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新浪名博王人平专访:育儿即育己

新浪名博王人平专访:育儿即育己                                                                                                                                                                                                               王人平,新浪育儿名博,粉丝目前已近30万。这样一位从事IT行业的父亲,如今在“微博一代”家长中备受关注。这是一位来自黑龙江的普通父亲,“普通”二字,是王人平时常强调的,在他的微博简介里这样写道:非专家,非专业机构,一位父亲的自我救赎。

  “一位父亲的自我救赎。”这里面有什么故事?王人平说:“没什么特别之处。多年前读过胡适先生在长子出生时写过的一篇文章《我的儿子》,他说:‘我们做父母的不曾征得他的同意,就糊里糊涂地给了他一条生命……我们既无意,如何能居功……’;‘我们糊里糊涂地替社会上添了一个人,这个人将来一生的苦乐祸福,将来在社会上的功罪,我们都应该负一部分的责任。’当我自己有了孩子之后,就有了一份自我觉察,用心去教养自己的孩子,其实只是负起自己的那份责任,也是给了自己一次重新认识自我、完善自我和超越自我的机会,陪孩子长大的过程,本身就是父母自我成长的过程,也就是我所说的自我救赎。”

  微博,已然成为年轻一代父母的育儿知识平台,无论养育还是教育,无论认识还是不认识,只要家有儿女,大家似乎就有了共同的语言。王人平也不例外,注册微博,开始也是为了学习一些育儿知识,但慢慢发现,多数内容无非是关于如何让孩子听话、成才、成功、比人强,而这些与自己的价值观是相违的。在王人平看来,家长更应该关注的是教会孩子如何生存,懂得生活,探寻自己生命意义的教育。所以,他就自己开始写了。

  育儿路上,他遇到过挫折吗?回答是否定的。王人平说:“我没有遇到什么挫折,我就是一个非常普通的爸爸,遇到的都是孩子成长中特定阶段的本来表现而已。”这个回答,对于每天都遇到各种问题,常常被育儿所困扰的年轻父母来说,简直是神话。但是思考之后就会懂得,不是没有挫折,是那些挫折算不上挫折。

  如今,除了本职工作,王人平每天要“负责”回答很多父母的提问。问题主要集中在,孩子总是哭闹怎么办?孩子打人咬人怎么办?孩子被欺负怎么办?孩子胆小懦弱怎么办?孩子磨蹭怎么办?孩子自私霸道怎么办?孩子不爱学习怎么办?孩子不吃饭,不准时睡觉怎么办?在王人平看来,这些问题更多反映的是家长的问题:不自省——教育只有在向内求时才能彰显作用,矛头总指向孩子或环境,一定无解;不接纳——整体接纳自己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前提;不学习——保持开放的心态和终身学习的热情,家长不要成为孩子成长的阻力、问题的制造者;不思考——盲从专家或书籍的方法,不结合自己孩子的具体情况;不行动——知而不行,还是未知。

  多数微博,王人平都积极回应,而内容,基本一样——要求孩子,先观照自己。“当我们做父母的真能把孩子的生长发育规律了然于胸,真能从心底尊重孩子的尊严、价值和唯一性,真能参透生命是一段旅程,而不是一场竞赛时,我们的育儿育己之旅就会减少很多担忧和焦虑,我们也会变得更自信、勇敢、优雅、从容。”

  慢慢地,很多家长开始反躬自省,一位家长这样写道:“今天实战上演,孩子从心情不好到极端不好到很气愤,我先忍让再淡化,待她发泄后再开始简单沟通,最后鼓励。结果她情绪高涨……做贴身的妈太不容易,不过今天成功平静地化解了她的情绪问题,要感谢长期坚持学习@王人平的微博。”王人平回应道:“也许不是每次都会见效,但还是要努力坚持下去。当有一天,你突然发现,做这些自然而然,不再是亲子沟通的方法和技巧,而是融入你骨子里的一种行为准则时,那便是‘育儿即是育己’,而自身的成长又会使你生活的方方面面的品质得以提升。”

  这样的对话每天都有很多,王人平从悉心解答到提出建议再到与网友交流,这是一个良性循环,很多时候,一些网友的行为与观点也会给予王人平很大的启发。

  由于网络的便捷性,很多家长成了习惯性“提问一族”。对于他们来说,每天都遇到各种问题,遇到问题怎么办?求助。求助育儿书籍,求助育儿专家,求助任何一个对于该问题的回答。王人平认为,这种“习惯性提问”很有问题。“我希望所有的父母都能明白:育儿不是组装机器,没有一本书、一个人可以告诉你具体该如何做。没有教育理念和思维方式上的转变,一个问题的解决意味着更多问题的产生。妄图‘速效’而缺乏‘耐心’,只知道向外求而从不知内省,只盯着孩子的问题而自己不成长,只关注表象而不探寻规律,结果只会适得其反。父母真正的成长是从他人身上寻求启示,拓展思维,静下心来思考,并能够结合自己的情况,用自己的力量去解决问题。如果我们整日想着从别人那里找到解决自己孩子问题的速效方法,不仅徒劳无益,孩子也无法从我们这里学会独立思考、对自己负责,以及如何建立起照顾自己人生的能力。”

  除了撰写育儿感悟,解答网友咨询,王人平也会转发一些教育名言或是焦点教育问题。“有人说我很蒙台梭利,有人说我很华德福,有人说我很萨提亚,有人说我很宗教……甚至曾有两位家长因我讲的到底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仁爱思想,还是西方民主自由的普世精神而发生争执。其实,上面说的我都不懂,我只是一个爱孩子的普通父亲,在我眼里只有关于人的教育和非人的教育,没有流派。怎么教育自己的孩子,不在一个人读了多少育儿书,听了多少讲座,而是取决于他是一个什么样的人。就像我们读书,其实都是在别人的文字中读自己一样。”

  面对如今的育儿名博身份,面对全国越来越多的讲座邀约,王人平显得很淡定。“‘育儿名博’的称谓是‘被认证’的,没什么特别感受,我就是一个普通的父亲而已。我分享,我快乐,没有丝毫教化别人的目的。如果有人受到了我的影响和启示,那是他从我这里找到了共鸣,读到了他自己。我一直是一个随心而动的人,一切顺其自然吧。”

  这就是王人平,一位普通的中国父亲。(本报记者宋鸽)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王人平)一位普通父亲的自我救赎
合格家长应具备的素质
父亲心理话| 听听王人平、心元张校长和婚恋专家唐燕怎么说!
如何守护孩子的童年
陪伴孩子成长:父亲,你慢慢来
别让“聪明”成为孩子发展的绊脚石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