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Planar T* 85mm F1.4

Planar T* 85mm F1.4

蔡司的铭镜,最前端的镜片几乎占据了整个镜桶,感觉能给一下子把人给吸进去!单就她的外表就足以激起你购买的欲望。但是同时她又是一匹难以驯服的烈马,有不少色友被她玩的团团转。于是买进,卖出,市场保有量相当大。整体来讲相同光圈下planar的景深要比sumilux来得浅,造成的结果就是在F1.4 时对焦超级不准。再加上Contax机身的对焦屏做的不尽人意,于是对付这匹烈马成了几乎不可能的任务。但是她的F1.4光圈是如此的迷人,于是乎好多人 都想斗胆一试。需要做的准备工作是:头天晚上早早的就寝,先把身体竞技状况调整到最佳。然后抱着万劫不复的心情参加战斗,在回家路上顺便进药店购入跌打损伤,肌肉酸痛的良药,已被第二天之需。这样的话,很可能在20张中挑出一张,嗯,还看得过去的pp。这当然是笑谈,不过也足以证明玩PlanarF1.4不是开玩笑的。由于Planar 85/1.4在光圈全开时光渗现象严重(1-2m范围比较突出),导致主体就像蒙上了一层薄纱一般。个人认为,这时接一个外闪,增加一些反差,看起来会比 较锐利一些。P85mmF1.4收到F2.8后,风格突变(其实也是景深在作怪),成像犀利且极富立体感(注意散景的二线性)。P85mmF1.4典型的一镜两用,脸部有小缺陷的可以用大光圈,省了一片柔光景。皮肤完美的,可以收小光圈,保证皮肤的质感一等一的好。再加上P85mmF1.4的暖色调,保证MM的皮肤健康水嫩。由于变形极小,同时又是拍摄建筑题材的一把好手。P85/1.4的成像和P50/1.4一样,讲究序列号。P85/1.4也有光圈全开时就非常锐利的个 体,能不能寻觅的到就要看下的工夫如何了。比如580****的镜头,成像堪比P85/1.250周年纪念版......

 

Planar:

 

Planar镜头是Carl Zeiss镜头设计的代表作。它实现了们对於清晰、原色重现,及丰富的渐层的最高要求,这种镜头的绝佳表现能力,除Carl Zeiss能做到外,无人可及。Carl Zeiss镜头锐不可当的表现力超过任何摄影家的期望。

Planar型镜头是由P.Rudolph博士於1896年在Zeiss所设计出的。这是镜头发展史上一个重要的里程碑。它是第一个能够在大光圈时提供无像散的像场且能对球面像差做高度的矫正。这款镜头在追求高速的同时也能对色像差有杰出的矫正。传统的Planar型设计,是由两组对称於光圈的透镜所组成。尤其以光圈两旁相对称的高曲率透镜弧面形成一个近似封闭的空间为其特色。由於这种设计有Gauss型望远镜头的特点,所以这种目前被许多镜头制造厂商所使用的设计型式,都统称为Gauss型镜头。

20世纪,这型的设计更进一步引导出高速镜头的设计,例如为35mm电影机所设计的Biotar型高速镜头(f/2f/1.4),或是光圈值达f/0.85X光机镜头,发展给NASA用的50mm f/0.7 Planar

新的Planar型镜头维持数十年来的传统,将起始光圈设定在f/3.5f/0.7之间。Planar型镜头也能将所有镜头工学上重要的改良立即吸收到它的设计之中。这项特色使得现代的Planar镜头始终居於领导地位。

即使在全开光圈下,整个像场上也都能呈现优越的解像力,使得Planar镜头真正地成为一支世界性的镜头。而它也特别适用於中型相机和135相机。

 

