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长城智库|徐苏涛:大企业平台化是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突破口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请输入正文

编者按:5月17号,作者参加了在洛阳召开的国家专业化众创空间备案工作第一轮座谈交流会。结合近几年的跟踪研究,形成了本文。主要包括如何看待新时代双创纵深发展、大企业参与“双创”价值何在、大企业参与“双创”愿景何在、大企业参与“双创”的方法论、以大企业平台化引领“双创”等方面内容。

如何看待新时代双创纵深发展

现在我们开始讲促进创新创业纵深发展,不仅仅是讲究有创新的创业、有创业的创新以及创业带动创新,还在于讲究到底谁来参与“双创”。过去几年,我们自上而下的双创服务仅仅停留在“游击队升级”,很多双创服务机构往往是半路出家的、抓眼球经济的、或者是二混子搞的,但具有产业资源、创新资源的大企业、高校院所并没有太多的“正规军下蛋”。而今天我们所讲的“大企业参与双创”根本动因是产业发展规律、产业组织方式、产业增长方式发生了重大变化,“参与双创”已成为大企业打破产业发展边界、企业发展边界、商业发展疆域的重要突破口。

经济学往往讲究几个替代关系,包括科斯所讲的市场与企业的关系,到底在什么样的交易费用区间相互替代;产业组织与企业的替代关系,到底在什么样的产业结构下相互替代;集群与企业的替代关系,到底在什么样的规模经济、范围经济等区间内相互替代。如今似乎到了产业创新生态与企业的替代关系,尤其是现在平台型企业与非平台型企业的替代关系上。其背后的发展逻辑是产业发展加速生态化,不仅使得产业发展规律从分解融合到了跨界融合,还使得产业组织方式从产业集群上升到产业(创新)生态,更使得产业增长方式由滚动式发展向爆发式成长转变。

在产业生态化条件下,双创纵深发展进一步表现为,自上而下的大企业平台化发展与自下而上的创业高端化相结合。大企业只有成为一个行业或地区的创新生态、创业平台才能释放内外部的活力、赋能内外部的动力,核心是平台衍生能力与产业组织动员能力;而创业企业只有在链接、嫁接高端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过程中,才能抓住时机实现存活与成长,核心是洞见能力与资源链接能力。

总而言之,我们现在需要对新时代的双创纵深发展或者“升级版”做一个战略判断。这个判断的假设是“创业是自下而上的,便要求创业服务是自上而下的”。而这个判断的主要内容,就是“双创”从“游击队升级”到“正规军下蛋”。不能是毫无门槛、毫无节操地进入创业服务,而是让有创新资源及产业要素者走向前台。与此同时,新经济条件下,大企业最大的战略是平台化,而平台化最大的切入口是成为创新创业平台。

大企业参与“双创”价值何在

为什么说大企业平台化是双创“升级版”的重要突破口呢?因为大企业通过平台化转型以及参与“双创”,无论对于双创本身、企业本身还是创新生态,有三个方面的意义:

一是对于双创升级而言,大企业搭建的专业化众创空间等双创平台,通过创新资源的开放共享以及产业要素优化配置,成为众创领域中的一支重要引领力量。目前,在整个创业服务市场上,半路出家的、抓眼球的、招摇撞骗的很多,有些已经被市场“出清”了。纵观办得好的众创空间或其他双创服务平台,往往都是具有一定产业组织能力、资源配置能力、专业服务能力的平台型机构。央企国企、民企集团、上市公司等,只要超越体制机制羁绊,将专业的领域、专业的平台、专业的队伍、专业的服务与双创需求结合在一起,往往能够成为“双创”的重要依托力量。

二是对于企业本身而言,众创空间等双创服务平台已成为大企业改革、创新、发展的战略功能平台——“改革”体现在体制机制上,“创新”体现在开放式创新上,“发展”体现在产业转型升级上。整体而言,只有寻求平台化转型的大企业才有参与双创的基本动力,而只有以平台化转型为统领才能进一步推动体制机制创新;在平台化转型过程中,开放式创新成为提升自主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在开放创新过程中找到引领未来发展的战略增长点,成为大企业参与“双创”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三是对于创新生态或中小企业而言,众创空间等双创服务平台是实现互联融通发展的战略平台,因为其已经成为双创人才、条件平台、要素资源、科技金融、产业组织等充分聚合的接口。以往大家都说“促进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企业联动发展协同创新”,众创空间等双创服务平台的本质,不仅仅是专业化服务平台,更是一种全新的产业组织方式和创新资源的配置方式。所谓“互”,就是“交互”,就是以服务集成发展成为中小企业创新创业平台;所谓“联”,就是“联动”,就是以终端需求为牵引、以集成创新为抓手、以供应链管理为途径、以战略投资为纽带,带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发展,实现新旧动能转换;所谓“融”,就是“融合”,就是以两化融合、科产融合、产金融合、军民融合等,以产业跨界融合提质增效、高质量发展;所谓“通”,就是“贯通”,就是互联互通、优化资源配置,让更多企业以最集中的精力、最低的交易成本实现快速增长并获得优先超额回报。

