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太极拳美学欣赏

太极拳美学欣赏

《我们身边的武林》序

汤庆章

在东方文化日益影响世界文明的今天,中国武功已经蜚声世界,作为中国武术最重要流派之一的太极拳,更以其独特魅力广为流传,它是中华民族对人类哲学思想、养生科学、体育运动的一个伟大贡献。

太极拳是以中国传统思想为指导的武术养生体育运动,它遵循的原则、练习的方法、追求的目的、体现的效果,都符合中国人的思维观念和行为准则。太极拳以先秦黄老道家哲学思想为主,渗融了儒家思想以及佛家禅宗哲理,兼容养生、医术、兵家等思想,充分的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维方法、价值观念和处世哲学,是一套成熟独特的武术理论体系。杨式太极拳的奠基者杨澄甫宗师说过:中国之拳术,虽派别繁多,要知皆寓有哲理之技术,历来古人穷毕生之精力,而不能尽其玄妙者,比比皆是。足见其博大精深。

东方智慧与西方观念炯然不同,它崇尚自然,追求天人合一、物我同一的和谐境界;在对人处世中,强调顺让宽容,提倡内省以严格要求自己;采用中庸之道保持独立,避免对抗和偏激。它特别强调师法造化,回归自然,坚信物极必反柔弱胜刚强的道理,所以采用无为的手段来达到无不为的目的,即付出最小的代价来获得最大的效果。这种清虚无为的思想原则和方法,就是习练太极拳必须遵循的根本要领、修炼的基本方法和追求的最高境界。太极拳集中国古典思想文化之大成,它的贵柔、贵和、贵化(变)的观念以及辩证、中庸和系统整体的思想,习练者还可以通过自己身心的变化以及比武较技的方式表现出来,直接的感知并体验其效果。因此,被称为神拳的太极拳才吸引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毕其一生精力钻研而乐此不疲。

总的来讲,中国的一切学问都是内学,太极拳也不例外。太极拳俗称内家拳,就是开启自己身心本具的功能和潜能,这是修炼太极拳的终极目标,也是具体方法。因此,与西方实验科学相比较,太极拳是一门体验科学,它注重感悟的抽象思维方式,要求通过自身的感悟去体会和学习。演练太极拳时,身体中正安舒、动作缓慢松柔、心境平和自然。习练者在缓慢的运动中,放松肌肉,伸张关节,贯注精神,延续想象,体会身心的变化,也就是不间断地内省自己,随时检查自己身体各个部位有无不及之处,即有没有违反身体自然状态造成别扭的地方。正如李雅轩大师所说:太极拳所以异于其它拳者,不但是表面之着术不同,其主要在于有稳静心神之功夫,其动是静中之动,虽动仍保持其静,无断续,无凸凹,无缺陷,如抽丝挂线一气完成。作为中国武术流派之一的太极拳,继承和发展了中国传统技击术的精华。它依据黄、老清虚无为的思想方法,把刚猛、偏重力量、速度和招术技巧的传统武术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造,动静融为一体,攻防集于一身,使之符合无为无不为大道无为是中国哲学思想中的重要概念,它不是无所作为的不为,而是基于天道的自然本性、遵循事物的固有本性、顺任万物的自由本性的无心而为。反映在太极拳中,最基本的特点就是用意不用力,要求大松大软,以柔克刚、以静制动、以逸待劳、以巧胜拙,贵在有精细的灵觉,机智的变化,迅急的反应,从而人不知我,我独知人

太极拳武术技击的特点,正如李雅轩大师指出的:拳术一道,派别虽多,然皆不外乎练硬,练快,努力使劲,鼓气提神,讲狠毒,讲厉害而已。但快硬者,心性难静;努力提气者,呼吸不舒;狠毒厉害者,更难养中和之气。以上皆苦筋肉,耗神气,害虚灵之功夫,非延年益寿之道。太极拳是无为无不为的功夫,出手虚妙无比,包罗万象,无论对方如何来手,我有此虚灵之气,自能随机应变,无不恰到好处。太极拳技击术的训练方法是推手,即通过两个人的手或部分身体的轻微接触,从中检验自己的缺点和发现对方的错误。推手是两个人之间的互动练习,相互之间的意气按摩,绝不是输赢胜败的较量。推手时也应与独自演练一样,丝毫不用力量,逆来顺受,引进落空,最忌顶抗强压,猛拉蛮扯。四川省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林默根先生认为,推手的要领在于沾连不脱、步活身灵、缠绕拿跌、顺势发放、以柔克刚、恃巧不恃力。太极推手要出手无形,不能拖泥带水;要干净利落,脱得开,放得远。太极拳到了比武较技的高级境界,连招式都不要了,让对手捕风捉影,不知所以。太极拳这种与众不同的竞技特点就成了与其它竞技活动包括中国其它武术运动的显著区别,更与西方强调力量、追求速度、讲究技巧、注重表演的现代体育运动理念截然相反。

但是,近代以降,作为曾经颇为时尚的贵族运动的太极拳,其传统真味正在慢慢消失,日益走向形式化、标准化。这个趋向缘于上世纪西方现代体育观念对中国人的影响,尤其是奥运的竞技模式带来的训练意识和比赛观念,加之以国家名义广泛推广迅速普及后的各种比赛,为了找到一个统一的标准,更加重了太极拳的形式化和标准化,形成现在像技术产品一样批量生产的千人一面,千篇一律,套路整齐划一,以高、难、美、齐等外在形式为标准的太极拳。