AEGMMGAEJMMJ

AEG MMJ差不多的价,MMG就比较贵,因为量少。AEGMMJ有区别,我已说了很多次了,也拍过许多对比的,最后我选了最后以批MMJ的,停产前买的。其实MMJ的早期和晚期的还有区别,早期的消光不太好,镀膜也不如后期的反光小。后期的MMJ的色彩更真实饱和度更高,抗逆光更好;早期的——不论 AEGAEJMMGMMJ的略偏黄,尤以AEGAEJ为甚(AE头是1987年以前出的!!!距今最少也有18年了),其次反差低点,大光圈反差低了感觉不如后期MMJ的锐利;抗逆光也差点。AE头不论德日,还有一不爽之处是著名的“锯齿光圈”不过有人喜欢老头柔软的调子和稍淡而微黄的色彩。

老头新头的区别,有点像T2T3镜头的区别,我想,喜欢T3头的会更多。

85/1.4,最好买8字开头的,25头也一样!”

对于MMJMMG AEG等评论并不抱任何态度,这只是个人感觉,特别是色彩等。但不可否认得是,距离停产越近的,可靠性越好,另外,不要小看ZEISS大厂的产品一致性和更新进步。这个25头就是8字开头的,也就是停产前的最后一批。

AEMM的区别:

AE镜自1975年开始生产,有些目前已停产,MM镜是1985年所引进的新设计。

大致上来说,「AE」与「MM」的分别指的是镜头对於支援机身功能上的不同。

AE镜只能支援光圈先决,但无法支援快门先决及P模式;

MM镜则可以支援光圈先决、快门先决、P模式。但其实经过简单的改造,

AE镜也能支援光圈先决、快门先决及P模式。

除了支援机身上不同外,MM镜的光圈形状较「完整」,A镜光圈形状较「破碎」;

MM镜通常在内部镜筒也有作抗耀光的改良涂装(但改良涂装在某些AE镜上也见的到);MM镜和AE镜的镀膜有些也不太一样。

一般而言,会建议购买MM镜而且目前也只有MM镜的新品。

很多镜头的AE版目前已经停产,但某些镜头(MP100/2.8D15/3.5)也只有AE版,

而无MM版。

AEMM如何区分呢? 简单来说,便是看最小光圈上的数值是绿色还是白色的,白色的就是AE镜,绿色的就是MM镜。

价钱方面,MM镜会比AE镜贵一点点,大部分没什么分别。

G(德镜)与J(日镜)的区别,日镜和德镜之间的抉择:

AEMM的区别其实不是非常的重要,GJ的区别对大多数的菜头爱好者来说,才是真正的重头戏。

1975Contax/YashicaRTSFR伴随15颗镜头正式面世,依照当时的Catalog来看,大多数的镜头都是德镜;直到今日,目前Catalog上的大多数镜头都是日镜。

那日制与德制到底差在哪里?

有种公式化及普遍接受的说法:「德镜的成像较为浓厚艳丽,具欧洲味和老镜的风味;

而日镜的成像清爽亮丽,具日本味和现代镜头的味道。以纯成像的角度来看德镜的表现会比日镜更好。」

嗯,基本上来说,个人对於这样的说法大致同意(不同意会被骂...

但其实德镜和日镜的风味也随著各镜头个性不同,而有所不太一样。

而也有人主张德镜和日镜根本没有任何差别。

继续

一般认为,德镜的镜片玻璃来自德国Schott(他也供应B+W滤镜的所有玻璃)提供的玻璃胚,而日镜的玻璃则来自日本富冈光学。以品管上来论,我们可以猜到Zeiss一定以同样严格的标准来审视这两种来源不同的玻璃胚。但可以想像的到,玻璃胚的某些特性是无法以数据来成功衡量,因此可能这两种玻璃胚便有决定性的差异。

镀膜方面,日镜的镀膜偏绿,德镜的镀膜偏紫(不过有些德日镜的镀膜又有点像)。虽然两边同样是T*,但镀膜似乎不太一样。T*Zeiss的最高机密,但其配方大概不是固定的,可能会有所变动。而变动的后果也可能导致成像上的差异。

