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晋祠,一部记载着三晋历史的线装书(二)
userphoto

2022.08.14 上海

关注

有人说:“初到太原的人,不去看看晋祠,犹如到上海未去游览外滩那样遗憾。”再加上我从小就对历史较感兴趣,常常看些历史典故,对晋祠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因此到太原后一定要去晋祠寻踪问典一番。

晋祠位于太原西南的悬瓮山麓,晋水的发源处。晋祠始建于北魏前,原名为唐叔虞祠,是为了纪念晋国开国诸侯唐叔虞而建。漫步于晋祠,就如同翻过一页历史典籍,数千年沧桑涌上心头,让人感受到熟悉而又陌生的园林风光。

走入晋祠,来到供奉姜太公的女儿、周武王的妻子、唐叔虞和周成王的母亲邑姜的圣母殿前,只见殿前八根立柱顶天立地,两角斗檐飘逸高挑。这八根立柱很有讲究,中间两根最短,外边两根最长,层层增高几许,巧妙地修补了人的视差,使大殿更显威严庄重。

圣母殿也叫“女郎祠”,殿内有宋代彩绘泥塑43尊,这些彩塑与殿外的“周柏”和“难老泉”被誉为“晋祠三绝”。殿内,圣母邑姜凝神端坐于殿中凤椅之上,头戴凤冠,霞帔珠璎,神态庄严,雍容华贵,表现出尊贵与奢华的统治者风度。

圣母像两侧是女官和侍女,这组雕塑逼真地反映出北宋宫廷生活的真实场景,塑像栩栩如生,神态各异。这一尊尊泥塑都是独具匠心而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显示出宋代雕塑的艺术水准。

圣母殿前廊柱上的8条木雕蟠龙可谓是精雕细琢的极品,蟠龙迂回盘绕于大柱上,虬髯环眼,金鳞利爪,势如乘风驾云而下。蟠龙大柱是宋代元祐年间原物,在国内古代建筑已知的同类木构实物中,称得上是最古老的了。

圣母殿也是晋祠中楹联匾额最集中的地方,共有楹联10副,匾额16块,其书写和雕刻手法极为精练的上乘佳作。前廊正中的“三晋遗封”匾额是清代慈禧太后的御笔。另外,在前廊的两侧站立着两员威风凛凛的大将军,约有3米多高,怒目圆睁、气概不凡。

在晋祠里印象最深的是满园参天的古树,但最值得细赏的是被誉为“晋祠三绝”之一的“周柏”,周柏也称为“长寿柏”,距今已有3000年的历史。相传,周柏栽植于西周初年,虽树身呈枯秃朽裂状,但依然卧立不倒,枝叶纷披,树干苍劲如虬龙般向南倾斜。

另一棵约有千年历史的擎天柏以其粗壮的树身托住了周柏的身躯,古老而依然苍翠的周柏和擎天柏以大地为基准,搭成了一个稳定的三角形,体现出难以形容的阳刚之美,显现出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宋代欧阳修曾赞叹此柏树:“地灵草木得余润,郁郁古柏含苍烟”。

圣母殿的南侧有一泉水从一丈深的石崖里涌出,终年不息,水温常年保持在17摄氏度,泉水甜润爽口,这就是“晋祠三绝”中的““难老泉”。难老泉是晋水之源,被誉为“晋阳第一泉”,古书《山海经》就有“悬瓮之山,晋水出焉”的叙述。

北齐时期,人们根据《诗经》中“永锡难老”之句,取名“难老泉”,意为晋祠之泉长清不竭,这也意味喝了此水能健康长寿,青春不老。在难老泉的亭子内有明末清初书法家傅山所书的“难老”匾额,用笔苍劲洗炼,挥洒俊逸,颇具神韵,被誉为“神来之笔”。

从龙泉口流入清潭的淙淙水声,如筝如笛。唐代诗人李白有“晋祠流水如碧玉,百尺清潭写翠娥”的佳句更使此泉流芬千古。难老泉常年不息,晶莹透明,如莲花在云雾中开放,恰似白纱笼罩升腾的蘑菇云,演绎着充满诗情画意的乐章,无愧为晋祠的冠绝奇观。

这一汪晶莹剔透、清澈如玉的泉水流出泉井后,在真趣亭下分为东西两渠,柔情地串起了晋祠园内的楼阁、榭亭,在历史的遗迹上增添了流动的美感,给晋祠带来了灵气,也带来了无限的生机。泉水再顺着智伯渠流向晋中大地,养育晋水两岸数以万计的民众。

