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学科渗透分类解析

2013年中考语文试题学科渗透分类解析

  新版《语文课程标准》强调了综合性学习,并明确指出“语文课程与其他课程的沟通、书本学习与实践活动的紧密结合”等综合性学习的主要内容,“提倡跨领域学习,与其他课程相配合”。
  学科渗透题是命题者有效地利用其他学科的语言信息或知识串联成具有一定问题情境的知识网络题。设计此类题目意在考查语文理解、分析、判断、综合能力等,不仅考查各学科知识内容,还要考查课外内容,从而促使学生关注人类、关注社会、关注国家和世界的命运,体现了语文课程的价值取向。一般立意新颖,思维角度多元化,答案灵活,呈开放性特点。综观近几年的中考语文试题,主要是与地理、历史、生物、物理、化学、数学、政治、英语等学科及社会知识和能力的渗透。考查的题型多种多样,有选择题、填空题、图表题、概述归类题等;主要借助多学科知识的运用来提升学生语言表述能力、理解能力、创新实践能力。
  【真题解析】
  一、渗透地理学科知识
  例1.(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将下面句子组成一段连贯的话,排列顺序恰当的一项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云贵高原位于我国西南部。
  ②贵州高原位于多雨的季风区,雨量充足。
  ③云南高原宽广平坦,地面起伏和缓。
  ④大致以乌蒙山为界分为云南高原和贵州高原两部分。
  ⑤云贵高原是世界上岩溶地貌发育最完美、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A.⑤①④②③ B.①④③②⑤ C.①⑤②④③ D.③②①④⑤
  【解析】本题是考查了句子的排列顺序能力。是考查的考生对云贵高原地理知识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分析好这五句话之间的联系,按照说明顺序去思考,可以按照有总到分去思考,结合本题我们利用排除法是最好的方法,我们首先弄清第一句话是①,可以排除A和 D项,考生区分B和C项,然后考生在仔细区分第二句是④还是⑤,我们结合句意可以排除掉C项,因此答案是B。
  二、渗透物理知识
  例2.(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提取下面材料的要点,整合成一个单句,给“弹力”下一个定义。(可适当增删词语,不得改变原意。)
  弹力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①弹力是一种力。
  ②弹力是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产生的。
  ③弹力是物体要恢复原来形状时产生的。
  【解析】本题是考查了考生把分句整合成一个单句的能力。是考查物理知识“弹力”的理解。考生可以把三句话提取主要内容用简洁的语言整合成一个单句,仔细分析三句话,简单第说“弹力”是一种,是一种什么力呢?考生要把第②③句糅合在一起,把枝叶部分删去即可。参考答案:物体在外界作用下发生弹性形变后要恢复原来的形状时产生的一种力。
  三、渗透数学学科知识
  例3.(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阅读下面材料后根据自己的理解填空作答。
  材料:在运用提取公因式法把一个多项式因式分解时,首先观察多项式的结构特点,确定多项式的公因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可以直接提取公因式,从而将多项式化成两个因式乘积的形式;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式时,可以把这个多项式因式看作一个整体,直接提取公因式。
  材料主要介绍了运用 ① 来解决因式分解的数学方法,强调了运用该方法时的两种情形。材料中涉及到的两种情形分别是: ② , ③ 。
  【解析】本题是考查了考生提取主要信息能力。是结合数学的提取公因式考查考生对这一数学知识的了解能力。考生需要仔细审阅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结合题干的要求,从中提炼出主要内容填空即可。参考答案:①提取公因式法②当多项式的各项含有公因式时③当多项式的各项公因式是一个多项时。
  四、渗透音乐学科知识
  例4.(2013年贵州省贵阳市)在离别之际,同学们心里一定会荡漾起对老师的许多感激怀念之情。请联系生活,仍然以“老师”为题,模仿歌词中相应的句子,填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第一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别情依依,走一回校园的小路,踏一回教室的楼梯,心中荡起甜蜜的回忆。再见吧同学!再见啊再见!亲爱的同学再见,盼望你早日成功的消息。
  第二段: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千言万语,看一眼先生的白发,摸一把老师的坐椅,腮边挂满滚烫的泪滴。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请接受我们深情的敬礼。
  ——歌词《告别母校》(作者:田德芳)
  在这离别之际,我们有万千思绪, ① , ② ,胸中荡起感激的涟漪。再见吧老师!再见啊再见!敬爱的老师再见,您永远屹立在我们的心里。
  【解析】本题考查了考生的仿写能力。要求考生结合歌词的中的内容去仿写毕业时对老师的依恋之情。考生结合题干,去从歌词的两个段落中找出一句模仿去写,音乐讲究节奏美,所以考生在模仿时注意的句子的节奏音韵的美即可。参考答案:听一番先生的教诲,翻一回老师的讲义。挽一回先生的臂弯,寻一遍老师的足迹。
  五、渗透政治学科知识
  例5. (2013年宁夏回族自治区)用一句话概括下面这则新闻报道的内容。(字数不超过38字)
  由《读者》杂志、中华少年儿童慈善救助基金会、北京光彩明天儿童眼科医院共同发起的“《读者》光明行动”今天正式在京启动。何鲁丽、郑万通等出席启动仪式。
  据介绍,在我国,有1200万的孩子先天视力不好,无法像正常人一样生活和学习。为了给他们一个明亮、清晰的五彩世界,本次活动将免费为贫困家庭12岁以下的弱视孩子进行治疗。
  【解析】本题是考查考生的概括主要信息的能力。本题新颖之处是结合了时政新闻去考查,不仅考查了考生对国家时事的关注,也考查了考生的概括能力。做好本题需要考生仔细阅读提供的语段,从语段中提炼出关键的信息,找出什么人做什么事情即可。参考答案:“《读者》光明行动”将免费为贫困家庭12岁以下的弱视孩子进行治疗。