上面这段其实也只能算是个人的猜测与一些前辈们的心得,某些涉及Zeiss原厂的商业机密,询问原厂也往往得不到解答。唯一能知道的一件事是:Zeiss原厂宣称德镜和日镜的品质一样,因为以同样的标准制造,所以不可能有什么德日镜的区别。

在价钱方面,品相相同的G一向比J贵,其实理由很简单,因为现在已经买不到德镜的新品。供不应求,自然价钱比较高。

品相好的德镜往往都被视为工艺品珍藏起来,使得市面上漂亮的德镜更难得一见。

聪明的各位一定想像的到

德镜也有AEMM的区别,同样日镜也有AEMM的区别

於是就有四种排列组合:AEGMMGAEJMMJ

大体上来说,这样的讲法是没错的, 但全线镜头也只有S85/2.8有这四种排列组合,其余的镜头没有这么多种,顶多三种或是两种而已。

其不同处就如上述所言

价格方面大略是这样:MMG > AEG > MMJ > AEJ

某些镜头的MMG非常稀少(P100/2P135/2),一出现几乎是大家在抢因此会变的比其他几种更为高昂一点。

那到底要选德镜还是日镜?

我想对於德镜不需强求,好好使用手边的器材才是最重要的但 凡是发烧contax蔡司镜头的朋友都会碰到,同样的规格的镜头有AEG MMG AEJ MMJ等不同的型号。到底选择哪一款,实在是个令人头痛的难题。AE镜和MM镜比较好理解,AE镜只能实现光圈优先,而MM即所谓的Multi- Mode,除了光圈优先,还可以使用速度优先和自动程序功能。G代表德国制造,J当然是代表日本制造了。那么在具体的成像方面G镜和J镜会有不同吗?虽然 官方声称二者没有差别,但是在众多的发烧友当中却对这种说法却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德制和日制的区别到底在哪里?我想是不是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总结总结;

1 镜头的镀膜

镜头到手,首先注意到的是德版和日版镀膜区别,这也是被讨论的最多的一个话题。一般而言德版的镀膜大都呈深紫色(亦有虎玻,绿,蓝等色彩),而与之相比日版的镜头,尤其是广角镜头绿色 的镀膜比较常见。不同规格的镜头表现出来不同的镀膜色彩,相同规格但不同批次的镜头仍然表现出不同的镀膜色彩。蔡司公司T*镀膜的配方 频繁的变来变去是难以令人想象的,所以我宁愿相信镜片色彩的不同来自于镜片玻璃材质的不同。另外一种说法是,镀膜配方虽然相同,但是德版的T*镀膜比日版的微厚。要做测量很简单,相信不必动用比如AFM,SEM等昂贵设备,一台简单的表面形状测定仪就行了。不过为了这个去刮伤两只镜头似乎有些得不偿失。

2 镜片

传说以序列号58开头的镜头使用的玻璃和contarex的玻璃一样。contaflex的镜头?玩老头的发烧友一定非常熟悉了。那个 P85T*1.4,就凭其价格比现在contax的纪念镜P85/1.2还要贵,其实力可想而知(数量稀少也是原因之一)。玻璃对镜头的影响巨大。这一点 上德制镜头尤其讲究。日制镜头,一般是先设计再制作。然而玻璃的实际光学参数和设计值是有偏差的,那么这种偏差对成像的影响也就不可避免了。然而德制镜头,尤其是到Apo一级的,比如哈苏的300/2.8Planar 55/1.2等,则是首先购进玻璃,测试参数,再根据参数进行镜头设计。这种高成本的运作方式虽然保证了镜头的质量,但高价和限产也是不可避免的。

