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深圳诗词】第652期 | 罗锡文 惠来文化的基因图谱——读林锡彬先生《惠来百景诗》

深圳

简 介

罗锡文,广东普宁人,评论家、诗人,社团领袖。深圳潮人海外经济促进会书记、永远名誉会长,潮人在线传媒有限公司董事局副主席,中华《诗词月刊》社社长,深圳市诗词学会常务副会长。成就被广东省政府载入《改革开放与广东文艺40年》,著有《不名斋选集》2卷。

惠来文化的基因图谱

——读林锡彬先生《惠来百景诗》

赏析

天人合一是中华传统文化最重要的精神内核。山川草木蕴含着宇宙的信息密码,先民在广袤的大地上寻找栖息地,在漫长的“解码”中不断发现宜居宜业之所,在山水之间繁衍生息,与天地和自然界万物和谐共生。已经解码的大自然的信息,逐步形成人类的集体记忆,影响着人类的所有活动;人类活动又进一步强化了各种特定信息的记忆,这就形成了族群的文化基因。

林锡彬先生《惠来百景诗》14卷共100首律诗,就是惠来文化基因的自然排序和拼图,是迄今为止较为完整的惠来文化基因图谱。

承载大自然信息最多的,应属山岳河流。古人所推崇的诸如“昆仑龙脉”和“金陵王气”,与西安、洛阳、开封、北京、南京等作为“六朝古都”的成因,都离不开山岳屏障和河流滋养。《惠来百景诗》卷一卷二用7首诗勾勒出惠来的山川形势,这就是先民安居乐业、先贤修身治学的重要依凭。由诗人解读出来的山川的形神精要,代表的也是惠来人的性格与文化特质,如“横截南天潮水啸,独当北国凛霜锋。文官下轿武牵马,到此威仪自敛容”(《金刚髻》)和“更数棋坪车马阵,银川故里世无双”(《隆江》),惠来人的勇武与智慧,无不源于山水的钟灵毓秀。

在人类历史的漫漫长河中,先民和先贤都有利用自然规律对山岳河流进行有利化或无害化改造的强烈愿望和实践。中华传统文化中,夸父逐日、精卫填海、愚公移山和大禹治水等等海量的传说和记载,都体现了这种诉求。卷三卷四记录了港口和水库,这是历代惠来人移山改水最主要的成就和痕迹,“盈盈氧气山山绿,振振秧田片片蓝”(《石榴潭水库》),这种利用、改造不仅与惠来人的生产和生活息息相关,而且也深刻影响惠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发展;因有诸如“三龙吐出港成珠,直向天南辟坦途”(《神泉港》)的出海之便,郑和西行、郭老南渡才成为可能,在惠来的文化传承中,又因此嵌入了丝路文化和红色文化的基因。

自然环境的信息密码和文化基因对惠来文化的作用,与生物学上遗传基因对生物体的作用一样,多数表现为物种和族群的共性。但在特定的时点和环境中,个体的某个基因片段如果被触发,就会释放出巨大的能量,这就是英雄或圣人出现的契机。《惠来百景诗》卷五卷六中列举的先贤与先烈,观感上有时是横空出世甚至是从天而降,但这些人物的出现,是他们身上所承载的文化基因在特定历史时期与社会环境下被诱发的结果。无论袁枚和王世贞推崇备至“随园一字如华衮,元美金言盖国中”的神童苏福,“六万途程八十载,百三四岁一朝眠”的高僧宋超月,“廉明冠世承文献,大义琴心足相如”的岭南名臣谢正蒙,打响“淞沪战役”第一枪、“坚壁横陈西岭铁”的抗日名将翁照垣,还是为了建立和保卫人民政权、为保家卫国而抛头颅洒热血的彭湃、许玉磬、林祖武等英烈,都是惠来山岳河流和文化基因赋予的勇武和智慧特性在个体身上的呈现。先贤和先烈的行为、事迹、功绩、著述与精神,又深刻地烙印在惠来的文化记忆中,融为新的文化基因。

承载文化基因除了族群血缘、语言、民俗和家风家教等的代际传承之外,还有各种自成载体的物质性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惠来百景诗》卷七至卷十一,庙宇、祠堂、古迹、名胜、浮屠各章内容最为充实。这五卷系统而精要地描绘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儒释道三教在葵阳大地的主要修行和活动场所、乡土文化与传统文化的结合成果以及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相融合的新物事。既有大自然不可思议的超强力量与鬼斧神工留下的天然景观,也有前人战天斗地、抵御外侮、自强不息、弘法倡道的遗迹。

