 倦 地 學 習 著 。 他 一 生 “ 口 不 停 吟 於 六 藝 之 文 , 手 不 停 披 於 百 家 之 編 ”, 他 “焚 膏 油 以 繼 晷 , 橫 兀 兀 而 窮 年 ” [ 3 ] 。他 就 這 樣 如 饑 似 渴 地 研 讀 三 代 兩 漢 的 典 籍 , 乃 至 於 年 不 滿 四 十 的 韓 愈 就 “ 而 視 茫 茫 , 而 髪 蒼 蒼 , 而 齒 牙 動 搖 ”[ 4 ] 了 。這 種 刻 苦 學 習 的 精 神 , 對 於 促 使 作 家 自 身 思 想 修 養 的 提 高 無 疑 是 大 有 裨 益 的 。 且 作 者 哪 怕 認 爲 自 己 所 學 皆 醇 了 , 但 他 還 覺 得 “ 不 可 不 養 (養 氣 )也 ”, 他 一 直 堅 持 “ 行 之 乎 仁 義 之 途 , 遊 之 乎 詩 書 之 源 ”, 他 就 這 樣 把 自 身 的 學 養 當 做 畢 生 的 事 業 。

韓 愈 所 謂 的 古 道 , 實 質 上 是 一 種 雜 取 了 先 秦 諸 子 思 想 的 實 用 主 義 新 儒 學 。 他 的 這 個 思 想 體 係 的 形 成 , 經 歷 了 一 個 漫 長 的 歷 程 , 他 “ 沉 浸 醲 鬱 , 含 英 咀 華 ”, 對 於 先 秦 所 有 的 典 籍 , 他 都 幾 乎 進 行 了 一 番 清 理 與 批 判 。 他 認 爲 : “《 周 誥》、 《 殷 盤》 , 佶屈 聱 牙 ;《春 秋》 謹 嚴 ,《左 氏 》 浮 誇 ;《易》 奇 而 法 , 《詩 》 正 而 葩 ; 下 逮 《莊》、《 騷 》, 太 史 所 錄 , 子 雲 相 如 , 同 工 異 曲。”[ 5 ] 正 因 爲 他 如 此 博 學 、採釀 百 家 之 芳 醇 ,“尋 墜 緒 之 茫 茫 , 獨 旁 搜 而 遠 紹 ”,以 故  終 於 形 成 了 他 合 儒 墨 、兼 名 法 的 新 儒 學 體 係 。 從 韓 愈 的 這 個 艱 苦 治 學 歷 程 可 知 , 作 家 的 博 取 衆 家 之 長 , 對 於 其 思 想 與 藝 術 修 養 的 提 高 , 是 非 常 有 好 處 的 。

韓 愈 一 生 以 闡 揚 古 道 爲 己 任 , 他 遇 不 平 則 鳴 , 這 種 爲 天 下 鳴 不 平 的 責 任 感 無 庸 也 是 作 家 思 想 修 養 的 一 個 重 要 因 素 。 從 某 種 意 義 上 講 ,“鳴 不 平 ” 還 是 韓 愈 古 文 創 作 的 內 在 動 力 , 他 也 因 此 而 寫 下 了 大 量 的 譏 評 時 事 、 抨 擊 僥 薄 世 風 的 文 字 。 他 敢 於 觸 侮 龍 顔 , 大 膽 地 攘 斥 佛 老 [ 6 ], 乃 至 於 因 諫 迎 佛 骨 而 差 點 送 死 ;他 同 情 遭 人 嫉 妒 而 不 得 進 士 的 李 賀 , 並 爲 此 而 冒 儒 家 禮 數 之 大 不 韙 以 作 《 諱 辯 》 ;他 爲 了 掃 蕩 輕 靡 的 世 風 而 作 《 師 說 》 、道 《 原 毀 》、著《原 道 》 。 敢 於 鳴 不 平 是 一 個 作 家 思 想 修 養 的 重 要 因 素 , 也 只 有 具 備 了 這 種 社 會 責 任 感 的 作 家 , 才 會 寫 出 富 有 社 會 現 實 意 義 的 作 品 ; 同 時 , 也 只 有 敢 於 鳴 不 平 , 其 創 作 才 可 能 氣 盛 。 這 個 觀 點 早 在 漢 代 的 司 馬 遷 就 提 出 過 , 他 認 爲 一 切 傳 世 的 成 功 之 作 , 無 不 是 “ 聖 賢 發 憤 之 所 爲 作 也 ”[ 7 ] , 在 韓 愈 之 後 的 歐 陽 修 也 提 出 過 “ 窮 而 愈 工 ” 論 [ 8 ] , 這 也 許 是 一 條 藝 術 創 作 規 律 了 吧 。

