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见《赵版伤寒论》.第194条,现在的排序中无此条文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者为无血,大者为寒。寒气相抟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必噎。(见《赵版伤寒论》194条,现在的排序中无此条文)。

作者:蒋远东

张仲景在这里以脉象的形式讲了一个医案,大意是说,我(张仲景)去看这个病的时候,病人寸口脉浮大。前面的医生不知道寸口脉浮大是表证,竟然用下药下了。既然是表证就应该用发表的药解表。医生这一下,把表证当热证了,这个病就变成逆证了。在我(张仲景)接手这个病的时候,寸口脉不仅浮大不说,病人还肠鸣、下利。

寸口脉是指着寸、关、尺三部脉讲的,现在没有讲这三部脉中的哪一部脉浮大,即为寸关尺三部脉都浮大。浮本来是太阳之表证,《辨脉篇》讲:脉浮而大,浮为风虚,大为气强。风气相搏,必成瘾疹。身体为痒,痒者名泄风,久久为痂癞。《辨脉篇》讲的风虚气强脉浮大仍然讲的是表证。太阳表证只能发表而不能下,下是太阳表证的禁忌。今医反下之是犯了太阳病的禁忌,故为大逆。

现在的寸口脉浮大是虚浮而大,《辨脉篇》讲:寸口脉浮而大,浮为虚,大为实;在尺为关,在寸为格;关则小便不利,格则吐逆。在未下之前,脉浮主表主热;因下而虚,下后,这个病变成一个虚证了,脉虽浮而无汗。因为,汗血同源。这里的浮者为无血讲的是脉浮无汗。因为,下药把寒气引到里面去了,这个大脉就不在是热了而是寒,即本条讲的大者为寒。

原来的脉浮大,即在还没有下的时候,这个脉浮大代表的是表有热里有寒。这个表有热里有寒的寒在胃上,是胃中虚冷。现在经医生而反下之后,下药把胃中虚冷的冷气带到肠道里面来了。下药与胃中虚冷的冷气在肠道中与肠道里面的热搅和在一起了才引起肠鸣的,即肚子里面咕咕着响。这个就是本条讲的,寒气相抟则为肠鸣。如果其肠不鸣,而是下利,这个病就变成关格病了。肠鸣则轻,关格则重(见《辨脉篇》)。

前面的这个医生不知道这个道理,这个病明明变成泻心汤证了,还误以为是热转到肠道里面去了,反而让病人喝些冷水下去,令大汗出,肠就不鸣了。哪知道寒邪已经进入肠道了,水本来就是寒性的,在喝些冷水下去,冷水遇到肠道里面的寒湿之气必定会搅和在一起,在胃肠道中攻冲而呃逆,怎么可能令大汗出呢。第226条讲:若胃中虚冷,不能食者,饮水则哕。这里的哕讲的就是气噎,病人发咯——咯——声。所以,本条讲:反饮冷水,令汗大出,水得寒气,冷必相抟其人必噎。肠鸣,下利者,甘草泻心汤;干(ai)噎(ye)食嗅(xiou)者,生姜泻心汤(见《太阳中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寸口脉浮大,而医反下之,此为大逆。浮则无血,大则为寒,寒气相抟,则为肠鸣。医乃不知,而反饮冷水,令大...
第11课 第一篇:四诊举例
《类方讲伤寒》——承气汤类方六
丹溪手镜
《汉传免费课程太阴篇条文118-126条》
【学伤寒】背诵条文第108、109条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