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单生荣《黄梅挑花传统图案集》叙评
▲李正阳题
本平台常年面向全球征集文稿、视频、漫画等,不限题材和体裁。若是全网首发(可声明原创),请务必注明!欢迎投稿(荐稿)!👉联系我们

我认识单生荣是上世纪八十年代。来文化馆,编印《黄梅文艺》,我经常到县印刷厂联系工作。那时候,单生荣是县印刷厂副厂长,通过接触了解,我知道他是个画家,在大学期间学的就是民间工艺美术。是湖北美术学院张朗教授的高足。几年后,在工作中,我有幸到湖北美院多次,在张朗教授家,说起黄梅挑花,张朗教授多次跟我提起他的这位学生。


当年编印《黄梅文艺》,我请单生荣用黄梅挑花设计过多次封面。那一年,1988年吧,《民间文学三套集成.黄梅谚语集成》交付印刷,我求过老单做封面设计,他取材的也是黄梅挑花。只是那次《黄梅谚语集成》出书,由于经费问题,我将书稿交印刷厂后,手里没钱,怕印刷厂跟我提钱的事,印刷厂大门都不敢进。书稿捡字,排版、打样,应该履行的三次校对都没有做……印刷厂可能是看在老单的面子上,时间等久了就这样上机印了……至于今,我连样书都没有得到一本。想起来,惭愧!对不起印刷厂的师傅们,对不起印刷厂聂厂长,对不起老单!

时间过去很久,以后见面谁也没有提及此事。只是我心里一直挂着这本账。为了黄梅挑花,我屡次上门,老单好像早就把那茬忘的干干净净……

单生荣先生的《黄梅挑花.传统图案集》一书出版一年多,作为老朋友,应当当面祝贺。只是因为我近年家事纷扰,多途碾转,耽搁了许多事。最近参加一次活动,偶遇单生荣,我喜得他惠赠大作一本。

2005年,我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保护名录申报责任人,假以公务之便,贪功出过一本容黄梅挑花制品样板图片和历史资料、挑花传承人简介等的《黄梅挑花》全集。在这之前,县政协石雪峰、陈敏策等人从陈少平那儿取得的黄梅挑花纹样的搜集整理资料,和本县一些人的黄梅挑花设计稿样汇编成一册《黄梅挑花》一书;连同单生荣这一本《黄梅挑花.传统图案集》应该是近十年来出版的第四本书。

单生荣这本1/12开本《黄梅挑花.传统图案集》凝聚了他几十年的心血。单生荣一九七二年就接触黄梅挑花,可以说是我县早期进行黄梅挑花搜集、整理、设计,研究开发者之一。

单生荣学生时代就有美术天赋,他是黄梅一中高中部1967届毕业生,因为文革的缘故,没有进入大学继续深造。1972年参加工作,以他的美术特长进入挑花领域,当年他设计的黄梅挑花双面扇出口到新加坡。同年,也是因为黄梅挑花他进入湖北美术学院进修,师从张朗教授进修工艺美术。同时进修包装装潢,毕业于湖北工业大学艺术设计专业。近年来,由于他在黄梅挑花上作出的贡献,评为民间工艺美术家(挑花一级)。

单生荣出生在黄梅县孔垅镇,孔垅是黄梅挑花之乡,他从小就生活在黄梅挑花氛围中。他在本书《绪论》中写道:“浆衣洗裳、缝破补绽是黄梅农家妇女必做的活计,女红们将破损衣物按损坏程度或补片或织线,使其更加耐用和美观。由于过去农村物质匮乏,人们经常将添置的衣物在领口、袖口、裤脚口或鞋帮、袜底、鞋垫等易损部位用线密密纳缝牢固,并以针脚均匀平整为佳。聪明勤劳的女红们按布的经纬纱用线将等距离四角交叉相连,正面成“×”,反面成“-”,排列形成“十字”花。又因寻求制作方便,将针从一面先后进出即“挑”的方式,故称“挑花”,它不仅掩饰了补片的痕迹,还为“黄梅挑花”奠定了针法基础,起着“挑花如补片”的作用。”

受到环境的浸润 ,单生荣对黄梅挑花有着于生俱来的情感。正是因为有着这情感的支持,他开始了黄梅挑花的搜集、整理、探索研究之路。

跟张朗教授结缘是他事业的飞跃。因为他的黄梅人对黄梅挑花独有的情怀为张朗教授赏识。张朗从美学学术,国际视角,工艺研究的愿境开发引导他的这位学生,拓展他的思路,使他在黄梅挑花学术路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受到导师的鼓励,单生荣对黄梅挑花不离不弃几十年,从孔垅镇调任县印刷厂副厂长,后又调县总工会,如果他有半点动摇,黄梅挑花这种费心费神,吃力不讨好的事,早就丢过一边。他能够坚持下来,也正是对生养的故土的眷顾,一种报恩的初心,使他在退休以后,仍然执着在画稿上,电脑前,甄别图案,揣摩色彩,在别人搓麻将,搞旅游的时光里,他深入挑花属地采风调研,所以文集中,对具体图案的风情描述,风俗介绍真实诚恳,文字表述蕴含激情。


“挑花大都是由农家妇女手工制作的。它具有两层伦理功的含义。一是妇女通过如挑花之类的针线活养成认真严谨的处事态度,自我磨砺,来实现技艺习得和修身养性的双重价值;二是创造物质价值,如用衣饰、用品等来表达社会的伦理关系。《中国家训史》载:“千万莫学懒妇,积小痴慵,不贪女务,不计冬秋,针线粗率,为人所攻。”民间传有“一出茶饭便知妻,要知贤母看儿衣”。可见民间对女子针线活的重视程度。”《绪论》