韓 愈 文 氣 的 形 成 , 除 了 他 自 身 的 思 想 修 養 因 素 以 外 , 還 因 爲 他 具 有 很 高 的 藝 術 修 養 , 而 這 二 者 又 往 往 是 相 輔 相 成 的 。 韓 愈 的 藝 術 修 養 是 非 常 高 的 , 這 個 因 素 使 得 韓 文 “ 爲 萬 世 所 共 尊 , 天 下 所 共 傳 也 ”[ 9 ] 。 我 們 姑 且 看 看 他 向 李 翊 介 紹 自 己 創 作 體 會 的 一 段 話 吧 :

始 者 非 三 代 兩 漢 之 書 不 敢 觀 , 非 聖 人 之 志 不 敢 存 , 處 若 忘 , 行 若 遺 , 儼 乎 其 若 思 , 茫 乎 其 若 迷 。當 其 取 之 於 心 而 注 之 於 手 也 , 惟 陳 言 之 務 去 , 戛 戛 乎 其 難 哉 ! 其 觀 於 人 也 , 不 知 其 非 笑 之 爲 非 笑 也 。 如 是 者 亦 有 年 , 猶 不 改 。 然 後 識 古 書 之 正 僞 , 與 雖 正 而 不 至 焉 者 , 昭 昭 然 白 黑 分 矣 。 而 務 去 之 , 乃 徐 有 得 也 。 當 其 取 於 心 而 注 於 手 也 , 汩 汩 然 而 來 矣 。 其 觀 於 人 也 , 笑 之 則 以 爲 喜 , 譽 之 則 以 爲 憂 , 以 其 猶 有 人 之 說 存 也 。 如 是 者 亦 有 年 , 然 後 浩 乎 其 沛 然 矣 。 吾 又 懼 其 雜 也 , 迎 而 距 之 , 平 心 而 察 之 , 其 皆 醇 也 , 然 後 肆 焉 。 雖 然 , 不 可 以 不 養 也 。 行 乎 仁 義 之 途 , 遊 乎 詩 書 之 源 , 無 迷 其 途 , 無 絕 其 源 , 終 吾 身 而 已 矣 。[ 10 ]

這 可 真 是 作 家 艱 苦 創 作 歷 程 的 真 實 寫 照 。 像 韓 愈 這 樣 資 質 聰 穎 的 大 師 ,爲 了 革 除 駢文 之 弊 而 另 辟 古 文 蹊 徑 , 尚 且 對 藝 術 修 養 的 提 高 終 身 不 輟 , 中 資 之 人 , 則 自 不 待 言 了 。 韓 愈 將 他 的 創 作 歷 程 分 爲 三 個 階 段 : 第 一 個 階 段 是 學 習 與 創 作 古 文 的 初 級 階 段 , 作 者 達 到 了 “ 處 若 忘 , 行 若 遺 , 儼 乎 其 若 思 , 茫 乎 其 若 迷 ” 的 境 界 , 用 柏 拉 圖 的 話 說 , 他 已 經 進 入 了 迷 狂 狀 態 。 韓 愈 古 文 學 習 與 創 作 的 第 二 個 階 段 是 能 辨 正 僞 的 階 段 , 此 時 , 其 文 思 汩 汩 而 來 , 但 作 者 仍 然 擔 心 有“ 人 之 說 存 也 ” , 可 見 要 突 破 駢 文 的 束 縛 , 掃 蕩 輕 靡 文 風 , 何 其 難 也 ! 作 者 創 作 的 第 三 個 階 段 已 經 達 到 了 文 思 浩 然 而 至 的 地 步 , 但 他 仍 然 在 反 復推 敲 , 力 求 達 到 他 所 期 望 的 真 醇 的 古 道 標 准 , 此 後 他 才 敢 馳 騁 他 汪 洋 恣 肆 的 文 筆 , 這 也 可 謂 到 了 王 國 維 所 謂 的 “ 那 人 却 在 燈 火 闌 珊 處 ” 的 第 三 境 界 了 [ 11 ] 但 作 者 仍 然 不 忽 視 養 其 文 氣 , 他 把 明 古 道 、 行 古 道 當 作 終 身 的 事 業 , 也 只 有 如 此 , 一 個 作 家 的 文 思 才 會 永 不 衰 竭 , 才 不至於會 出 現 江 郎 才 盡 的 結 局 。