大企业参与“双创”愿景何在

那么大企业参与“双创”最大的愿景是什么呢?很多经典理论和很多人都认为,大企业很难成为创新驱动的中坚力量;实际上,任何大企业都想创新,只不过是没找到突破口或者不得其法。而在新经济条件下,只要更加主动、更加积极、更加恰当地参与“双创”就能找到新经济的感觉和脉搏,最终实现如下愿景:

一是通过开放创新打破企业的边界。在这里,要深化研究大企业参与“双创”到底有哪些新模式新载体新形态,比如专业化众创空间、研发众包平台、开放实验室、战略投资基金、内部创业等等。但不论怎么样,我认为未来的大企业只有转变成为平台化、生态型、源头型的社会企业,为自身发展赋予更多的社会责任,才有更大的社会价值。这其中,作为社会企业,核心是利用商业手段解决社会发展问题、运用企业化运作机制承担政府公共服务职能;作为平台企业,具有平台化思维、平台化业务、平台化管理,核心是运用第四方思维、集成第三方服务、间或从事第二方服务;作为生态企业,形成更加开放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资本链、供应链,形成具有较大资源配置、产业组织功能的创新生态圈;作为源头企业,以产业组织创新带动各类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创新、业态创新、服务创新,孕育出一批中小企业。

二是通过跨界融合打破产业的边界。在这里,要深化研究大企业参与“双创”到底有哪些全新的产业组织方式,使得产业以内、产业之外以及各次产业之间更加细分、更加融合、更加跨界。但不论怎么样,我认为未来的大企业只有将市场创新、技术创新、组织创新、金融创新、服务创新等相结合,才能掌握新一轮产业发展的制高点、主动权、主导权,才能衍生一批全新业态与商业模式的中小企业。具体而言,是依托其对技术、资本或市场的控制力和影响力,以终端产品的市场创新为牵引,强化市场的反向资源配置作用;以双创平台的服务创新为接口,让更多的中小企业融入大企业的产业链、创新链、服务链、供应链;以中小原创的技术创新为契机,鼓励中小企业做原始创新,自己做集成创新;以敏捷供应的组织创新为途径,在开放创新的供应链中最直接地推动产业组织创新;以产业资本的金融创新为纽带,强化对中小企业的产业整合与战略投资。

三是通过双轮驱动打破商业的疆域。现在很多人在批判“双创”以来很多创业是商业模式创新,以为未来的方向应该是硬科技、黑科技。我以为这个问题应该这么看待,正是由于大企业垄断着社会大量创新资源和产业要素,使得创业企业通过轻资产的模式创新去求生存、求发展、求变革。而在未来,一旦大企业变得更加平台化与开放创新,将进一步开辟新型创业的发展空间与生存疆域。这里所说的“双轮驱动”,即技术创新和模式创新,其本质是既有技术门槛又有独特商业逻辑的商业模式创新。在大企业参与“双创”的条件下,核心是通过激发变革式创业、高成长企业、爆发式成长,找到新经济发展的战略增长点。

四是通过创业治理打破政策的局限。“创业治理”既包括内部的创业治理,主要是创业企业的产权制度与法人治理结构,这一点很容易被理解;还包括外部的治理,主要是指政府、机构、社会对创业企业在引导、管理、服务等方面作用机制与能力的总和,我们这里主要说这个外部治理。准确地说,政府对创业的权力很大,但治理机制和治理能力并不怎么样,尤其是缺乏符合自主创新及新兴产业发展规律的制度创新能力,以至于出现“该管的不管不该管的使劲管”、“什么部门都来管”、“扶持性政策一大堆制度性政策没几条”、“用旧办法甚至错误的方法做新事”等问题。在新一轮促进创业创新纵深发展过程中,需要强化供给侧的制度性产品供给,从治理主体、治理方式、治理能力、治理手段上做调整。