庙宇文化的繁荣是潮汕文化尤其是葵阳文化的特点之一。“天下名山僧占多”是真实的景观,也是惠来人之福。林锡彬先生旧作《水龙吟·谒南京中山陵》中“朱明德薄,当年岂敢,纵观吴楚!”的见解,已经体现了这种理念。朱明王朝为一家一姓之私利,当然没有孙中山先生“天下为公”、为亿兆国民谋福祉的胸怀和气度,明孝陵选址不敢“纵观吴楚”就不足为奇了!传统堪舆学和现代环境学都认为,山川排列和水流走向,以及人类居住和重要活动场所都能够深刻影响个体和族群的思维、行为、性格、文化和运数(发展前景),这是完全符合唯物论的观点。设若天下的“风水宝地”都被一家一姓所据,那么可能的结果就是无数的草头王或者寡头为一己之私纷争不止,普罗大众就无法体验到“拱作霓虹调雨顺,梁挑日月对云横”(《永福寺》)、“常将妈祖调风令,更作慈航化雨旌”(《靖海天后宫》)、“千年阅尽朝更迭,百里遥知众苦艰”(《庄严禅寺》)和“千年并老山河寿,同守中华无际涯”(《广利王苗》)的法乳普遍和人天果报了。林锡彬先生诗中对占用名山修建坟茔的行为和企图也予以毫不留情的鞭挞,如“范家末解希文意,忍把新坟葬上峰”(《犁头岽》)与“竟拟营私作墓茔,乡人几度梦中惊”(《甘泉寺》)就如当头棒喝!

卷十二和卷十三分别为名校和文化,是赓续惠来文化基因的教育和文化机构,这是当代惠来人重要的精神归属和文化认同。岭南名校惠来一中“白话开山堪鼻祖”的传统,就是一中校友乃至所有惠来学子敢为人先的底气;“三十年轮圈可点,十三颗子业曾经”的惠来诗社、“林门有德传文化,信众无灾袭祚庥”的妈祖交流协会,都是在全国有重要影响的县域社团,是惠来文化成就的新亮点!葵阳影剧院、葵阳公园、东港公园等所有的文化设施,都正在以“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传播惠来文化,给惠来人民以文化熏陶。

“唯美食与爱不可辜负”是一句充满哲理的网络语言。民以食为天,在任何年代都不过时。当基本的物质需求获得满足之后,美食就被寄予了太多太多的文化和情感,“妈妈的味道”和“家乡的味道”是永恒的追求。“莼鲈之思”,是诗人和圣人都无法抗拒的诱惑。《惠来百景诗》卷十四用8首描写美食的诗压轴,已经吊足了读者的胃口。隆江猪脚、靖海豆辑、隆江绿豆饼早已成为闻名天下的“中国料理”,所传递的文化信息已经远远超出爱与美食的范畴。“味宜四面八方蕾,肥合三高两性脂”(《隆江猪脚》)、“犹忆娘亲双手巧,一鱼多菜满堂欢”(《惠来鱼丸》)、“珍奇亦有兴衰运,犹似沧桑见短长”(《靖海鲍鱼》)充满伦理性、社会性和家国情怀的哲思。

惠来是真正的海滨邹鲁,文化名邦。有奇绝天下的自然景观海市蜃楼,也有光耀古今凭诗立祠的神童苏福。入诗百景,都是葵阳文化具有标志性意义的景观或文化载体,形成了惠来文化的全景。惠来百景经过诗人的文化提炼和诗化再现,构成了惠来迄今最为完整的基因图谱,必将为惠来的文化发展起承先启后的作用。鹳雀楼、岳阳楼、滕王阁、黄鹤楼千百年来能够多次重建,靠的就是诗文在文化传播中强大而且持久的作用;用竹木蒿茅搭建的杜甫草堂,经千百年仍可以数度复活,依靠的就是残存于诗词中寥寥数语隐含的基因片段。有《惠来百景诗》标注出来的惠来文化的基因序列和拼图,不仅所有物质类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都可以得到有针对性的发掘、抢救和保护,类似于“基因编辑”的文化建设远景规划也有了基本的蓝图。期待惠来人以建县五百年为新起点,再造千年辉煌!

2023年4月27日于鹭栖湖

微刊工作室

总  编 审杨文才

          本期编审:周松文 邹国荣

执行主编:杨宝明

本期编辑:翁木子

本期校正:刘红艳

本期供稿:张福财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云边诗词 | 林锡彬:己亥冬卷
清·任锡汾诗词(宜兴)
​梅尧臣《送李师锡太博通判怀州》赏析
【诗家风采】熊天锡 || 心口犹勤眼已花,不辞捧卷读残霞
全国第二届“七夕杯”爱情作品大奖赛入选作品展:方光纯
全国第三届“诗人节·端午诗会”入选诗人作品展:方光纯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