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三苏祠,雨中拜谒宋代苏氏三词客

四川眉山,一个并不出名的地方,从古至今这里从没发生过影响历史的重大事件,但这个普通的地方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景仰,完全是因为三苏祠的缘故。三苏祠原为苏氏故宅,明代洪武年间,为了纪念北宋文豪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就地改宅为祠。

顺着绿树掩映下的红墙,走过悠长的林阴小街,青色的石板在雨水中幽光微现,不觉间来到三苏祠黑漆色的大门。只见门楣上悬挂着清代书法家何绍基的“三苏祠”横匾,门柱上“北宋高文名父子,南州胜迹古祠堂”的楹联,道出了三苏父子和三苏祠的重要性。

据说,曾经的三苏祠已毁于明末的战火,如今的三苏祠是清康熙年在原址上重建的。走进三苏祠,犹如走进一座古典园林,只见迎门两株几人合围的古银杏翠叶如盖、直凌天宇。庭院红墙环抱迂回曲折,茂林修竹绿水萦绕,楼台亭榭掩映其中。

三苏祠庭院内绿水萦绕,荷池相通,小桥贯穿,曲径通幽,亭榭馆堂掩映在翠竹浓荫之中。当年的苏家也只是个大庭院,三苏成名则恩泽后世,人们敬爱三苏,将苏氏故宅扩建成了园林,形成了这三分水、两分竹的岛居园林。

三苏祠建筑群以正殿为中心鳞次栉比,左侧沿瑞莲池铺排瑞莲亭、快雨亭、百坡亭、碑亭,右侧顺势而立绿洲亭、抱月亭。这些亭台楼榭,或倚于池畔,或立于水中、或挺于洲头、或隐于绿荫,显得疏而不散,紧而不促,布局自然流畅。

祠堂前厅的门楣上挂有“文献一家”的横匾,前厅的抱柱上有一幅楹联,“一门父子三词客,千古文章四大家”,楹联中的“三词客”指的就是苏洵与其子苏轼、苏辙,四大家则是指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轼。

过了前厅便是正殿了,正殿又名飨殿,在殿的正中悬挂“养气”匾额,这是清乾隆年间眉州知州张兑和的手书匾。其意思是说三苏父子为官从政,养身修行,治学习文均以养浩然正气为宗。殿两侧各有一方墙门道,西为“文渊”,东为“学薮”。

殿内供奉着三苏父子的塑像,苏洵居中而坐,苏轼、苏澈分居左右。据说,苏洵育有六个子女,三男三女。苏轼、苏辙之前还有一个哥哥三个姐姐,但他们都不幸早逝。苏洵与苏家仅存的二子一起名列“唐宋八大家”,同在文坛上大放异彩,赢得世人的钦敬。

苏洵,字明允,号老泉。他不仅精通六经百家之说,而且下笔能写出好文章,官至秘书省校书郎,与姚辟同修宋代礼书《太常国年礼》一百卷,并著有《嘉佑集》、《易传》。苏洵擅长散文,尤其擅长政论,是宋代的著名文学家。

苏轼,字子瞻,号东坡。曾官至翰林学士,做过兵部和礼部尚书,出任过多地的行政主官。他因反对王安石的新法,遭受打击,后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又因乌台诗案遭迫害,再贬儋州。苏轼一生坎坷,但他胸怀宽广,爱国爱民,倔强豪放,至死不衰。

苏辙,字子由,号颖滨。他曾为商州、大名推官,后为翰林学士、尚书右丞、门下侍郎。他因与王安石政见不合,又因苏轼乌台诗案遭株连,仕途崎岖曲折,晚年隐居,不与人相见,自号颖滨遗老。

据说,苏洵给儿子取名也颇费了一番苦心,为此还写了《名二子》。轼是车上用作扶手的横木,取“轼”为名,是要求其不要过分显露自己。辙是车轮的印记,与车没任何关系,取“辙”为名,寓意其要善处祸福,消灾免祸。

绕正殿后房廊,下三级踏道,顺着石板路前行约十余步,便来到了启贤堂。启贤堂原是苏氏家族供奉祖先神位的祭堂,它之所以命名为启贤堂,有寓意承前启后,让有德有才的贤人济济一堂。

启贤堂外的院落中,有一口长年不枯竭的古井,井水清爽甘美。据说,凡饮用此井水后,会使人耳聪目明。徜徉于此,仿佛看见苏氏父子在家中吟诗作词,在院内玩耍,在井边打水,过着他们无忧无虑的生活。

紧邻古井,有一株枯死了的西川蜀地常见的黄荆树。相传这株老黄荆树为苏洵所植,为的是能让苏轼、苏辙勤奋读书。当地有句俗语“黄荆条子下出好人”,指的是长辈常用黄荆树条对贪玩的孩子予以惩戒。

启贤堂后为木假山堂,“木假山”是深埋于岷江水底的古树形成的乌木,其形似各自独立的山峰。当年,苏洵偶遇木假山峰而深爱之,购置于家中后写下了《木假山记》,赞誉中峰奇伟瑰丽,两侧山峰俊秀挺拔,如人不谄不骄。

