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疯狂物理之十一(声现象)和光现象
疯狂物理(声现象)和光现象二—双音响(音调、音色、响度,即:乐音的特性(或三要素))
一.高分必知:
1.声音的产生与传播口诀
发声物体在振动,振动停止声音停;
声音传播靠介质,真空不能传出声;
固液传声速度快,空气最慢三四0;
区别回声与原声,至少十七米才行。
2.乐音三要素口诀
牢记声音三要素,音调、音色和响度。
振动快慢叫频率,频率低来音调低;
振动大小叫振幅,振幅、距离定响度;
材料结构不相同,声音音色也就迥。
3.控制噪声的方法
①在声源处;
②在传播过程中;
③在人耳处。
★特别提醒:表示噪声强弱的单位:分贝,符号:dB.
4.声的利用
①传递信息;
②传递能量。
二.高分必练:
1.1(09杭州)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只要物体振动,就一定能听到声音
B.固体、液体、气体都能传播声音
C.宇航员们在月球上也可以直接用口语交谈
D.声音在固体、液体中比在空气中传播得慢些
【解析】解答:B
1.2(09太原)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B.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C.声音传播的速度与温度无关
D.响度大比响度小的声音传播速度大
【解析】解答:A
1.3(09江苏)如图,用悬挂着的乒乓球接触正在发声的音叉,乒乓球会多次被弹开.这个实验是用来探究(  )
A.声音能否在真空中传播
B.声音产生的原因
C.音调是否与频率有关
D.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
【解析】解答:B
1.4(09平原会考)如图所示,用硬纸片把一个喇叭糊起来,做成一个“舞台”.台上小人在音乐声中翩翩起舞,这个现象说明        .
【解析】解答:物体发声时在振动
1.5(09福州)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声势浩大的“击缶而歌”精彩绝伦,缶声是由于缶面    产生的,然后通过    传播到现场观众耳朵的.这壮观的场面由同步通讯卫星通过     波传递到全国各地.
【解析】解答:振动   空气    电磁
1.6(09江西)自然界和日常生活中有很多有趣的声现象.例如:笑树能发出笑声是因为果实的外壳上面有许多小孔,经风一吹,壳里的籽撞击壳壁,使其    发声;广场音乐喷泉的优美旋律是通过    传入我们耳中的.
【解析】解答:振动    空气
1.7(09安顺)一天,小香同学所在的实验小组,将一手机的来电显示设为铃声和屏幕显示,然后将手机用线悬挂在真空罩中,将罩中的空气抽出后,用电话打该手机,结果只看到手机的屏幕显示而听不到铃声.该实验可以证明声音需要____传播,而电磁波可以____传播。
【解析】解答:介质(空气)     在真空中
1.8(09烟台)有些耳聋病人配有骨导式助听器就能听到声音的原理是___________。
【解析】解答: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且传音效果比空气好(只说出固体能够传播声音也可)
1.9(09常德)2008年5月12日,我国四川汶川发生8.0级的大地震给生命和财产造成严重伤害,牵动着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心.地震后有些被埋在废墟下的人为了保存体力不是大声呼救而是用硬物敲击墙壁或管道,向营救人员求救,最后获得了生的机会.用物理学知识解释他们是利用了声音可以在    中传播的原理,在他们的求救行为中发出的声音是由于用硬物敲击后墙壁或管道
发生而产生的。
【解析】解答:固体      振动
2.1(09河南七地市)在元旦文艺汇演上,小明弹奏电吉他时不断用手指去控制琴弦长度,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    ;琴声是通过     传播到我们耳中的.
【解析】解答:音调   空气
2.2(09成都)当喇叭里响起“我和你,心连心,共住地球村…”的男声演唱时,小明和小亮齐声说:“是刘欢在演唱!”他们作出判断的依据是:不同演员声音的(  )
A.音调不同      B.响度不同
C.音色不同      D.声速不同
【解析】解答:C
2.3(09)济宁为了探究声音的响度与振幅的关系,小明设计了如图所示的几个实验.你认为能够完成这个探究目的的是(  )
【解析】解答:D
2.4(09太原)农民伯伯挑选西瓜时,用手拍拍西瓜就知道西瓜的生熟情况,农民伯伯主要是根据声音     的判断的;而我们能从不同角度看清西瓜,是因为光在西瓜表面发生了   的缘故.
