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如何在职场中重获控制感?

Hey,来小店聊点心理学啊

长假之后的学习和工作

往往会让人更疲惫

因为身心的习惯被打破

适应起来需要一段时间

所以不知道刚回工作岗位不久的各位

是不是挺颓的呢?

今天小店的Martin店员正好想跟大家聊聊

关于工作中重获掌控感的话题

希望可以让大家的工作生活更自在一些

安慰记作者/店员Martin Haibo

周日与两位上海心理圈的朋友约了下午茶,席间聊到发展心理学的相关研究进展。其中一位时任某著名大学副教授,他的研究领域涉及父母教育和儿童发展等诸多方向。

他向我们分享了一些很有价值的信息——

我们最近做出的一项研究显示,身在制度森严的国企中的父母和身在管理较为宽松的私企(外企)中的父母,在教育中对孩子的控制程度有显著差异。而中国父母的整体控制感高于欧美国家。我们的这个研究的信效度在重复实验中都得到证实。虽然取样有限,偶尔也会有特例,但整体结论还是往一边倒的。

听到这里,我大为开心,因为上一篇介绍职场心理的文章中,我也分享了相关的感悟,即国企和私企(外企)本身就存在着管理森严性的差异,这也同样会影响到职场员工对于自我掌控感的体验。而朋友做的研究从实证角度印证了我在心理咨询和生活中的观察。

就如上一篇文章所言,职业对于人们的影响,涉及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而我们今天谈论的,就是职场如何渗透到家庭,并左右着我们的行为的,而我们,又该如何应对。

单一的研究结论可能并不能引起共鸣,但是接下来的场景,不知道能不能让大家更直观的感受到来自生活的张力。我的一位来访者Anya,打扮精致,穿着整洁,不过走进咨询室时却是眉头紧锁,不带丝毫笑意。

她向我哭诉,说在教育局工作的父母整天缠着问她的行踪,这次咨询都是她瞒着父母,撒了谎才过来的。从小到大,关于她的学业,择友,游玩,乃至长大之后的伴侣交往,她的父母都是严加干预。

“简直烦死了”,Anya如是说到。而这次她来向我咨询的也是关于她新交的男朋友。她爸妈认为这个男生极其不靠谱,原因是他的父母是商人。非得要给她介绍一个单位里的年轻教师,说是这个小伙子踏实

听到这里,我脑海里已然浮现出她父母与她争吵时的样子。

“这是为你好!你这个孩子怎么老是不听呢,现在的社会那么乱,你这么单纯,被骗了都不知道”“还有啊,爸妈给你介绍的这个小伙子,人家可厉害了,才二十多岁,就是市杰出青年教师了,而且家庭条件也不错,父母都是受教育的人。” 

“对,你妈说的对呢,这个孩子可讨喜了,我看也是前途无量,比你那个男朋友强多了。”

“爸,妈,到底是你们谈恋爱还是我谈恋爱啊?!他再好,再厉害,我不喜欢有什么用!而且我现在的男朋友怎么了?他也一样出色好不好!”

还没等Anya说完,她妈妈已然火冒三丈:“嘿,跟你好好讲道理你不听是吧,现在大了是吧,还跟我顶嘴了?我跟你说,不许你再跟那个烂小子交往!”

“妈,你怎么攻击人呐?!你们介绍的那个才是烂小子呢!”

描述到这里,Anya忍住了眼泪,连连叹气,“后面就越吵越凶,本来我爸之前还观望的,不知道怎么回事,这次不但不说句公道话,反而来帮和着我妈来说我,真是一个鼻孔出气”。

“我小时候算是乖乖女吧,确实比较听他们的话,不过那个时候什么也不懂,目标也单一,就是学习,而且也觉得父母说的有道理。可是随着我的成长,发现他们越来越无理取闹了,好像什么都要听他们的,一点也不尊重我的意思”

“你男朋友家里又是什么情况呢?”我问道。

Anya说“他们家可好了,很自由民主的氛围,让我很羡慕,这也是我很喜欢他的一个原因吧。他爸妈都是商人,经常出差,平时也不怎么管他。所以从小到大,他都是自己做选择。什么专业啊,学校啊,包括跟我一起”,说到这里,她原本愁眉不展的脸上才荡漾开来幸福的笑容。

“叔叔阿姨对我也很好,吃饭的时候不会问东问西的,就是一个劲儿夸我,给我夹菜,我看他们的言谈举止也都很儒雅。哪像我爸妈,我男朋友一来我家就为难他,一个劲儿问他家境啊,收入什么的,让我都不好意思。”

Anya这样的情况在中国并不少见,时常会有父母们,打着为“子女好”的旗帜,实则在通过子女来满足他们内心的一些心理需求:比如控制和权威。控制感对于每一个人来说都很重要。在心理咨询中也常常被用来治愈来访者所受的心理创伤。心理咨询师们普遍认为,帮助来访者重获控制感,是很多精神疾病治疗的核心。

除此之外,对于普通人来说,如果运用得当,控制感可以帮助我们主宰自己的人生轨迹,并获得幸福;而运用不当,则会成为桎梏自身和他人的枷锁,不仅给自己,也会给身边的亲友带来无尽的折磨。这其中的区别就在于,这种控感是来自于左右自己命运的真正的控制感,还是借由控制他人来填补内心空洞的假控制感。

那么,真假控制感的区别在哪里呢?

