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诗、书、画、禅一体化

 

中国禅宗与诗、书、画合流,自唐以来,经历过一千多年的漫长曲折的发展过程。最终在观念上实现融合,形成了“诗书画禅一体化”。这不能不归功于它的提出者——王渔阳。他是清代神韵诗派的宗主。他认为有神韵的诗就是“入禅”之作。他在《带经堂诗话》里是这样说的:“舍筏登岸,禅家以为悟境,诗家以为化境,诗禅一致,等无差别。”在他的眼里,诗与禅都建立在“舍筏登岸”的之上,诗家达于化境,正如禅家达于悟境。禅的世界就是诗的世界,而诗的世界,就是禅的世界,悟禅化境,浑然一体,等无差别。

王渔阳的学说中,有这样几点是值得我们很好地领会的:

一、他从理论上将“味外味”作为艺术上不可缺少的美学特征。在《唐贤三味集序》中,他这样说:“严沧浪论诗云:盛唐诸公,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求,透彻玲珑,不可凑泊,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象,言有尽而意无穷。司空表圣亦云:味在咸酸之外。”他的门人直截了当的说:“酸咸之外者何?味外味也。味外味者何?神韵也。”王渔阳把“一唱三叹,淡然而合,象外环中,触类引申、无迹可求”能“入禅”的好诗比作“画家所谓逸品是也”。之所以如此,就是“自然地含不尽之意,见于言外”。也就是“神韵在文句外”。

二、他认为神韵诗“皆可语禅”,皆得“神髓”。从而把诗境与禅境等同起来。在严沧浪时,提出过“妙悟”、“兴趣”等。而王渔阳提出“味外味”神韵的真实含义,就在于“诗禅一致”。从严沧浪“以禅喻诗”到王渔阳的“诗禅一致”,是中国艺术和美学思想的一大发展。

三、王渔阳的“诗禅一致”,视野兼及书、画,形成了“诗书画禅一体化”的主张。其实,王渔阳的主张,本身也是受过董其昌论南宗画与诗的直接影响的。王渔阳说:“予尝闻荆浩论山水而悟诗家三味矣。其言曰:远人无目,远水无波,远山无皱。《野客丛书》有云:太史公如郭忠恕画天外数峰,略有笔墨,意在笔墨之外。诗文之道,大抵皆然”。他不仅强调意在笔墨之外,而且主张破除“法”执,“笔忘手,手忘心”,凭下意识随手挥出。运用这种方式来把握世界,传达生命感动。

   禅是中国文化改造印度大乘佛学的杰作,也是在中国儒家和道家、玄学的温床上培植起来的。他的修行理论对中国艺术和美学思想影响之大,尤其对诗、书、画家的艺术创作心理启示良多。从而,也不断丰富和发展了艺术的“审美”方法。王渔阳的“诗禅一致”以自己独特的理论成就,在中国艺术理论发展史上竖起了一块不可磨灭的里程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蔡茂友书法讲坛《大宋书法赏析》
吴琚《杂诗帖册》,得米芾笔墨神韵
从书画艺术到武功化境的一点感悟
周明安艺术随想:以心为画才能达到无为而为之化境
北大书法史巨匠李志敏:《论书法的神韵》(全文版)
林岫的书功果然厉害,颇具“二王”神韵,令人惊叹不已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