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一提到龙,为啥濮阳人竟如此自豪?| 濮上新语

河南濮阳被称为“龙乡”,是因为1987年在濮阳西水泊出土了距今6400年的蚌塑龙形图案,被专家誉为“中华第一龙”。这一发现将中华文明史向前推进了一千多年,濮阳因此成为华夏文明最早的龙的发祥地。

如果当年没有那次震惊世界的发现,谁会想到,六千多年的历史在这里交汇,远古的生活景象在这里呈现。它向世人铺展开了灿烂的上古中华文明的历史画卷。之后,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将濮阳命名为“龙乡”。不久,“中华第一龙”即被运送到北京,安放在国家历史博物馆内。

自此,濮阳人对“龙”的自豪感似乎更强烈了一些,而龙的文化和精神也给一代又一代奋斗路上的濮阳人增了一些底气和勇敢。


2024年3月9日上午,在市博物馆举办“龙年龙源龙精神”主题讲座中, 濮阳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局长张玉民用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的神话故事,从龙年讲起,讲述“龙源 龙精神”,并鼓励小记者:自强不息,君子不器,化被动为主动,当好龙的传人!

撰文 | 洪博 慕白



01/
濮阳龙文化,从小熏到大

在河南濮阳,对龙文化的熏陶,亮点是从娃娃开始。当很多懵懂的少年漫步在龙城广场的时候,那一条红色的龙形雕塑,是濮阳娃对龙文化的最初启蒙。

2005年11月12日,河南濮阳中心广场一座名为“中华第一龙”龙形雕塑正式落成。该雕塑为濮阳市标志性雕塑,曾经被列入“河南十佳城市雕塑”候选名单,此雕塑由濮阳市市政园林管理局技术科美术设计王建中设计

灵感源自中国古代龙的形象,代表濮阳市龙乡;颜色为红色,代表濮阳市的将来红红火火,用简约主义手法,展示出腾飞向上,一飞冲天,朝气蓬勃,团结向上的龙的精神。雕塑高度取19.87米,重量26.3吨,作品的展长总长度86. 5 米,整体作品只使用一个独立支撑点。

该雕塑当时是以“雄风”为名,内部为钢质骨架,外敷碳钢板和进口不锈钢板成型,喷饰进口的亚光汽车漆。简洁、流畅、大气,且富有浓郁的龙乡特色。雕塑底座用花岗岩铺砌,红色斜坡上用各种字体撰写着龙字。


龙形雕塑

2024年3月10日上午,濮阳艾乐幼儿园热闹非凡,一场主题为“龙都龙娃龙抬头”的活动在这里隆重举行。

孩子们敲锣鼓、舞龙头、朗诵经典、祈福拜龙等等,开展了丰富多彩的活动。市龙文化促进会会长吉耀波应邀出席并致辞,一颗小小的龙文化种子悄然植入在几百名孩子们的心中。


二月二被称为龙抬头,主要有以下几种说法:一种是天象说:古人观察到,农历二月初二这天,东方地平线上升的“龙角星”(即角宿一和角宿二),会在傍晚时分出现在地平线上,宛如龙抬头。天文学家称这种现象为“龙抬头”。

第二种是惊蛰说:二月二正值惊蛰前后,百虫苏醒,蛰伏在泥土或洞穴中的昆虫开始活动。传说中的龙也会在这天苏醒,抬头升天,故曰“龙抬头”。

第三种是农事说:农历二月初二,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将始。此时龙抬头,象征着春回大地,人们希望通过祭祀龙神,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
 
这些说法都反映了人们对自然现象的观察和对美好生活的期盼。


一代又一代的传承,让“龙都濮阳”的招牌越擦越亮。不管是官方的政府领导还是民间的专家学者,大家心中有龙、心中有梦,对濮阳的热爱永远都是热辣滚烫。让小小少年,对龙文化感兴趣,对龙精神弄懂知会,对龙城濮阳保持热爱,这也是功德一件,善莫大焉。

市文广旅体局党组书记、张玉民认为:传承文化,不仅要传形,更要传神。文化的神,就是蕴含在文化载体中的价值理念和思维方式。总书记所讲的“十个方面的文化元素”和“中华文明的五大突出特性”,就是中华文化的神,也是龙文化的神,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高度的契合性。弘扬龙文化,不能仅仅看制作了多少龙的图案、做了多少含有龙的图案的文化产品,甚至不能仅仅做了多少龙的雕塑、建了多少龙形的建筑,更重要的是看龙精神的渗透、蕴含和体现。



02/
龙是中国人的一种精神信仰

龙在中国文化中具有重要的象征意义,被视为祥瑞、权力和力量的象征。将龙作为信仰的原因大概有以下几点:
 
第一是,神话传说:在中国古代神话中,龙被描述为一种神秘而强大的生物,拥有神奇的力量和智慧。这些传说代代相传,使得龙在人们心中具有神圣的地位。

第二是,象征权力: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常被与皇帝和皇权联系在一起,皇帝被称为“真龙天子”。因此,龙也成为了权力和统治的象征。

第三是,祥瑞之兆:龙被认为是带来好运和福气的祥瑞之物。人们相信龙的出现会带来风调雨顺、丰收和幸福。

第四是,文化传承:龙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元素,已经深深扎根于中国人的心中。将龙作为信仰,也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弘扬。
 
