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编码问题引发的思考

有一个编码实现问题,团队小伙伴有点搞不定了。测试了好几轮,核心的问题始终没有得到有效解决。眼看产品发货日期临近,我不得不向上反馈,技术负责人很快定位了问题,但是由于之前的程序架构他没有参与,改动起来也是比较费时的一件事。最后,在技术负责人的指导下,还是由团队小伙伴一起在原有架构基础上加班加点,完成了程序的定版工作,但定版的程序在可知的范围内仍存在一些缺陷。

周末适合总结,今天就来说说这件事,记录一下我的思考。

一、向上管理

领导的时间有限,有很多其他的事情在争夺他们的注意力。本质上,他们需要了解的是你是否令人满意地处理了一切问题,还是需要他们出面干预。

遇到什么样的问题,需要向领导寻求帮助呢?

也许需要考虑你的产品与其他一切正在发生的事情比起来有多重要。如果你的产品是公司的核心产品之一,且关系到公司未来潜在的收益,而它出现了一个问题,可能就会对收入产生不利影响,那就值得把这个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一些想法)报告给上级。

在什么时间节点向他们汇报呢?

因为实际工作仍然是团队在执行,在团队小伙伴的工作没有触碰到深水区和足够折腾之前,太早不合适;但如果是在截止之前一两天,把一个较难的问题扔给领导,估计也只能是挨骂的结局,这不是寻求帮助而是扔雷了。

想要把握好这个时间节点,可能是一个综合要求。需要产品经理或项目经理能够比较好地把控产品的整体进行状况,一是团队小伙伴的技术能力及执行情况评估,我们并不擅长发现自己的问题或者经常高估自己的能力,导致总是到无法解决的关口才开始想备选方案,这就涉及到下面第二部分所说的“向下管理”;

二是前期的技术风险评估有没有做以及做到什么程度,在开发过程中需要及时回顾并做出适当的评价,当确定是技术难点时则当机立断进行技术方案沟通和复审,这涉及到下面第三部分所说的“技术复审”工作。

二、向下管理

有一个典型的错误式向下管理方式叫做“狗吠式下命令”:像狗吠一样军事化地下命令,这种方式没有想到过要给下属充分的时间来融入工作,并理解他们在做的事情,甚至提出很不合理的要求。

而和“狗吠式下命令”相反的是,我称之为“理想式撒手不管型”。主要表现为:提出最终要做的事情,盲目地信任下属的能力,不评估下属的能力现状,以为每个人都可以自主、自动、自觉地完成每件事情,关键过程和节点不把控,总是到最后才发现,结果和要求的相差太大。

这两种错误,我都犯过,尤以第二种错误影响大。以前刚做管理时常犯第一种错误,后来意识到问题,但又走入另外一个极端,常犯第二种错误。

前段时间看《产品经理方法论》,书中提到向下管理的“情境领导理念”,这套理论由行为学家保罗·赫塞博士(Paul.Hersey)和肯尼思·布兰查德(Kenneth Blanchard)提出。作为一名经理,你需要搞清楚你团队中每个成员都身处哪个学习阶段,然后相应地调整你的管理方式。记住一点,人们可能在不同的任务上处于不同的阶段——有人也许对开展可用性测试轻车熟路,但或许在做展示方面需要一些指导。

   

“情境领导理论”需要有效地去评估团队中每个角色当前所处的状态,根据不同的要求去管理不同的人。用一个同事的话说:我们当前还处于社会主义初始阶段,你不能要求每个人都具有小康社会时的觉悟,也是有一定道理的。

你可以采取直接下命令的方式来管理新手,因为他们通常热情很高,但并不知道他们正在做什么(不知道自己不知道)。你可以仅仅告诉他们你想要什么,想要它怎么样,这么做并不会花你太多时间。

而在他们的能力有所增长之后,就会遇到现实的低谷,他们对工作的承诺可能大打折扣,所以你需要花更多时间来指导他们。这不仅应该包括告诉他们你想要什么,还要帮助他们弄清楚如何做这项工作。

然后,随着他们的自信与能力不断增长,他们的热情将会被重新唤起,但偶尔仍会受点儿打击。因此,你应当转换模式,更加信赖他们做事的判断,但仍在他们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确保不要忽视这些更有能力的团队成员。他们可能仍需要你合理地花上一部分时间来提供支持与安慰。

当他们终于完全掌握了工作,他们的工作能力和承诺都会很高,你只需要把工作委托给他们,相信他们能做好就可以,这样你直接管理他们的时间就会减少。

三、技术复审

说回本文开头的问题,除了向上管理的时间节点以及向下管理的方式有问题外,产品的技术路线也是一个严重的问题。

在这个环节,有可能有多种技术实现方式,但最后应该殊途同归。所以,我们需要问的一个问题是:该产品会按照预先设计的那样正常工作吗?

正常工作有两个指标,其一是产品的进度完成情况,其二是已经完成的代码行数和文档页数。我所犯的错误是过度追求了第一个进度指标,而忽视了第二个质量指标。因为缺少了代码的评估,就无法保证上千行代码是有用的代码。这也是产品开发过程中常见的问题之一,也许“进度”完成了99%,但实际上完成的也许不到10%,因为代码可能错得一无是处,也可能只错了一点点,但修改起来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

技术复审也许是解决办法之一,需要程序开发人员自己根据设计需求整理出来设计方案,设计方案需要涵盖产品应用场景、实现方式、异常处理、关键代码架构等,技术复审小组再根据文档和代码进行有针对性讨论和审核。

这个环节,产品能做什么呢?这涉及到第四部分,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能。

四、产品经理的核心职能

作为产品经理,首先且最重要的职责是指导和塑造产品的成功与发展。

最近一段时间我反复总结,作为产品负责人,仅仅提出产品的需求书是远远不够的。还有几件事,也必须考虑得足够清晰才行,否则团队执行肯定出问题。

其一,是产品的实现逻辑。ABCDE,分别是怎么工作的,他们之间是怎么协调匹配的,谁在前谁在后,出现了异常会怎么样。这个环节一般需要画出详细业务流程图,然后按照分析正常与不正常的流转。

其二,是功能列表。清晰明白地将所有功能整理齐全,可以分模块整理,然后交代各模块之间的内外部联系;也可以按职能进行区分,每个职能完成的内容不一样,列出来并提出需要其他职能配合的地方,跨职能的边界是重点需要关注的环节。

第三,产品负责人需要提炼场景,也就是告诉开发人员现场是什么样的一种情况,产品会在什么样的条件下执行,客户一般会怎么操作仪器等。如果缺少了这一步,就容易出现本文开始提到的问题。

五、不要完全依赖于经验

即使团队内有一些高手,也不要完全依赖经验做设计定型,这方面的坑太多了。这不是说团队成员不值得信任,而是每个人都有盲点,不要想当然地进行设计,一定要可行、可靠、可验证。

另外,对于软硬件结合的产品,谁也离不开谁。硬件是骨骼,软件是血液。如果硬件设计不考虑软件,或者软件不参与硬件的设计指标评审,最后的结局往往要么硬件性能不达标,要么软件受限于硬件的设计而只能将就。

一周的产品问题总结,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活用 XP: (七)实战结对
活用 XP: (六)强化沟通
程序员必备的13种特质!
为了写好代码,我盯上了我的徒弟,然而……
你不需要遵守的七个敏捷开发最佳实践
应用架构与组织结构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