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 老子及《道德经》的基本观点

老子《道德经》的基本观点

此书为什么要取名为《老子》呢?这就要从我国传统文化说起。都知道在我国传统文化中,人们通常将父亲称为老子。而父亲又是一家之主,一家之主又是一家人的蒂造者。所以此书以《老子》为名,意指此书将要论述的则是事物产生的根基。因此,我们研究老子不仅是对物质科学,社会科学有着极大的帮助,而且对教育,教学以及个人修为都有着极大的作用。

一,道和德。

1,什么叫“道”、“道”就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原理或起因。那么“道经”讲的则是事物发展壮大的基本规律。

2,什么叫德、德就是做事的基本原则。那么“德经”讲的则是做事的基本原则。

正如“老子”所说道就是如同是成就事物的原材料,而德就如同是成就事物的工具。

二“老子”一书的性质。

“老子”一书属于论文型书籍。此书将要论述的;“道”篇讲的则是事物将从何来竟向何去。德篇讲的则是事物将从何做起竟向何告终。

可以说“老子”《道德经》一书是人类探讨宇宙与人生科学最早的一部书籍。他为我国科学文化的进步奠定了深厚的基础。无论是医学,军事还是中华武术,以及社会科学等方面,都是与老子理论分不开的。

【老子】的基本观点。

1,事物都是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积少成多,滴水成河的发展事态。只有宇宙空间可以容纳,造就万物,而任何物质都不能容纳,造就宇宙空间。正所谓'天下万物生于有,有生于无’。

2,事物不是一种因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造成的。因此做事情要因势利导,不能一意孤行。只有让自己适应天下,决不可让天下适应自己。就向水那样,万物都含有水,而万物都不能同样取名为水。故此凡事都不是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

3事物都向相反的方面发展。因此凡是满盈的东西就只能往少的方面发展,凡是成功了的东西就只能往败坏的方面发展。故此说,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

世界是运动的,不是静止的。因此并不是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有型的,不能看到的东西就是无形的。正所谓'有无之相生也,难易之相成也,长短之相刑也,高下之相盈也,音声之相和也,先后之相随,恒也’。故此事物不是一成不变的要因时而论,因事而论。

5,事物都是一分为二的,不是合二而一的。就如同地球有南北极那样,它只能朝两个方向,而决不能两极同时朝着一个方向,万物都是如此。正所谓'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恶已;皆知善,斯不善矣’。

6,事物是运动的,永无止境的,不是义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因此不能以一种标准去衡量一切,只能顺其自然。事物是怎样就怎样去认识它。违背客观规律行事就将一事无成。失去一个对手就失去一个标本,故此说'绝学无忧’。

7,生命 在于同步。人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他的体质失去了平衡,而造成了自相伤害。没有伤害就没有死亡。这就是说,万物的死亡,就是因为他们的体质与宇宙的运行不同步而造成的。

都知道我国有'空同’学说。什么叫'空同’,;空同不过就是一句文言词而已。翻译白话就是说;‘空’就是同步。因此可见,我国科学事业的发展是与【老子】学说分不开的。正如鲁迅所说'中国的根柢在道教――以次读史,有多种问题可迎刃而解’。因此我们研究【老子】不仅仅是对我国古代文化的研究与探索,更重要的是要与现代科学融为一体,将我国的科学事业发扬光大。一个国家如果没有自己的科学文化就如同是一个人没有了灵魂。没有了灵魂就失去了生命力,没有生命力就不会有发展。所以就只有将自己的科学文化发扬光大,才是富国,强国之本。

《老子》的主要观点

老子,又称老聃。是我国古代最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之一。被道教称为教祖。又被《列仙传》称为太上老君。老子生于东周时期,曾任职周朝国家图书馆的管理员。其留传于后世的著作主要是《道德经》,共八十一章。后来取书名《老子》。

《老子》的主要观点有如下几点:

一,天地万物的成因。

天地万物究竟是怎么来的?其运行规律和兴衰存亡究竟是谁主宰?这个问题一直是世人想探索而又无法探索的问题。有的国家宗教认为是上帝,有的国家宗教认为是天主。而老子认为这个主宰者是无法名状的,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闻名曰希,搏之不得名曰微。...故混而为一。...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惚恍。勉强称其为。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这个一就是太极。老子又说这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地母。天地万物各有不同的秉性,这个秉性就是。是天地万物的具体体现,而这个德是道所派生的。道生之,德畜之,物形之,器成之。是以为万物莫不尊道而贵德。...生而不有,为而不恃,长而不宰,是为玄德。说明道是天地万物来源的本体,德是道的具体功能体现。道通过德主宰天地万物。无处不在。无时不有。

