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论贤

孟子论贤

身处乱世,怀才不遇,孟子多么渴望有贤君能够崇贤、敬贤、识贤、举贤,使天下安宁、百姓安康。因而,孟子对于倾注了精力,煞费了苦心,进行了充分的论述。

《孟子》一书,论处众多,摘录如下:

1,孟子见梁惠王,王立于沼上,顾鸿雁、麋鹿,曰:“贤者亦乐此乎?”[“孟子进见梁惠王,惠王站在池边,顾望着飞雁、驯鹿,说:'贤者也以此为乐吗?’”]

孟子对曰:“贤者而后乐此,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贤能者才有这样的快乐,不贤者虽然有这些却不感到快乐。”](《梁惠王上》)

2,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王曰:“贤者亦有此乐乎?”[雪宫:宫名,宫中有苑囿台池之饰、禽兽之饶。]

孟子对曰:“有。人不得则非其上矣,不得而非其上者非也,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亦非也。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有的。人们得不到这样的快乐会抱怨他们的君主,因为得不到而抱怨他们的君主是不对的,作为民众的君主却不与民众一同享乐也是不对的。”](《梁惠王下》)

3,孟子(对齐宣王)曰:“国君进贤,如不得已将使卑逾尊、疏逾戚,可不慎与?左右皆曰贤,未可也;诸大夫皆曰贤,未可也;国人皆曰贤,然后察之,见贤焉然后用之。左右皆曰不可,勿听;诸大夫皆曰不可,勿听;国人皆曰不可,然后察之,见不可焉然后去之。左右皆曰可杀,勿听;诸大夫皆曰可杀,勿听;国人皆曰可杀,然后察之,见可杀焉然后杀之,故曰国人杀之也。如此,然后可以为民父母。”[“国君进用贤能,如果迫不得已要使卑贱者超越尊贵者,疏远者超越亲近者,能不慎重吗?”](《梁惠王下》)

4,公孙丑问曰:“夫子当路于齐,管仲、晏子之功可复许乎?”[“老师如果在齐国当政,管仲、晏子的功业能复兴吗?”]

孟子曰:“子诚齐人也,知管仲、晏子而已矣。或问乎曾西曰:'吾子与子路孰贤?’曾西艴然曰:'吾先子之所畏也。’曰:'然则吾子与管仲孰贤?’曾西艴然不悦,曰:'尔何曾比予于管仲?管仲得君如彼其专也,行乎国政如彼其久也,功烈如彼其卑也,尔何曾比予于是?’”曰:“管仲,曾西之所不为也,而子为我愿之乎?”[“你真是个齐人,只知道管仲、晏子而已。有人曾经问曾西说:'你和子路哪个有德行?曾西不安地说:'子路是先祖父所敬畏的人。那人说:'那么你和管仲哪个有德行?曾西的脸色马上不高兴起来,说:'你怎么竟把我和管仲相比?管仲得到君的信赖是那样的专一,主持政务是那样的长久,而取得的功绩却是那样的卑微,你怎么竟把我和这样的人相比?’”接着,孟子说:管仲是曾西不愿效法的对象,你认为我会愿意吗?”]

(孟子)曰:“文王何可当也?由汤至于武丁,贤圣之君六七作,天下归殷久矣,久由难变也。武丁朝诸侯,有天下犹运之掌也。纣之去武丁未久也,其故家遗俗、流风善政犹存者,又有微子、微仲、王子比干、箕子、胶鬲皆贤人也相与辅相之,故久而后失之也。尺地莫非其有也,一民莫非其臣也,然而文王犹方百里起,是以难也。”(《公孙丑上》)

5,(孟子)曰:“北宫黝之养勇也,不肤挠,不目逃,思以一豪挫于人若挞之于市朝;不受于褐宽博,亦不受于万乘之君,视刺万乘之君若刺褐夫;无严诸侯,恶声至必反也。孟施舍之所养勇也,曰:'视不胜犹胜也。量敌而后进、虑胜而后会,是畏三军者也,舍岂能为必胜哉?能无惧而已矣。’孟施舍似曾子,北宫黝似子夏。夫二子之勇,未知其孰贤,然而孟施舍守约也。昔者曾子谓子襄曰:'子好勇乎?吾尝闻大勇于夫子矣:自反而不缩,虽褐宽博吾不惴焉;自反而缩,虽千万人吾住矣。’孟施舍之守气,又不如曾子之守约也。”[“北宫黝培养勇气,肌肤被刺而不退缩,眼睛被刺而逃避,即使有一根毫毛被他人伤害也觉得犹如在大庭广众之下遭到鞭打一样;他既不受挫于卑贱的匹夫,也不受挫于大国的君主,把刺杀大国的君主看作如同刺杀卑贱的匹夫一般;他不畏惧诸侯,受辱骂必定回骂。孟施舍培养勇气,据他自己所说:'把无法战胜的对象看作能战胜一样。如果先估量敌方然后才前进、思虑胜败然后才交锋,必定会畏惧众多的敌军,我怎么能够一定战胜呢?不过是无所畏惧而已。孟施舍像曾子,北宫黝像子夏。这两个人的勇气,不知哪个更好些,但孟施舍的做法较为简要。从前曾子对子襄说:'你崇尚勇吗?我曾经听夫子说过大勇:反躬自问觉得没有道理,即使是卑贱的匹夫我也不去凌辱;反躬自问觉得有道理,即使是千军万马我也不退缩。孟施舍保持勇气,又不如曾子那样简要。”](《公孙丑上》)