【解析】解答:音色(音色和音调)   漫反射
2.5(09恩施)如图,将一根长约30cm的钢锯条紧压在桌面的边沿,使它长度的3/4伸出桌外.拨动它的顶端,可以观察到锯条在振动的同时发出声音.然后回缩一些,使它的1/2伸出桌外,再次拨动它,可以观察到锯条振动变快,并能感受到声音随之发生变化.类似实验再做几次,可以得出的与声音有关的结论是:          .
【解析】解答: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振动越快,音调越高】
【锯条越短,振动频率越大,音调越高】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快慢有关】
【音调的高低与振动频率有关】。
2.6(09宜昌)男女生合唱时,男中音放声高歌,女高音小声伴唱,则___的响度大,___的音调高。
【解析】解答:男   女
3.1(09潍坊)近年来,为了控制噪声污染,改善居民的生活环境,有些城市采取了城区禁止汽车鸣笛、道路两边种花植树、高架桥两侧安装隔声板等措施。下图所示的标志中,表示“禁止鸣笛”的是(   )
【解析】解答:C
3.2(09安溪)近年来,城市建设和发展越来越注重以人为本,如城区汽车禁鸣、主干道路路面铺设沥青、住宅区道路两旁安装隔音板等.这些措施的共同点是(  )
A.绿化居住环境    B.缓解“热岛效应”
C.降低噪声污染    D.减少大气污染
【解析】解答:C
3.3(09河南)为了减少噪声污染,很多市区禁止机动车鸣喇叭.从声学上讲,这是从    处减弱噪声.人们
以  为单位表示噪声强弱的等级。
【解析】解答:声源    分贝(dB)
3.4(09平原会考)如图所示的是摩托车引擎后安装的消声器的结构图.摩托车安装消声器是采用  的方法来减弱噪声的.
【解析】解答:在声源处减弱
3.5(09黄冈)“五.一”节学校举行了盛大的红歌比赛.下面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纸盘的振动产生的
B.我们从扬声器中听到的歌声是靠空气传到人耳的
C.我们能听到幕后是小红的歌声是根据音色判断的
D.我们的欢呼声掌声尖叫声对周边居民不属于噪声
【解析】解答:D
3.6(09贵阳)如图所示,是我市城区到龙洞堡机场高速公路某路段两旁安装的隔音墙,其目的是减小车辆行驶时产生的噪声对公路两旁居民的危害.这种减小噪声危害的方法主要是在下列哪个途径中实现的(  )
A.噪声的产生      B.噪声的传播
C.噪声的接收      D.以上三种均是
【解析】解答:B
4.1(09威海)有一种电动牙刷,它能发出超声波,直达牙刷棕毛刷不到的地方,这样刷牙干净又舒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电动牙刷发出的超声波不能在空气中传播
B.超声波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C.超声波的音调很低所以人听不到
D.超声波能传递能量                                                                         疯狂物理之十二(1)(平面镜成像、光的反射及折射定律等)
三—三两两(光的反射定律和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或不等)
一.高分必知:
1.光的反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相等.在反射现象中,入射光线、反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反射角等于入射角.
★特别提醒:①平面镜成像规律:等大、等距、正立、虚像;②光在同一种均匀介质中沿直线传播。
2.光的折射定律:三线共面,两线分居,两角不等.在折射现象中,当光线由一种介质斜射入另一种介质中时,折射光线、入射光线和法线在同一平面内,折射光线和入射光线分居法线的两侧,折射角不等于入射角(空气中的角总是大的).
二.高分必练:
1.1(09福州)如图所示的四种现象中,由于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是( )
A.竹的倒影      B.水面“折”枝    C.手影      D.镜中花
【解析】解答:C
1.2(08浙江绍兴)下面方框中的四个图像,其中一个是福娃在竖直放置的平面镜中的像,你认为应当是(  )
【解析】解答:B
1.3(08浙江台州)光学实验课时,小叶用激光灯对着光滑的大理石地面照射,无意中发现对面粗糙的墙壁上会出规一个明亮的光斑,而光滑地面上的光斑很暗,对此现象解释较合理的是(  )
A.地面吸收了所有的光
B.墙壁对光发生漫反射
C.地面对光发生漫反射
D.墙壁对光发生镜面反射
【解析】解答:B
1.4(08浙江湖州)如图,平静的水面上有一座石桥,桥孔看上去是圆形的.当水面上升时,看到桥孔的形状的是下图中的(  )
A        B        C       D
【解析】解答:B
1.5(09常德)除了平面镜外生活中也常用到凹面镜,下图是一束平行光射到凹面镜上的传播情况。
(1)由图中光路可知,凹面镜对光线起到    作用.