二,人的处世之道。

老子教导人类处世的观念有很多是值得借鉴的。其一,要柔。柔弱胜刚强。柔弱者生之徒,坚强者死之徒。”“天下之至柔,驰骋天下之至坚。”“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处众人之所恶,故几于道。人要学会象水一样随物就形,就不会有困惑,而且会很自在。其二,人要知止知足。名与身孰亲?身与货孰多?得与亡孰病?甚爱必大费,多藏必厚亡。知足不辱,知止不殆,可以长久。”“罪莫大于可欲,祸莫大于不知足。人不可为名利所惑。要适可而止,不要贪得无厌,也不要追求盈满,老子有句名言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其三,人要慈爱。这也是老子的三宝之一。要对世间万物无论善恶保持一种慈爱之心,因为万物皆道所生,德所养。而且所谓善恶只是所占的角度不同罢了。人间没有绝对的善与恶,有时就是一念之间。其四,要节俭。这是老子的三宝之二。天下万物都是道所生,都来之不易,所以要懂得珍惜,学会节俭。不要将物糟蹋浪费,更不能暴殄天物。其五,不为天下先。这也是老子的三宝,意思是不要逞能充强,木出于林风必催之。出头的椽子先烂。人能保持中立最安全。

三,君主为政之道。

老子的为政之道主要是无为无为是老子思想的精髓。也是道之根本。道常无为而无不为。”“永远是无所作为的,但实际上却生养天地万物而无所不为。侯王如果能遵循道的规律,万民自然会教化为完美的人。关键是要人民没有私心杂念。即无欲以静,天下将自定。在无为的同时还要无争,要谦下。江海所以能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为百谷王。是以圣人欲上民,必以言下之;欲先民,必以身后之。...以其不争,故为天下莫能与之争。意思是江海因甘于处在溪流的下游,所以能成为百川之王。因此,圣人要想处于万民之上一定要在言语上对万民谦虚,也不要与万民争利。天之道,利而不害;圣人之道,为而不争。老子提倡第二个为政之道就是德善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这就是以德服人,以德感人。其次是提倡节俭,治人、事天,莫若啬。

四,兵家之道。

老子的用兵之道主要有:第一是兴正义之师,以道佐人主者,不以兵强于天下。...大军之后,必有凶年。善有果而已,不敢以取强。第二是不武,不怒。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老子认为天恶强,勇于敢则杀。第三是不客战。用兵者有言:吾不敢为主而为客,不敢进寸而得尺。第四是不轻敌。祸莫大于轻敌,轻敌几丧吾宝。故抗兵相加,则哀者胜矣。第五是示弱。这样可以让对方轻敌。国之利器不可以示人。同时柔弱似水则无坚不摧。天下莫柔弱于水,而攻坚强者莫之能胜。

五,养生之道。

老子非常注意养生。据史料记载,老子活了一百六十多岁。老子的养生之道一是清静。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夫物芸芸,各归其根。归根曰静。静神心清者,洗内心之污垢也。心中之垢,一为物欲,一为知求。去欲去求,则心中坦然;心中坦然,则动静自然。动静自然,则心中无所牵挂,于是乎当卧则卧,当起则起,当行则行,当止则止,外物不能扰其心。故学道之路,内外两除也;得道之人,内外两忘也。内者,心也;外者,物也。内外两除者,内去欲求,外除物诱也;内外两忘者,内忘欲求,外忘物诱也。二是要顺其自然。老子道:养生之经,要在自然。动不知所向,止不知所为,随物卷曲,随波而流,动而与阳同德,静而与阴同波。其动若水,其静若镜,其应若响...入于自然之始也。倘入完美境界,则与禽兽共居于地而不以为卑,与神仙共乐于天而不以为贵;行不标新立异,止不思虑计谋,动不劳心伤神;来而不知所求,往而不知所欲。...身立于天地之间,如同枯枝槁木;心居于形体之内,如同焦叶死灰。如此,则赤日炎炎而不觉热,冰雪皑皑而不知寒,剑戟不能伤,虎豹不能害。于是乎祸亦不至,福亦不来。祸福皆无,苦乐皆忘也。三是建立朴德。要见素抱朴。修之于身,其德乃真。修之于家,其德乃余。说明修身养性的重要。四是要稳重。轻则失根,躁则失君

老子不愧为是中国哲学理论的鼻祖,提出的许多观点都涵蕴着哲理。如: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前后相随,恒也。老子提得最多的是朴素的辩证观点。如:明道若昧,进道若退,上道若谷,大白若辱。又如: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学习了《老子》一书后;

第一,               进一步明确了自己的世界观和价值观,对天地万物起源有了大致的认识。

第二,               第二,提高了自己的思想境界。

第三,进一步懂得了处事为人的方法。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释义》[作者:任法融道长]
道德经全文翻译
老子道论
浅谈对老子的道的理解和分析
《老子》55句经典名句
<<道德经>>解释1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