如果你问挑花手什么最难,必然回答:“最难的是费眼睛!”挑花是半生手艺,挑花手到三十多、四十岁上眼睛就让针线磨瞎了,做不动了!然而对搜集整理设计来说,更需要敏锐的目光,吃苦的精神。


记得上世纪九十年代,电脑没有普及到家庭的时候,在1986年黄梅赴北京参展黄梅挑花制品,黄梅挑花整理稿和设计稿,都是用的座标纸。挑花女一针,也是设计者在座标纸上一个小点,图案布局,色彩配置都必须走心,这样才能配合后来挑花手的针线制作。那年,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办的全国民间工艺美术展,余绍青设计的“鸳鸯戏水”小幅屏风,阮长庚设计的“福如东海”大幅被面都收获了北京专家的好评。在传统图案花样方面,单生荣比他们磨炼的更苦,经历的时间更漫长,个中艰辛他一人担待。

挑花手是在布的纹理间扎下最美的色彩。老单是在电脑上精致地刻画、整理图案,布局他的色彩。一方面忠实于传统图案的规则,另一方面渗透现代工艺美术思维和生活元素。为便于挑花手的制作。


几十年的寂寞坚守,他凭着对传统图案的熟悉,采编、分类,解析都很精准。


单生荣在原始图案的整理上下功夫,同时在策划制作,装饰运用作出大胆尝试,使一些黄梅挑花的精美图案在棉织品和丝织品上闪光,在现代社会生活中发挥更大的作用。他曾经参与过黄梅戏《於老四和张二女》的舞美设计,后来又与陶培丰用黄梅挑花的图案方式设计制作《五祖寺圣境图》大幅壁画,这幅壁画现在仍然悬挂在黄梅县长途汽车站南面墙壁,令南来北往的旅客驻足观赏,赞美。黄梅挑花作为县域标识性形象近期又装饰了高铁黄梅东站。

单生荣用现代人的视角,劲推黄梅挑花这块传统文化名片,为这块金字招牌增加了不少亮点,他的设计中蕴涵的黄梅挑花的美给予人的视角震撼,让人一见难忘。原始黄梅挑花戏剧人物多为写意,七女下凡,八女游春等,手法简单,形态稚拙,单生荣设计的戏剧人物作品中采用工笔,写实,切近现代人审美观角,慬慎走出传统介入现实生活,《於老四与张二女》剧中的推车赶会,就是这方面的代表作。一些服饰以外,例于家装电视墙,中堂条幅,匾额等,凡经单生荣设计的都具有装饰美,能使满屋增辉添彩。单生荣的尝试有他自己对黄梅挑花的理解,既忠实于黄梅挑花技艺的传统图案,又在跟踪现实生活慬慎扎实地进行尝试。


多年来,国家工业化发展突飞猛进,现代生活的快节奏发展,黄梅挑花由于原材料的局限,和人们在现代化生活的思想观念的转变,黄梅挑花这样一些传统手工艺渐渐走出人们的视线,到了消亡的边缘。正是有了国家的重视,单生荣等少数民间工艺师的坚守,才有了黄梅挑花在今天的生活中再现辉煌的机缘。


黄梅挑花是黄梅人民的,为着它,有许多人在坚守,在努力,在无私奉献。这其中有黄梅挑花女的一辈又一辈的传承,经过几百年民间创造,民间传承,民间发展,几百年来,这朵民间艺术奇葩“深居闺中人不识”。直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建国之初由张朗、吴嘉龄、陈少平等一批文化界专家学者的发掘、整理、推介,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两次入选北京人民大会堂湖北厅窗帘、茶几、沙发巾装饰制品,多次出国参加世界艺术展演活动。2006年,黄梅挑花被国务院授予“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名录”,是黄梅县一块锃亮的文化名片。

在申报“非遗”项目工作中,我多次登门拜访老单,老单为人诚实,言辞不多,他打开电脑,让我浏览他保留几十年搜集整理的黄梅挑花资料。他的坦诚,让我从中得到启示,他为申报工作顺利达标也给我们提供了很多帮助。


单生荣的这簿《黄梅挑花传统图案集》装帧精美,书中图例,他耗费四十年经历,搜集整理,图案精粹,编制精细,涉及面广,配以简炼文字的图案分析和民间生活风俗的说明,刚好补充了以前《黄梅挑花》多种出版物中存在的疏漏和遗憾,是一本研究黄梅挑花图案和黄梅民间风俗的大书,好书。


本文之后,我还要向大家“嘈吐”一个信息,目前,单生荣先生正在编排巜单生荣挑花作品集》,希望大作早日付梓,让更多的人分享单生荣先生的这份艺术快意。

作者简介

郑卫国,黄梅县人,1952年7月生,群众文化副研究员,曾在《人民日报》《青年文学》《北京文学》《长江文艺》《雨花》等报刊发表小说、诗歌、散文,有长篇小说和专著在台湾汉欣出版公司和武汉大学出版社出版。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美黄梅】单生荣:黄梅挑花传统文化之美
中国民间美术非物质文化遗产24——挑花
[非遗]挑花(黄梅挑花、花瑶挑花)
专家话挑花
苗族民间工艺美术,绚丽多彩的艺术瑰宝
散发泥土芳馨的望江挑花工艺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