难老泉水出水口旁的“不系舟”石舫,是一类似江南画舫的凉亭,绕过曲桥,跨过石板,来到泉水相抱的不系舟,确有点任孤舟漂流的感觉。不系舟名出自《庄子·列御寇》:“饱食而遨游,泛若不系之舟”。其含意为无须用缆绳拴住,小船也不会跑掉的。

难老泉上方是“水母楼”,全楼分上下两层,又称为“水晶宫”。楼内水母像铜质金装,端坐于瓮形座位上,束发未竟,神态自若。相传,水母柳春英生性贤良,嫁到晋祠附近的金胜村为媳,她出嫁后受到婆婆虐待,当时晋祠缺水,她每日都要到很远的地方挑水。

一次,一老人向她讨水饮马,柳女欣然应允,将一担水全赠予了老人。老头大受感动,送柳女一条马鞭,让她将其放入瓮中,瓮水即满,但不可抽出马鞭。一天,婆婆发现了这个秘密,她趁柳女不在时,从瓮中抽出马鞭,水从瓮中奔涌而出,很快就要淹没村庄,柳女赶来用身体堵住瓮口,人们得救了,柳女再也没有离开水瓮。

善利泉,俗称北泉,它与难老泉亭相对立,与难老泉亭同时建于北齐天保年。亭檐不高,亭顶隆起,外观近似古塔。善利泉也是晋水的一个源头,但流量较小,现已枯竭多年,如今只有泉亭,“善利”二字出自于唐张九龄《龙池圣德颂》中的“水者善利之物”。

唐叔虞祠在晋祠的北部,坐北朝南,是一处独立依山而建的祠宇,虽说不如圣母殿高大,但气势浩然。登上25级台阶,就进入高耸的山门。现存的唐叔虞祠是建于元代元至元年,分为前后两院。前院四周有回廊,墙壁上嵌砌着历代碑碣。

说到唐叔虞,还要从《吕氏春秋》和《史记》中记载的“剪桐封弟”的故事说起。相传,周成王姬诵与其胞弟叔虞在院子里做游戏,周成王随手从地上捡起一片梧桐树叶,剪成玉圭的形状,对叔虞说:“给你这个玉圭,封你去唐国作诸侯去吧。”

站在一旁代摄国政的周公听到了,就请周成王选择良辰吉日举行分封大典。周成王说:“我是和叔虞做游戏呢。”周公却说:“天子无戏言,既然说了就要载入史书,就不能食言。”于是,周成王就封叔虞做了唐地的诸侯。

叔虞成为唐地诸侯后,以德治国,做了不少好事,深得民心。叔虞死后,其儿子燮父继承父位,他见境内的晋水日夜奔流,就把国号改为晋,因此叔虞便成了第一代晋君。山西的简称“晋”也由此而来,太原也因在晋水之北,水之北为阳,也称为“晋阳”。

祠堂的后院正北是唐叔虞殿,殿堂中部置龛,龛前木柱上饰蟠龙两条,龛内供奉着明代塑的唐叔虞座像,虽说年岁已久,但唐叔虞身穿蟒袍,手持玉圭,修目美髯,神彩奕奕的帝王之气犹在。神龛两侧各有一位辅臣塑像,高度与真人相近,温良敦厚,文质彬彬。

后院的东西两侧各有3间配殿,中间为献殿。后院四周设有走廊,在殿前廊下两侧各立有一块石碑,左侧为元代至元年雕刻的《汾东王庙记》碑,右侧为清代乾隆年雕刻的《重修唐叔虞祠记》碑。

在唐叔虞祠南的“贞观宝翰”亭内有一块唐太宗亲写的《晋祠之铭并序》碑,这是唐太宗传世仅存的碑文,碑的碑首左右雕螭首一对,并头下垂,身尾盘绕,特别雄丽。据传,唐太宗东征高丽失败后,重游晋祠,写下了总结历史,评点时政的《晋祠之铭并序》。

唐叔虞祠东侧是一组道观祠堂,由三清宫、关帝庙、玉皇阁三部分组成。祠内供奉玉皇大帝,因玉帝称“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故取名昊天神祠。神祠分为前后两院,后院有三清宫与玉皇阁,前院是关帝庙。

走马观花,根本无法阅尽晋祠的景色,品读的也仅是有限的篇章。从跨入高大的晋祠大门起,我依次走过水镜台、会仙桥、金人台、对越牌坊、献殿、鱼沼飞梁、圣母殿、唐叔虞祠,眼前的晋祠已经变成一部线装书,这部书见证了三晋历史的沧桑变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三晋名胜图记 第一篇 古祠神韵
三晋之胜, 探访山西太原晋祠胜景
你们知道山西晋祠是为纪念谁而修建的吗?晋祠三绝是什么?
悬瓮山麓的晋祠
山西太原:走进晋祠
山西纪游之一——晋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