(2)现在有一点光源,若要利用凹面镜获得平行光,应把  点光源放在,依据的原理是         .
(3)请你根据凹面镜对光的作用另举一个应用凹面镜的实例:        .
【解析】解答:
(1)会聚
(2)F  在光的反射中,光路是可逆的或光路可逆
(3)太阳灶(或汽车前灯或手电筒或电视的碟形天线等)
1.6(09河南)说起光速,人们总是感觉快得无法想象.其实科学家已经在实验室内将其降得很慢.请你设想一下,假如光速只有3m/s,我们的世界会发生什么变化?写出一个场景:    .
【解析】解答:先闻其声后见其人;不能凭视觉判断运动物体的真实位置;开关闭合后稍后才能看到灯光;先听见雷声后看到闪电等。
1.7(08四川自贡)能自行发光的物体叫做光源,下列物体属于光源的是(  )
A.太阳     B.地球     C.月亮      D.房屋
【解析】解答:A
1.8(08四川自贡)目前光污染越来越严重,其中自亮污染是最普遍的一类光污染.建筑物的玻璃幕墙、釉面砖墙、磨光大理石等都能造成白色污染,形成白色污染的主要原因是(  )
A.光的反射           B.光的折射
C.光的色散           D.光沿直线传播
【解析】解答:A
1.9(09台州)2009年7月22日(农历六月初一)上午,在我省北部将能观察到日全食.观测日全食不能用肉眼直接对着太阳,如果没有专用的太阳滤镜,可采用如图的两种简便方法:如图甲所示,准备一盆黑墨水置于阳光下,在脸盆中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是利用了    成像原理;如图乙所示,将手指展开,互相垂直叠放,对着阳光,在白纸上也能观察到太阳的像,这利用了光沿    传播的原理.当天晚上将出现的月相是     .
【解析】解答:平面镜  直线  新月
1.10(08湖北罗田一中水)雨后天晴的夜晚,为了不踩到地上的积水,下列判断中正确的是(  )
A.迎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发亮处是水
B.迎着月光走,地上发亮处是水,背着月光走地上暗处是水
C.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发亮处是水
D.迎着月光或背着月光走,都应是地上暗处是水
【解析】解答:B
1.11(08江苏泰州)如图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情景:竖立的透明玻璃板下方放一把直尺,直尺与玻璃板垂直;两支相同的蜡烛A、B竖立于玻璃板两侧的直尺上,以A蜡烛为成像物体:
(1)为便于观察,该实验最好在____环境中进行(选填“较明亮”或“较黑暗”);此外,采用透明玻璃板代替平面镜,虽然成像不如平面镜清晰,但却能在观察到A蜡烛像的同时,也能观察到____,巧妙地解决了确定像的位置和大小的问题.
(2)点燃A蜡烛,小心地移动B蜡烛,直到与A蜡烛的像重合为止,这时发现像与物的大小_____;进一步观察A、B两支蜡烛在直尺上的位置发现,像和物的连线与玻璃板_____,像和物到玻璃板的距离_____.
(3)为证实上述有关成像特点是否可靠,你认为应采取下列哪一项操作?(  )
A.保持A、B两支蜡烛的位置不变,多次改变玻璃板的位置进行观察
B.保持玻璃板位置不变,多次改变A蜡烛的位置,进行与上述(2)相同的操作
【解析】解答:
(1)较黑暗  蜡烛B
(2)相等 垂直 相等
(3)B
1.12(09莆田)紫金山天文台2009年6月13日通报:2009年7月22日,我国将出现500年一遇的日全食奇观.能够解释日食现象的是光的      传播理论.如图,位于地球上A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   食,位于B区域的人看到的是日 食.
