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4——说明的顺序与说明文的语言
初一语文:暑假专题4——说明的顺序与说明文的语言                                                                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
暑假专题——说明的顺序与说明文的语言
(一)知识梳理:
1、说明的顺序
(1)说明要有顺序,这是使说明内容条理化的必要条件。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
常用的说明顺序有时间顺序、空间顺序、程序顺序、逻辑顺序等。说明事物的发展过程,宜用时间顺序;说明物体不同部位的情况,宜用空间顺序;说明物品的制作过程,宜用程序顺序;说明事物的内在联系,宜用逻辑顺序。空间顺序和逻辑顺序都有一定的灵活性。先说上下,再说四周,是空间顺序;先说四周,再说上下,也是空间顺序。先说原因,后说结果,是逻辑顺序;先说结果,后说原因,也是逻辑顺序。采用怎样的空间顺序、怎样的逻辑顺序,要根据观察和认识的过程,根据说明的目的和效果来决定。
①时间顺序
时间顺序是按事物发生发展的过程说明事物的。介绍事物发展变化过程的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以时间先后及发展阶段为序进行说明,比如写生物以繁殖生长过程为序,写事物以形成演变过程为序等。
②空间顺序
空间顺序是按事物的方位为序说明事物的。说明形状和构造的事物说明文常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事物的空间位置或构成部分,按上下左右、前后内外、东西南北等次序,根据情况灵活安排。
③逻辑顺序
逻辑顺序是按照事理的关系来安排先后顺序的,这样安排符合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介绍比较复杂的事物和现象,以及介绍事理的说明文往往使用这种顺序。一般按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具体到抽象、由简单到复杂、由主要到次要的顺序进行说明。
(2)如何理清说明顺序
阅读一篇说明文,怎样具体理清它的说明顺序呢?这就要从分析文章的层次结构、准确理解和概括段意入手,首先要搞清文章先说明了什么,又说明了什么,接着再说明了什么,把每一个部分简要概括出来,然后从概括出来的提纲中分析作者说明的思路,从中理清文章的顺序。
说明文分事物说明文和事理说明文。事物说明文一般采用时间顺序和空间顺序,我们阅读此类文章时要把握表示时间和空间的关键词语,以便区分。事理说明文一般采用逻辑顺序阐述前因后果,为此,我们须从总体上把握说明内容,以便了解文章的说明顺序。
(3)如何辨识说明顺序
辨识说明顺序,一般要从以下三方面考虑:①说明对象本身的条理特点。②写建筑物(群)一般会表现为空间顺序。③写事物的成因,常常从本质到现象或者反之,有时还会依由主到次或由因到果的次序,也可反之。要辨识这些顺序均应细细品味原文。
2、说明文的语言
(1)说明文的语言要求准确和简明。
有的说明文讲究语言平实,有的讲究语言生动。但不论是平实还是生动,都要求准确简明,要注意说明文的科学性。语言的准确和简明体现在以下几方面:①要如实地反映客观事物,对知识表达要科学严密,表示时间、空间、范围、程度、特征、性质、程序等都要明确无误。②要注意运用好表示修饰限制等作用的词语,如:“基本上”、 “大约”、“比较”、“一般”、“极个别”、“大多数”等词数。③语言要简明、浅显、易懂,要言简意赅,明白晓畅,不要拖沓、含糊。
(2)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准确,对于说明文来说,要求运用语言说明事物、阐明事理符合实际,符合科学,在表述范围、程度、数量、方位、状态、性质、功能等等方面要求用语恰如其分。
说明文在语言要求准确的前提下,有的以平实见长,有的以生动活泼见长,有时在说明中运用叙述描写,或兼带议论抒情,或引用文章诗词,或穿插故事传说等。多种手法的运用能增添说明文的情趣,是科学小品文常用的写法。但不管哪种语言风格,归根到底都是为说明服务的。
(3)阅读说明文常遇到关于语言运用方面的问题,如:词语的选择、更换、增删、调动等,通过这些变化来表现说明文语言的准确、生动、平实的特点。语言是否准确关系到说明内容的真实与科学;语言的平实与否关系到说明内容被人理解的程度与层次;语言的生动与否关系到说明内容的可读性的高低。特别要注意说明文中使用的术语和修饰限制性的词语,它们往往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而修辞方法的运用、描写、修饰性词语的点缀,则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生动性。
我们阅读说明文一般都是要从文章中提取所需要的信息,也可能直接引用文中的相关语句。这就是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在阅读说明文时,还要认真揣摩文章的语言,这样才能准确理解文章说明的内容。
(二)习题演练:
练习1:
生物钟
任何一个百花园都是一座美丽的时钟。不信吗?仔细观察一下,各种植物开花的时间常常是一定的。蛇麻草在黎明3点左右开放,牵牛花大约在清晨四点打开喇叭,芍药要在7点才张开笑脸,午时花要到中午才显示它的美貌,“怕羞”的夜来香常常在晚上8时才放香……百花不但能指出时间,还能告诉你季节。与飞雪争俏的是梅花,在春风中散香的是梨花,熟季花报告夏日麦收,桂花飘香喜迎中秋佳节。就是植物的叶子也可以报时,花生叶总是迎着朝霞开放,当夜幕降临时它就要“睡觉”了。你看婀娜多姿的花草树木不是美丽的时钟吗?
