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易经》是古代的筮书。我们不禁要问古人为什么盛行占卜?
《易经》是一部筮书,是上古时代从事卜筮工作的卜师们通用的工具手册。对于这个观念很多学者并不持异议。上古时代卜筮是一项非常重要的活动,很多的人去从事和研究,官方也设立了专门的官职来从事它。这可以通过殷墟甲骨文来证明。
相传《周易》一书的作者是周文王。比如,司马迁在《史记》中就记载:“文王拘而演周易”。但对于这个说法持怀疑态度的人也不少,近代学者一般不再认同这个说法了。
上古时代卜筮活动所涉及的范围极为广泛,几乎涉及到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各个方面。大到祀神祭祖、征伐渔猎、年岁丰歉、立邑任官,小到气候变化、出行涉川、婚丧嫁娶、疾病胎孕,甚或梦兆吉凶,事无巨细,都以卜筮来帮助决策。可以说卜筮是上古社会人们的行为准则。上至天子侯王、下至黎民百姓,凡遇疑难,必以卜筮决之。
上古时代为什么会盛行卜筮呢?可能有人会说,这是由于古代人迷信。这个回答并不严谨。试问,卜筮活动的作用是什么呢?按照古人的回答,是定犹豫、决嫌疑。
不管是生活在古代还是现代,在人们日常生活的过程中,都会遭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无法决断的疑难。比如,有人生病了。我们现代人遇到这种情况,可以去医院看医生,根据医生的诊断来了解病情的轻重和吉凶,获得治疗与保健。但对于古人来说,没有医院,没有医生,甚至可能还没有医学这门学问。他们该通过怎样的途径来获取关于他疾病吉凶的信息和治疗。这些信息那么重要,直接影响他们的生活质量。
又比如,男主人出了远门,几个月甚至几年都不见回来。如果是现代,我们可以写信,打电话,发电报,发寻人启事,还可以通过电视广播网络等各种渠道寻找。但在古代,通讯、道路都不发达,他又该如何决疑释难?如果他还活着,还能回来,无依无靠的母子还需要等待多久?如果他在外遭遇了不幸,没有生活来源的妻子是否可以带着可怜的子女改嫁他人?这些问题是必须要有一个明确的答案的,否则日常生活便无法正常的继续。
再比如,遗失的物品是否还能寻回?走丢了的小孩子是否还能与父母相遇?今天出门是否吉利?明天修房子是否适宜?凡此种种,所有这些疑难如何解答应对?对于现代人而言,我们有医学、科技、通讯等现代化的手段来解答应对,从而帮助我们释疑解难,定犹豫、决嫌疑。而对于古人而言,他们也只能依据他们所拥有的哲学、宗教的知识为前提而发展出来的卜筮活动来帮助人们决断嫌疑,定犹豫。
所以,我们说古代卜筮和巫祝等活动的社会职能与我们今天医学、通讯、科技等活动的社会职能是一样的。它们不是出于迷信,而是根源于是日常生活中决嫌疑、定犹豫的实际需要。今天我们所谓的科学和文明就是从那些远古的“迷信”的社会活动中发展、分化和丰富而来的。正如我们不能将我们的童年时称为迷信年代一样,我们也不能将远古时代的巫祝和卜筮活动简单的定性为迷信。
古人只是相对于现代的我们而言才是无知、迷信的,他们对于自然与社会也是有知识的而且也是有系统的,是古人知识的性质决定了巫祝和卜筮的这些形式。远古时代,神明的观念统治着人类社会的活动,所以一切的疑难或嫌疑的决断便只能诉诸神明了。
但是,神明虽在人们的观念中存在,仍旧不被人的所亲见,如何获知神明的旨意?于是,就产生了交通神明和人事的人和工具,用以帮助人们实现探明神灵的旨意的目标。古代的巫觋就是神灵与人事的直接中介,神灵常常降附在巫觋的身上借助巫觋的嘴巴传达旨意。卜具则是间接获悉神明旨意的中介,商代的卜具主要是龟甲和兽骨,周代以后筮法成熟它的卜具就是卦象。
凡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根源于实际需要。在人们普遍信仰神明的时代,人们的日常疑难疑惑,需要神明来帮助解答。由于人们有求助神明的实际需要,所以产生了种种探问神明意志的工具和手段。这些工具和手段就是卜筮活动的基础。例如,商代的龟甲和兽骨是商人交通人神的工具,占卜师通过龟甲或兽骨上的裂纹来判断神明的旨意。
周代发明了卦象,将卦象用作判断神明旨意的依据。所以,先有求助神明决断嫌疑的实际需要,然后根据这个需要产生各种探问神明意志的技术。《易经》筮法只是众多卜筮技术中的一种。筮法中卦象的创制是为了适应人们探明神明旨意的需要,它借助了上古时代四气四象的阴阳学说,以阴爻与阴爻符号为基础建立起来的符号系统。
卦象意义的解释与说明,就是卦名、卦辞和爻辞等文字内容。《易经》是古代筮法技术的理论基础,是筮卜师为人筮算时所使用的工具手册。在古代占卜是一门应用技术,一种社会性的职业,如同后世的医学和医生。在周代《易经》是官书,由于占卜活动在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卜筮一般由官员充任,尤其是在朝廷中。殷墟甲骨文就是商代宫廷卜师所留下的占卜档案。
#易经周易#东周以来,周天子不能节制诸侯,周朝廷的政权与文化衰落。数百年后,私学兴起,当新兴的士阶层,回过头来考察周代的官方文化时,既熟悉又陌生。他们试图解释它,但毕竟离开它的时代已远。而且私学士人都有自己独立的世界观,他们总是从自己的角度去看待古代的文献,《易传》就是我国历史上最早一批对《易经》进行研究的学者们的成果。但它决不是《易经》最恰当的注释文本,所以我们研究《易经》还是要从直接阅读经文开始。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易经八卦入门
《易经》起源新说
《周易》的六十四卦是干什么用的呢?
【易经】《周易》设卦观象,如何算出人世间的吉凶福祸和因应之道
太玄序与易外易
易经的基础知识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