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撒拉族现代诗群简论

阿牛静木:诗人,诗评人,民刊《夜行者》主编,代表作《中国少数民族代表性诗人赏析》《根性写作理论》等。

               

撒拉族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民族,在历史的长河之中他们创造了许许多多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文艺作品包括神话、传话、戏曲、歌谣等形成了自己独一无二的艺术景观,尤其在诗歌创作方面已成为当下汉语诗歌不可忽视的一股力量。这个群体由以下诗人组成:韩秋夫、马梅英、韩学武、马丁、撒玛尔罕、马梅英、韩国鑫、韩学文、韩原林、炽子、牧雪等。诗人韩秋夫被视为撒拉族现代诗的开拓者与先驱,很多学者,撒拉族文学研究者并没有加上'现代’一词,这个在笔者看来缺乏一定的严谨性。撒拉族虽然没有出现成文的历史史诗,但在民间出现了许多世世代代口口相传的史诗,这个就足以说明撒拉族在历史之中创造出一定体量的史诗与诗歌,大家都清楚世界上最初的诗歌大多来自于民间包括我国的《诗经》也如此。所以加上'现代’一词更加的妥当一些。而以马丁、撒玛尔罕、炽子等为代表的诗人可视为撒拉族第二代诗人,这不仅仅是以年龄代际来划分更是一种诗写美学上的清晰辨认。从第一代到第二代诗人的写作标志着民族意识的觉醒,个体意识的觉醒……,文学不再单单是一种歌功颂德唱赞歌的工具而是成为了一个民族代言,个人抒发苦与乐的方式。此时撒拉族文学已成为一种真正的艺术表达方式。加上撒拉族每一代诗人的努力探索,独特的地域居住环境,人文景观,民族文化形成了一个实力强劲的诗歌写作群体,他们全新的艺术审美向度使诗歌成为了这个民族的精神高地。详细请阅下边几位代表性诗人诗赏析:

撒玛尔罕:

收到撒玛尔罕先生长诗选集《祈祷诗篇》,阅读过后让我激动不已,如此鸿篇巨制很久没有阅读过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当下汉语诗歌缺少的就是这样一种诗写品质。整部诗集以'独白辞’'感恩辞’'祈祷辞’'忏悔辞’'致安辞’'幻影辞’'时光辞’等系列长诗构成,就像一座座山脊根脉相连但又各自独立成系统屹立与西北高原之中。诗中对于人性,生死,时间,宿命的诘问你很难把诗人归于任何一种写作,如果单单以西部文化写作者来定义诗人的诗歌写作那我觉的是片面的,我之前阅读诗人的作品有限,直到今晚我系统的阅读了他的这部精神史诗巨作灵魂为之一震,对整个撒拉族诗人群体改变了之前固有的看法甚至所谓的西部诗人这个具有标签化的命名都变的有点模糊,这是我系统阅读了撒玛尔罕,马丁等撒拉族重量级诗人作品后的看法。甚至我想抛开诗人所属的族群背景单以诗歌艺术史的角度去审视他的诗歌写作。回到诗人撒玛尔罕的诗歌写作现场,为什么要先抛开其所属族群背景?以笔者来看,其一、诗人诗歌写作内核,尤其在这部长诗中。①解放。人性的解放,如果还没有深入了解撒拉族诗歌或这个民族文化的朋友肯定会把宗教置于撒拉族诗歌写作的第一场域,诗歌写作的内化模式,把宗教置于诗歌之上,使人的声音在一种无休无止的形而上中失去声音或被弥盖掉,但恰恰相反的是诗人的这部长诗我们听到了诗人独特的声音,背后的撒拉族这个族群特有的声音,诗已从神的灵感,经验上得到解放:大梦里:我只是一件碎片/是猎手/占卜者/诵经师/漫游者还是安静的灵魂。②内省。内省在诗歌写作中也是一种能力而且在这部长诗中诗人的成功之处在于凭借自己的日常经验,体悟完成了一种对于世俗的超脱,救赎,甚而在诸多文化属性中游刃有余达成了某种和谐,诗人写的是自己的心灵之痛,与自己在对话,在这里民族文化,宗教没成为诗人写作的一种负担而是成为了一种能量,诗歌写作的大磁场,归属地,力量,爆发出原始的能量:都在这里:夜的泪水/夜的呼吸和气息/伤口上的翅膀/隐忍着悲伤的诗歌。③一种强烈的感召意识。这种来自于宿命般的感召意识来源于诗人的敬畏之心,从头至尾,冥冥之中都有股神秘的力量在牵引着他,而这种力量来自于诗人对于万事万物的虔诚:还能强烈地感受一种指引/仿佛新生的婴儿/被众天使团团簇拥/声音在消逝/肉体在消融/赴约的召唤即在前方。其二、诗歌写作的自觉。①语言生成的自觉。诗人在这部长诗中语言生成的机制有着自己独特的言说方式,配方,是一套成熟的语言体系,并非泛泛,随意的语言罗列。②哲与思。诗人对于哲与思的摄入密度恰到好处加之诗人对于人性的把握,宗教的处理,使整部长诗最终指向了人类,诗人心灵深处,在这里外在的一些东西已不再重要,比如宗教,民族等等,诗歌最终指向了心灵,进而引发诗人对于时间的思考,时间是任何一个诗人最终都会遇到的问题,诗歌的最伟大之处就在于抵抗时间的侵蚀,这才是整部长诗的亮光之处,光芒之处,也因为这样使得整部长诗在历史之中,人类之中厚重了起来,构成了诗人的精神史诗。上边这两点才是这部诗的精神内核,价值体系,少数民族诗歌写作的指归,从这点看诗人撒玛尔罕的这部长诗又给了我们一种诗写的可能,彰显。

