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技法】;浅谈书法风格形成之要素


杨成安

书法艺术作为中国文化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其历史悠久,风格多样,为世界许多熟谙和热爱汉文化的国家、民族所称誉。德国著名哲学大师黑格尔曾对中国书法艺术由衷地赞叹“中国是特别的东方,中国书法最鲜明地体现了中国文化的精神”。从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魏碑、唐楷、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的形成,都有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和面貌。各种书体的形成和风格的衍变是深受历史政治文化、社会环境和经济基础所决定的,同时是社会发展进步的产物。学习古人是为了继承传统,那么正确掌握研究、分析古人书法风格的方法是化故为新的重要途径。

书法风格的定义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上是指在书法史上各种书体的衍变与形成,它深受当时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局限。甲骨文、大篆、小篆、汉隶、楷书、行书、草书等各种书体的形成和完备,都是经济长期蜕变,逐渐形成的。例如,殷周时期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当时生产力极低,由于人来面对大自然的无奈,来占卜吉凶,巫师把文字用刀刻画在甲骨和兽骨上,形成笔道尖细、形态方折的文字,到了秦朝,秦始皇统一六国后,为了巩固政权,进行“书同文,车同轨”,李斯、胡毋敬等人在秦系古文的基础上,吸收并删改六国文字,才出现了肃整庄严之中又见挺拔劲秀的小篆、汉隶楷书也同样,不同的社会环境就会产生不同特点的书法风格。

从狭义上讲是指一个艺术家不同于别的艺术家的生活经历、思想意识、审美观念、个人性格及其艺术道路和所掌握的艺术表现手段等,必然表现在他所创作的艺术作品中。黑格尔在《美学》中说:“法国人有句名言:风格就是人本身。风格在这里一般指的是个别艺术家在表现方式和笔调曲折等方面完全表现出他人格的一些特点。”指明了艺术风格产生的基本依据。黑格尔又提出“风格”一词“来指艺术表现的一些定性和规律,即对象所假以表现得那门艺术特性所产生的定律和规律。

根据这个意义,人们在音乐中区分教堂音乐和歌剧音乐风格,在绘画中区分历史风格和风俗画风格。依这样看,风格就是服从所用材料的各种条件的一种表现方式,而且它还要适应一定艺术种类的要求和从主题概念生出的规律。书法风格具体是在某一书体中的表现形态,即指从书法作品的整体上所呈现出来的代表性特点,是由于书家主观方面的意志和作品内容、笔墨技巧所表现的形质、神采等融合后显示的一种独特的风貌。

书法风格的形成,是个人的经历、思想、感情、气质、审美追求相联系的,也是书家主观的思维方式与客观的表现对象和谐统一的整体。那么客观的分析,影响书法风格形成要素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不同书写工具、材料的使用反应不同的书法风格

书法的书写材料、工具主要有笔、墨、纸。首先,毛笔的笔豪以材料的软硬而论,有硬豪、兼豪和软豪。硬豪弹性较好,笔锋万豪齐力,可以快速行笔,点画表现的肯定、有力,转折劲健、明确,线条易得遒劲、挺拔之姿;软豪弹性差,行笔不能过快,确有良好的回旋顿挫机能,尤其是在转折处,其线条特点浑厚丰韵、淋漓典雅,有绵里藏针的内涵力度。兼豪则介于两者之间。笔豪以形质来分,笔豪有长短之别,长锋有明显的提按优势,笔豪接触纸的面积变化幅度大,故在行笔及转折处能出现奇特效果而增强字的节奏感,使线条更加奇众飘逸;短锋容易做到万豪齐力,且提按幅度小,线条易匀整圆润,容易体现厚重浑朴的意韵。相传王羲之曾指导笔工做笔,这也是为了自己的意愿,以便更好体现自己的书写风格。另外笔杆的粗细也会影响表现的形态。笔杆细则使转灵活,点画丰富、多变,笔杆粗则反之。

其次,墨有浓淡干湿之分。浓淡是墨、胶含量的多与少,墨太浓时,因其较滞,故行笔不能过快,书写出的作品凝重沉稳、朴茂苍浑;淡墨水分相应增加,墨的渗化能力增强,故行笔速度加快,作品则流露清新、幽雅的格调;当笔豪墨的含量多、水分含量少,快速行笔时,易出现“飞白”的效果,可以丰富笔墨效果,笔豪墨、水分含量较多的时候,墨的渗化而出现墨团或渗化现象,在宣纸上出现默气十足、酣畅淋漓的效果。由于墨的水分多少产生墨分五色的绘画效果,会给人以变幻奇巧的神秘感和空灵感。

