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重读《论语》之“学而时习之”

重读《论语》之“学而时习之”


    
如果按照常规的理解,学习后就去及时复习,这固然没有错,但这等于是说了个大白话,体现不了孔夫子的伟大。
    南怀瑾在《论语别裁》里认为,这句话的关键在于如何理解“时习”。常规的理解是及时复习,但是南怀瑾认为应该理解为“随时随地要有思想,随时随地要见习,随时随地要有体验,随时随地要能够反省,这就是就是学问。”(《论语别裁》第12页)我们说一个人有学问,不仅是指他能够识文断字,学问从人生经验上来,在做人做事上去体会,因此,每时每刻都在思考,要随时随地地学习,包括自己所观察到的事物以及思考碰到的问题,借鉴别人的经验等,都叫学习,通过观察、反省,最后取得了进步,才能达到“不亦说乎”的境界。
    通过南怀瑾这一解读,我发现比之前常规的理解要深刻的多了。南怀瑾的解读,对我们老师的成长也非常有帮助。作为老师,特别是作为班主任,每天都会碰到很多问题,在课堂上,同样的课,为什么有的同学能听进去,有的同学听不进去?为什么你想调动学生的课堂气氛,但总是调动不起来?当有学生的意见和你的不一样,你会怎么办?为什么有些问题你讲了很多遍,还是有很多学生不会?为什么有的同学晚自习总是在说话?为什么在平常的周练考试中很多学生都会选择抄书、对答案?为什么有的学生总是完成不了作业?为什么有的学生有厌学情绪?为什么有的学生经常会迟到?为什么有的老师课堂氛围很好,而你的课堂氛围却怎样也调动不起来?为什么有的同学总是谎话连篇?
    无论是在课堂教学,还是在班级管理上,我们都会碰到很多问题,如果我们能够做到“时习”也即每时每刻都在思考和反思,并且在实践中验证、修正自己的思考,那么,你就会达到“不亦说乎”的境界。一个善于随时思考的人,其业务能力一定是很强的。但是现实情况却是我们很多人不善于思考、反省,更不会去学习身边的优秀同事的做法。在为人处事上,“同行相轻”的观念很浓厚,逮住机会就去议论别人,对别人取得进步吝啬赞美,这样也就失去了“时习”的机会,我们应该做到“见贤思齐,见不贤而内自省也”,这样才能让自己成长的更快。
    根植在我们观念中的是一些非常落后的思想,认为肯定别人,尤其是肯定身边的人就等于是承认别人比自己优秀,进而是否认自己的表现。对跟我们没有关系的人,他们取得的成就再惊人,我们也不会心生嫉妒,而对我们身边人的,如果他取得了成就,我们就会产生嫉妒之心,不仅不承认,甚至还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神情。有的时候还会找一些理由去否认别人的能力,找的都是一些外因,甚至是捏造一些丑化别人的做法,这样的人我也见过不少。
    通过和现实情况的比照,我们才能体会到“时习”这一理念的伟大之处,这也是我们做事情的正确的方法,争取让自己做到“时习”,这样才能达到“日子其所无”的目的。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什么叫学问
马宏达:谈谈《论语别裁》
《论语》开篇这三句话,人生应尽量做到。
南怀瑾:一天不读书,就俗气了
2-227 | 闵志念聊摄影 | 学而时习之
《论语》里的这句话,语文老师都教错了!你却记了一辈子!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