需要注意的是,龙作为信仰的观念在不同人之间可能存在差异,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人们对龙的理解和信仰也可能会有所变化。每个人对信仰的选择和理解都是个人化的,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濮阳县第二龙俗文化节

近段时间以来,濮阳县的文旅发展屡屡破圈。第二届龙俗文化节如期而至,万人空巷围观这一大型活动。几十条巨龙在濮阳县广场飞驰舞动。

文化“兴”龙。惊蛰前后,阳气回升,大地解冻,春耕开始。3月11日上午9时,我市还将在濮阳文化艺术中心广场举行“龙吟兴农大典”群众文化活动,再现国人以龙为图腾、以二月二为节点开始农忙的场景,将龙文化与群众文化活动相结合,丰富市民群众文化生活。

丰富多彩的庆祝活动,表达了濮阳人对“龙”的特殊情感。从2000年开始,我市相继举办了中华龙文化周、中华龙文化节、二月二龙文化节、各种论坛、讲座等多种龙文化研究、推广活动,极大地提高了濮阳的知名度和龙文化在濮阳人心目中的地位。但是,濮阳的龙文化如何与文旅深度挂钩,让中华第一龙不仅仅具有考古文化价值,更能发挥经济拉动价值,这一点似乎任重而道远。

中华第一龙

濮阳的文旅定位“中华龙源地,世界杂技城”。近年来杂技产业发展如火如荼,龙文化产业发展似乎有落后的趋势。按理说,需要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濮阳应该是中华民族图腾崇拜的信仰之城,应该是亿万龙的传人寻根拜祖之地,应该是国运国脉国气蕴藏之地。这些想法需要超级策划、超级投入、超级运作、超级团队、超级创意。

有专家认为:濮阳龙文化研究绝不仅仅是濮阳一个地方、一个地域的事情,从某种意义上说,龙文化有根文化的意思,带有根文化的性质和意义。我们的龙文化研究必须要放眼到整个华夏文明,必须要显示出大手笔,有大气磅礴的气势。


03/
龙文化,
本质到底是什么?

龙在中华上古先民心目中是能够沟通天地的极为神圣的事物。传说华人始祖伏羲女娲诞生时就身披龙鳞,汉代及以后墓葬画像上面绘制的伏羲女娲,也多画成人首龙身(或谓蛇躯)的形象。

“二月二,龙抬头”,农历二月二前后东方苍龙七宿的龙角星露出地平线,意味着春耕开始,而这天恰好也是传说中伏羲女娲的生日,由此也可见伏羲女娲和龙的密切关系。

传说中后来许多帝王的诞生也都和龙有些关系,民间还有“真龙天子”一说。孔子还曾将他所敬仰的老子比喻为龙,“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正因为华人自认为是龙子龙孙,是“龙的传人”。

中国很多地方尤其是黄河流域的人,历来称呼父亲为“龘”,俗写为“大”。现在大家只知道“龙行龘龘”,将龘理解为龙腾飞的样子,而很少有人知道龘也是对父亲的称谓。


龙的形象及其观念从七八千年延续至今,集中体现了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龙崇拜常常和天文学、观象授时连在一起,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创新性;龙形象和观念遍布中华大地,在全国各地大同小异,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统一性和包容性;中华龙与天地圣人等神圣事物紧密联系,与那种喷火的恶龙有天壤之别,体现中华文明突出的和平性。

龙文化的实质是“敬天法祖”,是对上天、天道或自然界、自然规律的敬畏,对祖宗基业道统的继承效法,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组织部分。

今天我们应当加强对和龙文化有关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深入发掘解读龙文化的内涵,理清其发展演变脉络,继承龙文化所包含的中华文明的突出特性,以及敬天法祖、诚信仁爱、和合大同等文化基因,只有这样才能建设好中华民族现代文明,让中华民族像龙一样腾飞在四海九天。(该部分源自 韩建业 华夏道统)

华美的龙图腾形象深深扎根于华夏子民心中,成为与绚丽文明史一样值得牢记的文化情怀,显示了无与伦比的凝聚力、巨大的感召力和向心力。

作为东方神秘力量的象征,作为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我们对龙及其社会影响力的了解,还可以更进一步~


濮阳新版 龙赋

龙者,天地之灵物也。其形蜿蜒,其势磅礴。鳞甲闪耀,如星辰之璀璨;犄角高耸,若山岳之巍峨。口吐云雾,呼吸风雷。翔于九天之上,潜于深渊之下。

龙者,祥瑞之象征也。其出现,预兆着盛世之降临;其降临,带来着福祉与吉祥。国人以龙为尊,喻其为权威之象征;以龙为傲,视其为精神之寄托。

龙者,力量之象征也。其力无穷,能排山倒海;其威无尽,可震慑乾坤。龙之精神,激励着人们勇往直前,奋发图强。

夫龙者,神秘而伟大。虽未见其形,然其精神永存于心。愿吾辈皆能传承龙之精神,奋发向前,共创辉煌未来。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西水坡探源
中国第一龙出土地龙乡濮阳
伏羲、中华第一龙、午爷庙渊源研讨会-会议纪要
民间研究出成果,龙和伏羲在濮阳-董星
西方的困惑:欧洲为何没像几千年前中国那样统一?考古有冷门发现
大型原创杂技剧目 《龙秀》 首秀绿城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