马丁:

马丁,本名马学功,撒拉族,1959 年元月出生于青海省循化县孟达村。撒拉族一个人口只有八万多的民族既出现了那么多优秀的诗人,说实在的让人为之惊叹,放在世界民族之林也可以称之为一种诗学现象,最近读到的诗人撒玛尔罕的《祈祷诗篇》,阿尔丁夫·翼人的《沉船》,以笔者来看《沉船》一诗是当下中国少数民族最为成熟的长诗,没有之一。还有昨晚我在网上读完的《生命的颂辞与挽歌》一诗,又是一个震撼,这首长诗又是边缘民族长诗写作一大收获。但很遗憾的是撒拉族诗人写出了那么多优秀的诗篇还没有引起中国诗界充分的重视与介入,这是中国诗坛评论家们的失职。作为一个民刊主编,写诗者,我想我应该做的是及我所能把这些好诗介绍给我身边朋友并引起他们的重视,并当成一个常态化工作来完成,当然,此文我们还是重点来看诗人马丁的《生命的颂辞与挽歌》,首先此诗在写作的维度上提供非常多的可能,尤其对于少数民族诗人。首先在诗写的场域上,大家对于少数民族诗歌认知大多停留在物象确认身份的年代包括写作者自身,这一诗歌认知概念很大一部分来自于主流文化的侵蚀,一部分来自于写作者自身的困难,这一过程中只有为数不多的诗人才能很好的处理好这些关系,使自己的诗写成为一种可能,而诗人马丁就是其中之一。我们来看场域,读马丁的诗歌我们还是能在西北这块苍茫的土地上以及生活在这片土地上的人民中找到定位,诗人眷念的还是这片土地上生活着的族人以及共同的记忆,但是马丁的诗写绝非于此,他的一大成功之处就于纵情而不沉迷,尤其在《生命的颂辞与挽歌》一诗中,我还是附上几句诗赏析。走向你们,我必以泉水洁身/我必低头穿过关怀与祝福的目光/我必保持心灵的庄重与虔诚/就像现在,我必屈膝1跪在/我亡灵的坟头,声声祈祷——/请至高无上的睿智者接受我的亡灵/请众圣接受我的亡灵/请所有在苦难或幸福中闭目的亡魂 /不论男女,不论老小/ 不论我亡灵生前的朋友或仇人/ 接受我的亡灵。《生命的颂辞与挽歌》。这首诗中诗人对于民族文化宗教的把握异常的出色,也是诗人元价值的一种体现,皈依。综合种种,诗人以出色的才华完美的处理好了以上问题,使诗人自身的存在问题,民族,宗教等等在这个场域中得到升华,最后使诗人的自省,审察在这首诗中达到几乎一种绝美的境地。这是长域,马丁的诗歌生长方式。其二、马丁先生在这首长诗中把生命写到某种极致,甚至淡化掉了与诗歌而言某种无意义的东西,直击生命本质,深邃,甚至有了几分哀伤,悲壮。从这方面来看诗人马丁更像是一位智者,博大,看尽了人世的荒凉,悲与喜,得与失,但最后又原谅了一切,这种对于诗歌生命本质的追求在整体撒拉族诗人中都表现的很明显,强烈,似乎要洞穿一切。我曾经在一小文中说过世界上所有语种中德语是已写出高度成熟的语种之一,而撒拉族诗人与德语诗人在诗学的追求上某种方面有着异曲同工之妙,德语诗歌强在综合,长短诗皆已有达到高度成熟的作品,撒拉族诗人善于长诗并已形成某种互补形式,尤其在马丁这首长诗《生命的颂辞与挽歌》就是一个很好的说明。而你痛楚的额纹如层层涟漪/何以无时不在直抵我的胸口 /温柔而又坚利?谁的碑文/是完美的碑文?是谁/令你的灵魂终生不安?祝福撒拉族诗人马丁写出更加经典的诗。

