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龙门阵 | 简.奥斯汀:女作家笔下的女性

简奥斯汀是与英国浪漫主义诗人同时代的世情小说家,她的作品以小见大,写的无非是请客吃饭,弹琴跳舞,择偶婚嫁。

但她用制作象牙雕刻般的功夫打磨出了艺术精品,她的全知叙述者很少对人物进行评论,但始终将人物控制在她的一个反讽意味的审视当中。

20世纪以来,对奥斯汀的评价越来越高,人们说几百年来,人们的文学趣味换来换去,但只有莎士比亚和奥斯汀的作品始终喜欢。

奥斯汀一生只写有六部小说,分别是《理智与情感》,《傲慢与偏见》,《曼斯菲尔德庄园》,《爱玛》,《诺桑觉寺》,《劝导》。

利维斯在《伟大的传统》这本书中说:“简.奥斯汀是英国小说伟大传统的奠基人,她和英国小说大家们一样,具有一种面对生活的虔诚虚怀,以及一种明显的道德热忱。”

今天我们来看看《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中的女性。

一:生机勃勃而又保持疏离的女性

《傲慢与偏见》和《爱玛》当中都有一个共同点,它们都呈现了一对互为对照的女性角色,女主角斗士生气勃勃,无拘束,好言谈的姑娘。

相比之下,另一位对照性的女性就是温和娴静,含蓄拘谨,大家都知道《傲慢与偏见》中的女主角伊丽莎白班纳特,她爱憎分明,在人前也不费心掩饰。

而她的姐姐简,接人待物总是平和愉快,甚至使宾利先生误以为简对自己没有什么特殊的情谊。

《爱玛》中的两位女性,就像书中的奈特利先生的态度一样,大家都褒扬爱玛 伍德豪斯坦率热情,而贬低简 菲尔费克斯她端庄中的疏离。

因为这种个性使她不太亲切,不太可爱,看来两位女主角是坦率奔放,而两位对照性的名字和作家一样,都叫简的姑娘,稳重拘束。

咋看之下,这一对比似乎是奥斯汀早期的一个主题,理智与情感的再度演绎。

那么光彩照人的伊丽莎白和爱玛有什么问题呢?

唐嘉薇在她的论文《论奥斯汀小说中疏离状态的多重意义》当中论证,伊丽莎白有一个关键的人格弱点,即“不认真对待生活。”

她身上有一种游戏的心态,如果我们对比伊丽莎白和简,简表面平静,但是她真挚的爱着宾利先生,并在他退却的时候很受伤害。

而热情坦率的伊丽莎白她对于韦翰转而去追求金小姐十分淡定,所以亲友们都颇为惊讶。

书的大部分场景当中,伊丽莎白都扮演着一个局外人,她观察世间百态,乐在其中,包括简和宾利先生彼此的爱慕,达西对宾利小姐的无动于衷,柯林斯先生对家苔琳夫人小丑似的谄媚。

伊丽莎白总是以客观的眼光审视着他人,审视自己在生活舞台上的一个表演,我们再对比一下《爱玛》当中爱玛和简.菲尔费克斯。

简的拘谨主要是因为她要隐瞒自己真实的婚约,就像爱玛所说的,简对弗兰克 邱吉尔的感情准时压倒了他的判断。

相比之下,爱玛远远不是这么能够轻易托付真心的姑娘,爱玛对哈里埃特曾经宣称自己决心维持单身,这等于说她拒绝任何的情感的羁绊。

她先是在埃尔顿和哈里亚特之间热心的牵线,之后又在一个更复杂的事件当中自封为无所不知的一个旁观者。

爱玛对弗兰克 邱吉尔抱有好感,因为这位先生在公开场合当中对自己大献殷勤,爱玛感到非常开心得意,并想象自己爱上了他。

然而最后得知邱吉尔已经有婚约的时候,爱玛很平静,这表明她其实是漠不关心的。

那么这种心理上的保留意味着对投身于生活当中不确定性的退缩和拒绝,和简 班纳特以及简 菲尔费克斯表面上的拘谨一样,伊丽莎白和爱玛她们的精神疏离状态也是一种自我保护。

奥斯汀对她笔下女主人公的这种精神疏离,未必是持批判态度的,由于奥斯汀的作品承袭了反伤感主义和反雅各宾派的思想传统,对于“个人自发情感之真实性”,她的作品流露出一种典型的“保守的怀疑”。

我们要知道奥斯汀笔下所呈现的是一个讲究教养的礼俗世界,其中的单身女子,她们既要避免被表象所迷惑误导,又要维持自身形象得体。

与男性相比,女性的社会地位不那么安稳,因此她们需要小心自处,奥斯汀安排人物的命运很讲究。

凡是一见钟情之下就全心投入的女子大多要经历一番煎熬,不止有精神上的折磨,身体也要有些损耗。

与这些不懂设防的女子不同,伊丽莎白和爱玛设立了一道精神屏障,把自己和外界隔离开来,也就免受韦翰一类道貌岸然之徒和邱吉尔一类“无心”冒犯的人,他们的伤害。

所以,伊丽莎白和爱玛既是活力四射,爱开玩笑的活泼女性,又是对生活保持冷静观察,懂得感情设防的女性,这是她们的复杂性所在,也是她们的魅力所在。

二:女性的智力与创造力

在奥斯汀笔下,伊丽莎白和爱玛都是智力超群的女子,她们具有建立在真才实学基础上的敏锐的观察力和判断力,强烈的自信心和精神上的优越意识,还包括某种迷人的反抗性格。

朱虹在她的《奥斯汀研究》这本书里面提出:“奥斯汀是以妇女天生和男人一样智力发达,有一样的理性为出发点。

在她笔下,相爱的人们之间通常呈现的教育与被教育的关系中,妇女和男人一样能扮演导师角色,这一关系事实上象征着奥斯汀对女性智力的信心。”

