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妈妈的豆腐干

点击"大荔文学"免费订阅

1203






每次家里买的豆腐多时,母亲总是怕坏掉,习惯做成豆腐干,耐放好几天,凉拌或者与其他蔬菜搭配炒着吃,都那么筋道好吃,原来,妈妈多少年前已经给爸爸做了。
妈妈做的豆腐干,就像绵绵的亲情,跟随着爸爸工作的足迹,捎去到西安、华山、商州、三原、永寿、大荔这些爸爸工作过的地方。
爸爸是1955年在北京气象学校学习,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党课学习,1956年班里学习党课专门有合影留念,1957年6月从北京气象学校毕业,从此便与气象结缘,干了一辈子气象工作,毕业后分配到陕西省气象局工作。
1958年大年初六,妈妈和爸爸结婚,初九爸爸便去省气象局上班(老气象局在西影路上),妈妈在家里劳动,那个年代工作的人都是以单位为家,直到年底过春节爸爸才回到家, 1959年,爸爸年轻工作认真,被省局派往商洛,选址建站,从寻地址,到盖房,再到建观测场,到站内布局,爸爸尽心尽力地完成商洛气象站的建立。

作者父亲


1960年爸爸调到华山气象站工作,在华山北峰艰苦的环境中,爸爸仍一丝不苟的工作,60年困难时期,没有吃的,爸爸和同事有时会偷吃老道化缘讨饭来的馍,他们偷着吃上一小块馍,赶紧把柜子盖上,生怕老道发现。
1961年,爸调去三原气象站,1963年调去永寿县气象站,任站长,在外的工作经历,永寿是最长的,呆了九年。1965年,外婆委托二舅去送妈妈去永寿县。
临行前,择了好天气,妈妈买了2斤豆腐,切成薄片,双面抹盐,先放锅里蒸15分钟,再拿出放在篦子上晒,一天不知要翻多少次,妈妈说要晒好晒干,不然容易发霉。“家里没啥带的,你爸喜欢吃豆腐干,只有这了”。晒好后用纸包起来,给爸爸带去。
妈妈带着5岁的姐,2岁的哥坐着二舅同学伯平叔的客车,先到渭南,再辗转到西安,在西安一个亲戚家住了一晚上,妈妈说原来人热情,他们到后,亲戚都没去上班,专门做一顿热乎乎的麻食。第二天,伯平叔叮嘱同事,“我姐的孩子晕车,你让她们坐驾驶室里,给娃准备个桶桶,他吐哩”,哥当时晕车厉害,坐在前面都不起作用,只有坐车箱里,当时外面还漂着小雪。
爸爸初到永寿县气象站时,条件艰苦,没有围墙,没有大门,只有六间厦房,5名同事,他合理地安排了同事住处,从省局申请,与同事们一起利用下班时间,安上了大门,竖起了围墙,气象站的设立要根据地形、地理环境、气候等多方面因素,大多处于荒郊野外,爸爸当时值班去外面观测时,能听到狼叫。

1956年北京气象学校参加党课学习(二排右三)


妈妈说爸爸与气象站附近的村民关系好的很,春节还帮着写对联呢。妈妈还说当时的永寿县只有一条街道,进了村子看不到屋,都在地下的窑里住着,街上只有一个卖醋的。好像那时那里产醋,家家都有做醋,爸爸把妈妈带来的豆腐干,放上辣子、葱,用油一泼,再放上酱油、醋,凉拌,和同事们在一起吃,在偏僻的一隅之地,散发着浓郁的大荔豆腐香,那时菜少,大家都说,筋道好吃,味道好的很。
爸爸是72年调回大荔的,为了照顾家里,回到大荔,老站长退休后,县上宣布他当了站长,他一辈子研究农业与气象,小麦、棉花、玉米等这些当时种植的农作物为试验对象,每年都会在试验田里种植,记录着农作物整个生长过程,为省、市、县提供最原始的数据资料,曾在杂志和报纸上发表过文章。50岁时作为陕西仅有的一名代表,在沈阳参加了全国农业与气象研究培训班,担任班长,学习认真,没有纸,在烟盒上写字、学习,最后考试在全班排第一。1978年他还参加了《大荔军事气候志》的编写工作。


