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刘春荣‖高高猫耳幢

猫耳幢真真高,半截直戳入云霄。羊肠小道“之”字形,半天才走到山腰。猫耳幢,真真高,三级飞瀑银带飘。陡峭高峻头发麻,登顶犹似到凌霄......这是当地人形容猫耳幢高的民谣。

四十多年前的一个暑假末,我被县教育局一纸调令由州河边的一所中学调到远离家乡六七十里山路外的一所陌生小学任教。临去学校报到的前一天晚上,看我愁眉不展的样子,老父亲就说:“男人么,要有男人样,不要怯阴凉怕日头的,人生地不熟有啥怕哩,鼻子下面就是路......”

翌日一大早,妻子张罗着给我包饺子,由于心情不好,也就对付着吃了那么一点,撑起一把黄油布伞,告别家人踏上了去学校报到的旅程。感谢上苍待我不薄,路上遇到一个同行走亲戚的老乡,尽管一路雨脚如麻,但有他作伴心里踏实了许多。当我们一路淌水爬坡来到一个叫平沟的沟口时,看着横卧在暴涨的河水上的石拱桥,它很有马致远老先生的“小桥流水人家”的凄美意境。走过这座小石桥,前行不远,路被一条高大的山岭挡住,那人对我说:“这个岭叫猫耳幢,高得很。”随即,他就给我说了开头那一段民谣。

我定睛仰视山尖,烟雨茫茫,云雾缭绕,山的顶端不知在何处。但这是唯一一条去学校的路,非翻越这座大山别无选择。我们在山下小憩一会儿,目的是积蓄一下力气。那人对我说:“这座山岭你不知要走多少年了,但你要记住上山要缓,心急不得,下山要慢,脚底踏稳。特别是下雨下雪天,一定要等一脚踏实了再换另一只脚,这样安全。”他还告诉我说,我要去的那个学校公办教师没有人愿意呆,就像正月十五走马灯似的——一年换一茬。

我们歇息了大概一袋烟的工夫,就开始爬山了。山路很窄,有的路段因天雨下的久了开始裂缝,有的地方直接塌垮了,那人走在前面不断地提醒着我注意脚下。路塌垮了,我们就拽住路边的树枝或者蒿草,慢慢地挪步走。大概走了二三十分钟了,耳边传来了“哗哗”的流水声,那飞溅的水珠飞落到身上,单薄的衣服不藏雨珠,衣服瞬间就被浸透,本就感觉寒冷的身子骨猛然打个冷颤。那飞瀑是从一个须仰视仍看不到上沿的石皮上流下来的,响声不大但很有力,别小看这股飞瀑,它却把石皮凿下去好深的一道漕,飞瀑底下是一个偌大的深水潭,潭呈椭圆形,从高处下来的水似乎累了,在这潭里打着旋小憩,随后又匆匆告别这个潭继续向下一个高石崖奔去。我站在那里痴迷的看着潭里打旋的水转圈圈,那个人站在高处催我快走,我沿着狭窄的山间小路往山坡上继续爬。路边蒿草上亮晶晶的雨滴已被走在前面的人用一根细小树枝给扫落了,只有悬挂在树叶末端上的珍珠不时的掉下来透过多年的黄油布伞的破洞钻进领口或者躲藏进我的衣服或者行囊里,让我背着它们旅行。

就这样我们走啊走啊,穿过一块平地,眼前出现一缕袅袅烟炊,这炊烟是从一处烂草房子里升起的,我纳闷,在这连苍蝇都不下蛋的地方还居然住着人家。那人看着我的疑惑,笑着说你不知道这个地方植被好,空气新鲜,种庄稼没污染, 下了这么天的雨,咱那里的水都成了稠泥浆子,人家这里的水还这么的清亮。

说着话,我们来到那户人家门前。我仔细的巡视着这户世外桃源的人家,房子两边有两棵需要两人搂抱的大核桃树,每棵树的树冠有好几间房子那么大,房顶搭苫茅草,看样子好几年没有更换了。这时从屋里走出一个身披蓑衣,满头白发,面目红润的老者。那老者热情的让我们到屋里坐,老者的老伴正在灶台前搭火做饭,蓝色的火苗舔着锅底不安分的窜出灶门。这时,锅洞里传出“呼呼”的声音,那老伴对老者说:“锅洞里的火笑了,今天家里要来客人了。”老者笑着说:“这不,客人都来了!” 我们坐在老者家炕洞前烤火取暖,热乎乎的热气让我全身感到十分舒服。

二十多分钟后,我们又匆匆赶路了。我闷着头又走了半个多小时,眼前又出现一个百十米高的山梁,那人手指一指说:“翻过这道山梁,再走一段下坡路,就到你要去的学校了。”天啊,到学校且不说路程有多远,单就这猫耳幢就把人走忘了。没办法,谁让咱是一个民办教师呢?

