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内功歌诀·注解:二十二诀“出入自便”
二十二诀“出入自便”
形神俱妙 与道合真
形神俱妙等虚空,与道合真万法通。
显晦逆从人莫测,聚而有象散而风。
【题名解】
婴儿经过三年乳哺的精心培育,乃从自身“出入自便”自如了。但是,道理何在?这只有精心观读完歌诀所论述的精旨妙谛,方能知之。
【注解】
①、形神俱妙等虚空,与道合真万法通:
只有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达到“形神俱妙”等同于“虚空”景象的时候,才是无形法身道体与大“道”合为真一不二艺境时则“万法通”矣。
②、显晦逆从人莫测,聚而有象散而风:
这就是无形法身道体的显达、隐晦、阴阳逆从乃是他人莫能测度出来的,无形法身道体聚则而有种种景象散而却像是风一般而无物也。
【译文】
只有内功养生之道的修炼达到“形神俱妙”等同于“虚空”景象的时候,才是无形法身道体与大“道”合为真一不二艺境时则“万法通”矣。
这就是无形法身道体的显达、隐晦、阴阳逆从乃是他人莫能测度出来的,无形法身道体聚则而有种种景象散而却像是风一般而无物也。
【点评】
“形神俱妙·与道合真”说法精义解
有关“形神俱妙,与道合真”的说法,历代前贤多有明确的论述,以资对照,录之如下:
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一丝杂气搀入其中。言之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合天道。与圣人并立,与太虚同体。《孙禄堂武学大全增订本》
真人艺境的论述
余闻上古有真人者,提挈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
阐释:
所谓真人的艺境,就是“以天心为体,以元神为用”的“体用一元”的真一不二的无上艺境。对此前贤多有论述,录之如下:
身体如同九重天,内外如一,玲珑剔透,无一丝杂气搀入其中。言之纯是天理,身一动作皆合天道。与圣人并立,与太虚同体。 《拳意述真》
用力日久,豁然贯通;日新不已自臻神圣。浑然无迹,妙手空空,若有鬼神,助我虚灵;岂知我心,祗守一敬! 《太极拳经》
噫!大矣哉!浑之为体也,纯而笃静;其为用也,动而多玄。即曰纯静,以其本乎天之一,养气于至清;则乎地之一,融精于至宁;此于艮之一,涵神于至灵。又浑化清、宁而一之,更至于空灵。是统三才于一致,内而精气神无少缺欠,外筋骨皮一息坚融,至是则内空灵,而外灵便。此浑元功验之所以然也。
《浑元剑经·内外篇序》
拳术至练虚合道,是将真意化到至虚至无之境,不动之时,内中寂然,空虚无一动其心,至于忽然有不测之事,虽不闻不见,而能觉而避之。《中庸》云:“至诚之道,可以前知”。是此意也。
《拳意述真·第八章·练拳经验及三派之精义》
放之则弥六合,其大无外,无所不容;卷之则退藏于密,其小无内,无所其入;卷放得其时中,丝毫无差,无不切机。
《中华拳术明镜录·龙涎集·练体用真诀》
以上数段论述,乃从修炼、建体、至用、艺境等不同角度,都对真人艺境的“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无形无象无极艺境的种种描述。
至于“故能寿敝天地,无有终时,此其道。生”的说法,乃是寿能达到天年,与道沉浮,自己法身道体的功能而无衰竭的现象。
从对“贤、圣、至、真”四种修炼的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攻防功夫层次的内容来看,内家拳法的“唯道是从”的遵从道法清静无为法则之精旨妙义,乃是循序渐进的法式,由有形的拳术攻防功夫艺境,向无形拳道攻防功夫艺境升华的过程,直到无形无象的无极之无上艺境,才算是成功一也的功德圆满。此乃体现出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乃是躬身自厚自修成“文兼武全将相身”之济世人才的“齐身”之系列方法,系统工程之事业。
这就是阐释“贤、圣、至、真”这段文章的精义所在。
“肌肉若一”解析