【解析】解答:直线传播 全   偏
1.13(08北京)光在真空中的传播速度是     m/s.
【解析】解答:3×108
1.14(09蚌埠二中)有一根高度为1m的竖直放置的标杆,在太阳光照下,它的影长为1.1m.同时有一根竖直放置的电线杆,它的高度是6m,影长为____m.
【解析】解答:6.6
1.15(09荆门)自行车尾灯的结构如图,夜晚,当有光照射到尾灯时可起到明显警示作用.试画出图中一条光线的反射光线(要求保留必要的辅助线).
【解析】解答:见下图
1.16(09自贡)如图,两面平面镜互相垂直,一束光线斜射到平面镜上,请在图中完成光路图.
【解析】解答:见下图
1.17(09哈尔滨)请利用光的反射定律,作图确定烛焰上A点在平面镜中像的位置.
【解析】解答:答案:见下图 画出法线、像点A’(1分) 画出入射光线、反射光线(1分) (只画一组入射光线、反射光线;没画法线;未标光的传播方向或方向标反,各扣O.5分)
1.18(09江苏)根据平面镜成像特点,在图中画出物体AB所成的像.
【解析】解答:见下图
1.19(09安徽)如图,探究光的反射规律时,在平面镜的上方垂直放置一块光屏,光屏由可以绕ON折转的E、F两块板组成.让一束光贴着光屏左侧的E板沿AO方向射到O点,在右侧F板上能看到反射光线OB.实验时从光屏前不同的方向都能看到光的传播路径,这是因为光在光屏上发生了   (填“镜面”或“漫”)反射.若将F板向后折转一定的角度,则在F板上  (填“能”或“不能”)看到反射光,此时反射光线和入射光线  (填“在”或“不在”)同一平面内.
【解析】解答:漫  不能   在
1.20(09威海)小强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实验时,取两段等长的蜡烛A和B一前一后竖放在直尺上,点燃玻璃板前的蜡烛A,观察玻璃板后的像,如图,两段等长的蜡烛是为了比较物与像的   关系,移去蜡烛B,并在其所在位置上放一光屏,则光屏不能接收到蜡烛A的烛焰的像,这说明平面镜成的像是 像。
【解析】解答:大小   虚
1.21(09哈尔滨)如图,是某同学检查视力时的情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实像
B.镜中视力表的像比视力表小
C.镜中视力表的像到该同学的距离为5 m
D.镜中视力表的像是光的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解答:C
2.1(09德州)下图中,正确表示了光从空气进入玻璃中的光路图是( )
A         B          C          D
【解析】解答:C
2.2(09烟台)一束光线AO以与水面成300的角斜射到水面.试在图中画出光线AO经过水面后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见下图
2.3(09恩施)如图,光线AB射向玻璃板,请作出光线在玻璃板左右界面处发生折射的光路图.
【解析】解答:见下图
2.4(09威海)在太阳光下我们能看到鲜艳的黄色的花是因为(  )
A.花能发出黄色的光
B.花能反射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C.花能发出白色的光
D.花能吸收太阳光中的黄色光
【解析】解答:B
2.5(09黄冈)光盘是用激光在反光铝膜上刻出凸凹的音槽来记录音像信息,外表是一层平滑透明的保护膜.如图是一张放在阳光下的VCD光盘,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铝膜发生折射现象形成的
B.对着光盘能看到你的像,是凸凹的音槽漫反射形成的
C.光盘上呈现彩色的扇形面是保护膜的反射形成的
2.6(09平原会考)如图所示为色光的三原色的示意图,图中的区域1应标    色。
【解析】解答:考查知识点为光的三原色
答案:绿
2.7(09自贡)如图,东东在探究光的色散现象时,看到白光经三棱镜后,光屏上自上而下出现了红、橙、黄、绿、蓝、靛、紫的色带.东东对产生的原因进行了思考.受此启发,在测量凸透镜的焦距时.东东想:如果分别用红光和紫光平行与同一个凸透镜的主光轴射入,红光、紫光对凸透镜的焦距是否相同呢?请写出你的推断:    色光对凸透镜的焦距大,你推断的理由是   .