大企业参与“双创”的方法论

近几年调研了不少大企业参与专业化众创空间、研发众包平台、战略投资、开放创新生态圈、集团内部创业等,这里边有非常成功的,也有搞得不怎么样的。但不论怎么样,大部分搞得好的有着共同的发展模式与方法论。这个基本经验,就是“通过跨界融合打破产业的边界”中所论述的。而纵观大企业促进“双创”成功案例,其方法论少不了如下五个“动”。

一是领袖式人物驱动。很多大企业参与“双创”,往往被认为是“一把手工程”。这种领袖式人物之所以重要,是因为领袖式人物能够从思想解放、战略方向、组织方式、资源配置等各个方面,将自己的意念意志转化为集体行动。

二是边缘式创新触动。很多大企业参与“双创”,往往不把双创平台载体放在中心地带/区,而是放在外围地带/区,或者说很多大企业的双创平台载体是外围地带/区自发、自觉出现的。

三是增量式改革撬动。很多大企业参与“双创”,往往是通过平台衍生、衍生企业以及业务衍生等,不断实现自身产品结构、产业结构、经营形态的演进,进而带动转型升级与跨越发展。

四是干中学实践推动。“摸着石头过河”, 就是认准了就做,边干、边学、边改,干中学、学中干,在知行合一中抢占发展先机。

五是诱致性变迁涌动。很多时候只有先有自下而上的诱致性制度变迁,才能有自上而下的强制性制度变迁,大企业参与“双创”同样适宜“法无禁止不为过”的原则。

以大企业平台化引领“双创”

在以往的调研过程中,很多大企业,无论是国有的还是民营的对我们讲,大家都想创新,但不知道怎么创新,参与双创也是摸黑探索。从目前来看,很多大企业都有着参与双创的需求,很多民营大企业只要意识到位、资源到位、办法到位了都能搞起来,但主要麻烦在于国企央企怎么突破体制机制障碍参与创新创业。在这里我觉得有两个方面的问题,需要在促进大企业参与双创发展中得到重视和解决。

一是让大企业更加主动参与“双创”工作。不仅要发扬企业家精神,调动企业家积极性,而且要引导大企业平台化,将后台变为平台。应该说,创新驱动是对企业家的利润驱动,也是对个人自我实现的价值驱动。去年我们国家刚发了一个关于发扬企业家精神的文,但一纸发文并不能安抚诚惶诚恐、筋疲力尽的企业家。只有让企业家都明白参与双创不是做公益,反而是改革、创新、发展以及抢占制高点、掌握主导权、赢得主动权的突破口,能挣更多的钱、更大的钱,才能加速大企业做出参与双创的决策。这便要出台支持大企业平台化的专项政策,将大企业作为培育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工具,借助智力支撑与政策集成等,全面引导大企业实施平台化发展战略。在平台化条件下,这些大企业最大的改变是从做事到做局,需要重新定义这个企业、重新脱胎换骨再创业、实现自组织自成长爆发式发展,最终从大企业集团、跨国公司转变成一个平台化、生态型、源头化的社会企业。

二是探索更加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目前支持大企业参与双创的政策手段还比较单纯,主要是大企业承担了培育中小企业职能、提供创业创新服务,而政府加强运营补助、建设经费支持、购买服务以及建设指标配置等。我认为,更加适宜新经济发展的制度安排,应该包括如下方面内容:第一,让大企业承担培育中小企业公共服务职能;第二,发挥大企业产业组织作用,推动开放式协同创新,如实施产学研伙伴计划、科技成果转移转化伙伴计划,以及在金融资本、产业资本、财政资本融合的条件下,加强战略投资、天使投资及产业并购投资等;第三,就专业化众创空间、研发众包平台、开放实验室、战略投资基金、内部创业等具体参与双创的形式或模式,提出分类支持政策。

END

本文版权归长城战略咨询所有,转载请注明来源,并附上原文链接。

GEI新经济瞭望

New Economy Outlook

关注

请输入正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金融】《创新型孵化器报告》发布,解析京东、腾讯、地产商孵化器生态
围绕产业强聚力构建服务新生态
工信部发指导意见推动小微企业“双创”
2013年3月各地中小企业扶持政策汇总
【科技专论】大力发展科技型中小企业系列谈
战略洞察:2022年我国经济发展的十大趋势与应对策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