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一般停留在皮肤、肌肉的寒气,古人称之为“表证”,意思是体表的身体不适。它有两个特点:

一是主要表现出怕冷,这种冷,不管怎么烤火或者加衣物都不能缓解。


二是身体的症状表现,与五脏六腑的寒气,比如痛经、拉肚子、肺寒咳嗽等相比,不易被察觉。


在《伤寒论》看来,身体会表现出怕冷的情况,主要是卫气被束缚住了。


卫气是阳气的一部分,它有温煦体表、抵御外邪入侵的作用。一旦身体受寒的程度超过了卫气的能力范围,卫气会被寒邪凝滞,不能继续发挥抵御外邪的作用。


接着,寒邪就会伤害我们的皮肤,如果还没有及时察觉做处理,它会侵入的更深一点,到达肌肉的位置。


大家可以自测一下自己属于哪种情况:


第一阶段:寒在皮肤!


寒气入侵到皮肤的表现:

1、头痛,或者头晕——寒气最先侵袭的位置。


2、怕冷,心底憋着一口热气,出汗不畅——寒气导致毛孔闭塞。


3、打喷嚏,流鼻涕——身体抵御外寒的反应。


4、手脚冰凉,夏天好点,冬天很厉害——寒气影响身体气血运行。

第二阶段:寒在肌肉!


寒气入侵到肌肉的表现:

1、肌肉僵直,如抽筋——寒气导致气机收敛。


2、赘肉多,尤其是后背、大腿——寒气使气血变成废液。


3、总觉得背后怕冷,腰酸背痛——寒气与湿气纠缠在一起的表现。


4、关节痛,遇寒加剧——寒气导致气血运行受阻。

第三阶段:寒在五脏六腑!


寒气入侵到脏腑的表现:


1、痛经——“寒凝血滞”,寒气阻碍气血运行。


2、长期性的胃痛、拉肚子,小肚子也是凉凉的——脾胃处堆积寒气。


3、过敏,以及各种皮肤病——寒易伤阳,导致免疫力不足。


4、一喝水就想上厕所,而且小便呈现清澈无味——寒气转移到肺脏,身体处理水分的功能下降。

如果你有上面一到两种情况,就说明体内的寒气已经堆积很深了,需要及时处理。


寒在皮肤要刮痧,寒在肌肉要艾灸

1、寒在皮肤:必须刮痧解寒!寒气停留在皮肤时,我比较推荐刮痧以及拍打大椎穴,这两种方法直接接触肌肤,作用范围浅,更擅长于调理皮肤上的寒气。

A、刮痧,解体表寒气


古人称刮痧为“砭法”,是中医六大技法的第一法,能够疏通体表经络,使毛孔张开,让寒邪排出体外。


关于刮痧的位置,明代医家张凤逵的《伤暑全书》讲的很清楚,“病在络者表也,先宜在病者背心轻轻向下刮之”,意思是说,邪气在入侵体表时,主要是沿着脊柱,从大椎开始,一直刮到命门的位置。

这条路线是由背部督脉和足太阳膀胱经背俞穴组成。之所以反复强调这条路线,是因为它不止是总管一身阳气、能够疏通全身阳气的地方,还是寒气最容易入侵的位置。


B、拍打大椎穴,提振阳气,排表寒


如果你没有时间刮痧,那么日常中可以拍打大椎穴。


怎么拍打?

用手或者大黄拍直接拍打大椎穴,力度循序渐进,拍到大椎穴微微发热为止,一般拍打5分钟就会发热,出痧。


2、寒在肌肉,必须艾灸扶阳!

寒气走到肌肉时,我们选用的方法可以再深入一些,主要是借助药材的药力,慢慢的温暖经络,排出肌肉内的寒气。


艾灸,借艾的力量温通经络


《内经》中讲“寒热虚实,火自当之。”寒性体质,或者是要解决因为受到湿寒或寒邪而导致的病痛,很适合艾灸。


以寒湿为主的体质,大都适合灸一灸。灸对了可能会出现一些排寒反应,比如,开始咳痰、痰多、痰白;大便变稀、或者拉稀;感觉身体某个部位冒凉气;艾灸的部位出水等等。


艾灸穴位,推荐中脘、肚脐和关元,也可以在医生建议下取穴。如果是给孩子艾灸建议每个穴位5~10分钟,总时长不要超过30分钟。


如果有舌质红、舌苔黄、爱出汗、怕热、爱喝凉水、手心烫、大便很臭、干结等的热证,就不建议自己艾灸,而是应该在中医的指导下操作。

如果艾灸后出现了上火、津液不足的迹象,也要暂停,比如口干、咽干、咽痛;更愿意喝水、更容易出汗;声音变哑、容易发脾气、容易尖叫;大便变干;嘴唇红、眼屎多、眼睛红等等。


艾灸的过程中要尽量专注、静心。仔细去体会身体细微的感受,身心一处,效果才会好。给孩子艾灸时,要关注他身体的反馈,如果他不愿意,就别强求。


3、寒在脏腑,要三管齐下!

寒气侵入脏腑日久,单纯的用一种方法往往很难彻底根除了。这时候,我们要多种方法齐上阵,才有可能把这些反客为主的寒凉邪气驱逐出我们的身体!


推荐三方组合法!所谓“三方组合法”,即艾灸+拍打+泡脚!


方1:重点艾灸身体易凉的部位,最好搭配上如:大椎、心俞、肝俞、脾俞、肺俞、肾俞、神阙、关元、足三里、三阴交、涌泉诸穴。


方2:拍打。拍打升阳驱寒效果快,而且简单易操作。可重点拍打大椎、头部、四肢以及任何寒凉的部位,如果能全身地毯式轰炸效果更好,同时辅以卧位拉筋锻炼。


方3:泡脚。另外,泡脚会让气血流动更通畅,对药物的吸收率更高。

泡脚时的药材,如果寒比较重的,可以选择艾叶、生姜、葱白。如果寒湿比较重的,也可以把藿香正气水直接滴在泡脚水里。某些痛经的女性,腰腿酸痛,血液循环不畅的,可以选择艾叶+红花+当归+白芍。某些有风寒湿痹痛的,比如天气一变就关节痛,就可以选择艾叶+桑枝+干姜。


如果正好在服用汤药期间,用熬药剩下的药渣泡脚,还能促进药物成分的再吸收。


实在分不清楚自己应该用什么药物,又很想调理的,那可以先去找医生把脉辨证后开个方子。


泡脚要注意: 水温适宜,一般39~42度比较合适,以身体觉得微烫且舒服为准,别烫伤了。泡脚时间不用很长,到微微出汗即可,切忌大汗淋漓。平时很不容易出汗的人,泡到身体有热的感觉就停止。


上面说到的几种保养法,选择一两种最适合自己的,坚持一段时间,身体会有很大改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常生活中,女性一定要注意保暖
寒在皮肤要刮痧,寒在肌肉要艾灸
寒在皮肤,必须刮痧!寒在肌肉,必须艾灸!寒在五脏,必须......
初伏,为你准备了一整套排寒方案
寒邪百病生!寒在皮肤要刮痧,寒在肌肉要艾灸
艾叶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