不仅植物如此,留心一下你会发现,公鸡的报晓啼鸣,老鼠的深夜出洞,候鸟的南来北往,各种生命的活动都有时间节律。
在海边有一种奇怪的小蟹,叫“招潮蟹”。退潮时它出洞寻食,涨潮时回到巢口,伸出大螯,似乎向海潮招手,因此被称做“招潮蟹”。它怎么知道要涨潮了?
如果把昼夜、潮汐、季节、光照、冷暖等等条件加以改变,生物还有没有时间节律呢?
科学家把生物从大自然环境中移到实验室,在那里人为地制造了极端的条件,或是连续的中午,或是漫长的深夜。结果呢?生物竟然还能保持它的节律。把“招潮蟹”放在没有潮汐变化,而且温度和光照不变的水族箱里,到涨潮时间,它仍伸“手”去“招唤”那看不到的潮水。
大量的事实说明,光照、温度、潮汐等只是生物节律的外因,在生命内部还有一个类似钟表的机构,生物用它计算着时间。这个生命之钟我们叫它“生物钟”。从视而不见的微生物到高等的珍禽异兽,包括人体在内,都有活着的生物钟:有和昼夜相适应的“日钟”,有和潮汐相适应的“潮汐钟”,有和地球公转相适应的“年钟”。高等生物体内的生物钟有几十种。
本段文字说明的顺序是:(      )
A. 时间顺序         B. 空间顺序         C. 逻辑顺序
答案:C
练习2:
立春过后,大地渐渐从沉睡中苏醒过来。冰雪融化,草木萌发,各种花次第开放。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不久,布谷鸟也来了。于是转入热的夏季,这是植物孕育果实的时期。到了秋天,果实成熟,植物的叶子渐渐变黄,在秋风中簌簌地落下来。北雁南飞,活跃在田间草际的昆虫也都销声匿迹。到处呈现一片衰草连天的景象,准备迎接风雪载途的寒冬。
问:这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
答案:时间顺序
练习3:
挪威博多城附近沿海,平静的海面上,每日4次准时出现一股神秘的巨大旋涡——萨特旋涡:先有海水奔涌的巨响,数里之外即可听见;接着,海水翻卷打转,千百个小旋涡渐次形成,越来越大,越转越快……;最后形成一个直径10多米深陷亦达10米以上的黝黑的大旋涡。当海水在回旋时,发出一阵阵凄厉的呼啸声。
问:本文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时间顺序
练习4:
为什么我国的石拱桥会有这样光辉的成就呢?首先在于我国劳动人民的勤劳和智慧。他们制作石料的工艺极其精巧,能把石料切成整块大石碑,又能把石块雕刻成各种形象。在建筑技术上有很多创造,在起重吊装方面更有意想不到的方法。如福建漳州的江东桥,修建于800年前,有的石梁一块就有200来吨重,究竟是怎样安装上去的,至今还不完全知道。其次,我国石拱桥的设计施工有优良传统,建成的桥,用料省,结构巧,强度高。再次,我国富有建筑用的各种石料,便于就地取材,这也为修造石桥提供了有利条件。
问:本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逻辑顺序
练习5:
根据近年治沙的经验,陕北榆林、内蒙古磴口、甘肃民勒地区的流动沙丘,表面干沙层的厚度一般不超过10厘米。10厘米以下,水分含量逐渐增大,到40厘米的深处,水分含量达到2%以上,这就是湿沙层了。湿沙层的水分足够供应固定沙丘的植物的需要。所以在流动沙丘上植树种草,是可以成活的。林木和草类成长以后,沙丘就可以固定下来 了 。
问:本段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根据“所以”一词判断,这段文字使用的是从原因到结果的逻辑顺序。
练习6:
这个院子跟附近的许多院子没有什么差别,周围是半人高的木栅栏;左边是一间独立的小屋,屋里有一口井;右边是两间正屋,每间大约一丈见方,前面有走廊;正屋的下面有个地下室,半截露在地面,是做厨房用的,从一道小梯子走下去,——这么样一个院子,在当年正是第比利斯小市民住宅的标准式样。
问:本段文字的说明顺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空间顺序
练习7:
鲸的用途很大。一条大鲸,可炼出二三万公斤油。这种油可制肥皂、颜料、人造牛油、蜡油、润滑油以及国防上用的硝化油等。鲸皮可制皮箱、皮鞋、皮包等;牙齿和须可用来制作装饰品和日常用具;鲸肚子上的皮可制电影胶片;用鲸的肝提炼的鱼肝油,含有大量维生素A,营养丰富;鲸骨磨成粉,是极好的肥料。
问:本段的说明顺序是(    )
A. 从现象到本质         B. 从原因到结果         C. 从特点到用途
D. 从整体到部分         E. 从概括到具体         F. 从主要到次要
答案:E
练习8:
阅读《死海不死》选段,回答文后的问题。
