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第79讲【离娄章句上】(16)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内容简要: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意思是一个内在真正恭敬的人,他不会去做出辱没别人的事情;内在真正节俭的人,他不会去夺别人的东西。

这应该是将“恭”和“俭”这两个字做出了更深层次的解释。关于恭和俭,我们应该很熟悉的记得在《论语》中有这么一段话:

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孔老夫子是通过温、良、恭、俭、让,这五种德行,自然而然得到别人的信任。

孟子单独把恭和俭拿出来,其实与五个字是没有区别的。因为这五个字是一体的,都是讲内心真正能做到的“善”。那么温、良、恭、俭、让的真正执行,并不是通过外在的音容相貌可以伪装的。

如果说“仁”是从对自己的中正和真诚开始的,那么“仁”就是由对他人的诚敬、谦爱结束的,这个开始和结束是一体的。一定是要能够做到对自己的克制,才能够生发出对别人的恭敬。

所以,不做出侮辱别人的事情,就连一点点轻蔑都不能有,这才真正的恭敬;不去夺别人的东西,一丝一毫、一针一线不属于自己的,都不会去拿。这就是俭。这是从“对待别人的态度”的角度来谈恭和俭这两个字的。

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焉得为恭俭?

然后孟子说:“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焉得为恭俭?”意思是说:那些不恭不俭的君主,每天都在做侮辱别人和掠夺别人的事情。因为他唯我独尊,凡事都要以自己是否顺心作为标准。自己顺心了,天下太平;自己如果不顺心,周围人别想有好日子过。这就是一种以自我为中心之人的做法。

所以,一旦当人以自我为中心的时候,势必会去侮辱别人,轻贱别人;他一定会为了自己的利益去侵占别人,掠夺别人。这种人最担心的事情就是自己不顺心。一不顺心他就大发雷霆,然后千方百计让别人顺着他,这就叫侮夺人之君。顺乎自己和我们所说的克己、反求诸己是一样的。

所以谈到这里,大家应该会有点明白儒家所讲的“克己复礼”的核心内涵。克己就是反求诸己,凡事要求自己。而与之相对的,是克人,要求别人;别人做到了就顺心,自己做不到反而不做苛责。要求自己的人,他能克己,能反省自己,就能做出来对别人的恭和俭。当然温、良、让也就都能做得出来了。这就是这两种思维的根本区别,所以孔子讲忠恕。忠,发于自己的中正之心;恕,以己中正之心去对待别人,推己及人。

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恭和俭,都不是做出来给别人看的,更不是表面上的声音相貌可以去伪装的;一定是发自内在真诚的克己,发自内在真诚的恕人;然后才能做到不侮人,不夺人,无污浊之心。一点点污浊之行,都会使内心产生强烈的对自己的鄙视和不满,这叫做知耻。

所以仁爱、恻隐、道义和知耻是结合起来的。道义在前,知耻在后。道义,让我们去做正确的事情,知耻,让我们假如做了错事情,能够修正过来。

总结来说,恭和俭是发自内心的克己。能克己之后,就能做到对他人的恭和俭。

也可以跟上一节课所说的“眸子不能掩其恶”结合起来。当一个人做着恭和俭的事情之时,如果你发现他的眸子也是清澈的,说明他做的事情就是发自内心的。这些都能结合。

所以看人,要看得清;做人,要做的对。不要被伪装所蒙蔽,自己也不要去伪装。

附原文:

孟子曰:“恭者不侮人,俭者不夺人。侮夺人之君,惟恐不顺焉,焉得为恭俭?恭俭岂可以声音笑貌为哉?”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孟子》名言10句,大气做人,坦荡做事
不能正己,焉能正人
朱杰人教授讲朱子:做人不能没廉耻
《论语》论义
穷不失义,达不离道
经典赏析||《孟子》选读之十四:知言与养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