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为什么一个人有重大身心疾病之后,会性情大变

在生活中常常看到很多平时很热情、敦厚、喜欢交往,不斤斤计较,很会照顾人的人。有的突遇重大疾病,比如癌症之类的,或者是得了抑郁症或者精神分裂。她们都像变了一个人,开始变得自私自利,小心眼,只顾自己的感受,想说啥就说啥,不顾及别人的感受。有时候自己都不知道自己怎么了,自己变得都不认识自己了。这种情况到底是怎么一回事,下面分析一下,仅供参考

首先这种情况是普遍存在的,不是个例。先分析一下抑郁症人得病的原因,很多抑郁症患者,得病之前都是那种完美人格,做事总想尽善尽美,在人际关系上也是如此。平时总希望别人认为自己是一个好人,总会希望保持自己一个好的形象。为了怕别人批评,怕别人说自己不好,自己总是把自己伪装的很完美,有的会造成八面玲珑的假象。当一个人总是在付出,很少有回报时,或者回报没有达到自己的心理预期,心里就会有不满情绪,当这种情绪长时间积压,就会形成抑郁症,因为自己心里会觉得,我做人厚道别人总是拿我当傻逼,我的厚道是没有意义的,而且当我的付出变成别人心中的理所当然,心里会更失落,我为什么要当别人眼中的好人,所以我们的思想和行为就会走上厚道的反面。我这里也说一句,我们原来的厚道都是后天教育出来的,不是自己本身就厚道,只是装的厚道,说出真相难免话就会伤人,可是虚伪的话语只能骗骗自己和别人。

所以很多人因为我付出了,当没有达到自己预想的回报,最后就会做回原来的自己,或许这个也是真实的自己,因为我们原来被教育成我们要厚道,要帮助别人,要对别人好,最后看现在也是觉悟了,我们要先对自己好,我们要先爱自己,知道自己的感受,我们才会懂得别人的感受,我们才会真心的帮助到别人,我们那种帮助才是从心里真正的帮助,因为觉得别人需要我帮助,不是别人需要我帮助,是我觉得我不帮助她我心里难受。

我咨询中遇到很多这种情况,当一个人得癌症了,他一下子就回头了,他说我这么多年全管别人了,从来都忽视自己的感受,我现在开始,我谁也不管了,我自己还管不过来呢?平时总是担心这个弟弟过不好,父母没有人照顾,朋友遇到离婚,每个事情都要照顾到,给自己搞得精疲力竭,最后自己有病了,才反思自己的人生,又是我说,很多时候的有病时我们自己创造的,有病我才可以歇歇,以前都是我照顾别人,有病了别人来照顾我,自己才有被关心个感觉,通过有病,我才能真正照顾到自己,我才不用那么负责。

很多精神分裂的孩子,他们平时是小绵羊,父母是绝对的权威,当他们压抑到一定程度,他们就会发病,借助发病,他们就会对父母大骂大叫。他们可以做回自己,他们可以懒床,可以打一天游戏,可以不上学,医生说是孩子发病了,我说是孩子终于做回自己了。很多时候父母的压抑控制不敢反抗,发病了才会为所欲为。

咨询中遇到很多幻听幻视的孩子也是如此,他们听到的所有谴责,实际上都是他们心理面那个管制严格的父母。他会听到,怎么又没有学习,在这玩。怎么还不快点,磨磨蹭蹭的。还有的孩子会买自己喜欢的东西,他会说幻听告诉我买的,实际上还是自己想买的,只是家长约束。我现在有病了,我随心所欲了。

很多父母很多父母从小就怕孩子变坏,所以不允许孩子表达自己的感受,他们的不允许孩子发脾气,不允许孩子哭闹,不允许孩子说出心中的“负面"想法.对发生的真实情况也会选择没看到,一个字就是不能说不好的。无论怎么样都得说,爸爸好,妈妈好,老师好,同学好,就像我们常用的新华字典,把所有负面字句都删掉了,那不是更正能量吗?那就不用担心 孩子学坏了,所有人都正能量了。所以这些伪装的正能量才是刽子手,他会杀死一个人的感受需要,情绪表达,他会把人变成一个机器。

一个人性格中都会有正反两个方面,我们原来一直弘扬表现正面。压抑自己的负面情绪,实际上所有的一切情绪都是我们自己的,这就涉及到接纳这个词,有时负面情绪更是真实的自己的情感,所以不要忽视她,忽视他我们的身心才会出问题。回归到人性,不要把自己高大上,这就是自己本来的样子,允许自己自私,我们才会照顾到自己。允许虚伪,我们才能学会拒绝,允许轻浮我们活的才不会那么拘谨。不要担心,善用自己的情绪,慢慢地就会找到自己心中的平衡点,这样才不会过度付出和过度自私。

所以不论对有心理疾病还是身体疾病的,此刻就需要自己在疗伤,允许此刻的情绪,允许自己逃避,此刻的你正适合你,此刻就是自己的心灵港湾,允许自己不行,允许自己通过有病来卸下自己的重担,只有这样,我们以后才会真正的会走出来,会重新定义自己的人生,那时的人生才是适合你自己的人生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世上大多的病,都是情绪打了败仗
每年100万人自杀:从不在朋友圈崩溃的人,把崩溃留给自己
啥都不缺,有什么可抑郁的
孩子受委屈忍不住哭的时候,憋回去还是哭出来?睿智的父母这样做
李军 | 情绪,不是你想的那么简单,更要谨慎引发身心疾病
抑郁症:从哪里来?到哪里去?(中医视角)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