在亚州西部,巴勒斯坦和约旦交界处,有一个“死海”。远远望去,死海的波涛此起彼伏,无边无际。但是,谁能想到,如此浩荡的海水中竟没有鱼虾、水草,甚至连海边也寸草不生?这大概就是“死海”得名的原因吧。
然而,令人惊叹的是,人们在这无鱼无草的海水里,竟能自由游弋;即使是不会游泳的人,也总是浮在水面上,不用担心会被淹死。真是“死海不死”。
传说大约两千年前,罗马统帅狄杜进兵耶路撒冷,攻到死海岸边,下令处决俘虏来的奴隶。奴隶们被投入死海,并没有沉到水里淹死,却被波浪送回岸边。狄杜勃然大怒,再次下令将俘虏扔进海里,但是奴隶们依旧安然无恙,狄杜大惊失色,以为奴隶们受神灵保佑,屡淹不死,只好下令将他们全部释放。
那么,死海海水的浮力为什么这样大呢?因为海水的咸度很高。据统计,死海水里含有多种矿物质:有135.46亿吨氯化钠(食盐);有63.7亿吨氯化钙;有20亿吨氯化钾;另外还有溴、锶等。把各种盐类加在一起,占死海全部海水的23%至25%。这样,就使海水的密度大于人体的密度,无怪乎人一到海里就自然漂起来,沉不下去。
1、文中在说明“死海”得名的原因时,使用了“大概”一词,对这个词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
A. “大概”一词用得准确,因为说明文中模棱两可的词语更能体现出语言的准确性。
B. 说明文注重科学性,用词要极为准确,“大概”一词能准确说明事物的特征,所以是恰当的。
C. 这个词可用可不用,用了能起到一定作用,不用也不影响文章的表达。
D. “死海”得名的原因还没有充分的依据,用“大概”来表示推测,体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第1题考查的是说明文用词准确地表达思想内容的作用。解答本题时,先要理解“大概”是表示推测的词,然后再看它所在的语言环境,理解其作用,便可迅速得出正确答案:D。
练习9:阅读下面文章
什么是智力?有人说,智力的涵义包括聪颖、预见、速度,能同时应付很多事件。有人把智力定义为学习、作判断的能力和想象力。在现代文献中,智力常常指的是抽象思维的能力、推理的能力和整理信息的能力。还有人把智力表达得更简洁,说智力是作猜测,是发现一些新的内在秩序的“出色的猜测”。对许多人来说,就是你不知怎么办时,无计可施时,惯常的做法不奏效时,所需要的创新能力。
那么人的智力是否高于其他动物呢?这取决于脑的发达程度,脑只有外面那一层——大脑皮层——明显地与形成“新的联想”有关。而人的大脑皮层甚至比甜橙皮还薄,大约只有2毫米,仅相当于一枚一角硬币的厚度。人的大脑皮层布满了皱褶,但是如果把它剥离下来并将它展开,它的面积大约相当于4张打印纸。黑猩猩的大脑皮层只有1张打印纸那么大;猴子的像明信片那么大;老鼠的只有邮票那么大。因此,人的智力比动物的智力高很多。(节选自《大脑如何思维》,有删改,作者威廉·卡尔文)
1、第二段选文中两次用到“大约”一词,这体现了选文语言的什么特点?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准确性;严密性。
练习10:
根据调查和研究,啄木鸟勤勤恳恳,从不贪懒,每天都要敲打树干500-600次。近年来,有人通过高速摄影测算出,啄木鸟啄树的冲击速度,是每小时2080千米;当啄木鸟的头部从树上弹回来时,它减速的冲击力也大得惊人,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要知道,一辆汽车如果以每小时56千米的速度撞在一堵砖墙上,其力量才不过10个重力常数。可想而知,1000个重力常数,这是多么巨大的冲击力!奇怪的是,啄木鸟从来不会因此而得脑震荡,头颈也不会受到任何损伤。
1、去掉“约有1000个重力常数”中的“约”字可以吗?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不可以。“约”是大概的意思,是约数,这个重力常数不可能准确测量,表现了语言的准确性。
【模拟试题】(答题时间:30分钟)
1、常见的说明顺序有:________顺序、________顺序、________顺序。
2、采用什么顺序,主要取决于作者所说明对象的特点。说明事物发展变化,以________为顺序容易表示清楚;写建筑物的结构,离开________顺序难让读者看明白;说明事理用________顺序,便于体现事理的内部联系。
3、介绍事物的特性、种类、成因、功用等,一般是按事物的内部的联系,内在的逻辑关系,或人们对事物自身规律的认识等顺序来进行。这种顺序我们称之为________顺序。逻辑顺序一般包括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从原因到结果、从现象到本质等六种。部分事物说明文和所有事理说明文是按逻辑顺序安排结构的。有些试题从结构上来考查对顺序的把握,这可以从“总一一分一—总”。“总——分”、“分——总”三种形式上加以考虑。
