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在这个忙疯了的时代,冷静一些

在日常工作中,不知道你有没有这样的时刻:当你刚想做一件事或者已经进入工作状态,突然被打断后,需要花费很长时间才能重新把注意力拉回来?更令人难过的是,三番五次被中断后,可能心情已经极度烦躁,干脆扔掉正在做的事,放纵一下自己,看看新闻、刷刷社交媒体。于是事情没法按时做好,要么加班,要么带回家做,形成恶性循环。

这周看了一本书,是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的《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作者是Basecamp的两位创始人,贾森·弗里德(Jason Fried)和戴维·海涅迈尔·汉森(David Heinemeier Hansson)。

Basecamp是一款非常流行的基于云服务的项目管理软件,以简单易用和颠覆性的创新而出名。经过十几年的发展,Basecamp的用户已经有十几万,每年有数千万美元的年度利润。

两位创始人在《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这本书中提出了非常多「反主流」的做法,他们倡导小而美,摒弃长远目标,杜绝忙碌,强调工作生活平衡。就如这本书的封面所示:没有一天不加班、划不完的待办事项、没完没了的会议、办公室吵得像菜市场、被截止日期逼疯、睡不着觉没时间思考、……,这些被作者统统画了个大大的×。

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时不时被书中有趣的言论逗乐,非常佩服作者的思考和特立独行。但合上书,内心不禁陷入深深的悲凉。作为公司、团队的一个管理者,我们距离这种文化和反思太远了。有时候,即使想效仿着做一些改变,但也被裹挟着往前走,无力改变任何事情。

以下是几点读书摘录和笔记。

01 冷静

有的人陶醉于“忙疯了”的感觉,看似每天花在工作上的时间更长了,但实际上完成的事情却变少了。在两位作者看来,解决这一问题的方法是:保持冷静,不要“打鸡血”,而是在面临各种问题的时候,让内心保持平静,减少干扰,提高效率。

这种面临各种问题时的「冷静」贯穿全书,用作者的话说:

冷静,意味着保护人们的时间与注意力。冷静,意味着每周工作40小时。冷静,意味着制定合理的目标。冷静,意味着充足的休息时间。冷静,意味着有意识地维持较小规模。冷静,意味着看得见的地平线。冷静,意味着把会议视作最后的沟通手段,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就不用。冷静,意味着非实时沟通优先,实时次之。冷静,意味着更加独立,减少依赖。冷静,意味着为了长远利益而采取可持续的行动。冷静,意味着赢利能力。

02 公司也是一款产品

两位作者是创始人,也是产品设计者。在他们看来,公司就如一款产品,这样就会问出不一样的问题:在这里工作的人知道怎么使用它吗?它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它的运作原理显而易见吗?它哪里最快,哪里最慢?它有漏洞吗?哪些漏洞可以快速修复,哪些需要花很长时间?

我想这个道理同样适用于团队管理和协作,一个制度、一贯以之的做法、日常工作流、奖励机制、沟通方式等,也可以问出上面一样的问题。这就像产品迭代,根据效果进行升级换代。

03 不设置目标

在Basecamp成立后的二十多年间,竟然一个目标都没有——没有顾客数量目标,没有销售目标,没有客户保留率目标,没有营收目标,也没有具体的利润目标(但公司要赢利)。你能相信吗?

在作者看来,为了追逐这些虚假的数字目标,企业往往要在道德准则、诚信和正直方面做出妥协。

两位作者认为,做实事用不着仰赖虚假的数字。如果非得有个目标不可,可以定一些不太容易量化的,比如:让公司生存下去,好好服务顾客,或者成为一个能让员工开开心心来上班的地方。

04 可变化的任务规模

大多数截止日期简直能逼死人。项目需求不断膨胀,工作越堆越多,可那个不现实的日期却岿然不动。这不叫工作,这是遭罪啊。

在这本书里,两位作者的做法是:截止日期是稳定的,公平的。它是工作流程中的必备要素,也是取得进展的必备要素。如果工作需要在11月20日完成,那么就在这一天截止,日期不会提前,也不会延后。

可以变化的是任务的规模——也就是工作本身。但工作量只减不增。你不能敲定一个截止日期,然后又塞进更多工作。随着时间推进,项目只会越来越精简,不会膨胀。在一步步向前走的时候,把“必须做”的和“做了也挺好”的工作区分开来,把“没有必要做”的剔除出去。

