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涝池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吧~

1317


涝池,顾名思义,排涝之蓄水池也。  
昔日,我们村有三个涝池,一个位于“十”字路口,人称大涝池;一个位于东巷转角楼南,人称东涝池;一个位于土坊巷,人称碎(小)涝池。
涝池依地形而建。我们村的地形特点是西高东低,北高南低。因此,西巷和北踅巷的水排往大涝池,东巷和两个巷巷(胡同)的水排往东涝池,土坊巷的就自产自销,流进碎涝池了。每个涝池的东南方都留有出水口。一旦池水外溢,就会分洪到南门外的苇子壕里。得此地利,芦苇年年丰产。菊色凝寒露,芦花荡晚秋。每年九月,鹅毛般的苇絮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整个村庄就会笼罩在花香之中。  
涝池何年所建,不得而知。只知道有个美丽的传说。很早很早以前,大涝池里出现过一匹金马驹,金毛金鬃金腿蹄,活蹦乱跳,十分可爱。金马驹最喜欢在村北的洞子坡玩耍。那洞子砖砌而成,深约30余米,光线昏暗。洞子上方建有白衣观音庙,洞子坡下建有马王庙。马王爷三只眼,洞察秋毫。金马驹一般都在打啼起起身,此时人少安静。它在洞子内尽情撒欢,一会儿跑往坡下,一会儿跑向坡上。跑累了,就在马王庙内憩息片刻。早起的生意人说他们经常会看到洞子里金光闪闪。村西的西埝上有座娘娘庙,金马驹也常常在此现身。此地流传的不是麒麟送子,而是金马驹送子。天有不测风云。有一天,一个外来化缘的和尚途经此地。他一眼就捕捉到了藏身大涝池的金马驹。那位歹毒的和尚连夜施法,凿地道直通涝池底,念动咒语盗走了金马驹。据说,丢失了金马驹,大涝池再也没有满过。人们说,满出来的水全都顺着盗马的地道排走了。
“远看王家雾腾腾,近看王家赛北京。打围(四周围)都是爷爷庙,涝池就在十字道……”因为这个美丽的故事,再加上大涝池独特的地理位置,人们对它珍爱有加。它俨然成为村里的最优美的风景之一。  
大涝池的确美!它的周围建有80公分的砖围墙,围墙上平铺一层长方形的青石板,每块青石板长和宽大体相当,四棱见线,平滑光亮。也不知道老祖宗们是怎么做到的,要找齐那一圆圈基本上一模一样的青石绝非易事。大涝池的入口处也是用青石板砌成的,两边的门墩石上雕刻着鸳鸯戏水的图案,村里的老爷庙被拆除后,不知谁将庙前的一对石狮子搬到大涝池门前,锦上添花。那对石狮子一雄一雌,雄狮口内还噙一石磂,石磂滚来滚去。有调皮的孩子坐在狮背上想掏它,可无论怎样努力,就是掏不出来。大涝池的水基本上是清澈的,蓝天倒映在水面上,犹如一面亮丽的镜子。鼓眼睛的蓝蜻蜓贴着水面飞来飞去,捕食着蚊子和害虫。偶尔有一两只青蛙跳进水里,水面上就会溅起一朵朵小水花。夏夜纳凉,大涝池旁最热闹。十字路口话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大涝池东边是三队的饲养处。1958年,我父亲担任饲养员。每天早晚,他都要去大涝池挑水喂牲口。那时,我最喜欢看父亲打水了。打水时,他先选地形,看那里离比较干,就站在那里的青石板上,然后将木桶挂在扁担钩上,接着用力将扁担往深水中一甩,木桶就很顺从地到达那儿。这时,父亲就会遥控扁担下压桶沿。那木桶可听话了,立马沉下去,“咕咚咕咚”喝饱了水。父亲微笑着将木桶拖到岸边,最后使巧劲用扁担一撬,第一桶水就打上来了。接着再打第二桶……看着父亲有节奏的打水,就像是在欣赏着一幕木桶扁担戏水舞,欣赏着一种质朴的艺术美,百看不厌。熟练的劳动技能本身就是一种艺术。  
那年夏天,几个小孩子背过大人,相约大涝池旁玩耍。一个叫朝虎的孩子,趴在围墙上的一块青石板上,探着身子往下够水,没想到身体失控,倒栽葱掉进水里。孩子不识水性,手脚胡乱扑腾,接连呛了几口水。旁边的孩子大声呼救。父亲正要去担水,听到喊声,急忙甩掉扁担,连衣服也没脱,赶紧跳进涝池救孩子。他抱着孩子上岸后,当即倒提,控出呛在孩子喉咙里的泥水。孩子“哇哇”的哭出了声,赶来施救的乡亲们全都松了一口气。1983年葭月,父亲寿终。安葬之日,当年得救的那个孩子,亲跪灵前,感念他的救命恩人。  
涝池的故事可多了。每年麦收前,大人们都要挑水把打麦场泼湿,然后铺上一层薄薄的麦草,用石碾把麦场碾得硬而光滑,谓之“过场”用来迎接即将到来的丰收。麦子丰收了,大人们对孩子们玩水也表现了极大的宽容。
东涝池比较深,没有围墙,周边植有柳树护岸,入口处面朝西,砌有台阶和防滑坡,方便妇女们洗涤。三伏天酷热郁闷。黄昏时分,附近的孩子们便会成群结队的前来戏水。他们像一群鱼一样钻上钻下,打漂姿的,狗刨式的,蝶泳蛙泳,立浮仰浮,真个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这群孩子中,数东存最猴。他先在岸边用双手紧紧揪住一簇柳树枝,然后身体用力一纵,一下子就悠到了涝池中央,接着他手一松,只听扑通一声,人就完全没入深水之中。洗衣服的女人们,有胆小的,提心吊胆,吓得闭上了眼睛,还有的吓出了声。可一会儿,东存就从涝池中央钻了出来。他像小鸭子一样抖落着头上的水珠,用手抹一下眼睛和鼻子,嘴里吐着气,望着人们笑。
碎涝池也有故事。有年夏天,几个大一点的孩子正在碎涝池洗澡,忽然来了一帮洗衣服的女人。其中有一位我们管她叫三婶的,她让春泉帮打一盆水。春泉接过盆子,转头打水。谁料后边有个孩子恶作剧地拽了一下他裤头上的活结。等春泉直起身来,裤头掉了,他竟然赤条条地站在水里。洗衣服的女人和水里的孩子们全都哈哈大笑。端着一盆水的春泉臊得满脸通红,不知如何是好。这时,那位人称“凤辣子”的三婶火了,她厉声喝斥:“娃娃家的,不学好!”三婶的声音大得吓人,吓得那位使坏的孩子直吐舌头,吓得其他人再也不敢笑出声来。坐落在巷道里的涝池,虽然方便了人们的生活,但不利于生产,不利于出行,也不利于安全。1962年,碎涝池便被彻底填平了,从此销声匿迹。
在旱塬,涝池是各村最宝贵的财富之一。如果涝池的水少了,大家就会觉得心里发慌。为了保护涝池,每隔两三年,社员们就会将池底的淤泥清理一遍,然后从常家沟里拉来一车车红土胶泥,厚厚的铺上一层。胶泥板结后不容易渗水,因此,大涝池和东涝池蓄储的雨水基本能满足全村的人畜用水。
改革开放后,农村发展越来越好。浇地引来黄河水,自来水也进了户。涝池,没有人再重视它了。于是乎,水脏了,水臭了,水干了,大涝池和东涝池也都变成了垃圾填埋场,直到填平消失。
没有了涝池,每年雨季,十字路口就成了一片汪洋。2017年,修复大涝池的工程启动。大涝池竣工了,虽然它还坐落在十字道旁,但却永远失去了昔日的风采。简易的网格护栏怎么能比得上那光滑亮丽的青石板,更何况还缺失了那对再也找不回来的石狮子,那对鸳鸯戏水的门墩石。
失去了方知其珍贵。捡拾起这些丢失的美好与惋惜,告诫后人一定要增强守护古迹,守护文物,守护文明的思想意识。永远的乡愁,涝池的记忆。
作者简介:王锁学,大荔县两宜镇王彦王村人。        