再次,选址按原料配方分特净、净皮和棉料。是由檀皮和稻草和制而成的,皮料在皮、草配比中所占分量是:95%——85% 、85%——60%、60%——50%。特净、净皮中檀皮含量多,故渗化能力增强,反应灵敏,层次感明显;棉料反应稍弱,层次感也差之,韧性也不如净皮。宣纸还有生、熟之分,偏生的纸渗化能力增强,比较难控制,纸过熟又缺少墨韵,选择纸张要根据自己的喜好,才能得心应手、下笔有由。宣纸又有薄、厚之分,薄纸因含水量少,故水和墨的扩散速度快,当快速行笔时不致枯笔太多,能收到酣畅淋漓、秀俊飘逸的奇效;厚纸因吸水能力强,纤维层厚,故墨色的层次变化较大,又不宜快速行笔,故写出的字仓古凝重、雄浑劲健,增加了字的厚度感及力度感。总之,在书写实践中,往往需要笔、墨和纸三者关系的相互协调,灵活应用。如硬豪与软纸、软豪与硬纸的搭配更协调、更舒服。

二、不同书写技法的继承表现不同的书法风格

在书法史的历程中,不同时代呈现出不同的书法风格。汉代表现出气势雄厚,魏晋南北朝则表现出潇洒神韵,隋唐崇尚法度,宋人推崇写意,元代人重视意态,明人注重雅趣,清人又尚朴质。学习古人无外乎临摹学古,继承古人。根据自己的喜好去选择各个朝代的优秀作品,学习点画、结构和篇章的气息和韵味,就得研究与之相适应的运笔动力形式,行笔的提按、正侧、绞转、快慢、顺逆等,不同的喜好特点就产生不同的书写形式。例如,外拓法和内擫法,沈一默曾写道:“内擫是是骨胜之书,外拓是筋胜之书,”“大凡笔致紧敛,是内擫所成,反是必然是外拓。”内擫就是比较谨严些,也比较含蓄些,“外拓用笔多半是在情驰神怡之际,兴象万端,奔赴笔下,翰墨淋漓,便成此趣......放纵意多,收敛意少。”无论外拓内擫,这管笔,皆要左右起伏着,配合着不断往来运动,才能奏效。若不解运腕,那就一切皆无从做到。”关于技法方面的许多,指、腕与毛笔的关系,毛笔与水墨的关系,还有行笔的提按、正侧、绞转、快慢、顺逆、轻重等等。学习“二王”就继承“二王”的书写特点,学习米芾就继承米芾的书写方式,通过不断的学习各家之长,融合贯通之后才能逐渐形成自己的风格特点。

三、个人文化修养和所学专业的不同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书法风格的形与神取决于自身的学识和修养,也是个逐渐认知的过程。艺术门类均有大的规律可循,文学、理学、音乐、舞蹈、建筑、绘画均以变化为能事,把这些关系在作品当中运用的协调自然、变化适度,探究其变化规律,便是道与技的关系。作为书法艺术不是简单的技法书写,而是书写东方的文化哲学,学习书法最终是探寻、研究大千世界的普遍规律,是人与自然相合一的思想关系,也就是道与技的关系。道,只一个哲学概念,所指的是宇宙万物的本源与派生一切有形实体的本根,它的永恒运动体现着宇宙的规律与生机。故道是原理、规律、准则,是万物形成、生长、发展的总规律,又是万物之理的总依据。就书法而言,其用笔、结体、章法等各种因素相辅相成,对立统一。技,即技术,是以文字为载体,表现笔墨、结体、章法、神韵、情趣等,以及书写时的起,行、收、提按、转折等都有很严格的要求。道是以的娴熟为基础而以实现的,技是通过对道的认知所表现出来的,以技法书写来表达自己对人生、大千世界的认识。晋代卫铄《笔阵图》云:“然心存委曲,每为一字,各像其形,师造妙矣,书道必矣。”秦代李斯云:“夫书之微妙,道合自然”。卫夫人和李斯都指出了学习书法技与道的相互关系。学习书法就要加强学识和修养,博览群书,博识强记,逐渐提高认知能力和辨别是非的能力,因而个人的学识和修养影响着书法风格的高低优劣。