炽子

诗人炽子是撒拉族诗群重要代表诗人之一。其写作以组诗,长诗见长,但短诗也有其亮光之处,大气磅礴,共同构成了诗人一座座诗学高峰,就像下边这首诗,《你们复活,从自身小小的尾骨 》。首先看题目,你们在这里指代什么?诗人并没有说明,然后你们和尾骨是递进的关系也没有说明什么,诗人只是在词语内部制造一种紧张的关系继而给读者留下许多悬念,接着我们看诗的第一节:到底来自何处,这被时间裹挟的生命/这黑蚁的大军,如此浩荡/在黑白闪电的鞭笞下/向着墓光行进,又在墓光的烟雾中消隐。这一节依然如此,诗人并没有直接切入主体,而是一步步的刻画一个玄冥的空间,在这里我们可以发现诗人写作的一些端倪。①利用意象的破撞,撞击出诗人所要表达的内容从而深化主体,这在他的长组诗上皆有表现,甚至成型了他的一种写作范式。②这一节虽然总体上较为幽暗,但恰恰表现出了诗人写作的澄明之境,已深入本质。现在我们来看诗的字面意思,到底来自何处?原来诗人暗示了那么多只是在揭示这支黑蚁大军的来处。但这支黑蚁大军又指代什么?迁徙的族群么?为什么迁徙?诗中诗人以黑白来暗示了,但到这里就完了么?没有。诗人以墓光地来表面了一种宿命,但又用'光’给了圣洁,沐浴之感,有了希望。接着我们继续读第二节:“死亡,不是终结”。所有的枯骨/终将/在三声号角中,自墓穴复活/自珍藏火焰的尾骨中复活。“在最后的广场/你们将弃下自己,弃下骨骼和属世的苦难/只剩两肩的文本,和舌尖上的证词。”。到了这里这首诗更加的明晰了,原来不是迁徙的部落而是诗人是在讴歌部族出征的勇士。在这里诗人展示出了一幅波澜壮阔的画面犹如一首英雄史诗。接着第三,四,五节诗人直接介入,以诗人的身份思考着人的善于恶,美与丑等从而达到了一种内省的功能。最后一节发出了对于和平的企盼与愿望,勇士虽死犹荣,是另一种复活,结尾又呼应题目。这是整首诗的一个脉络和大概意思,下面我们来看一下诗人写作的几点诗学向度和特征。①意象的密集使用。在写作中意象如果使用不好反而会使诗歌写作陷入一种观光,腐尸,索然无味的尬旮境地,但诗人却把握的很好,密集的意象并没有呈现臃肿之感反而错落有致的布置使意象相互冲击在主体中得到很好的释放。二、写作的生成。对于诗人写作的生成我想主要为以下几点。②,传统文化。这部分大多表现在神性写作上,要注意的是诗人的神性写作并非那种远不可及神秘莫测的高蹈写作,而是一种注入血液鲜活的在场写作,在祖先,自己生活的这片场域,而这点也形成了诗人写作的一个生发源,不管是他的长诗写作或者组短诗上都成了他写作的生成方式。神性写作这样说起来比较的玄,何为神性写作?和其它的神性写作有何区别?以笔者来看最为显著的一个是:根性。根性能打通古今在诗歌写作中内化成一种精神气质,对于传统文化的重新审视这一过程是诗人在场的,也就是说这种神性是可触摸的。③、地域。地域在诗人的写作中尤为突出,但要阐明的是这种地域并非地理概念的描摹而是一种诗人精神质地的反应。诗人生活在西北这片土地上,这片土地上的山山水水也和诗人有着密切的关系,自然这片土地也就成了诗人诗写来源的主要之一。④、哲学与宗教。哲学与宗教在诗人的诗歌写作上也是比较的明显,而在这一形态之中,诗人很好的保留了诗意,形成了一种大宇宙观,写作的大磁场,共振共鸣。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独立】前沿74-2022边缘民族现代诗群大展-撒拉族现代诗群
立马昆仑的神秘主义诗人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史诗是人文史与精神史的合璧”
舟子读诗 | 马丁:生命的颂辞与挽歌(之四)
杨炼:我们相逢在历史哀歌的岸边 ——简谈阿尔丁夫-翼人长诗《沉船》
‘神灵与这片土地’(节选)读后感
峭岩 :牛肉汤,一碗熟透的诗句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