6,(孟子)曰:“宰我、子贡、有若,智足以知圣人,汙不至阿其所好。宰我曰:'以予观于夫子,贤于尧、舜远矣。’子贡曰:'见其礼而知其政,闻其乐而知其德,由百世之后等百世之王,莫之能违也。自生民以来未有夫子也。’有若曰:'岂惟民哉?麒麟之于走兽、凤凰之于飞鸟、太山之于丘垤、河海之于行潦,类也;圣人之于民,亦类也。出于其类,拔乎其萃,自生民以来未有盛于孔子也。’”(《公孙丑上》)

7,孟子曰:“仁则荣,不仁则辱。今恶辱而居不仁,是犹恶湿而居下也。如恶之,莫如贵德而尊士,贤者在位,能者在职,国家闲暇,及是时明其政刑,虽大国必畏之矣。”(《公孙丑上》)

8,孟子曰:“尊贤使能,俊杰在位,则天下之士皆悦,而愿立于其朝矣。”(《公孙丑上》)

9,孟子曰:“柳下惠不羞汙君,不卑小官;进不隐贤,必以其道;遗佚而不怨,阨穷而不悯。”(《公孙丑上》)

10,孟子曰:“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焉有仁人在位罔民而可为也?是故贤君必恭俭礼下,取于民有制。”(《滕文公上》)

11,孟子曰:“天下有道,小德役大德,小贤役大贤;天下无道,小役大,弱役强。斯二者天也,顺天者存,逆天者亡。”[“天下得到治理时,小德被大德所役使,小贤被大贤所役使;天下得不到治理时,小的被大的所役使,弱的被强的所役使。这两种情况都是天意,顺从天意者存在,违背天意者灭亡。”](《离娄上》)

12,孟子曰:“中也养不中,才也养不才。故人乐有贤父兄也。如中也弃不中,才也弃不才,则贤、不肖之相去其间不能以寸。”[“有德行的能影响、教育没有德行的,有才能的能影响、教育没有才能的,所以人们乐于有贤能的父兄。如果有德行的嫌弃没有德行的,有才能的嫌弃没有才能的,那么贤能与品行不好之间的差距比寸还小。”](《离娄下》)

13,孟子曰:“言无实不祥。不祥之实,蔽贤者当之。”[言谈不符合实际是不好的。这种不好的恶果,埋没贤才者要承当它。](《离娄下》)

14,孟子曰:“汤执中,立贤无方。”[“成汤坚持中和之道,起用贤人没有定规。”](《离娄下》)

15,禹、稷当平世,三过其门而不入,孔子贤之;颜子当乱世,居于陋巷,一箪食、一瓢饮,人不堪其忧,颜子不改其乐,孔子贤之。孟子曰:“禹、稷、颜子易地则皆然。”(《离娄下》)

16,孟子曰:“百里奚,虞人也,晋人以垂棘之璧与屈产之乘假道于虞以伐虢,宫之奇谏,百里奚不谏,知虞公之不可谏而去,之秦年已七十矣。曾不知以食牛于秦穆公之为汙也,可谓智乎?不可谏而不谏,可谓不智乎?知虞公之将亡而先去之,不可谓不智也。时举于秦,知穆公之可与有行也而相之,可谓不智乎?相秦而显其君于天下,可传于后世,不贤而能之乎?自鬻以成其君,乡党自好者不为,而谓贤者为之乎?”[“做了秦的国相而使他的国君扬名天下,能流传于后世,不贤明能如此吗?以出卖自身来迁就国君,乡里中洁身自好的人都不干,反倒说贤者会这样做吗?”](《万章上》)

17,孟子曰:“晋平公之于亥唐也,入云则入、坐云则坐、食去则食,虽蔬食菜羹未尝不饱,盖不敢不饱也。然终于此而已矣,弗与共天位也,弗与治天职也,弗与食天禄也,士之尊贤者也,非王公之尊贤也。”[“这是士人般的尊敬贤者,不是王公贵族式的尊敬贤者。”](《万章下》)