来凤轩,是苏轼、苏辙兄弟少年时期的寝室,又是其读书房。苏洵为勉励兄弟二人勤学上进、博学多才,将它取名“来凤轩”。诗人梅尧臣曾写下《题老人泉寄苏明允》诗,诗中有“日月不知老,家有雏凤凰;百鸟戢羽翼,不敢呈文章”的句子。

三苏祠并不大,建筑却不少,这些被古树竹石包围的建筑给人的感觉并无壅塞,反倒古意盎然。看过来凤轩,来到飞檐翘角的披风榭。据史料载,南宋淳熙年间,诗人陆游来眉州,登披风榭,瞻仰东坡遗像,写下了《眉州披风榭拜东坡遗像》诗。

披风榭旁有苏轼的雕像,苏轼左手撑地,右手置于膝,斜倚散坐于池畔石上。他胸前的美髯似在随风飘逸,那双目炯炯闪烁出睿智,神情悠远而略带沉思。苏轼这一生尽管几经沉浮,遭遇坎坷,而他却能以旷达的胸怀和随缘自适的态度,泰然处之。

园林中,还有“八娘伴母”的雕像,雕像中的一位是相夫教子的程夫人,还有一位是小女苏八娘。据说,苏洵曾经并不是好学之人,是程夫人晓以大义,让苏洵刻苦攻读。三苏父子的成功,程夫人的功劳是不可抹灭的。

苏八娘是苏轼、苏辙的姐姐,她才貌双绝,16岁时嫁给了表兄程正辅,遗憾的是,婚后仅一年,她便病逝了。冯梦龙在《警世恒言》中,把她写成了苏轼的妹妹,嫁给了秦观,演绎出《苏小妹三难新郎》的故事。

漫步间,园中一方飘落着树叶的碧绿池水,池边墙壁上刻着苏轼的《天石砚铭并序》,这是苏轼当年洗涤“天石砚”的洗砚池。苏轼12岁时,游玩中偶得一块形状像鱼的石头,石头外表温润晶莹,表面点缀着细小的银星。

苏轼试着拿它当砚台使用,石砚发墨很好。苏洵说:这石头具有砚的品质,是一方天然砚,这是寓意文章发达的祥瑞之兆。从此,苏轼将这方砚台取名“天石砚”,每天写字后,都要到水池边将石砚清洗干净。

瑞莲池南端是瑞莲亭,亭子重建于清康熙年间。据说,苏洵曾于池中手植瑞莲,当池中盛开出一朵朵的并蒂莲后,苏轼、苏辙兄弟二人双双金榜题名。此后,但凡池中并蒂莲开花就被视为眉州科名之吉兆。

百坡亭是横跨瑞莲池上的一座桥亭,取亭名“百坡”寓意希望眉州能够出现更多像苏轼一样的杰出人物。百坡亭始建于南宋环湖,如今这座亭子是民国时期重建的。

彩花舫深隐于林中,于舫中小憩,可闻百鸟喧于林梢,溪水咽于舫前。也可见阳光透过叶间的缝隙,洒落于水面斑驳的环影,或投于苔痕,或啐于溪流,给人以无穷的联想,创造了深邃的意境。

园中有一处水景叫船坞,这是民国时期纪念三苏南行而建造的石舫,在舫首有一株桂花树,恰似撑船的蒿竿。远远看去,这只船舫正撑足力气行于水中。船坞石舫似舟而非舟,似动而还静,付与园林以独特优美的景观。

东园是清代眉州的古考棚旧址,现在改建为碑廊。东园建筑皆为仿清代建筑,主体建筑由晚香堂、四个碑亭和回廊组成。亭廊内嵌有苏轼墨迹碑和眉山历史文物碑,其中著名的碑刻有“三绝碑”、“表忠观”、“醉翁亭”和“丰乐亭”。

东园北端的晚香堂,是一楼一底的仿清代歇山式建筑,晚香堂名称由来为明代陈继儒刻苏轼墨迹拓本名《晚香堂苏帖》。堂内陈列着三苏祠馆藏的精品文物,以及宋、元、明、清的苏轼诗文集缮本、拓本。

古木扶疏,翠竹掩映的三苏祠,既有着巴蜀式庭院开阔疏朗的特色,又有江南园林玲珑曲折的风格。漫步于翠竹幽径丛林画亭间,禁不住思古之情顿生,眼前晃动的是一页页微微泛黄的篇章,脑海里浮现的是一幅幅朦胧的画面。

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文人墨客来此景仰,吟出优美的诗词。不知有多少高人雅士来此驻足,留下隽永的楹联。不知有多少游人来此览胜,追寻三苏的足迹。三苏父子居功至伟,贡献卓著,雄视古今,千载流芳。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这里有一门父子三词客,进走眉山三苏祠寻找九百年前苏家生活遗迹
苏辙《与定国帖》
四川游(80) | 三苏纪念馆
拜谒三苏祠
苏轼书法
苏洵、苏轼、苏辙三父子,占了唐宋八大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