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篆刻与科研
据说,随意地将两手十指交叉插在一起,根据左右手的上下关系,可以判别一个人的思维活动是倾向于理性的或是感性的。又说,理性的人适宜于搞技术,感性的人适宜于搞艺术。经测试,我的右手在左手之上,当属理性。而我恰恰是从事科研工作的。看来,这种说法有点道理。
   然而,我的兴趣爱好之一是篆刻。篆刻是一门艺术。照此说法,篆刻于我是不相适宜的了。可我喜欢篆刻,因为篆刻与科研之间存在着“异”,也存在着“同”。
  科研需要严密的逻辑思维,篆刻则需要丰富的形象思维。但是,缺乏形象思维的科研产品或许是品位低下的,而缺乏逻辑思维的篆刻作品可能是章法混乱的。所以,科研与篆刻可以相互弥补。
  科研往往着眼于未来,篆刻常常追溯到过去。当我浏览了商代龟甲、两周金文、秦汉印章,再憧憬二十一世纪的奇妙远景时,忽然觉得生命延续了几千年。
  科研工作者能踏在前人的肩膀上攀登科学的更高峰。篆刻爱好者却不能踏着邓石如、吴让之、赵之谦、吴昌硕的肩膀登上篆刻艺术的更高峰而成为比他们更伟大的艺术家。每一个爱好篆刻艺术的人都必须从篆刻艺术高峰的脚下重新向上攀登。科学知识以几何级数增长,篆刻艺术呈螺旋形状发展。它们各有各的魅力。
   我在念大学时学的专业是计算机软件。计算机工作时,只有两种状态:“0”和“l”,但是它几乎能完成人所能做的一切事情。有趣的是,篆刻艺术也只有两种状态:“阴”和“阳”,但它却能变幻出无穷无尽的印面,给人以美的享受。
   科学是一门艺术,而艺术也是一门科学。在美国,研究自然科学的国家科学院被冠以“艺术”这个词,称作为“艺术科学院”,这大概就是一个例证吧。
  我热爱自己从事的科研工作,也倾心于篆刻艺术。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大部分科研工作并不那么神圣
魏坤琳:科学家是奇葩
魏坤琳:成为科学家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
中国当代“一身精三艺,九十臻高峰”的著名篆刻书画家
曹云篆刻作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