4、说明实体事物的形状、构造,就需要按事物的________顺序,或由前到后,或自上而下,或由表及里,或从大到小。
阅读,回答问题:
那么,目前的情况又怎样呢?旧的问题没有解决,新的问题又产生了。黄河不仅是工农业生产和人民生活的重要水源,也成了附近农业污水和生活污水的主要排放渠道。据专家们统计,黄河污水排放量高达21.2亿吨,工业垃圾及生活垃圾近4100万吨,农药和化肥的年使用量分别为3.75万吨和600万吨。以宁夏为例,黄河流经宁夏13个市县,全长397公里。宁夏每年3亿吨工业和生活污水大约有80%排放进黄河。据检验,黄河水中的有害物质的含量近年来显著增加。由于污染严重,河水不进行处理就不符合饮用标准。然而现在,宁夏南部山区许多农民就直接饮用黄河水。即使是那些不直接饮用黄河水的人,也不是不受危害的。因为被污染的黄河水影响到了地下水,一些地区的地下水,污染程度已相当严重。饮用这样的地下水,怎能保证身体健康呢?
5、文中加点的“主要”一词能否去掉,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回答问题:
生命必定要死亡吗?不,有两个事实可以证明:第一,任何生物的生殖细胞就是永生不死的。它们已经不断分裂、不断生存了几千万年以上,而且还在继续生存下去。没有生殖细胞的永生,也就没有物种的延续。第二,癌细胞不会自动死亡,也是永生的。海拉细胞,这是多年前从一位叫海拉的女子身上收集到的子宫颈癌细胞。它一直在全世界各个实验室里分裂繁殖,每24小时倍增一次,生长分裂极其旺盛,至今已传了上千代,仍没有死亡的征象。海拉早已死亡多年,而她的癌细胞却能永生。这里的奥秘何在呢?
美国细胞学家海弗利克发现,人体细胞从第1次分裂开始算起,毕生只能分裂50次左右,此后便衰老死亡。为什么癌细胞与生殖细胞可无止境地分裂下去?海弗利克认为,这是因为正常体细胞之间紧密联结,闭关自守,缺乏遗传信息的交换,而癌细胞恰恰相反,它能与病毒或其他生命物质发生信息交换,从而使自身生命不息。这也许是永生的奥秘吧。
6、第二段末尾一句为什么要用“也许”一词?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阅读,回答问题:
我国是一个水资源十分短缺的国家,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尽管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000亿立方米左右,但地区分布十分不均,有八成分布在南方,而南方耕地只占全国耕地面积的1/3左右。水土资源不相匹配,生态环境相对脆弱。我国地域广阔,南北跨度极大,远距离调水的难度可想而知。因此,总的水资源可利用量并不很大。我国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2300立方米,到2030年人口高峰将达到16亿,人均水资源占有量为1700立方米,将接近或达到世界公认的用水警戒线。缺水将越来越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中国平均每年因旱受灾的耕地面积约四亿亩。正常年份全国灌区每年缺水300亿立方米,城市缺水60亿立方米。全国年排放废污水总量近600亿吨,其中80%未经处理直接排入水域。在全国调查评价的700多条重要河流中,有近50%的河段、90%以上的城市沿河水域遭到污染。
7、本段“人均水资源量仅占世界平均水平的1/4”,一句中的“仅”能否删去?为什么?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试题答案】
1、时间、空间、逻辑
2、时间、空间、逻辑
3、逻辑  整体到部分、从概括到具体、从主要到次要、从特点到用途
4、空间
5、不能。“主要”表示除黄河之外,附近污水还有别的排放渠道;去掉后就变成了附近污水全部排放进了黄河,与事实不符,表达不准确。
6、因为作者认为海弗利克的研究结果是否真正揭示了永生的奥秘,还不十分肯定。
7、不能。因为用上“仅”可以突出地说明我国水资源严重短缺的程度,去掉则无此效果,这里体现了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科学性。
上一篇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说明文阅读基本要点
说明文的阅读学习
说明文相关资料
说明文知识点汇总
说明文阅读要点
中考复习说明文阅读答题技巧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