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黄土岗地有趣事


襄樊北边接壤河南,曾是天晴路如刀,下雨乱泥糟的黄士岗地,被称为襄北。引丹灌溉,农场开发,部队进驻,襄北发生着巨大变化。上世纪七十年代初,被整编为陆军十七军五十一师的湖北独立师部队驻扎在襄北的黄集镇。

那时,师新闻报道组和一五一团(独立师老二团)报道组,住在襄北农场场部靠南的大平房里。有时回想,师团两拨子“亚"新闻工作者,人员有点混淆。团报道组的黔敬斋(河南清丰籍)、李忠诚(四川渠县籍)、夏岳平(广东揭阳籍)、牛玉琦(河南新郑籍),这几位战友,我老把他们认为是师报道组的。

大约一九七〇年前后,一五一团在襄北农场二分场,果园那里,师部新建的大礼堂南边,修建的营房还冇做起来。师团报道组吃住在一起,采访,写稿,摄影,署名,发稿,送稿,也经常捆绑成一家,协力共同进行。

在这个期间,有两件有趣的事情,现今仍记忆犹新,如同昨天,回味无穷。

一是打老鼠。襄阳县(今襄州区)黄集镇地域的襄北农场,和宜城县(今宜城市)流水镇地域的邓林农场,这两个中等规模的劳改性质的农场,历史上分分合合。上个世纪七十年代,两家农场合并,总场场部南迁,设在邓林农场,劳改人员也集中到那里。这样一来,原襄北农场场部闲空一些房子。湖北独立师刚改编为十七军五十一师,正在开进襄北,大兴土木,自己动手,修建师部和一五一团团部的新营区。

在这个背景下,我们师团机关,临时借用襄北农场的房子。我们报道组住的平屋大约三十个平方米。房子陈旧,门窗也不太严实,加上是平房,周围就是菜地、杂草,蚊虫,苍蝇,小动物,进出我们这个住房很容易。蚊虫有部队发的军用旧式白纱蚊帐,基本可防住。老鼠则神出鬼没,不打招呼,说不定什么时候就光临了。

旧式大平房,住着我们师团报道组五六人,或七八人。打老鼠是我们一大屋人的共同任务,也是一种业余爱好和乐趣。一般情况下,对老鼠是随见随打,速战速决。发现老鼠了,大家分工,有人先把门窗关好,预先堵住老鼠的退路,防止它逃跑。多数人,就地取材,拿棍子、扫把、鸡毛掸子、旧纸箱、烂报纸当武器。大家瞄准老鼠现身处,跟踪追击,围堵绝杀。如此操作,不论大小老鼠,很快就被消灭了。

人类吃一堑长一智,在经验中学习、进步。似乎动物也是这样。老鼠被打、被赶、被杀的次数多了,也学聪明了。当然,已被打死的老鼠冇得变聪明的机会了。也许少数漏网逃脱之鼠,把经历、经验传授给同伴。也许是动物的本能使然。于是出现了一次打老鼠的有趣持久战。

有一次,我们按常规之法打一只稍大点老鼠。结果,老鼠跑得无影无踪。把桌子、柜子、床铺、纸篓、杂物都移开翻找,墙根四周仍不见老鼠。大家琢磨,是不是老鼠急中生智,钻进了哪个凉蓆卷筒中去了。果不其然,把竖直站着的凉蓆解开,老鼠静静地趴在蓆筒中部位置。它知道大事不好,拔腿就跑,当然,很快被活捉了,杀灭了。

在鄂师政宣网群聊厅谈及这事,与我同庚的随州籍战友熊龙发,附和着,美滋着——黄集抓老鼠一事,我是亲历者。记得一般都是半夜起来打老鼠,睡得迷迷糊糊的,大家被惊醒,一起来齐参战,一折腾就是半个多小时,弄得第二天早上起不来,经常挨秘书科张管理员的批评呢!

另一件有趣的事,夜晚偷摘辣椒做夜餐。当然,这辣椒是农场公家菜地里种的,也算不上什么大偷了。我们住房西头,有一排稍好的房子,是团首长的小会议室。会议室南边,屋前有不少果树,大概橘子树,橙子树,柚子、桃子树,梨子树,差不多都有。影影绰绰地记得,首长们开会休息片刻,走出会场,来到果林丛中,观看着,议论着,有时还顺手摘个果子尝一尝。

当年,黄集镇上南北走向一条主街,襄北农场场部在镇街西头。场部区域冇有围墙,是现时倡导的“通透式”办公院所。首长会议室再往前不远就是一条大马路,朝西三五里路,直通焦柳铁路线上的耿坡火车站。

首长会议室前小片果林,徍东即是我们住的大房子前的公家菜地。几乎各种蔬菜都有。我专门说说辣椒,红辣椒,青辣椒,都是我们看中的对象。

报道组的一群血气方刚的青年军人,也是一拨军中小秀才。白天四处采访,天黑仍加班加点,赶写新闻稿件。夜猫子们到了深更半夜,肚子饿得咕咕叫。其时,冇得送夜宵、发加班费一说。写稿子,爬格子,累了,饿了,熄灯瞎火的,只好到房前菜地里,寻找可吃之物。萝卜瓜果顺手搙几个充充饥。起初这样对付着。瓜果类生吃,时间长了,觉得口中无味。就打起辣椒的主意。

白天上街买瓶酱油、盐和醋,有时还顺带买点白酒。那个年代,后来时尚的啤酒还冇进入我们的视野。夜晚,我们在屋前菜地里,摸索着摘些辣椒,用水洗净,用小刀切成小块,用酱油和盐腌制。有时还加点醋。很快就可以吃了。边吃腌制辣椒,边喝几口白酒,边天南海北的瞎聊,味道美极了。酱醋盐腌制辣椒,用红辣椒最美气,冇得红辣椒,就只好用青辣椒了。

这个辣椒加工工艺和吃法,走出军营到地方,从昔日到今天,五六十年过去,一直伴陪着流逝的时光和记忆。(2022-11-24清晨五时二十五分,2022-11-26 早七时四十分修订)(文稿来源于鄂师政宣网群)

【作者简介】童道富(家谱名),网名若谷不知。湖北黄梅籍,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间年份,农历腊月三十(除夕)出生。上世纪八十年代未参加人民解放军。黄梅一中老三届高三年级学生,武汉大学物理系毕业。在军营是亚新闻工作者。回地方就业于广播电视传媒。自称为土产杂家,杂七朵八都捣鼓一下,一知半解,均是夹生饭。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知青聚会(上)》
【下峪轶事】之三十七——王立基的传奇人生
朱玲 | 去往东北粮仓:2015和2017国有农场调研札记
《相聚兴凯湖,圆梦铸友情》活动(二)农场生活形态巨变一瞥
吕士恒自传(七)《火烧垦荒地》
我的第二故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