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孔子旅游观的现代意义
 

   “知者乐水,仁者乐山。乐者好也,知者乐于运动,若水之通流;仁者乐于安静,如山之定止。知者得其乐,仁者安其常也。”孔子对山水之美有直观的感受,虽然没有很多词藻描绘,但用一个“乐”字表示了山水“静”与“动”引起的愉悦之情。这虽然是山水比德的滥觞,但毕竟是以美感为情感本体。山水之观是参天地之理、培养君子人格的重要途径。孔子注重将自然的事物与人的道德修养联系起来,在教育学生欣赏自然美时,通过将审美对象道德化,培养君子品格。“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松柏后凋之美,就在于它象征人在逆境中的不屈,象征那份在狂澜既倒前的坚持。孔子十分推崇先王的美德,将之比拟为天地山川之象:“巍巍乎,舜禹之有天下也,而不与焉”,“大哉,尧之为君也,巍巍乎,唯天为大,唯尧则之,荡荡乎,民无能名焉,巍巍乎其有成功也,焕乎其有文章”。孔子奔波一生,直到生命的尽头,他还扶杖唱起“泰山其颓乎”的歌谣,可见其对自然山水独特的感悟。

   孔子也强调在与自然的对视中培养哲学抽象思维,他的自然审美观,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在孔子看来,智者的敏锐和流动的水具有形而上的共通性;仁者的宽厚品格与庄重沉稳的大山相通。这样的自然山水观表明中国古代艺术思维中,强调人与自然的同构性。从旅游思想和旅游美学的角度,重新认识孔子“游必有方”的思想内涵,对加强旅游学学科建设、创建和谐的生态旅游经济,确实有着重要的意义。由上面论述可知,孔子所主张的远游很接近目前流行的修学之旅和教育旅行。尤其是教育旅行,实际上也应该是生态旅游的核心。旅游事业在我国正处在高速发展的黄金时期,如何提升旅游内涵,保持旅游业的永续发展,是旅游学研究人员应该考虑的一个重要课题。

   目前不少旅游开发规划部门,并不关心“游必有方”,缺乏旅游思想内涵,将旅游文化恶俗化,从而缺乏可持续发展的精神动力。许多景点在进行大量资金投入、风风光光一段时间之后逐渐湮没无闻,造成旅游资源不可逆损失和经济资源的浪费。孔子这种以求学、开拓视野为价值取向的旅游思想,对后世儒者影响很大,特别是在秦汉之后,司马迁、郦道元、李白、徐霞客等著名的文人或旅行家,并非出于职务上的变动而被动旅游,他们把远游当作丰富人生经验和开拓学术视野的主要方式,通过实地考察和广结贤士,来建构自己的知识体系。明人董其昌在其《舟次城陵矶画并题》中写道:“画家以天地为师,其次山川为师,其次以古人为师。故有‘不读书万卷,不行千里路,不可为画’之语。”虽然说的是作画,但颇能道出千古文人之旅游心结。

    知古而鉴今,我们在关注旅游设施硬件建设的同时,应该注意挖掘我国优秀旅游传统,提升旅游文化内涵和思想内涵,一方面为旅游者提供、设计有历史厚重感的文化旅游产品,另一方面也培养、提升旅游者的文化旅游、生态旅游需求,加快旅游观念转型,完成中国旅游从观光型、休闲型,到教育型的转变过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孔子思想中的旅游文化
生态旅游在中国的异化与涅槃
《论语》中的“山”“水”
温国兴:“知者乐,仁者寿”解读
刍议生态旅游的经济意义 - 我要写论文
山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