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道德经》第21章

承前启后,明德亲民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 | 涣朴老师

经典原文: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内容简要: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上一章从“绝学无忧”引出我们要“泊于未兆”,“学于道之母体”,这一章讲述道如何在人以及世界上面发挥作用。

有大德行的人,所有的行为都依照道,心中有道,然后由着内心的道自然而然地展现出来。《大学》里说:“诚于中,形于外”,“诚于中”就是道在内心;“形于外”,就是孔德之容自然地展现在外,这是一个整体,绝不是割裂开的。

事实上我们的一切外在言行都是由内心真实地投射出来,只是有时我们连自己都不清楚而已。而真正的大德行之人,他的内心纯然、无杂无染,最接近于道。“居善地,心善渊”,这就是纯乎一体的道。因为做到了“居善地,心善渊”,所以才能够“与善仁,言善信,正善治,事善能,动善时”。

前面两个是居于内在的道,后面是外显的孔德之容,它是一体的。我们要能明白或体会,一定要多让自己“泊于未兆之时”,这样才能够“居善地、心善渊”。我们心中时常涌现出来的心念是心中有染有杂的东西,是要切磋琢磨的东西,是我们需要降伏的,这是一个真实的修行。

“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我们的目和耳已被五色、五音所染浊。我们学习《道德经》不是学习其中的文字,而是要学着用其中的教诲把多余的(杂质)去掉,执于道济,执古之道,然后去御今之有。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不是外界有一个可以遵从的道,而是内心纯然无杂之后,自然地从于内心之道,一切以道应世,不加一点粉饰与雕琢。

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恍惚”是不清楚。想一件事情一开始并不是很清晰的,思索之后一个灵感出来了,然后有了一点点概念与框架,虽然不是很清晰。道也是如此。

苹果腐烂生出虫子,是怎么形成的?不知道。受精卵变成人,怎么形成的?不知道。人的性格怎么形成的?不知道。这都是离我们自己内心最近的东西。

 “恍惚”是指我们平常看世界时看得太粗犷,没有细致地去看,所以会忽略掉那些根本性的规律。就像一个念头的产生,要去想这个念头为什么会产生?为什么会在这个时候产生?去研究就不恍惚了。所以“道之为物,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

“象”是轮廓,“物”是具体的物质产生。所有的事情都是先有轮廓,再慢慢地演变,生之育之,长之停之,这是生长演变的过程。所以先是“惚兮恍兮”而有象(形),然后再“恍兮惚兮”而有物(的产生),一切都是如此。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再细细地去探究它的过程,就是“窈兮冥兮,其中有精”。什么叫“精”?孩子长大,一定可以从他外在的轮廓和性格中看到他父母的影子。生长在一个地方的人,例如我们中国人,身上有一些共同的特质,不仅仅是黄皮肤,更是精神的共同特质。再比如松树的种子长出来一定是松树,槐树的种子长出来一定是槐树,这就是“精”。

《尚书·大禹谟》里,尧有讲到:“人心惟危,道心惟微;惟精惟一,允执厥中”,这个“精”是指人的道心。“窈兮冥兮,其中有精”是指如果能在这个浑浑沌沌的最深处探究过去的话,发挥作用的其实是“妙明真心”。“妙明真心”是佛法里的话,佛陀说世间人执妄想为根本,执生灭为根本,不知妙明真心乃是真正的根本,所以这个妙明真心就像种子一样能生育万物。

刚才我们所说的子女身上有父母的影子,那个是后天的精,松树的种子、槐树的种子也是后天的精;而天地所生的道心,道化于万物,这是先天的精。执此为真,执此道心为真,其余一切皆是妄,所以“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符合“妙明真心”,就可以长久。

什么东西符合妙明真心?老子说:“天地所以能长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不自生就属于妙明真心;佛家里的“无我、无人、无众生、无寿者”,是妙明真心;儒家里“仁、义、礼、智,一以贯之,思无邪”,是妙明真心。儒释道以不同的语言阐述着这个“妙明真心”,就是让我们逐渐地领悟:学道之人难在悟道。

“窈兮冥兮,其中有精”给我们方向,告诉我们:主宰万物的就是那颗无我的道心,万物为一体的道心,能以此道心为真,则一切皆有信,叫“其精甚真,其中有信”。

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

天地万物,人类历史多少年,来来去去,去去来来,我们能记得多少呢?但是“儒释道”亘古弥新,人们永远记得。它好像指路的明灯,不管到什么年代,我们都从这里面寻找人生的方向、智慧的道路,因为其中有“信”,它是真的。这叫做“自古及今,其名不去”。

道名永存,其名不去,一切假的、虚的、幻的都随风飘流,唯有真的留下来,所以叫“以阅众甫”。

道在千百年间,看着人世间的沧桑变化,你家唱罢,他家登场,不以道心为用皆是短命王朝,不以道心做人皆难证菩提。所以我们也要以此为史,“以阅众甫”。以史为镜,把历史当一面镜子,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以此妙明真心为食“以阅众甫”。我们也知道我们这一生该怎么过了。

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我是怎么知道这世间的好与恶的呢?我正是凭着妙明真心,正是凭着“窈兮冥兮”中的“精”和“信”来观于万物,所以在火眼金睛面前假的真不了,真的假不了。

老子的这一段话发人深思,人能够骗得了所有人,但骗不了天、骗不了地、骗不了自己、骗不了因果,这就是“信”。所以我们要皈依自己的真心,皈依自己的真性,泊兮其未兆就是归于自己的妙明真心,这些是一体的。

老子在讲《道德经》的时候是层层递进往前走的,我们不要把它割裂成单独的单元,否则就很难理解《道德经》的真意。所以“孔德之容”不是装出来的,它的德是由道化信而来的,而我们要明白这一点,就必须要泊于未兆,才能见妙明真心。

常常看历史,看身边的人,看身边的事起起落落、浮浮沉沉,我们逐渐地能明白何为真,何为假。这就是智慧,这才能 “见素抱朴”。

涣朴老师

返朴归真 

涣若冰释

矢志知行合一

传递最纯粹的国学精华

最本真的生命力量!

主讲系列课程:

传统文化与家道建设(并实施)

儒家仁政思想与企业文化建设(并实施)

END

国学精华,欢迎分享!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道德经概论:什么是道,什么是德(二)
解说《道德经》第21章: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之为物,惟恍惟惚。惚兮恍兮,其中有象。恍兮惚兮,其中有物。窈兮冥兮,其中有精。其精甚真,其中有信。自古及今,其名不去,以阅众甫。吾何以知众甫之状哉?以此。
“孔德之容,惟道是从”,《道德经》第21章原文和译文。
道与德是什么关系?
孔德之容,唯道是从
《道德经》第二十一章 孔德之容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