【解析】解答:将凸透镜与三棱镜对比,或将凸透镜等效为两个三棱镜的组合
红    凸透镜(或三棱镜)对红光的偏折(或折射)程度小
2.8(09朝阳)如图,一束太阳光经过三棱镜到达绿纸做的光屏上,光屏上应该有    种色光,但眼睛只能在光屏看到    光;对于流入市场上的假币,人们常借助验钞机发出的    来辨别真伪.
【解析】解答:七   绿   紫外线
2.9(09太原)在无其他任何光源的情况下,舞台追光灯发出的红光,照在穿白上衣、绿裙子的演员身上,观众看到她的上衣   色,裙子是   色.
【解析】解答:不透明物体的颜色是由它反射的色光决定的.白色物体反射所有色光,黑色物体吸收所有色光,单色光只反射同种色光,其它种色光均被吸收.
答案:红  黑
2.10(09朝阳)如图所示的现象可以用光的折射解释的是(   )
【解析】解答:C
2.11(09河南)下列关于光现象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日食和月食是由于光的反射引起的
B.高楼大厦的玻璃幕墙造成的光污染是由于光的漫反射引起的
C.很厚的玻璃板看起来变薄了是由于光的折射引起的
D.红色的牡丹花看上去为红色是由于它吸收红光、反射其它色光引起的
【解析】解答:C
2.12(第十届全国初中物理知识竞赛)将筷子竖直插入装水的玻璃杯内,从右边俯视图中的P点沿水平方向看到的应该是左图中的哪一个?(  )
【解析】解答:盛水的圆柱形杯子可以看作是一个凸透镜,筷子插在水中,则筷子一定处于这个凸透镜的焦点以内,因而应成放大的虚像,即答案应在C和D中选择,那么C和D中应选谁呢?可作光路图(见下图)来观察,筷子的像偏左.
答案:D
凸—凸透镜
一.高分必知:
1.透镜的三条特殊光线
2.凸透镜成像规律口诀
一焦分虚实,二焦分大小。
虚像同侧正,物远像远像变大;
实像异侧倒,物近像远像变大。
3.生活中的透镜及其应用
二.高分必练:
1.1(09襄樊)如图所示,请你完成光路图.
【解析】解答:见下图
1.2(08江苏无锡)如图,凸透镜的焦距为1.5cm,O为透镜的光心.请按照实际尺寸标出凸透镜右侧焦点F的位置,并画出入射光线所对应的折射光线.
【解析】解答:略
2.1(09泰安)在利用光具座进行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探究中:
(1)如图甲,一束平行于凸透镜主光轴的光线经过凸透镜后,在光屏上形成了一个最小、最亮的光斑.由图可知,凸透镜对光线具有   作用,该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2)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后,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在光屏上得到像,请你指出其中一条可能的原因:   。
(3)调整后,把烛焰放在距凸透镜16cm处时(如图乙),在凸透镜另一侧前后移动光屏,会在光屏上得到一个倒立、   的实像(填写像的性质);    (填光学仪器)就是利用这一成像规律工作的.如果将蜡烛在乙图的基础上远离透镜,仍要在光屏上得到清晰的像,光屏应向
(选填“靠近”或“远离”)透镜的方向移动.
【解析】解答:
(1)会聚   11
(2)蜡烛放在了凸透镜焦点以内(或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三者的中心不在同一条直线上
(3)放大   投影仪(或幻灯机)  靠近
2.2(09安顺)某实验小组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特点”实验过程中,进行了以下步骤:
(1)将凸透镜正对太阳光,在透镜的另一侧移动光屏,在距透镜10cm处,屏上呈现出最小、最亮的光斑,由此粗略测出此凸透镜焦距约是多少?
(2)小华同学将蜡烛、凸透镜、光屏依次放在光具座上,如上图所示,并使烛焰、凸透镜、光屏三者的中心在同一高度上,实验过程中凸透镜保持在光具座上50cm的位置处不变.将烛焰移动到光具座上的15cm位置处,当光屏在光具座60~70cm间的某位置时,光屏将会接到烛焰的像,该像与物比较有什么特点?应用这一原理可以制成什么光学仪器?