从玻璃的炼制角度来讲,日本多湿,德国干燥,那么在炼制过程中溶解在玻璃中的水分当然是日本玻璃较多。显然从生产环境上来讲,德国产的玻璃在光学性能较为占优。再有,环保玻璃问题。早期的玻璃含铅,含铊等镧系的过渡金属,对成像有利(比如,氧化铅可提高光学折射率和色散,氧化砷可澄清气泡功能等)。保护环境,减轻污染,我是举双手双脚赞成的,但作为一名摄影发烧友,为失去了一批性能优异的光学玻璃而不得不令人扼腕。近期的德国,日本都采用环保玻璃(比如哈苏德CFI系列镜头)。虽然通过新的研发,也取得了不少令人注目的成绩,但是,个人认为非环保玻璃的特性至今仍然是无法代替的。想一想当年,蔡司仅仅用5枚镜片就打造出了P135/2,这是何等的自信和实力!相同规格的蔡司,德版较日版为早,要想拥有非环保玻璃打造的镜头,那么寻找德头就不可避免了。另外早期德制镜片侧面均未作消光处理,容易残生迷走光线,在逆光是比较容易吃光,从而降低反差。一说,德镜偏黄也出于此。日镜在此方面作了改进,在抗逆光这一条上日镜占优。

3 光圈结构

这个已经是被谈老了的话题。G版镜头一般是锯齿形叶片,光圈收1-2档的时候,背后有点光源存在的情况下光斑呈锯齿状,光圈收到1-2档以上时锯齿消失。而 MMJ版的则为标准的8角形结构,从背景的虚化来讲无疑是MMJ版更符合现代人的口味。令人不解的是,早期contaflex的镜头光圈非常的漂亮,而且并非锯齿形状。蔡司为何改弦更张,个中缘由耐人寻味。

4 镜桶构造

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头,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J的演变,在外形上 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 180mmF2.8, 200mmF3.5, 300mmF4四款镜头都从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细,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 如从S-planar 60mm/2.8Makro-planar 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版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第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的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 在其他镜头上也能看得到)。

德镜给人的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才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较整齐划一,虽然呵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镜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误差,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才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4 镜桶构造

虽然这个话题鲜有人讨论,但是,德国和日本的生产观念在这里却得到了充分的表现。纵观蔡司镜头,不难发现其中的端倪。一些镜头经过从GJ的演变,在外形上已经发生了不小的变化。比如135mmF2.8, 180mmF2.8, 200mmF3.5, 300mmF4四款镜头都从胖胖镜廋身成功,都变得小巧纤细,方便携带。另外有一些镜头的变化却不是那么明显,要找出它们的区别还是要下一番苦功不可。比 如从S-planar 60mm/2.8Makro-planar 60mm/2.8就至少经历了3个版本。第一版的SP60是黑屁股,而且附带有极为优秀的消光筒,第二版还是黑屁股,但是为了节约成本,消光筒被取消;第三版变名Makro-Planar,白屁股,而且尾部的一组镜片被完全模块化。这也就是说,日产的MP不可能像SP那样对镜头的参数作精细调节(这种现象 在其他镜头上也能看得到)。

德镜给人的感觉是在维持一定的品质的基础上,上下浮动较大。使用德镜,有的时候要一比,二比甚至三比,四比才能碰到真神仙。而日镜成像比较整齐划一,虽然呵杰出的德镜相比稍逊一筹,但是仍然保持相当高的水准。从上面的例子不难看出,德镜部件多,装配繁琐,容易出现误差, 但是通过耐心调制可以得到非常好的个体。而日镜,通过大规模的模块化,降低成本,提高了效率,品质也得到一定的保障。日本这一招,虽然有偷工减料之嫌,但也是大工业化下的必然产物。其实作为蔡司的粉丝还是应该由衷地感谢这一点。正是由于日产化以后,才大大降低了成本,使蔡司放下高贵的身价,寻常百姓也能一亲芳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蔡司AEG、MMG、AEJ、MMJ的区别
卡尔蔡司T* contax系列镜头30支,玩家心得 (镜头照、样片、规格、参考价格)
镜事屋Vol.4:康泰时C/Y卡口中长焦镜头篇
蔡司镜头德产与日产的区别-单反相机和镜头讨论-蜂鸟摄影论坛
蔡司contax系列29支镜头玩家心得(一)
【转】经典兴衰 CONTAX Carl Zeiss T* 镜头年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