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论语》第227讲 子路第十三 第29节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子曰:“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内容简要:

这里面的戎是战争的意思。

《左传》里面有一句话叫:“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祀指祭祀,戎指战争。”

《左传》是给《春秋》作的传,《春秋》是孔子写的,我们也可以把国之大事,唯祀与戎,看成是孔子的观点。

孔子在《论语》中有一段话叫“子之所慎:斋、战、疾。”孔子所慎重的有三个:斋戒、战争、疾病。战争,就是三慎之一。

有人认为儒家对战争避而不谈,其实不是。

儒家反对战争,爱好和平,并不是对战争避而不谈,更不是投降主义。

孔子一直主张“文武之政”“一阴一阳之谓道。”他绝对不是投降主义者,也不是对战争避而不谈,而是主张正义的战争,不恃强凌弱。

一个国家的防御力量不能够没有,否则,就是养那些周围的豺狼虎豹。

首先,战争是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就像拳头一样,可以往外打,也可以保护自己,儒家只是不主张把拳头往外打,但是主张保护自己。

毛主席有一句话叫“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人若犯我,我必犯人。”

孔子也说过类似的话“以德抱怨,何以报德?”

有学生问他拿德行回馈那些对自己不好的人可不可以?夫子说,你用德行对那些对你不好的人,那些对你好的人,你用什么去对待他们呢?

要“以直抱怨,以德报德。”对你好的人,加倍对他好;对你不好的人,以直去报。

孔子说要以直抱怨,并没有跟儒家的温、良、恭、俭、让相违背。

孔子说“汝为君子儒,毋为小人儒。”如果一味退让,心中又非常的愤恨不平,就是小人儒;敢作敢为,一怒而使天下安,此乃君子儒也。

战争的目的是和平,这也是我们国家一贯所提倡的。中华民族不是一个好战的民族,中华民族也不是一个怕战的民族,不惹事,也不怕事。

一个人不惹事,但是怕事,就是懦弱。谦恭往往会让人误解为懦弱,真正的谦恭是对别人的礼敬之情。

一旦碰到不正义的行为,会拔剑而出,路见不平一声吼。这就是战,孔子把战和教育、技术放在一起,是保国安民的一方面。

前面子贡问夫子如何为政。夫子说:“足食,足兵,民信之矣”。他把'足兵’排在了三个最重要的为政要素里面,就说明了君子儒不能对战争避而不谈。

假如七、八十年前,面对那些侵略主义者,我们选择不抵抗政策,是没有办法感化那些侵略者的屠刀的。

历史告诉我们,蛇蝎缠身因还报,我佛慈悲亦惩恶。这是一个辩证的看法,一阴一阳之谓道。

所以儒家对战争应有的正确的态度是不好战,不惧战,以直报怨,以德报德。做好自己的防卫力量,但绝对不去欺凌弱小。

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如果今天把百姓拉过来就去打仗,是不可以的。

《孙子兵法》里面讲,战争能胜的核心是:道、天、地、法。

上下同欲者胜,当年周武王伐商,朝歌城里没有军队,商纣王把十万俘虏、奴隶往前面赶,后面的商朝军队用枪顶着,让他们往前冲。

结果,这些俘虏跟奴隶认为冲不冲都是死,就倒戈一击,后队变前锋,转回头来打向商纣王的部队。

主要是他们上下不同欲,他们无道,当军和民的心不和的时候,仗是打不了的。

战争打的是钱,是命,前线打仗,没军械没粮草,没法打。

《孟子》里面讲“填然鼓之,兵刃既接。”现在是文明社会,打架的都很少。

但两个军队各拿兵刃相接的时候打的是命。

《孙子兵法》里面讲“上有道,民可以与之生,可以与之死。”这叫生死与共,百姓能够跟你生死与共的时候,你仗才打得赢,否则是打不赢的。

孔子说,要善人教民七年,才可以把他们拉过去,参与军事,才可以和你一起成为坚强的防卫力量。

否则,人心不齐,军民之间的心是分崩离析的,仗就打不了。

这句话连起来是告诉我们:战争是不得已而用之,君子不主动用,但是绝不会放弃使用,而战争是要依靠百姓的。

我们经常讲战略,战略是由百姓实施,要依托群众才能打赢。

要能够依托群众,得善待百姓,教育百姓,他才能跟你走的近,才知道方法,所以叫善人教民七年。

七年是一个概数,时间要长一点,别想着三年、 五年能够把事做好。

善待百姓,教育百姓,放到一个比较长的时间里去培养情感、培养能力,才能成为国家坚强的防御力量。

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你想成为一个战略家,首先要立定战争与和平这二者之间对立统一的关系。

然后要知道依托群众,知道如何跟群众上下一心,再培养群众。 这样,我们就能够慢慢成为一个出色的领导。

战争无小事,我们爱好和平,但是,当面对欺凌和侵略的时候,就要靠战争来维护和平、公平、正义。


END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第304期】音频学《论语·子路篇第29章》怎样理解“善人教民七年”?
善人教民七年|《论语》没有那么难
《论语》学习330-331
论语:善人教民七年(13-29~30)
素说《论语》:子路篇(二十九)
论语连载(346)《子路篇》第29章,“善人教民七年,亦可以即戎矣。”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