(3)小华同学对凸透镜成像做了进一步的探究,让凸透镜和烛焰的位置保持不变,将光屏向右移动了2cm,结果发现屏上烛焰的像变模糊,接着她将同学的近视眼镜放在透镜与烛焰之间并左右移动进行调节,结果光屏上烛焰的像又重新变清晰.此现象说明近视眼镜是凸透镜还是凹透镜?
【解析】解答:(1)10cm  (2)倒立、缩小的实像  照相机(或摄像机、摄像头)  (3)凹透镜
2.3(09广东)在“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小华同学进行了如下两个探究:
(1)为研究像距与焦距的关系,他选用焦距不同的三个凸透镜进行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右表,分析表中数据可知,保持物距不变时,焦距越大,则像距越    (选填:“大”或“小”);
(2)小华用若干个发光二极管组成形状如“E”的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依次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乙所示如果只将“E',换成“R”,并在同一位置观察,光屏上成的像应是图丙中的      (填数字序号)
【解析】解答:(1)大      (2) ④
2.4(08年大连市)小明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用装有6个发光二极管的有方格的白纸板做发光物体,如图甲所示.又用这种有同样大小方格的白纸板做光屏.将发光物体、凸透镜和光屏组装到光具座上并调整好.
(1)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如图乙,在光屏上成的像如图丙.则光屏上的像是倒立、____的实像.将发光物体由a点移动到b点,要想找到像的位置,应移动光屏,直到____为止。
(2)用这种发光物体和光屏做实验,最主要的一条优点是:___。
(3)如图乙,当发光物体在a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1当发光物体在b点时,物与像之间的距离为S2,则S1___S2.选填“>”、“=”或“<”)
(4)小明探究完凸透镜成像规律后,接着又做了一个观察实验.他把光屏取下来,把发光物体放在凸透镜左侧,从凸透镜右侧沿主光轴向凸透镜方向观察,如下图所示.当眼睛离凸透镜较远时看到了发光物体的倒立的像,离凸透镜较近时就看不到这个像了,请分析并说明其原因.
【解析】解答:
(1)缩小;光屏上的像清晰
(2)便于比较像与物的大小
(3)<
(4)因为看到的像是倒立的,所以是实像,成像点在凸透镜的右侧;发光物体发出的光线经凸透镜折射后是会聚的,经过成像点后是发散的。所以眼睛必须在成像点以外的光线发散区域才能看到这个像。
2.5(08上海)某小组同学在做“验证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的过程中发现:当发光物体与光屏之间的距离L确定时,将凸透镜从发光物体处缓慢向光屏移动的过程中,有时能在光屏上成两次清晰的像,有时只能成一次清晰的像,有时不能在光屏上成像.为了研究产生这些现象的条件,该小组同学进行实验,并将每次实验中的相关数据及现象记录在下表中.
(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3(或5、6、7)的第一次成像数据中像距v物距u的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       ;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或2、或5、或6)的第一和第二次成像数据中物距与像距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结论:同一凸透镜,当     一定,移动凸透镜能在光屏上成两次像时,      ;
(3)继续分析比较表格是物屏距离L与凸透镜焦距f的数据及观察到的现象,可得出的结论:在    条件下,移动凸透镜,可以在光屏上得到一次放大的像和一次缩小的像.
【解析】解答:
(1)同一透镜   成实像时   像距v随物距u的增大而减小
(2)物屏距离L  第一次成像的物距是第二次成像的像距
(3)物屏距离L大于该凸透镜的4倍焦距
2.6(09江西)如图,F为凸透镜的两个焦点,A'B'为物体AB的像,则物体AB在 (  )      
A.图中Ⅰ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B.图中Ⅱ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下
C.图中Ⅲ区域,比A'B'大,箭头方向向上
D.图中Ⅳ区域,比A'B'小,箭头方向向下
【解析】解答:本题考查凸透镜成像规律,从图可知成倒立缩小实像,故物距大于像距应放置于图中Ⅲ区域.