韓 愈 如 此 刻 苦 地 學 習 古 道 , 且 又 敢 於 鳴 不 平 ,同 時 他 還 如 此 潛 心 提 高 他 的 藝 術 造 詣 , 因 此 , 他 一 旦 行 文 便 氣 盛 , 做 到 了 “ 言 之 長 短 與 聲 之 高 下 皆 宜 ” , 可 見 一 個 作 家 後 天 的 藝 術 修 養 是 多 麽 地 重 要 。 也 因 爲 韓 愈 如 此 重 視 後 天 的 學 習 , 因 此 他 凡 寫 任 何 文 章 都 能 得 其 體 要 , 並 能 打 破 各 種 文 體 的舊 格 局 , 進 行 大 膽 的 藝 術 創 新 。 通 觀 韓 集 , 既 有 洋 洋 數 千 言 的 長 篇 , 也 有 數 十 百 字 的 短 制 , 其 長 篇 厚 重 雄 渾 , 而 短 制 也 剛 勁 有 力 。 每 篇 之 中 長 句 與 短 句 相 間 、 對 句 與 散 句 相 間 、 整 句 與 零 句 相 雜 、 韻 語 與 散 體 參 差 , 各 得 其 宜 , 各 盡 其 妙 , 真 可 謂 文 氣 浩 然 、 言 之 短 長 與 聲 之 高 下 各 盡 其 妙 。

韓 愈 那 充 滿 陽 剛 之 美 的 文 氣 的 形 成 , 其 自 身 後 天 的 修 養 固 然 起 了 重 要 的 作 用 , 但 我 們 也 不 能 忘 了 韓 愈 是 一 個 天 資 過 人 的 語 言 大 師 。 披 覽 韓 文 , 其 淩 雲 之 氣 真 叫 人 誠 心 折 服 , 這 與 韓 愈 那 充 滿 自 信 力 的 個 性 氣 質 是 分 不 開 的 。 他 十 分 重 視 自 己 的 人 生 價 值 , 大 有 天 下 捨我 而 其 誰 的 氣 勢 , 因 此 , 他 無 論 在 文 還 是 在 道 方 面 都 表 現 了 極 度 的 自 信 。 在 道 方 面 , 他 以 孔 子 儒 家 道 統 的 正 宗 繼 承 人 自 居 , 他 認 爲 揚 雄 、 荀 子 “ 擇 焉 而 不 精 , 語 焉 而 不 詳 ”[ 12 ] ,他 甚 至 還 認 爲 孔 子 不 在 , 他 不 得 以 弟 子 相 稱 。 他 在 文 這 方 面 也 是 夠 自 信 的 了 , 他 居 然 可 以 在 皇 帝 面 前 說 他 的 文 章 “ 編 之 詩 書 而 無 愧 , 措 之 乎 天 地 之 間 而 無 虧 , 雖 古 人 復 生 , 臣 亦 未 肯 多 讓 ”[ 13 ] ,這 也 真 可 謂 狂 妄 至 極 了 。 正 因 爲 他 對 文 與 道 都 如 此 地 自 信 , 所 以 他 行 文 剽 疾 , 摧 枯 拉 朽 , 勢 不 可 當 ; 其 自 信 使 之 敢 於 攘 排 佛 老 , “ 障 百 川 而 東 之 ”; 其 自 信 使 之 戾 孔 孟 之 道 於 不 顧 , 大 鳴 不 平 ; 也 因 爲 他 如 此 地 自 信 , 因 而 在 他 筆 下 哪 怕 是 干 祿 文 字 也 毫 無 求 憐 取 媚 之 意 , 倒 是 不 乏 猖 狂 恣 睢 之 氣 。 可 見 , 韓 愈 那 充 滿 了 自 信 力 的 個 性 氣 質 , 也 是 形 成 其 文 氣 的 不 可 缺 少 的 一 個 因 素 。