文/王锁学

图/网    络




往期回顾: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童年的打麦场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水之梦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张殿臣传奇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朱晦生与张重义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张正德与正德书屋
【大荔文学·史诗·王锁学】党旗飘扬铁镰山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秀女泪——镰山歌谣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做毛主席的好战士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王婉丽与杨长河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我们村里的创业人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知青插队王彦王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南征北战侦察兵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母爱深似海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抗日烈士王仓合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王彦王村的解放路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镰山纺线谣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想起当年唱大戏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父子双殉国——王彦庄纪事(之三)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衔桃报恩——王彦庄纪事(之一)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群星荟萃教学楼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难忘多彩七年制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城门·更房·秤杆及民风
【大荔文学·散文·王锁学】我的老师们——两宜中学印象记(一)

END

总编:夏春晓

副总编:田小勇

顾问:张仕德

主编:李跃峰

编辑:张爱玲  高华丽

小说编审:田小勇

散文编审:常盈  杨发兴

诗歌编审:官华  高明

主办单位:大荔县作家协会


杨坚故里,美丽大荔。

原创高地,温馨舒适。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日本电影剧本—裸岛
老 井
崔家堡纪事〈二〉
老兵传奇(二十二) || 作者 杨海川
曾经的挑水时光
专栏 ▏《发现东门之美》——老井篇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