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那些放松身心的生活仪式,可能让你压力更大

小鸟坐在窗边

跟我说不用担心

也许我们有时候搞砸了事情

但没关系

世界越变幻无穷

越接近原点

——改编自《Put Your Records On》by 

Corinne Bailey Rae

安慰记老粉“奇怪少女”,回归投稿,和大家分享点最近的思考。
 
这两年正念冥想好像突然火了,至少在心理学爱好者的小圈子里是蛮火的。其实想想并不出奇,本来身心灵、禅修那套就很得人心,加上正念有科学背书,不火才怪。
 
前阵子有朋友发给我看了几门正念/冥想/瑜伽的课程,问我靠不靠谱。宣传文案写得都挺好,精准营销,大意不外乎都市人忙、累、压力大,需要科学系统地放松身心、重归心灵的平静、唤醒真我、提升身心健康云云。
 
我一看课程海报做得都挺正规,想着可以啊有专门做这个的了,拉到底下一看价钱,三位数到四位数不等,最高恨不得高过我一个月的房租。
 
我放下手机问我朋友:我最近是不是该找你请我吃饭?
 
朋友哈哈一乐,和我逗了一会儿闷子,吐槽说,她最近加班多睡眠不足,半夜做梦都梦见领导让她回去改稿子,感觉自己苦哈哈赚半天钱,买不起房,也没时间四处消费,不如往自己身上投资。衣服包包化妆品太俗了,看见这种“高端心灵马杀鸡”想尝试,但又担心碰到不靠谱的白花钱。
 
结果,光是对着手机屏幕货比三家,就已经很花时间很焦虑了。


具体课程值不值得买我不多评论,但这个小插曲让我开始思考:放松身心这件事——或者往大了说,“自我关怀”——如果我们正儿八经把它当成一个事情去做、去学,它会不会反而成为我们的一种心理负担?

我想着想着就去网上查了查资料,看到一个叫mindbodaygreen(翻译过来就是“绿色身心”-_-||)的网站上去年八月发表过一篇文章,题目翻译过来叫《你的自我关怀仪式让你更不快乐了吗?医生觉得是这样没错……》,算是把我想到但没想透的一些观点表达清楚了。今天在这里做一些简单的编译和观点提炼,分享给安慰记的新老朋友们。

原文作者Ellen Vora,是一名身心统合取向精神病学家,在纽约执业,毕业于哥伦比亚大学医学院;同时,她是一名注册医学针灸师,也是一名获认证的瑜伽老师。

Ellen自述自己经常也做很多自我关怀仪式,比如瑜伽、冥想、盐灯、香薰精油……来找她的患者很多也经常做这些,但是,

“即使如此,我也经常在想,会不会有那么一段时间是,我们做了太多这些所谓'自我关怀’,以至于它开始妨碍我们照顾自己的能力,以及实质上导致我们身心疲惫。

她主要从四个方面论证了这个想法:

1 过度忙着自我关怀

“……让人身心俱疲的核心问题是,我们让自己太忙了。忙碌的显性原因有很多,比如超长的通勤时间、加不完的班,过度饱和的社交安排,还有安排得满满的下班后充电时间表。

但也有一些忙碌的原因是更危险而不易察觉的,比如下班后打开电脑还是可以加班、以及铺天盖地如影随形的移动信息。

比如:家人朋友的微信消息、客户催命call、老板凌晨两点在部门群里的@所有人、某个沙雕发来的一串语音消息、十个里面八个推销广告的未接来电、忘了关的APP推送、网购促销短信……反正红点怎么都点不完。

“考虑到日常现状是这样,再引入更多所谓自我关怀的仪式和练习,就像是火上浇油。因为做这些也挺忙挺累的啊——挤时间做冥想、做书写日记、泡个奢华的盐浴、做瑜伽、清早用一个长长的绿茶仪式来记住对自己的积极肯定——这样只会加重我们本来的负累。

有时候我觉得,真正会让我们感觉更好的事,可能就是抽点儿时间好好歇着,什么都不做……我的年度自我关怀建议就是这句话:少点仪式感,就让自己在安静时分好好地休息一会儿。

2 无需花大价钱爱自己

“不少聪明的、有商业头脑的人们发现,如今感到抑郁、感到身心疲惫的人成千上万,这意味着这里有市(jiu)场(cai)。

商家可能确实会考虑消费者的利益,去开发切实有效的工具,但是,他们同时也会留意到,消费者倾向于过度消费,去满足自己内心那些深层的、未被满足的欲求。在购买'心平气和’这件事上也并不例外。

Ellen医生这段话让我想到保健品,吃了是对身体好,但是这个需求的实质,不是健康困扰,而是“想健康养颜延年益寿却还没实现”的焦虑。

其实仔细想想,为了追求内心平静、身心放松,投入大量的金钱、时间和精力,本身就是听来让人紧张的一件事吧。

“……自我关怀这件事其实本来不需要买装备……让自己稍微休息一下、看看窗外,这不会花你半分钱,而且当你注意这样去做的时候,它同样可以令人放松,就像任何更正式的自我关怀仪式一样。

3 努力学会暂停

 “……我们之所以会采取各种积极的行动来关怀自己,或多或少是因为,我们总体上倾向于做点什么,而非顺其自然。我们中有太多人想要主动出击、解决问题,而不是对生活中那些我们不可控的部分俯首称臣。

……真正的解药不是用积极的自我关怀来填满我们的日常……而是拥有臣服和允许的能力。

这里所谓“臣服”和“允许”,根据我个人的理解,是向命运无常低头、允许生活中发生好的或不好的事情,也允许自己的状态和情绪起起落落。

虽然正念冥想也会强调去集中体验这种“允许”,但同样地,带着这样的意识去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在每天的生活里去体会,未必不如特定的仪式来得深刻。

顺带说一句,我个人有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到现在)是不会休息的,一旦没什么事好忙的,就会陷入巨大的恐慌。这种时候怎么办呢?其实很简单(但也很反常识):你允许自己留在当下的感受里,不要去评判它,不着急逃离到下一秒,而是让自己停留在这份恐慌里。

用你所能想象最温柔最包容的语气,对自己说:“你感觉很恐慌,很害怕。那就在这份恐慌里停留一下,感受这份恐慌。”

这样就能实现暂停了。对于没有正念基础的人来说,邓布利刚刚好。

4 沉溺改变反而无法逃离

 “关于自我关怀,最后一个也是很微妙的一个问题是,它会让我们过度聚焦在疗愈本身上。有时我们太过关注那些受伤的、需要治愈的部分,反而会导致我们向内心越挖越深。在一些情况下,每天照常过日子,不去过多留意自己需要被治愈这件事,可能是更好的。

当然,如果你有比较严重的心理困扰,影响到自己的日常社会功能,无法“照常过日子”,还是应该及时求助专业的精神科、心理治疗或心理咨询。

但如果你整体来说出得去门、吃得下饭、偶尔焦虑、偶尔抑郁,大可不必慌张,这些都是正常的情绪起伏。也不必忙着做多点什么自我关怀仪式;看一看窗外,天气好饭后散散心,和自己说“今天就少做一件事,多休息一下吧”。

心理武器

Do Nothing.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有毒的情绪”毁掉一个人到底有多容易?
惜命的最好方式不是养生,而是管理情绪
抑郁症患者的五种自我治疗方法
冥想:一种神奇的心理疗法
当内心产生了恐慌感,怎么办?
深度冥想,放下所有心理负担,身心的治疗冥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