由于所从事的专业、职业不同也会影响着不同的书写形式,一般来说,专业不同,他的学识构成不一样,思维方法、操作方法也就不同。从专业上分为理学科类、文学科类、艺术科类、文字学科等等。理科逻辑思维比较严密,注重推理,书写谨慎、交代清晰,理性认识大于感性认识;文科类感性认识多于理性。比较重视大的感受,情感比较丰富;艺术科类的人则更注重个性的张扬,与时代联系紧密,形成感强;文字学科的是以文字的流变、字形书写的谨严为基本,进行创作。学习书法要尽量兼顾到各个学科,营养要从多方面学习汲取,再融会贯通,完善自己的思维结构,提高综合能力,达到心手相映的完美结合。

四、性格、性情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性格是一种潜在的能够对人的行为起决定作用的心理素质。它与情感、性情一样对人的创造力有密切关系。性格有多种,归类分为活泼型、完美性、力量型和平和型。活泼型的人书写性较强,感觉好,欠精细,性情容易不稳定;完美型的人更注重整体与局部的完美,表面形象好看,一丝不苟,对书法的书写性要差一些;力量型的人注重个人的感觉,有自己的个性风格,点画、结构、章法都为自己内心服务,感觉大于理性;平和性的人,作品平易近人,亲和力强,易于被大家接受,但缺乏个性和张扬的特点。总之,各种性格都有缺点,并且相互交织,形成复合型的性格。同时性格也影响着性情的特点,表现着不同的性情。书法家把自己的性情熔铸在点画、结构、章法之中。性情即艺术个性、风格、情趣形质,反映点画的形态和质感。清代刘熙载《艺概》云:“书道妙在性情,能在形质。然性情得于心而难名,形质当于目而有据,故拟与察皆形质中事也”。在书法史上,被称为“杨疯子”的杨凝氏,“形貌寝陋,不能远视,但率性狂放,不拘小节,又以诗书寄情,史隐如愚,不独《题壁》似有退居岩穴之志,”“院似禅心静,花如觉性园。自然知了义,争肯学神仙”。他又活泼和力量为主的复合型性格特点,也会出现《韭花帖》、《神仙起居法》、卢鸿草堂十志图题跋》等天真浪漫、恣肆畸斜而萧散开朗的风格作品。

五、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对书法风格的影响

每个人的生长环境和成长经历对自己的书写形式都有着重要的影响。生长环境就是生长的人文、自然、地理、社会生活的状况。如清朝阮元提出的“北碑南帖论”,由于不同地域而产生相应的地域文化,就产生不同的书写形式面貌。生活在楼群林立的大都市,信息多,生活节奏快,心里易于浮躁,则表现的书风以追求前沿、先锋、个性强、面貌新的特点;在偏远的农村则追求古朴、静谧、传统为主的特点;在北方则有苍茫、宽博、大气的气息;南方水乡有细腻、遒劲、秀美的面貌。再有不同地域的文化对书法风格的影响,如甘肃近年来出土许多木牘,竹简文字,当地就有许多学者进行学习和研究,逐渐就会形成一个团体,产生一种地域文化现象。自己成长经历,因人而宜,深受个人能力、家庭和地域的影响。在宽松、顺利的环境下生活,书法书写的形式就有甜美、华丽、安谧、平和的特点;在拮据、坎坷的环境下则更多的追求怪异、拙朴、多变、苍凉。总之,书法个性、风格的形成,需要多方面的因素,生活需要丰富多彩,书法风格也需要百花齐放的现象。

笔者认为:我们在学习古人的时候,应该多去研究古人的书写风格,就得去研究他们的生活、环境、性格、喜好、修养,以及书写的方法、工具和材料,也只有正确地研究古人、继承传统,才能更好地促进个人风格的形成,达到创新的目的。

作者:中国美术家协会天津分会;中国书法家协会天津分会会员,杨成安。(个人作品,盗窃出版必究)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记住它,你就是专家了!
书法用笔的技法
邢永根书法资料:行草书创作的支点和基点
怎么欣赏草书
《中国书法技法评注刘小晴著》摘抄
甲骨文书法技法略谈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