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伤寒论.第154条

心下痞,按之濡,其脉关上浮者,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伤寒论》.第154条)。

                        作者:蒋远东

第164、第151条对心下痞作了重点讨论,我们认为心下痞的痞是堵塞不通的意思,并重点讨论了心下气痞的产生过程,由此可见,本条讲的这个心下痞就是一个病名。

在第151条中,我们把心下痞与大小陷胸汤证作了比较,认为:按之痛,不按不痛的是小陷胸汤证;按与不按都痛的是大陷胸汤证;按之自濡(软)是心下气痞,换句话说:心下气痞与痛没有关系,也就即心下气痞是不会痛的、按之软。本条讲:心下痞,按之软,是说这个心下痞是虚痞。因为,虚证喜按,实证拒按。

   本条讲:这个心下痞不但按之濡,而且其脉关上浮;这其中的其脉关上浮者讲的是这个心下气痞的脉诊。我在第164条讲过这样一句话说:痞有虚实、寒热之分,如果其痞在寒热交错的这个过程中,其热占了上风了,这个痞就是一个虚热性的气痞。本条讲的这个心下痞气痞,其脉关上浮就是一个热占了上风的一个气痞。从本条文的用药可见,大黄、黄连都是寒性的药,寒能胜热。故知,本条讲的是一个热气痞。

   《脉诊》讲过这样一句话说:左手的寸关尺和右手的寸关尺这三部脉中的寸脉代表的是上焦,关脉代表的是中焦,尺脉代表的是下焦。今关上脉浮讲的是关脉以上包括寸脉都浮。因为,这里的关脉代表的是脾胃,左手的寸脉代表的是心脉,右手的寸脉代表的是肺脉。从本条文中的用药可见,大黄能通秘结、导瘀血;《药性赋》讲:通秘结、导瘀血,必资大黄。由此可见,大黄是走胃肠道的一味药。故知本条的关上脉浮中的关脉代表的是胃肠道。

   纵观《药性赋》中的整个药性,我们可以看出:大黄主要是用来清胃热的,黄连主要是用来清热的,黄芩主要是用来清肺热的。大黄黄连泻心汤中的黄连既能厚肠胃又能清心热,但它主要是用来清心热的。因为,心与肺都在上焦。由此可见,本条的其脉关上浮中的关上包括寸脉。这里的关上浮是说关脉以上的脉都浮。关脉以上是寸脉,这里的关上浮是包括关脉在内的寸脉都浮。由此可见,大黄黄连泻心汤,不仅能泻胃火,同样也能泻心火;如果加黄芩还可以泻肺火(见附子泻心汤)。

   本条讲的这个心下痞是一个虚热性的气痞,大黄黄连泻心汤主之。如果这个虚热性的气痞中的气继续上冲导致咽喉疼痛、口舌生疮,可与大黄黄连泻心汤;如果这个虚热在继续上冲乃至鼻衄,在大黄黄连泻心汤中加黄芩即可。

大黄黄连泻心汤是一个清胃热的药。如果这个胃热在表,即是一个浅表性的胃炎或者说这个热在上焦,用大黄黄连泻心汤的时候,先将水烧至要开的时候,即可以见到水里面有气泡的时候,也就是第164条讲的:以麻沸汤渍之,即把大黄、黄连放进麻沸汤中激一两沸后,绞去渣,分温再服。这里的绞去渣当是把激过一两沸的大黄、黄连捣碎后,又放进煮大黄黄连的水中荡取捣出的汁,去掉残渣,分温再服;在治疗浅表性的胃炎以及上焦热的时候都如法炮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倪海厦伤寒论笔记(一七六)大黄黄连泻心汤
《张仲景方证化裁全解》之大黄黄连泻心汤的加减化裁
大黄黄连泻心汤治痞机理新识
伤寒附翼(4)
《伤寒论》泻心汤11方之目的、要旨和大法
伤寒学堂——干姜黄芩黄连人参汤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