从此,我与这高高的猫耳幢结下了不解之缘,这条高高的山岭我翻了六年,领略了猫耳幢春夏秋冬四时不同美景。

春到的猫耳幢来得迟,丹江两岸的柳树叶都三四指长了、杨树叶子小娃手掌大了,猫耳幢的阳坡树木还是草色遥看近却无,丹江河边九九遍地走更牛了,这里的冰雪还睡得正香呢。到了农历二月初上十,甚至更晚点那悬挂在高高石崖上的银涟才慢慢地解冻,发出“咯嘣咯嘣”的伸懒腰声音。山间的小草探出头,慢慢地睁开惺忪的睡眼,惊奇地瞅着从它们身边匆匆走过的脚步,怕羞似的看着高悬在天空的春日暖阳。

俗话说:“一步跟不上,步步撵不上。”尽管这里的夏天来得迟,但毕竟还是来了。林子里的树叶有的墨绿,有的翠绿,有的呈现淡黄绿,即就是同一棵树上的叶子也各有千秋。整个山坡被浓密的树叶遮挡地严严实实,偶尔看到铜钱大小的阳光斑点洒在山坡上那也是奢侈了。树间各种鸟儿在树枝上无忧无虑地蹦来蹦去,你一言我一语的谝闲传,有时喋喋不休好像是争吵,有时两个甚或多个“扭打”到一块。

层林尽染的时候,阳坡处的那片桦树林叶子率先变黄,与白色的树身形成明显反差。夏天活跃在林子里的鸟儿们开始沉寂不说话了,即便是偶尔的听到鸟儿叫声不也不像夏天叫的那清脆,充满活力。我在这里走了六年,没有看见过羚羊、野猪等大型野生动物。

待到“千树万树梨花开”的日子,整个山林寂静安详,落叶静静躺在大树下 酣然入睡,喧嚣的瀑布也凝结成冰清玉洁的门帘,从高高的青石皮上挂下来,沉默不语了。此刻,我才深深的懂得了“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的深邃意境,才理解了“山舞银蛇”的壮观......

      远山衔日,群山苍茫。那天我考上教师进修学校,来到猫耳幢的山尖,举目远眺,莽莽苍苍的大山就像一排排大海巨浪在奔涌,像金戈铁马在驰骋;看着脚下群山,感悟到啥叫“一览众山小”、啥叫“山高人为峰”,啥叫“人登绝顶自逍遥”;看着远处的山尖和太阳接吻,群山这金装的万千景象,我由衷地想:“感谢你,猫耳幢!是你的崎岖蜿蜒羊肠小路,让我明白了人生的路就是这样曲曲折折,但依然在曲折中前行;是你磨炼和培养了我卓立前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坚韧毅力和坚定信念。谢谢你,高高的猫耳幢!!

【作者简介】

刘春荣,男,生于1957年2月,家住丹凤县棣花镇棣花贾塬。退休教师。文学、新闻及新闻摄影爱好者。商洛市作协会员。商洛市“商洛好人”。个人信念是“宁做文学的囚徒,不做世俗的皇帝!唱一曲阳春白雪,献给我的父老乡亲——下里巴人!” 自19912月在商洛日报发表新闻稿件以来,先后在省市新闻媒体发稿3000余件,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等文学作品数百篇。新闻稿件有10多篇获市级以上好新闻奖。散文《桃花情缘》获人民文学校园作家三等奖,散文《画妹》获李白文学全国征文大赛优秀奖,电视剧本《关山渡若飞》2016年获《今古传奇》杂志社举办的首届全国老年人才艺展示三等奖。

  • 晒丹凤,你也可以秀

  • 文学顾问:孙见喜   木南   东篱    丹竹

  • 诵读顾问:海俊

  • 主编:丹凤晒晒

  • 责编:方子蝶 张芬哲 白月光   曹苌茳

  • 校对:邻家小妹    七月未笺

  • 自媒体支持:小麦的籽       无言年华      我是吕哥

  •                  温暖相见        家在商洛      咸阳文坛

  •                  大 乾 州         新新文学      最 博  览

  •                  阳城风云        松风阁语      先生来啦

  •                  我是布衣        往事余味      书山生花

  •                  棣花古镇乡土文化研究院     漫步丹江

平台往期文字阅读:

刘春荣‖梦里依稀黄大衣

刘春荣‖袜子的故事(主播:沉默的人)

刘春荣‖淋雨的记忆

刘春荣‖那年我教复式班(沉默的人诵读)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丹江赋
陕西私藏了一个秦岭最美之地,风景美成“水墨江南”,少有人知道
商洛23座有名的山
梅花傲雪丹江畔 雪映梅花花更红
《走遍中国》之陕西省商洛
商洛:一个拥有青山绿水的美丽城市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