真假控制感与形成原因


我们在前面的文章中有提到,国企或者一些较为严苛的私企中,等级森严,上下级明显。这样的氛围会极大扼杀个性化,阻碍个体能力的发挥。因为个体选择被阻碍,剩下的只是服从安排和完成下达的任务。

这样做的必要性和好处也是显而易见,那就是作为团体来说,力量需要集中,努力的方向需要一致,这样才能高效地达成目标。这个时候就需要一些领导角色来执行决策任务,同样也需要另外一大批人去将想法付诸实践,这样也就有了上下级这种最常见的职场关系。

不过另一方面,倘若领导者自身不足以服众,不善于发挥每个人的才能,又不能够容忍异议,那在这样压抑的职场环境中工作的人们,将会感到持续的气闷和委屈,丧失对自我的掌控感。又因为这种长期处于被压榨的状态,会产生无意义感,甚至焦虑,抑郁等情绪。

一个人如果长期在这样的环境中工作,就会倾向于在生活中的其他地方找寻缺失的控制感,通过控制他人,来填补内心的空洞。就比如家庭中,被视作权威的父母如果长期在工作中被工作剥夺了个人意志,同事之间又相互勾心斗角,斤斤计较,那孩子就往往会成为牺牲品,充当增强他们内心控制感的布偶。

孩子倘若听话乖巧,他们则会有些许安慰,而孩子一旦不听从他们的“谆谆教诲”,他们就会感觉精神支柱轰然坍塌。内心惶恐,却用愤怒来掩盖,于是“现在长大了是吧,怎么这么不听话”就成了他们经常加之在子女身上的道德枷锁。

上海人民广场是一个颇有名气的地方,不仅仅是因为阿肆的那首“我在人民广场吃炸鸡”,还因为这个广场经常会聚集起一些为孙儿孙女物色对象的大爷大妈们,渐渐成为了远近闻名的“相亲角”。有心理学研究人员对此做了访谈调查,发现这个广场的相亲角承载的不仅仅是这些大爷大妈们为孙儿孙女找寻对象的愿望,还有他们自身的社交需求,想要融入上海这样一个高速发展的城市的渴望。

透过表象,看到实质。这可能就是心理咨询师们希望帮助来访者做到的事情。透过父母们那些“苦口婆心”“为你好”,看到父母们自身未曾满足的愿望和诉求,进而帮助他们,也帮助我们自己。

与此相对应的,真正成熟的父母,在工作中会形成指向自身的控制感,他们严于律己,同时也给予孩子充分的发展空间。这样的父母,无疑是内心强大的。那为什么在很多私企和外企中,这样的人会很多呢?因为我在上一篇文章中也说到,很多私企和外企更注重员工身心健康,倾向以人为本。

管理更为自由,少了繁杂的条条框框。这样的环境能够提供给人以更多的选择空间,利于人们发展自我控制感。在这样的环境下,人们不再局限于自身那狭小的框架中,不再局限于职场关系,而将时间和空间留给了自我丰富和提升。在给予自身安全感的同时,也在训练着自身的控制感。所以在家庭中,这样的父母们也往往愿意给予孩子同等的掌控感和自由

两种人,一个真强大,一个假把式,你选择哪个?我们的父母,很有可能就是明天的我们。

心理武器——关于self-care 



面对控制感极强的父母,我们怎么办?

如果可以,尽早经济独立。这一条不是心理学方法,但是却是已知最为有效的策略。面对借由自己来填补空虚的父母,我们总是想要摆脱他们的控制,却无奈我们内心也惶恐不安,害怕外面的世界。可如果总是想要主宰自己的命运,不受他人束缚,那最好的方法,就是做出实际行动。通过经济独立,来将自己的命运紧紧掌握在自己手上。因为这一点不仅能让我们对抗父母的控制,还能切身的体会到自我掌控。

父母对我们的控制源于他们对自身生活掌控的缺失,可以运用一些简单的心理学方法,帮助他们提升这种力量。比如邀请他们一起制定一些可行的,他们内心愿意去执行的,有一定难度的计划,比如健身。设定好目标,设定好惩罚措施。这样不仅使得他们的生活更加丰富,也使得生活有了目标感,控制感。

面对处于高压环境中的自身,如何提升掌控感?

#1 意识到掌控感的缺失

想要提升掌控感,第一步就是要充分意识到自身掌控感的缺失,而自己又是在哪些场景中试图通过控制他人来弥补。比如在亲密关系中,“我”是不是总是想要控制伴侣,“我”是不是总是为对方“不听我的话”而生气。这可以说是治愈的第一步,因为唯有意识到,我们才能分清楚哪些是我们的问题,哪些是他人的课题。就不会误以为把自己对他人的掌控当作是“爱”。这样不仅自身问题没有解决,反而拖累他人。

#2 强行休息

对应上面的第二条,将之运用在我们自己身上,在工作之余,给自己留一些可供掌控的空间和时间,做一些我们自己计划的,有意义的,感兴趣的,想要去完成的事情。其实不管是在何种工作环境,只要是在职状态,我们的大部分时间都是交给了雇主的,这本来就会降低我们的自我掌握感。因此在工作之余,给自己留一些时间来提升生活满意度,去获得金钱之外的充实,会极大增加自己的内心掌控。

#3 考量工作适合自己的程度

做合适自己的工作,做自己喜欢做的工作。这点也可以算是获得掌控感的核心要素了。因为还有什么事情,是比做着自己喜欢的工作来的更加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呢?而价值感和意义感,本来就体现着人们对生活的掌控和把握。关于如何找到适合自己,并且也喜欢的工作,我们将留到下一期再慢慢讲解。

90计划报名已破百啦!

不能落下你哦~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为什么有些人宁愿花几十万,也要进银行做两三千的工作?
有人说“职场中,工作不要太拼命,你累出病,领导也不会感动”对此你怎么看?
离开工作12年私企,记录心路历程!
国企工作快抑郁了要裸辞吗?过来人忠告:先看完这5个真相再说
人到中年的困惑
直到35岁被辞退那天,我才明白:我妈说得对,私企的确不稳定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