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第168讲 先进第十一 第15节

National Day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贡问:“师与商也孰贤?”子曰:“师也过,商也不及。”曰:“然则师愈与?”子曰:“过犹不及。”

内容简要:

这是子贡跟孔子在谈论另外两个学生子张与子夏。

师与商也孰贤?

师与商指孔子的另外两个学生颛孙师和卜商,颛孙师字子张,在《论语》中有好几段子张问孔子的话。

比方说子张问仁,子曰:“恭、宽、信、敏、惠。为仁矣。”子张对待交友的态度是比较偏激的。

商,卜商,字子夏。在孔子去世之后,儒家分成8个派别。其中子张和子夏都是各成一派。

子张这一派后来去了陈国,因为他本来是陈国人,后来子张也被封为陈伯。

而子夏去了西河,就是梁国。他们都是儒家分化出来的主要派别,但是思想在儒家的根基上,各有不同。

子张的思想稍微偏激一点,更偏刚烈一点,有点接近于墨家。

子夏偏弱一点,偏温和一点,他比较注重历史,《易经》的研究,子夏活了100多岁,后来做了卫国的帝王师,他的学生也都是讲《春秋》、《易经》。

师也过,商也不及。

子贡问子张跟子夏两个人谁更贤一点,孔子评价很简洁,他说子张有点过,他能理解的多一点,做的也多一点;孰卜商不及,理解的不够透彻。

然则师愈与?

愈,更好,子贡问,颛孙师是不是更好一点呢?

过犹不及。

孔子说,理解的过头,跟理解的不到位是一样的,都不够好。

从这句话当中我们主要是学两点。

第一点是君子在谈论人的时候,会就事论事的去谈,而不是对别人的人生进行谈论和议论。

“静坐常思己过,闲谈莫论人非。”背后不说人,我们以后如果这方面有需要,可以看一下这一段,子贡跟孔子两个人,是不是背后说人呢?不是,标准就在于你说的是人还是说的是人的事情?是客观的还是主观的?

如果带着主观情感,去说这个人怎么样,那个人怎么样,就叫做背后说人是非,嚼舌头。

如果是在很客观的讲,就像子夏和子张他们在学问上各自是什么样子的?谁会更好一点?

通过这个案例来剖析和分析,让大家通过案例更加直观的理解,而不是说人是非,但是我们往往界限分不清楚,说着说着就过了,就开始说人家是非了。

这个是我们要去明确的,你是在说人还是在说事,要说人的事,不要说事的人,这很关键。

第二个就是过犹不及,我们往往也会认为我做的多了,我理解的比较透彻了,我就是对的,其实不是这样,这都不是中道,关键是要守中道。

比方说一个事情,你理解之后,再把它无限的发散,发散的时候,离中道也越来越偏失了,或者说我们工作很努力,一天只睡两个小时,不能持久,这都属于过犹不及。

无论是儒家还是道家,都讲究中道而行,不要过,也不要不及,要恰好适中,才是正确的。

要做到适中就要时常内省,看自己有没有过,有没有不及,时常内省才能够发现自己的问题。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相子原创 | 黎千驹新著《孔子儒家思想及其当代价值研究》评介
“困厄之地弦歌不绝”之四 陈国的“孔门四子”
(孔门七十二贤)颛孙师
品读国学经典之感悟
2011台州国学知与行1
《论语》新考题10——中庸之道相关语句及练习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