18,(孟子)曰:“悦贤不能举,又不能养也,可谓悦贤乎?”[“喜好贤达却不能举用,又不能奉养,能说是喜好贤达吗?”](《万章下》)

19,(孟子)曰:“以大夫之招招虞人,虞人死不敢往,以士之招招庶人,庶人岂敢往哉?况乎以不贤不之招招贤人乎?欲见贤人而不以其道,犹欲其入而闭之门也。夫义路也,礼门也,惟君子能由是路出入是门也。”[“用传唤大夫的礼仪传唤虞人,虞人宁死不敢去,用传唤士人的礼仪传唤庶人,庶人难道敢去吗?何况是用传唤不贤之人的礼仪传唤贤人呢?要见贤人却不遵循见他的途径,犹如要他进来却关上了大门。义是途径,礼是大门,惟有君子能沿着这途径进出这大门。”](《万章下》)

20,孟子曰:“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生亦我所欲,所欲有甚于生者,故不为苟得也;死亦我所恶,所恶有甚于死者,故患有所不辟也。如使人之所欲莫甚于生者,则凡可以得生者,何不用也?使人之所恶莫甚于死者,则凡可以辟患者,何不为也?由是则生而有不用也,由是则可以辟患而有不为也,是故所欲有甚于生者,所恶有甚于死者。非独贤者有是心也,人皆有之,贤者能勿丧耳。”(《告子上》)

21,孟子曰:“居下位不以贤事不肖者伯夷也,五就汤、五就桀者伊尹也,不恶君、不辞小官者柳下惠也,三子者不同道,其趋一也。一者何也?曰仁也。君子亦仁而已矣,何必问?”

(淳于坑)曰:“鲁缪公之时,公仪子为政,子柳、子思为臣,鲁之削也滋甚。若是乎,贤者之无益于国也!”

(孟子)曰:“虞不用百里奚而亡,秦穆公用之而霸。不用贤则亡,削何可得与?”(《告子下》)

22,孟子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今之诸侯五霸之罪人也,今之大夫今之诸侯之罪人也。天子适诸侯曰巡狩,诸侯朝于天子曰述职。春省耕而补不足,秋省敛而助不给。入其疆,土地辟,田野治,养老尊贤,俊杰在位,则有庆,庆以地。入其疆,土地荒芜,遗老失贤,掊克在位,则有让。一不朝则贬其爵,再不朝则削其地,三不朝则六师移之。是故天子讨而不伐,诸侯伐而不讨。五霸者,搂诸侯以伐诸侯者也,故曰五霸者三王之罪人也。”(《告子下》)

23,孟子曰:“古之贤王好善而忘势,古之贤士何独不然,乐其道而忘人之势,故王公不致敬尽礼则不得亟见之。见且由不得亟,而况得而臣之乎?”(《尽心上》)

24,公孙丑曰:“伊尹曰:'予不狎于不顺。’放太甲于桐,民大悦。太甲贤,又反之,民大悦。贤者之为人臣也,其君不贤,则固可放与?”

孟子曰:“有伊尹之志则可,无伊尹之志则篡也。”(《尽心上》)

25,孟子曰:“知者无不知也,当务之为急;仁者无不爱也,急亲贤之为务。尧舜之知而不遍物,急先务也;尧舜之仁不遍爱人,急亲贤也。”(《尽心上》)

26,孟子曰:“贤者以其昭昭使人昭昭,今以其昏昏使人昭昭。”(《尽心下》)

27,孟子曰:口之于味也,目之于色也,耳之于声也,鼻之于臭也,四肢之于安佚也,性也,有命焉,君子不谓性也。仁之于父子也,义之于君臣也,礼之于宾主也,知之于贤者也,圣人之于天道也,命也,有性焉,君子不谓命也。(《尽心下》)

举贤、用贤是为政之要,自古皆然。但是,何为贤?何以举贤?却是说得易,做到难。人治社会,人们期盼的是贤君识贤、贤君举贤,可是此贤与彼贤,都不是完美的。人无完人、金无足赤,所以阴阳交错,得之者,天意也;失之者,亦天意也。民主法治社会,人们期盼的是制度识贤、制度举贤,可是制度是人设计的、人运用的,人的不完美必然带来了制度设计的不完美、制度运用的不完美,有制度总比没有制度有根本的不同,制度总是处于完善过程,终无完美之日。因而,在制度设计与运用的完善过程中,依然有天意。孟子所言,则如何?则如何?实际上,核心是要贤者顺天、贤者自贤。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盐铁论(10)刺复第十 - 点滴 - 畅享博客
小品百练:孔子家语·贤君/国语·晋语·文公任贤与赵衰举贤
孟子·养气章
《荀子》君子篇
《孟子》研读第8讲:公孙丑(上)解读1
《孟子》第216讲【尽心章句上】第38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