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庸》第35节【尽心知性的路径:自诚明、自明诚】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前面说到诚者是天之道,诚之者是人之道,夫子把两种路径用了两种语言来表示。

不管是不勉而终,不思而得的从容中道这种天道,还是择善而固执之者的这种人道,都有两端。

一端是我们内在的赤诚,这是我们的天性所具;另一端是对万事万物的明了,这是我们的天性用出来之后的体现。

这两端是儒家想告诉我们的“天命之谓性”,有赤诚而得的天性。

这颗天性用出来,不管是独善其身,还是兼济天下,都是对万事万物的明了。连着这两端,一个叫做诚,一个叫做明。

儒学并不是空泛的让我们去行善,而是要以兼济天下,成为君子为目标去做事情,兼济天下和成为君子都是属于明,而要达到明必须得诚。

所以诚是内在心性的修炼,而外在的明是为了可以独善其身和兼济天下,这样就有了诚和明这两个概念。

前面一节说到的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就是让我们去明。

“果能此道也,虽愚必明。”即使我们真的是一个比较愚钝之人,也不会没戏了,因为本来就有这样的天性存在,只要“人一能知,己百之;人十能之,己千之。”就可以做到明。

因为人本有这一点,只要去用它,就可以有成效。

就像我们每个人只要把心静下来,杂念去除,思考问题就一定能够有所得,所以诚就是内在那颗天性去显现。

自诚明,谓之性;自明诚,谓之教。

明和诚这两端分别讲到了两种方向,一个方向是自诚而明,一个方向是自明而诚。

自诚明,诚是扫除内心的杂念,专用一心的状态,我们用天性叫做自诚明。

当我们遇到事情时,首先自我尽量去掉,把信念集中在事情的本身上面去,客观的实事求是的尽可能广泛的全面的去思考,这就是运用诚。

前面文章中讲到:“鸢飞戾天,鱼跃于渊。”老鹰飞在天空上,久天翱翔;鱼潜藏在深渊底下,无人可揭。

这就是从极高和极低两个非常大的维度,告诉我们要站在全面的角度去思考。

人越是有自我的束缚,就越难看的全面,兼听则明,偏听则暗,诚有一个非常重要的运用方法,就是去掉自我的执着。

自我去的越多,诚就越能体现,自我占据的越多,诚就越难体现。

从诚出发就着一个点思考问题,我们就会越来越明,这就是用我们的正知正见把心性的力量运用出来,是直接运用心性,叫自诚而明。

自明诚,是反过来达到诚的状态,放下自我属于明,它本身是一种明的方法。

明包括很多,智、仁、勇属于明,五伦关系属于明,做事情符合礼节也属于明。

三达德,五达道,治国九经,学习的五个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这些全部都框架很明确,路径很清晰,告诉我们怎么去做,这就是修行的方法,就是明。

《大学》里面讲知止、定、静、安、虑、得七法,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八目,明明德、亲民、止于至善三纲,都属于明。

佛陀讲到过四念处,四正勤,七觉支,八正道,戒定慧,都属于非常明确的有框架的完整的修行方法,这就是明。

明是已经有人站在比较完整的角度把做事情的方法整理出来,我们要做的是按照它去做。

比如我们按照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去做,我们依照这个明逐渐的去学。

诚则明矣,明则诚矣。

在此路上可能会碰到很多的问题,但明则诚矣,自明诚谓之教,从明到诚教你怎么去做。

《中庸》的核心并不是告诉我们天性有多牛,不是说圣人多厉害,而是告诉我们圣人本是凡人做。

人人依照明来修,自然能够修到诚,所以才会告诉我们“明则诚矣,诚是明矣。”就是担心我们对自己失去信心。

圣人凡人不二,本身没有区别,大家重点是要把握两个方面:一个是信心,一个是勇气。

信心是指“诚则明矣,明则诚矣。”圣人的诚则明矣和我们凡人的明则诚矣,是一样的。

和前面所讲的“生而知之,学而知之,困而知之,及其知之,一也。安而行之,利而行之,勉强而行之,及其成功,一也。”殊途同归。

条条大路通罗马,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不存在先到就高人一等,孟子也说:“先圣后圣其揆一也。”

首先,不管今天我们的身份地位如何,我们的贫富状况如何,我们的学识如何,我们的本性,我们的天性和圣人是无二无别的,和孔子、孟子、子思各个祖师大德是没有区别的,都是有赤诚之心的。

赤诚之心就是放下杂念之后,认真的面对自己的那颗心,赤诚之心我们每个人都有,我人人都有良心,这个良心就是诚。

圣人之所以有成就靠的是天性,是良心,我们也有,这个天下最厉害的宝贝,我们都有,所以就有信心了。

第二个,要有勇气,宝贝我们确实有,但是现在太能够用得出来,比方要博学,说人一能之,己百之。今天有人看书一目十行,过目不忘。

你马上就十目看一行,这样人一能之,己百之,你一目看十行,我一行认认真真看十遍,我再笨,总会了吧。这就是勇气。

这个时候人就要开始对自己下狠功夫,因为既然别人是人一能之,你要做己百之的准备,就不能够只是说一说,得给自己定计划。

每天工作8个小时,本来回来是要看两小时的电视,出去玩一玩的,现在这个时间全部做学习的安排。

本来走马观花的看的,想多看,本来听课只是随便听一听的,现在认真做笔记,把听到的这一段背下来,这就叫人一人之己百之。

《庄子》里面记载了一个故事:后羿的学生跟后羿学射箭,后羿拿了一个很小球让他挂在门口,球晃来晃去,要盯着球看,头不动眼睛看。

最后把一个小球可以看到一个盘子那么大,隔很远就能射箭。这就是人一能之己百之。

所有的成功都离不开勇气和坚持。人生是一个不断历练的过程,如何能够通过明到达诚,需要我们做出不懈的努力。

圣人之所以称为圣人,君子之所以称为君子,他们也不是生而知之的。韩愈说:“人非生而知之者,必也学乎。”

我们要有勇气,然后有规划,按照前面所说的五个步骤: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去做。

同道为朋,同志为友,与同道者同行是人生一大幸事。我们非常愿意和大家一起走这五步。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博学之,审问之
《中庸》10句话,中正做人,中肯做事
这十句话,内容简短,却影响了中国几千年!
“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出处及意思
博学之,審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篤行之,语出礼记中庸 早上好![
《中庸》:“博学之,审问之,慎思之,明辨之,笃行之”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