八十年代,爸爸已经作为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执行任务,他克服穿云的颠簸、飞机螺旋上升的眩晕以及长时间的寂寞,在群众最需要的时候冲锋在前,以实际行动诠释人工影响天气工作者甘于奉献、不畏艰险的品格,参与了大荔气象人工增雨(雪)作业、人工防雹作业,根据瓜果、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情况,用大炮将云打散,适时调整人工防雹作业布局,为高敏感农作物撑起安全伞,在飞机上撒药来人工降雨来缓解旱情。
在大荔工作期间,妈妈做的豆腐干同样作为爸爸和好友同事下班后的“下酒菜”,这样简单的“豆腐干”,承载着父辈那段艰苦岁月里的“亲情”,让我永远铭记和继承爸爸工作认真,艰苦朴素、勤勉踏实的工作作风。
爸爸是2015年11月24日去世的,这个日子永远忘不掉。
人们常会说,爱是可以一直分下去的,越分越多,美也如此,同样,豆腐干的美味,也可以分下去,越分越多,不会减少,那些和爸爸一起,吃过妈妈做的豆腐干的人,不知此时会在世间的那个角落,想起曾经的喜悦与美好?

文图/高晓茜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清明习俗与秦腔戏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茶炉子与火柴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人间有味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支油锅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蒸肉麦饭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郭实是谁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寒露暖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为啥老朝邑县有二郎庙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北贝清朝民居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浅记明朝朝邑知县王道轶事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井庄老宅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东白池村的“马头墙”——记录渐渐消失的老房子(2)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西寺子村有位“关中大侠”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东高城的老屋——渐渐消失的老房子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走近洛河:远处,有一个新的起点
【大荔文学·史海钩沉·高晓茜】朝邑名儒杨树椿的朋友圈
【大荔文学·书评·高晓茜】品一壶温热的茶----读王凌琴老师《在河之洲》有感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走近洛河——王谦渡口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朝邑”不仅仅是县镇名
【大荔文学·史海钩沉·高晓茜】朝邑县尉刘幽求的那些事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南高迁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浅说朝邑曾经景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理发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粱家村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寺前村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船舍村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东湾村的河 ——走近洛河
【游记·高晓茜】解放村的河——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似仙渠的河 ——走近洛河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美丽的乾坤湾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雁过留声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逆行无悔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逆行无悔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逆行无悔
【大荔文学·抗疫文苑·高晓茜】万人一心兮泰山可撼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浅说明朝第一才子解缙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细嗅历史蔷薇 ——读《一读就上瘾的中国史》有感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防汛抢险队伍里的“市监蓝”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城市鸡鸣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那些经典的激扬文字---读岳南《南渡北归》有感留记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逮蝎子的人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乐活”的老许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消失的碾麦场
【大荔文学·随笔·高晓茜】端午偶叹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唤醒我的你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百 合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小脚老太的故事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机关大院那段美好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尧头窑印象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窗口内外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烧社火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轻安自在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腊梅开了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溜达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煎黄菜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冬日黄河滩
【大荔文学·游记·高晓茜】非凡经历 -----石头峪穿越小记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瓦罐里的冰糖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浅冬柿园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闲来不妨想想年少趣事
【大荔文学·读后感·高晓茜】读《曾国藩传》有感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面馆的客人们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深秋闲步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渭河岸边的小花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金钥匙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南庄老姨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不期而遇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老李的欢乐时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巧玲
【大荔文学·短篇小说·高晓茜】传递幸福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我再有2个多小时也能回了”她面露喜色地说着
【大荔文学·黄河文化行·高晓茜】黄河老崖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怅然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下庙老杨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老街轶事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定格了月亮的木窗子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初夏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那个温暖的老头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麻雀·家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卖洋葱的老汉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疙瘩”日历中的母爱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到一线去!到基层去!
【大荔文学·诗歌·高晓茜】那个下雪的春天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你没劲,让我来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牛娃娘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一碗稀饭
【大荔文学·散文·高晓茜】傻老李     

作者简介

高晓茜,渭南市作家协会会员,大荔县作家协会会员,爱看书,喜文字,喜欢简单生活,想用简略小笔,书写世间美好!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杨荔佳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50岁到60岁,是人生最黑暗的十年,目光长远的人会这么应对
一个人顶级的自律,是能掌控自己
《道德经》:男人四十岁之后必须读懂的12个字,否则一辈子没出息
藏住这3样东西,你的福气会越聚越多
真正通透的人,早早看破了这3个人生真相
2023年,这6种人,运道最旺,福气最深!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