太极拳是大道,不是小术。它有着与外家拳、西洋拳、瑜伽、柔道、跆拳道不同的追求和道路,有着中国其它传统艺术形式相同的价值体系和评判标准。正如中国书法与现代广告字体一样,尽管广告字体给人们带来了迅捷方便和新的审美观点,但无论如何,徒具形式没有内涵的广告字体永远达不到中国书法的艺术高度和价值高度。因此,目前太极拳运动的现实,应该分为传统太极拳和现代太极拳两个不同的体系。作为传统太极拳,是我们民族的瑰宝,有着它自身内在的本质特点。我们推广普及太极拳,要尊重太极拳的本质灵魂,研求太极拳的内在规律,千万不要用外在的技术性标准来整合太极拳,不能为了适应西方体育的游戏规则,用现代体育观念来规范我们中国传统的太极拳艺术,更不要因为科技的日新月异而遗忘了中华民族为人类创造的太极拳这一丰硕文明成果。

刘厚忠、刘川郁两位现代青年就具有传承传统太极拳的道义精神,为将中华国粹传承下去,为后世留下真正的太极拳艺术,他们分别撰写共同合著了《我们身边的武林》——一位律师与一位博士的太极拳修炼体悟。这是一本兼具学术性和太极拳学习体验的札记体著作,在内容和形式上独具特色。作者一位是律师,一个是记者,一是修行有素的太极拳武术教师,一是大病初愈的太极拳初学者。他们兼备自己的专业知识和对太极拳的执着修养,两个人将自己的学识与体悟相结合,或深入太极拳的内在智慧,对传统理论进行现代阐释;或用现代日常生活语言,抉发自己的练功感悟。两位作者文风不同但知行统一,雅俗共赏而相得益彰。

刘川郁先生的博客记录了他修炼太极拳的心路历程,他用生活化的语言记录了练拳过程中的反应、困惑以及自己的理解。本来这些札记是私人性的记录,直接表述作者当时的所思所想,可能在写作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给别人看,所以他没有引经据典来印证自己的感悟,也不故弄玄虚以显其高妙,而是无拘无束信马由缰直抒胸臆,不管对错,想到什么就说什么。这次集结成书,也未作润饰修改,仍然保持原生态的滋味,反而显现出当今世面上汗牛充栋书籍中难得的来。特别有趣的是作为新闻记者,他也将太极思维发散到人生的方方面面,用太极拳的特殊视角去观察工作、学习和生活,不乏天真、朴实和风趣,有些比喻和联想,深入而浅出,读者在菀尔一笑中,会受到一定的思想启迪。

刘厚忠先生则从比武竞技的角度,精选出各门各派的经典太极拳论进行白话注译。其注译严格遵循中国传统太极拳的观念和方法,坚持这一贯之理。虽变化万端,而理惟一贯恰恰是保持太极拳真味的前提。

其次,太极拳的经典拳论,不同的人有不同的理解和解读,目前世面上的许多太极拳书籍往往停留在理论思辨的阶段。刘厚忠则努力打破古今隔阂,默契古人心法,把自己在实践中悟道的体验进行现代阐释,轻松活泼而不是沉重艰涩,清新表达出经典的意义。

第三,是本书兼容并包的精神。天下太极是一家,各式太极拳只有风格上的不同展现,没有理论上的相互抵牾。作者不囿于一派之见,一家之言,其内容之丰富,注释之详尽,读者可以把本书作为太极拳理论的资料库,随时翻捡查阅。

另外,本书在体例的编选上,打破逻辑顺序,看似杂乱无章,其实包罗万象。有博客杂记,有理论诠释,有内功关键词,还有目前不见经传的武林人物故事。林林总总,混编一起,读者可随意翻看,轻松阅读。本书内容开阔,执论深浅不一,行文繁简共容,风格雅俗互尝,对青年朋友特别有亲和力。由于本书不是太极拳的教科书,读者不会遇到板起面孔教训人的大师,作者只是把自己的感悟客观的描绘出来,平等交流,读者可以结合自身的体验去映证和评判。

诸上理由,《我们身边的武林》对太极拳爱好者认识和理解传统太极拳不无俾益。

这样的书,可能不会误己误人,所以我乐意为之作序。2010年春节于重庆本文在写作期间,惊悉杨式太极拳第五代传师,四川省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林默根先生于201022日与世长辞,享年90岁。特借此文,深表怀念。

汤庆章附识 林墨根(1920——2010) 国家武术八段,四川太极拳推手研究会会长、四川武术协会顾问,与其子林文涛被成都市武协授予蓉城武术之家称号。

上世纪五十年代,随李雅轩先师学习杨式太极拳,刻苦钻研,寒暑无间,太极拳架沉厚雄伟,推手功夫出神入化,深得杨式太极拳真谛。毕生推广、教学杨式太极拳,弟子遍及世界五大洲,为恢复和发扬杨式太极拳的实战技艺,在武术界深有影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只练太极拳技击不练推手可不可以
太极拳的“拳外功”
太极秘传技击术5式动态教学!没有弱的武术,只有弱的的武者
武术名家眼中的截拳道
传统太极拳 技击推手(第一集)
太极误区揭秘带你走出学习疑虑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