韓 愈 作 爲 一 代 文 宗 , 中 唐 古 文 運 動 的 領 袖 , 他 的 文 章 至 今 仍 有 魅 力 , 我 們 研 讀 韓 文 , 也 會 不 可 避 免 地 要 涉 及 到 他 的 文 氣 。 本 文 認 爲 韓 愈 文 氣 的 形 成 主 要 是 兩 個 方 面 : 一 方 面 是 韓 愈 作 爲 作 家 的 後 天 修 養 , 用 韓 愈 自 己 的 話 說 是 “ 文 ” 與 “ 道 ” , 即 思 想 與 藝 術 修 養 ; 另 一 方 面 是 韓 愈 作 爲 文 學 家 所 具 備 了 的 先 天 藝 術 資 質 因 素 。 這 兩 個 因 素 構 成 了 韓 文 “ 走 赤 電 , 鞭 疾 風 ” [ 14 ] 的 風 格 。                  

——————————

[ 1 ]見 曹 丕 《 典 論 ·論 文 》 。  

[ 2 ] 見 《 文 心 雕 龍 ·體 性 》 。

[ 3 ] [ 5 ]見 韓 愈 文 《 進 學 解 》 。

[ 4 ] 見 韓 愈 文 《 祭 十 二 郎 文 》 。

[ 6 ] 今 案 : 對 於 韓 愈 的 攘 斥 佛 老 , 我 們 只 能 從 對 當 時 社 會 有 某 些 積 極 意 義 來 肯 定 他 的 做 法 。 但 平 心 而 論 , 韓 愈 對 於 佛 老 思 想 實 在 是 認 識 很 膚 淺 , 他 遠 不 及 與 之 同 時 代 的 柳 宗 元 那 樣 對 佛 老 有 過 比 較 深 入 的 研 究 。 因 而 , 韓 愈 的 批 判 佛 老 往 往 只 是 隔 靴 搔 癢 , 並 沒 有 觸 及 到 真 正 的 佛 老 思 想 本 身 。 對 於 他 的 敢 於 向 當 時 的 權 威 性 思 想 挑 戰 這 一 點 , 我 們 表 示 肯 定 ; 然 而 , 對 於 他 的 草 率 立 言 的 做 法 , 我 們 並 不 表 示 贊 同 。  

[ 7 ] 見 司 馬 遷 《 報 任 安 書 》 及 《 史 記 ·太 史 公 自 序 》 。

[ 8 ] 見 歐 陽 修 《 梅 聖 俞 詩 集 序 》 。

[ 9 ] 見 歐 陽 修 《 記 舊 本 韓 文 後 》 。

[ 10 ] 見 韓 愈 《 答 李 翊 書 》 。   

[ 11 ] 見 王 國 維 《 人 間 詞 話 》 。 

[ 12 ] 見 韓 愈 文 《 原 道 》 。 

[ 13 ]見 韓 愈 文 《 潮 州 刺 史 謝 上 表 》 。

[ 14 ] 見 茅 坤 《 唐 宋 八 大 家 文 鈔 ·論 例 》 。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廣論第一輪_009B
道教的人生理想--劉仲宇
青春字母剧
佛珠的分类
釣魚入門之投釣
双减背景下小学数学课堂教学评价方案的重构实践研究资料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