因为现在有的人说:“浑身肌肉之整体拉力为肌肉若一。”针对这一说法,故而著此文章,以求复其本来之真意。
《黄帝内经·上古天真论》中,提出“贤、圣、至、真”四种修为境界层次说。其中“真人者,提契天地,把握阴阳,呼吸精气,独立守神,肌肉若一”的论述,对真人的艺境之定论,历代拳家多有引用,而论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练功内容、或论练功方法、或论练功艺境,然所引用原话相同,而所解之意未能阐述明白,故有必要详细的阐释清楚,以备修炼传统拳术攻防之道的人正确理解和应用。
真人者,谓成道之人也。夫真人之身,隐见莫测。其为小也,入于无间;其为大者,遍于空境。其变化也,出入天地。内外莫见,迹顺至真。此乃指修炼者的“真气之身”而言的。其后文的“此其道生”,即是“惟至道生,乃能如是”。也是就得道者而说的,能于此者是为”真人”。
真人者是如何修炼而成的呢?即古代的内功修炼方法而成,而内功修炼方式有站、坐、卧三种基本姿态。皆以“养气忘言守,降心为不为”为入手法门的,继有功夫之进阶的功法。
至于“提契天地,把握阴阳”的意思,即人身天地、阴阳定位后的说法。天地者,天气、地形,天以气言,阳刚之气健运不息。地以形说,坤顺乾,即形归气。如以此论的修炼内功法说:“心合于真气、真气合于神、神合于无”。故曰:“呼吸精气”。其具体修炼方法,即内气的升降涨渺法。
此句最难解者,“肌肉若一”。按全元起注本云:“身肌宗一”。宗一者何?《太素》同,杨上善云“真人身之肌体,与太极同质,故云宗一”以上皆为古代中医学者们的解释,不足以为拳家所印证,所认可,还要拳家修炼以证之、论之。
要想知道“肌肉若一”的内功实质景象为何?就要首先知道其中之“一”所指为何?老子曰:“道生一”。“一”是什么样子?什么状态?老子曰:
有物混成,先天地生。
寂兮寥兮,独立而不改;
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又:
视之不见,名曰夷;
听之不闻,名曰希;
搏之不得,名曰微。
此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
其上不皎,其下不昧。
绳绳不可名,复归于无物。
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
《道德经·第十四章》
此论言说“一”是“无形”的代名词。其在《道德经·第一章》中说:“常无,欲以观其妙(体);常有,欲以观其徼(边界)”。老子在这段论述中,表明了其所论的“道”体之存在性状情况。
他说:“欲想观察道体,可道体却是无形的存在;欲想观察道体的边界,道体却是有边界的”。这是老子在内功修炼法中“反观内视”时实际观察到的自身“道体”的存在性状情况之描述的文字记录。·······传统文化认为:
夫无形者,物之大祖也。所谓无形者,“一”之谓也。所谓一者,无匹合于天下者也。卓然独立,块然独处,上通九天,下贯九野,圆不中规,方不中矩,大浑而为一,叶累而无根,怀囊天地,为道关门。道者,一立而万物生矣,是故一之理,施四海,一之解,际天地。其全也,纯兮若朴,其散也,混兮若浊。浊而徐清,冲而徐盈。澹兮其若渊,泛兮其若云。若无而有,若亡而存。其动无形,变化若神。其形无迹,常后而先。 《人间训·原道论》
名师演练太极  明师太极论文 论太极拳养生  太极拳器械谱 明师太极拳论  太极拳的旧闻 太极拳的流派 太极拳的传承 电脑技术总汇 博客代码总汇 博客技巧总汇 百家讲坛视频 flash时钟日历 摄影技术总汇 摄影视频教程 原创摄影作品 原摄视频相册 音画作品欣赏 美图动图欣赏 音乐素材总汇 健康养生保健 健康养生视频 竹简字画总汇 古玩字画总汇 动画歌曲总汇 电子图书珍藏 交谊舞蹈教程 相学占卜大全 相声小品大全 水浒人物简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形意拳歌诀·盘根·注解·点评
太极拳心法释证
中华拳术明镜录·功法篇·内功心法
心物一元
传统武术炼膜之论之法
马国兴先生阐释之《易筋经贯气诀》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