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浅谈“虚静”与“充实”

 

————作于2008年7月3日

在诗、书、画的创作中,所要表现的境界特征,就是要“气韵生动”。而要达到这个特征,离不开两个方面:那就是“虚静”与“充实”。何以言之?孟子曾说:“充实之谓美”。清人周济在《宋四家词选》中说:“初学词求空,空则灵气往来;既成格调,求实,实则精力弥满。”

先说“虚静”。虚静,亦称静观、静思、空静、澄心、澄怀等,指的是摆脱任何外在干扰、自由愉悦、空虚明静的心境。也就是“空灵”。它在于空诸一切,心无挂碍,这时的一点悟觉之心,静观万象,而万象如在镜中,光明莹洁,充盈自在,各得其所。《文心雕龙》曾说:“陶钧文思,贵在虚静。”虚静这个概念,最早见于《老子》和《庄子》,其言曰:“致虚极,守静笃,吾已观复。”“······不荡胸中则正,正则静,静则明,明则虚,虚则无为而无不为也”。虚静,是进行诗、书、画艺术创作的最重要的前提条件。陆机“罄澄心以凝思”,就是指的一种虚静的心理状态。杜甫“静者心多妙,先生艺绝伦”,东坡“欲令诗语妙,无厌空且静。静故了群动,空故纳万境”,元好问“万虑洗然,深入空寂,荡元气于笔端,寄妙理于言外”等等。都是把“虚静”的创作心态视为作品达到“空灵神妙”的重要原因。虚静,要求作者排除干扰,专注其境,神澄意定,用心不杂。摆脱功利计较,澄怀静心,精神淡泊,保持一种清静虚明、无思无虑的心境。宋人《韵语阳秋》说:“大抵书画贵胸中无滞;小有所拘,则所谓神气者逝矣”。每个诗、书、画创作者,如真能具备“萧散淡泊,闲和严静”的心襟气象,令胸无杂念,超越自我,“事外有远致”,那作品上的意趣、神韵也就油然而生了。

再说“充实”。充实又是作品达到内在和谐统一至关重要的环节。《文概》中说:“文或结实,或空灵,······试观韩文,结实处何尝不空灵?空灵处何尝不结实?《书概》中说:“书要力实而气空,然求空必于其实,未有不透纸而能离纸者也。”一方面,能空,能舍,而后能实,能深;另一面,“求空必于其实”。这是空灵虚静的心静所导致的必然结果。唐皎然云:“意静神王,佳句纵横,若不可遏,宛如神助。不然,盖由先积精思,因神王而得乎!”“意静”能“神王”,“神王”而后能“佳句纵横”,达到充实。“天风浪浪,海山苍苍,真力弥满,万象在旁”,就是最真实的写照。中国的书法、绘画,尤其是山水画作,“自在化工之外,一种灵气。惟其品若天际冥鸿,故出笔便如哀絃急管,声情并茂,非大地欢乐场中可得而拟议者也。”虽趋于简淡,然而简淡中包具无穷境界。如倪瓒的山水画,外国学者曾谓:“表现出最强烈的禅境,其诗多是韵文化的‘画禅’。”元人幽淡的境界背后隐潜着一种超迈深邃的豪情和心印体会。深刻的展示了“虚静”与“充实”的巨大魅力。“虚静”和“充实”这两个方面,对于我们今天进行诗、书、画的创作不能不说有着深刻而又重大的启迪。把握好和如何去把握,是我们在继承和发展文化传统上需加大探索力度和深度的一个重大课题。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一起读帖
司空图二十四诗品赏析
王羲之行书《洛神赋》(澄心堂本)
王羲之行书欣赏《洛神赋》澄心堂本
字帖 | 王羲之《洛神赋》澄心堂本
学书要旨:笔意述要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