答案:C
2.7(09绍兴)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近视眼镜用凸透镜制作
B.人离平面镜越近,所成的像越大
C.从水面上看到水中的鱼是鱼的虚像
D.小孔成像和凸透镜成像均是光沿直线传播形成的
【解析】解答:C
2.8(08辽宁省十二市)某班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实验中,记录并绘制了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u跟像到凸透镜的距离v之间关系的图像,如图所示,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该凸透镜的焦距是20cm
B.当u=15cm时,在光屏上能得到一个缩小的像
C.当u=25cm时成放大的像,投影仪就是根据这一原理制成的
D.把物体从距凸透镜10cm处移动到30cm处的过程中,像逐渐变小
【解析】解答:C
2.9(09常德)对学习过的知识进行归纳总结,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法.以下是小洋学习了关于“平面镜成像”和“凸透镜成像”的知识后,总结出的关于实像和虚像的一些特点,其中错误的是(  )
A.虚像不可以用光屏承接
B.虚像可以是正立的,也可以是倒立的
C.实像一定能用光屏承接
D.实像可以是放大的,也可以是缩小的
【解析】解答:虚像永远是正立的
答案:B
3.1(09宜昌)图2是非正常眼睛的示意图,请在图中适当的位置画出合适的透镜用于矫正. 
【解析】解答:见下图
3.2(09黄冈)人在水中看物体会成像在视网膜后,相当于人眼的晶状体变___(选填“厚”或“薄”).潜水员戴上潜水镜实质是在眼前加上一个空气层,如图.请根据图中已有的光路,完成光路图,画出物体A的大致位置.   
【解析】解答:见下图     
3.3(08浙江杭州)下列四幅图,分别表示近视眼成像情况和矫正做法的是(  )
A.①②    B.③①    C.②④     D.③④
【解析】解答:B
3.4(09威海)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小明同学观察到了如图所示的实验现象.下列光学仪器的成像规律与实验现象的成像规律相同的是(  ) 
A.放大镜  B.照相机  C.投影仪  D.潜望镜
【解析】解答:C
3.5(09江苏)如图,小刚将盛满水的圆柱形透明玻璃杯贴近书本,透过玻璃杯观看书上的鹦鹉图片(圆圈中的鹦鹉图与书本中的鹦鹉图实际大小相等),他所看到的虚像可能是(  )
【解析】解答:C
3.6(09河南七地市)人的眼球好像一架照相机,晶状体和角膜的共同作用相当于一个____透镜,来自物体的光会在视网膜上形成一个___的像(选填“正立”或“倒立”).如果长期不注意用眼卫生,会导致近视.有一种治疗近视眼的手术,采用激光对角膜进行处理,使晶状体和角膜构成的透镜对光的偏折能力变得___些(选填“强”或“弱”).
【解析】解答: 凸    倒立    弱
3.7(09黄冈)小明利用电脑上的视频摄像头给自己拍数码登记照.试拍后发现左脸白,右脸黑,原来是台灯放在左侧,这是由于光的_   造成的;调整台灯后,小明在距离镜头    处;如果觉得像偏小,他应该_  (选填“靠近”或“远离”)镜头.看着自己的照片,发现面部光线还是不均匀.请你帮他想出一个解决办法_        _.
【解析】解答:直线传播    大于二倍焦距    靠近       灯光不直接照射面部(用多个灯从不同角度照明等)
3.8(08湘潭)如果把一个玻璃球分割成五块,其截面如图,再将这五块玻璃a、b、c、d、e分别放在太阳光下,那么能使光线发散的是 (   ) 
A.a         B.b        C.c       D.d
【解析】解答:中间薄,边缘厚的透镜是凹透镜,凹透镜对光有发散作用。
答案:B
3.9(08山东滨州)2008年北京奥运会将全面使用人脸识别系统,人们进入场馆距门口0.5m~1.2m处时,安装在门上的人脸识别系统的摄象机就可以对其面部特征进行快速核对.由此判断,人脸识别系统的摄象机镜头(  )
A.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5m
B.相当于凸透镜,焦距可能为0.1m
C.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O.5m
D.相当于凹透镜,焦距可能为O.1m
【解析】解答:B
3.10(08长春)观察下图,小红手拿透镜对着窗外的大树,在白纸上看到了大树的像,她拿的是  透镜.这一成像规律的应用是______.
【解析】解答:凸   照相机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八年级物理光学综合试卷
初中光学
初二物理期末复习卷
2015年全国部分省市中考物理试题分类汇编--光现象
第二讲 光现象20120711
平面镜与透镜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