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赵丽华 | ​三代水电人的家国情怀

▲李正阳题

中国水电一局,作为中国水电事业的长子,它一出生便与水结缘,与电相伴。从建国之初的兴水利,除水害到如今的人水共生,城水共融,企业走过了65年的风雨历程,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现成为“一带一路”的排头兵。

在这条艰辛坎坷的涅槃之路上,留下了一代又一代水电人拼搏奋斗,锐意改革,开拓创新,无私奉献的足迹。在众多的水电建设者之中,有这么一家祖孙三代水电人,用他们的家国情怀,传承着永不湮灭的中国水电精神,从他们身上,我们也见证了中国水电建设的巨大变迁。

从吉林的白山水电站到云南的大朝山电站,从北京的十三陵电站到浙江的天荒坪电站,从印度尼西亚的白水电站到老挝的南欧江水电站,祖孙三代一路向南,走过的足迹上崛起了一座又一座水电站。

离家远行
艰苦奋斗是一生的坚守

推开他陈旧老屋的家门,映入眼帘的是一侧墙上贴着一排排不同式样的奖状,奖章,泛黄的纸上“尹德合”3个字依稀可见,一张张奖状,一块块奖牌,串联起老人激情奋斗的岁月,讲述着新中国第一代水电人的故事。

老人家当年84岁,身体硬朗,口齿表达还比较清楚,就是耳朵有的背。他老伴说:“年轻时当炮工震的。”提起往事,他如数家珍,记得非常清楚。

那是65年前的事了,新婚不久的尹德合,告别了妻子,从江苏赣县老家,只身前往东北谋生活。

尹德合的“记忆”从1958年接到招工启事这一天拉开了帷幕。
巍巍五女山,滔滔浑江水,见证着浑江局的过往,上个世纪1958年3月12号,水利电力部辽宁桓仁电站,水利发电工程局(一局前身)挂牌成立,

桓仁电站是我国自行设计,采用国产大型设备,自行安装的大型空心水电站。

那个年代,施工条件异常的艰苦,扁担大筐,大锤、铁㼍子、铁锹,洋镐是常用的工具,硬是靠着肩抬、背扛往出运渣。三伏天,工人们身上一块撘肩布,冒着酷暑清渣、挷脚手架,手上肩上磨出了一层层老茧。三九天,干上几个来回,汗水将衣服浸湿贴到了身上,寒风吹来,冻的人直打哆嗦,多少人手脚冻伤了,可没一个人退缩,为的是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大家毫无怨言,勤勤恳恳的每天工作十几个小时。

在桓仁电站,尹德合先后干过抹灰工、钢筋工、混凝土工、砌筑工,炮工,不论干哪一项工作他都力求自己做到最好。每天天刚亮,人们就能听到工地上的大锤声,一天三顿饭,最后一个进食堂的永远是尹德合,在工地上他是万能工。又是消防员,工人们没有不服他的。他和他的工友们用青春和汗水坚守着、奉献着。他用点滴行动兑现着入职时的誓言,辗转反侧于白山黑水间,用青春热血夯实了中国水电建设的基石。
1972年5月,尹德合被评为全国劳模,1976年2月又被评为水电系统劳模,78年2月应邀出席了全国第5届人代会,连续多年被评为工程局的劳模。1990年光荣退休。

子承父业
“走出去的脚步从未停歇”

尹德合有四个儿子,孩子们只知道他们的父亲在外施工,干大事。他常年奔波在外,孩子们对他的记忆,只是一次次离家远去的背影。长大后,孩子们对父亲的职业有了了解,决心做一个父亲那样的人,三个儿子和孙子都先后追寻着他的足迹加入到水电建设队伍中来,成为了祖孙三代水电人。

某年的6月2日,昆明海口河仁桥边热闹非凡。“嘀……”随着一声汽车的喇叭长呜,货车司机侯学武一脚油门驶向了大桥,成了新桥“剪彩第一车”。

扶着桥杆,竣工的喜悦涌上了尹太平(尹德合的三儿子)的心头,当初,接这段施工任务时,困难重重。水流量也非常小,不符合施工要求,尹太平和项目组的同志大胆提出自己的方案。扩宽河道,加大水流量,使新建的河段水流量提升了75%,为行人和车辆出入方便,建了海口河里仁桥,此桥建成,也造福了一方百姓。
尹相全,尹德合的二儿子,参加了白山电站二期工程建设,后来出国去了俄罗斯安卞拉河鲍谷昌水电站,竣工后回国,又参与了浙江天荒坪水电站建设,云南大朝山电站的施工,接着又出国远去印度尼西亚的白水水电站,帕卡特水电站,南欧江水电站。