05 不做计划,边走边摸索

在Basecamp,从不做宏伟的计划——公司不做,产品也不做。他们没有5年计划,没有3年计划,没有1年计划——啥都没有。

创立这家公司的时候他们没有计划,管理它的时候也没有。将近20年来,他们以几周为一个周期,边走边摸索。

在作者看来,要想把舵掌稳,那就在前行中及时做出微调,一千次也不怕,这肯定比一上来就猛打几次舵轮强得多。

06 高效比高产更重要

在Basecamp,不推崇忙碌,而是推崇高效。投入的精力能减少吗?要做的事情能砍掉多少?他们的清单里写的不是“哪些事情要做”,而是“哪些事情不要做”。

如果当天的工作只需3小时就能完成,那做完了就停下。不要只为了让自己保持忙碌或拥有高产的感觉,就再用5小时的工作把这一天填满。

07 低处的果子未必摘得到

低处的果子,是那些想当然的事情,是看起来很容易达成的指标。比如切入一个并不擅长的领域,一款产品做得好就想当然周边的产品也一定会不错,以为通过加大宣传就可以提升品牌度,想着增加销售人员就一定可以提升销量。这些好机会就在眼前摆着,看起来唾手可得、伸手可及。

但把一项不熟悉的任务比作长在低处的果子,基本上只能说明我们对要做的事情一点儿都不了解。而预估一件从没做过的事有多大工作量,那误差可能会有几个量级。

认为自己马上就能干成一件事,多半是因为之前从没尝试过。这背后的逻辑是,需要尊重我们从没做过的事。提醒自己,他人的工作没有那么简单。不花力气极少能获得成果。

08 图书馆守则

人人都知道进了图书馆该怎么做,事实上,没有哪种文化能像图书馆守则这般放诸四海而皆准。那里是人们阅读、思考、研究和潜心做事的地方。静谧的、充满尊重的环境反映出了这一点。

作为开发团队里的一员,我深切体会到这一点。前几天还在和同事说笑,几番三次被打断工作后,我苦笑着说:“我刚才想做什么来着?”。专业人士需要宁静、私密和空间来思考,全心投入工作,但现在的开放式办公环境,确实很难做到这一点,而且来交流工作的人员,也意识不到这一点。

用图书馆守则作为办公室的行为准则,其实只需要做几个简单的设置,改变思维方式,尊重他人的时间、注意力和专心致志的工作时段,这就足够了。

09 别做膝跳反射

膝跳反射的反面是「思考」,不是立即反应,不要第一印象,要的是经过深思熟虑的反馈意见。这一点在工作中实在是太重要了,比如客户提了一个功能点我们立马响应,但并没有考虑清楚其真实的需求;再比如各种临时会议,主持人提出若干观点,下面的人马上需要给出反馈意见。

“你的反应越快,用来思考的时间就越少。未必总是这样,但经常如此。”

而在Basecamp公司,在介绍新想法时,他们是先把想法写下来。用一份精心组织的、长达数页的文档,把想法完整地表达出来。只要有可能,就配上插图。然后把它贴到沟通软件上,让每一个相关人都知道,此处有一个完整的想法,正等着大家思考。

10 完成比完美重要

如果在公司里说:无法满足某个客户所提的需求,这基本上是犯大忌,更别提产品有一些缺陷了。

但是在Basecamp,他们反其道而行之,经常在质量问题上妥协。用作者的话说,他们的产品并不是一个大而全、无所不包的东西,产品很难让每个人都满意。当某些软件故障不至于造成太大问题时,就把它们先放在一边。

我们每个人其实都是如此,没法在每件事情上都力争完美。知道何时该接纳“足够好”,你才有机会在关键时刻来临之时绽放出真正的光彩。如果企图在每件事上都做到完美,就是在愚蠢地浪费时间。

如果你投入全部精力把一件事做到了100%,那么你相当于用100%的精力做了一件事。如果你把精力均分成5份,用20%的精力,把某件事做到80%,这样一来你就做成了5件事。清楚地看到哪些事需要追求卓越,哪些事做到“还不错”就够了,是冷静工作的好办法,焦虑会减少,接受度会增加。

写在最后

在这个“忙疯了”的时代,两位作者是一股冷静的泥石流。书从前到后,写的其实是他们组建公司、领导团队、业务管理、开发产品的真实写照。

他们在自己的专业赛道上专业且深入,他们足够聚焦自己的公司和产品,他们反对超时工作,他们对“改变世界”不屑一顾,他们反对在团队中宣扬“一家人”,他们对待所有的大小客户一视同仁,他们同工同酬,他们喜欢说“不”,他们愿意掌控变化……。

我并不同意书中的每一个观点,但每一条确实都引发了我的一些思考,值得多读几遍。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
没看过这十本书,别告诉我你懂营销
在快公司时代,慢下来
《重来3:跳出疯狂的忙碌》:不加班不熬夜,小而美的公司也可以活的很好
做项目管理工具的Basecamp是怎么管理自己的?
大佬们的工作日都做了哪些事情?| 快问快答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