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孟子》第224讲【尽心章句上】(46)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内容简要:

孟子在这一节当中谈到了君子对待亲人、百姓和万物这三者之间的不同态度。

孟子说,君子对于万物有爱但并不是用仁这个心去对待的,对于百姓是有仁爱,是用“仁”这颗心对待,但是并不会对他们用“亲”去相处。这是为什么呢?

孟子谈到的爱、仁、亲三个意思,听起来很接近,但又有所分别。但是既然孟子在这儿谈到了,我们就要把它讲清楚。

首先它们的共同点都是一心一意对别人好;不同点在于'爱’更多的是完全想着对方,但对方是没有太多接受度的。比方说我们看着广阔天地,由衷的爱山川、河流,大海,森林;因为我爱这些山川、大地、河流、森林,所以我喜欢它的碧绿,清澈,自然,我会爱护它;但是这些山川、河流、森林不会主观的对我们产生情感。草木是无情的,没有感情。

所以这样一来我们就能看出来“爱”和“仁”之间有那么一点点的区别。仁是有情感互通的。你对别人仁,别人会接收到你的仁,自身也产生转化;“爱”只是一方在给予,但是对方其实是没有转化的,也没有接受不接受。所以人对万物是“爱”,对人是“仁”。

爱和仁在内心的出发点是一样的,但是接收的受体不同。万物这个受体没有感情,所以它接受了'爱’也没有什么反应。百姓这个受体接受你的'仁’之后,首先他自身的'不仁’会被转化掉一些,然后也会因为接触到了我们的'仁’之后,反过来会给出一些仁,这就是区别。

对百姓是“仁之而弗亲”。亲和仁出发点虽然一样,但是亲会更近一层,亲是对亲人的,并不是因为我们跟亲人之间感情更加接近或者关系更加亲近,才会对亲人亲,对百姓仁;认为'亲’比'仁’更近一层,其实并非如此。

'亲’和'仁’在君子思想层面的出发点也是一样的。但是亲人之间因为亲近,那么这种更密切的情感交流,是恰当自然的。可是百姓在接收到我们'仁爱’的时候,其实是不自然的。因为那是一种惊喜。

比方说早上起床,我们跟父母去问好,孩子和我们问好,我们觉得这是自然的,这是'亲’;但是我们走在大街上,不会对每个人都去问好,那样的话就太复杂做作了。所以我们只是对大街上的人报以微笑,看到别人需要帮助的时候,我们施以援手,这就是仁。

对百姓是“仁之而弗亲”是因为人与陌生的普通人有一定的距离感,普通人只需要你一视同仁的善。

这么一来我们慢慢的能够明白,爱、仁和亲三者对君子来说,他的出发点都是一样的,都是全然的仁、智、勇;但是因为受体不同,所以会有这三种看似的区别。而这三个看似的区别实则是因为他们的所需不同,亲人需要多一点的情感沟通与交流。如果你只给他一视同仁的爱,他会觉得你不爱我,你不是个好父亲,也不是个好丈夫,也不是个好儿子。那如果我们对普通人做出像父亲、儿子、丈夫般的关怀和爱护,那显然又是不对的。所以这就是因受体的不同而产生的区别。并非是我们内心对待不用的人而有什么分别。

正如老子所说,“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亲人需要关怀,普通人需要和善,万物需要爱惜。所以针对这三个不同的需求,对亲人是亲亲、对百姓是一视同仁的善、仁,所以是'亲亲而仁民’;对万物是呵护爱惜,所以是“仁民而爱物”。同样的发心,因受体不同而产生的三种不同的表现形态,我们要慢慢的做到。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孟子》尽心上篇——其进锐者,其退速
「浅析系列」《孟子》(尽心上)⑩
孟子·尽心上·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孟子》海说90:亲亲而仁民  仁民而爱物
什么是“孟子曰:‘君子之于物也,爱之而弗仁;于民也,仁之而弗亲。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
有差别的爱是博爱之入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