智力就是看穿本质的眼光,“看穿”的能力是一个真正的标志,把奥斯汀笔下那些值得赞许的人物和其他角色区分开来。

伊丽莎白就比她的姐姐简更会认识人,她对于宾利小姐的自私浅薄看得非常的分明,她也能看穿宾利小姐冷淡来信背后的心机。

而她的姐姐简关于以君子度小人之心,以为自己以诚相待,对方就毫无算计,比如伊丽莎白为了照顾简,住到了宾利先生家,宾利小姐为了吸引达西注意而费尽心机,后者却无动于衷。

而伊丽莎白常常旁观自娱,书中写:“只听得宾利小姐恭维话说个不停,不是说他的字写得好,就是说他的字迹一行行很齐整,要不就是赞美他的信写得仔细。

可是对方却完全是冷冰冰爱理不理,这两个人你问我答,形成了一段奇妙的对白,照这样看来,伊丽莎白的确没有把他们俩看错。”

爱玛也同样对人的品格有敏锐的观察,伊丽莎白和爱玛的智力和创造力表现在这样几个方面:

1. 两个女主角都擅长模仿

在与达西第一次跳舞的时候,伊丽莎白故意模仿达西,他生硬冷漠的待人方式,死板的跟他进行谈话,同时她也在惩罚达西的傲慢。

因为达西曾经评价说,她长得还可以容忍,但还没有达到可以吸引他兴趣的程度。

爱玛也模仿过絮絮叨叨的贝茨小姐,学得惟妙惟肖,令韦斯顿太太忍俊不禁。

2. 两位女主角对外界的观看,常常从实事求是的观察过渡到创造性想象。

伊丽莎白和达西曾经就如何识人进行过一番唇枪舌战,当达西称她为研究人的性格的专家的时候,伊丽莎白不仅欣然接受,还颇有自觉的评论了一句,最有趣味的还是研究复杂的性格。

而爱玛作为一位艺术创作者的特点是更加明显的,她给哈里埃特画肖像一件事儿,就是从观察到想象的一个比喻。

3. 两位女主角的创造力与小说的隐含作者之间建立了联系。

不难想象,这两位女子模仿他人的时候流露出的盎然趣味与作为隐含作者的奥斯汀,她在创作贝茨小姐和柯林斯这一类喜剧角色时的乐趣是相通的。

所以可以说奥斯汀通过直接呈现贝茨小姐的话来塑造该角色,这种做法其实呼应了爱玛对于贝茨小姐的模仿。

据说奥斯汀无论在她的私人信件还是小说里面,始终喜欢当一个旁观者,通过反讽等重要的方式来维持语气中的一种疏离感。

这些特点,其实跟她笔下的人物伊丽莎白和爱玛十分相似,奥斯汀作为作家的创造力长久以来为人称道。

伊丽莎白和爱玛身上也有这种诗意的灵性,在这些生机勃发的年轻女子身上,既有伴随着聪慧而生的那种犀利,又有因为她们的疏离带来的轻松。

这既是奥斯汀这两位最受喜爱的女性人物的特点,又是这两部小说本身的风格所在。

吴卫华曾经提出:“伊丽莎白和爱玛,一定程度上成为了隐含作者的代言人,一种打量这个世界的尺度(虽然这二者之间不能完全划上等号)这其中的意义十分巨大。”

在传统文学作品里面,男性人物意味着规范,意味着价值标准,代表着强势话语,女性的声音常常被遮蔽,始终处于被叙述被窥视和被支配的困境。

女性总是低眉顺眼地承受着来自男性咄咄逼人的眼光,而《傲慢与偏见》和《爱玛》这两部小说却将女性推上前台,以女性的角度来展开故事叙述。

这本身意味着对传统男性叙述方式的一种颠覆,同时还隐含着批判既存男性诗学的意义。

三:结语

《傲慢与偏见》和《爱玛》之所以受到大家的钟爱,与两本小说中展现的个性化的活力和想象力是分不开的。

而其中大部分表现于伊丽莎白和爱玛,奥斯汀自己曾经半开玩笑地说:《傲慢与偏见》这本书太过轻快,太过光彩照人了,它缺少暗色。

这里面尽显伊丽莎白轻快性情的一种照人魅力,而她晚期作品塑造的女性心理和道德感趋于成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绣在屏风上的鸟与倔强的灵魂_张爱玲与简_奥斯汀小说女性人物形象之比较
《傲慢与偏见》
《傲慢与偏见》从本我、自我、超我,解读奥斯汀笔下的女性形象
简奥斯汀的小说
唯美浪漫的英伦乡情 | BBC古典英剧推荐
简·奥斯汀在《傲慢与偏见》中的创作风格与艺术成就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