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书法《知行合一》

书法《知行合一》

"知行合一"是明代思想家王守仁(王阳明)提出的哲学理论,也就是认识事物的道理和实行其事,两者是密不可分的。这里的知是指内心的觉知,对事物的认识,而行则是指人的实际行为。这一理论可以说是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是关于认知和实践的关系。中国的古代哲学家认为,人的外在行为是受内在意识支配,由衷向善的人,才会有外在自发的善行,所以叫知行合一。知为行之始,行为知之成,知行合一,致良知,是阳明文化的核心。

     据有关资料显示:明武宗正德四年,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王阳明)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第一次提出了知行合一。所谓 "知行合一",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行",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因此,知行关系,就是指道德意识和道德践行的关系,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

王守仁的知行合一学说主要是既针对朱熹和陆九渊。朱陆这两个人都主张知先行后。王守仁则反对将知和行分作两截,他主张求理于吾心。"知是行的主意,行是知的功夫;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只说一个知,已自有行在;只说一个行,已自有知在"。他认为知行是一个功夫的两面,知中有行,行中有知,二者不能分离,也没有先后。如果与行相分离的知,则不是真知;与知相分离的行,也不是笃行。他提出的知行合一,一方面强调的是道德意识的自觉性,要求人在内在精神上下功夫;另一方面也要重视道德的实践性,指出人要在事上进行磨练,要言行一致,表里一致。所以,对"知行合一"要全面理解,这样才能正确评价。王守仁(王阳明)的教育思想中还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借鉴的地方:比如:立志、勤学、改过、责善。他曾说"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衡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而且立志可以促使勤学;再就是他提倡独立的治学精神和能力,还要循序渐进、因材施教、调身体力行等,这些教育思想对于我们当今社会的关注学习等都有着有很好的借鉴意义。

相关链接:
唐.王昌龄《出塞》
《书为至宝一生用,德作良田百世耕》
私人定制两幅《毛泽东.卜算子.咏梅》
私人定制四尺对开《春和景明》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问、思、辨、行皆为学——王阳明
浅析王阳明心学的思想精髓
王阳明--知行合一
如何理解王阳明的知行合一?
明代王守仁《矫亭说》册
王阳明《传习录》导读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