记者在南欧江水电站见到他时,他裤腿湿了半截,正汗流浃背的抢修设备。记者见状问了声:“辛苦了?”尹相全却说:“不辛苦,现在的施工条件比起我父亲他们那会好的太多了,不用肩挑背扛了。

尹相全的经历犹如父亲的翻版,他的青春也在大坝上度过。尹相全还说:“作为水电建设者,长年在外施工,我不是一个好儿子好父亲,更不是一个好丈夫。但每当看到一座座电站在身后崛起,我会感到无比的自豪和骄傲。”去南欧江水电站也是为了儿子,他要在工作实践中多带带儿子,让儿子在实践中多些历练,当然,也想在生活中多陪陪儿子,让儿子从多方面快速成长起来,这也是他老父亲交给他的重任。

“我将青春付给你,将岁月留给我自己……”罗大佑《爱的箴言》是尹相全最爱的歌曲,而他的青春也无疑献给了他热爱的水电事业。
“一带一路”
续写水电人的家国情怀

今天,望着父亲的背影,已不再是那么遥不可及了,如今父亲的背影变得瘦小了,也不再那么飒爽帅气,但却更加笃定,从容。”尹相全的儿子,尹德合的孙子尹衍明如是说。

尹衍明2岁的时候,父母就去了云南的大朝山工地,他在爷爷奶奶家长大,跟爷爷的感情也特别深。他大学毕业后,听从了爷爷的意见,回到了一局,被分配到一局一个国外项目工作。临出国前,他去看望了爷爷。

爷爷语重心长地和他说:“你长大了,是尹家第三代水电人,出去后你代表的是一个国家,代表的是一局,要在知识上,智慧上,实力上,向有经验的人多学习,从失败中找教训,从成绩中找不足。快速的成长成熟起来,别让爷爷失望,别给一局和国家丢脸。”

作为水三代,尹衍明在同龄孩子中,或许不是最优秀的,学起新事物也许不是最快的,但他愿意比同龄人花更多的时间去钻研去学习,继承第一代水电人的艰苦奋斗精神,继承第二代水电人的开拓拼搏精神。更是带着新知识,高起点,在创新创业新一局浪潮中和同事们运用新技术新知识,不断革新,发扬一局新四有精神(职业精神、创业精神、学习精神、团队精神)。

尹衍明从参加水电工作那天起,就以一名“水三代”为荣,作为水电人的子弟,他肩负着爷爷,父辈们对水电事业的热爱,作为一名建电新兵,在转型发展的路上,他将牢牢握紧水电建设的接力棒,将这份浓浓电建人的水电情怀,延续和传承。

日前,尹德合大儿子早已在他所在的一局某施工局光荣退休,二儿子和孙子在国外项目工作,小儿子是某分局的总经济师。见到儿孙们各个都成熟成长起来,他为水电大军中有自己一家三代人而感到欣慰和自豪。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三代水电人家国情怀充盈天地间,令人动容,值得赞叹!

作者简介

赵丽华,中水一局退休干部,笔名(网名)犁铧,在职期间曾任企业党委组织员,组织科长,宣传科长,党总支副书记等曾被《东北水电报》《晨风》杂志社《江城纪检》《江城日报》《中国电力政工》等多家报刊特聘为报道员。退休后曾在《江城日报》《江城晚报》,集团总公司报,水电局网站(逐梦)集团官方网站,枕边往事等报纸媒体上发稿。

【链接👇】不老蔡山

赵丽华 | 阅读伴我前行

这个黄梅人被称为“东方铁娘子”,终身未嫁

黄梅文史哲 编委会

法律顾问:黄仲华(资深律师)

总编:李滨

特邀主编:汤燕春

主编龙静

责任编辑吕高智  李福登  柳景钢

委员:余建新  张剑扬  陈娜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解构水电资产盈利模式
从雅砻江三季报说起7
[转载]解构水电资产的“赢利模式” (2012-12-06 10:52:16)
与中国水电共成长
云南主要库钓钓场指南(上131203)
大朝山西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