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燕歌行》鈔記

《燕歌行》作於開元二十六年(738年),高適由淇上歸梁宋之後。此詩雖用樂府舊題,卻是因時事而作的,這是樂府詩的發展。如果再進一步,就到了杜甫《麗人行》、《兵車行》、“三吏”、“三別”等即事命篇的新樂府了。《燕歌行》是一個樂府題目,屬於《相和歌》中的《平調曲》,這個曲調以前沒有過記載,據說就是曹丕開創的。曹丕有《燕歌行》有兩首,是寫婦女秋思,由他首創,所以後人多仿效他用燕歌行曲調做閨怨詩。高適的《燕歌行》寫的是邊塞將士生活,用燕歌行曲調描寫這一此題材,他算是第一人。歷來注家未對序文史事詳加考核,都以為是諷張守珪而作,因張守珪部將矯命攻打奚、契丹,戰敗後張守珪謊報戰功。但高適在寫於開元二十七年(739年)的《宋中送族侄式顏》中,對張守珪推崇備至。以故有不少人認為所諷對象是安祿山、趙堪與白真陁羅等人。此前高適曾於開元十八(730年)年至開元二十一年(733年)之間北上幽薊,對東北邊塞軍中生活十分了解。從文本來看,此詩並非僅據出塞之客見聞而寫的普通唱和詩,也不僅限於寫張守珪之事。

自唐開元十八年至二十二年十二月,契丹多次侵犯唐邊境。開元二十年,信安王李禕征討奚、契丹,高適北去幽燕,希望到信安王幕府效力,未能如愿。“豈無安邊書,諸將已承恩。惆悵孫吳事,歸來獨閉門”(《薊中作》)。可見他對東北邊塞軍事,下過一番工夫去研究。開元二十一年後,幽州節度使張守珪經略邊事,初有戰功。但二十四年,張讓平盧討擊使安祿山討奚、契丹,“祿山恃勇輕進,為虜所敗”(《資治通鑒》卷二百十五)。開元二十六年,幽州將趙堪、白真陁羅矯張守珪之命,逼迫平盧軍使烏知義出兵攻奚、契丹,先勝後敗。“守珪隱其狀,而妄奏克獲之功”(《舊唐書·張守珪傳》)。高適因對開元二十四年以後的兩次戰敗,感慨很深,因作此詩。

此詩概寫了東北的邊塞戰爭,主要是揭露主將驕逸輕敵,不恤士卒,致使戰事失利。內容大致可分四段。首段八句寫出師。其中前四句說戰塵起於東北,將軍奉命征討,天子特賜光彩,已見得寵而驕,為後文輕敵伏筆;后四句接寫出征陣容,旌旗如云,鼓角齊鳴,一路上浩浩蕩蕩,大模大樣開赴戰地,為失利時狼狽情景作反襯。第二段八句寫戰斗經過。其中前四句寫戰初敵人來勢兇猛,唐軍傷亡慘重;後四句寫至晚已兵少力竭,不得解圍。第三段八句寫征人、思婦兩地相望,重會無期。末段四句,前兩句寫戰士在生還無望的處境下,已決心以身殉國;後兩句詩人感慨,對戰士的悲慘命運深寄同情。全詩對邊塞軍中生活進行高度的藝術概括,集中反映了民族矛盾、軍中矛盾、邊策弊端和人民苦難,主旨深刻含蓄,風格悲壯沉雄,氣勢磅礴,筆力矯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燕歌行并序——高适
唐會要卷九十六
通鑑紀事本末 卷二十九
燕赵男儿的血泪,换来了一次避免安史之乱的机会
为什么承德这个地方出美女,一张地图告诉你
历史的尘埃——“靖康之变”中的“第三种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