六、渗透历史学科知识
  例6. (2013年贵州省黔东南州)经常阅读名著,可以进一步丰富你的语文知识。生活中有许多家喻户晓的成语或典故就来自古典名著。下面所选内容就是现实生活中常用到的,与名著《三国演义》中的人物相关联,请你在括号中写出相对应的小说人物。
  ⑴( )——“大意失荆州”;
  ⑵( )——“赔了夫人又折兵”;
  ⑶(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解析】历史与语文的联系最为紧密,“文史不分家”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回答这个问题,考生必须熟悉这个三个歇后语的出处,然后结合自己平时的积累,思路该小说中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点以及与之有关的历史故事,多角度广泛思考人物所作所为,这样才能按要求作答。参考答案:⑴关羽⑵周瑜⑶诸葛亮。
  七、渗透美术学科知识
  例7.(2013年云南省昆明市)语文书中精彩的名著故事吸引着第一小组的同学。他们为“名著故事会”准备了【A】【B】两幅插图,请你任选一幅,为前来参加活动的家长们讲述图中的故事。(80字左右)
  A图《汤姆索亚历险记》 B图《儒林外史》
  我选【________________】图:___________________【书中景】
  【解析】此题涉及美术上的封面及插图,间接考查了学生对美的鉴赏和审美能力,同时也直接考查了学生对名著的掌握情况。参考答案:【A】图示例:各位家长,这幅图讲述的是汤姆和蓓姬在洞中历险的故事。两个孩子在洞中迷路,因找不到出口,蓓姬十分害怕,当蜡烛快要熄灭时,蓓姬绝望地哭了,汤姆用尽各种办法安慰她。【B】图示例:各位家长,你们好!这幅图讲述的是范进中举的故事。范进听到自己中举的消息后,把两手一拍,笑了一声,说道:“我中了!”往后一跤跌倒,牙关咬紧,不省人事。众乡亲忙着施救。八、渗透生物学科知识
  例8.(2013年湖北省黄石市)我们曾在八年级探究过“莲文化的魅力”这一综合性学习的专题,大家也许被莲花的出尘芳姿所吸引,而忽略了那田田可人的叶子,现在,我们九年级(3)班开展“趣话‘叶’字”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以下活动。
  ⑴【积累知识】请写出两个含“叶”的成语。⑵【才艺展示】根据“槲叶落山路,枳花照驿墙”的意境描绘一个画面。
  角度
  ⑶【探究感悟】古人咏叶常以“木叶”替代“树叶”,以此来传达更加沉郁的情感,如屈原《湘夫人》中的“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请你试着从以下角度辨析下列两组词语,体会它们之间微妙的区别。
  ⑷【实践运用】为了营造“诗中有画,画中有诗”的妙境,有些诗人会给意象着色,如“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这些佳句都用了红与绿这种对比色,请谈谈这种对比色的运用有什么艺术效果?在生活中,我们常用“绿叶”来比喻哪一类人?
  【解析】这道题涉及生物学科知识。以“叶”为载体考查考生对此的积累,不仅体现了大语文教学的思想,更能让学生关注自然的理念。做好本题⑴考生需要从平时积累的有关“叶”的成语写出即可。⑵题考查考生欣赏古诗画面的意境的美,写作时一定要体现“槲叶”飘落的意境。⑶题做好本题需要了解词语的之间的细微差别,体会词语在句子中的古今词义差别,用简洁的语言概括即可。⑷题词语是有感情色彩的。本题就考查了考生对词语的感情色彩的理解能力。做好本题考生需要理解“绿叶”对树的作用,是光合作用,它吸收的是二氧化碳,放出的是氧气,因为我们可以视为“绿叶”无私默默奉献的人,考生意思答对即可。参考答案:⑴【积累知识】示例叶落归根叶公好龙⑵【才艺展示】雄鸡报晓,残月未落,诗人行于崎岖的山路,看见槲叶飘落,因天未大亮,道旁的白色枳花似乎照亮了驿墙。⑶【探究感悟】
  ⑷【实践运用】红绿两色在一起,会使红的更红,绿的更绿,双方的色彩都会得到加强,造成一种明丽鲜艳的效果;“绿叶”比喻在取得成就的人物背后付诸帮助,默默奉献的人。
  九、渗透国学学科知识
  例9.(2013年江苏省盐城市)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答题。
  【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
  【材料二】 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 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自“新浪网”)
  ⑴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
  ⑵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
  ⑶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
  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
  【解析】国学是中华的传统经典学科,中考涉及到国学的考查,不仅对国学学科的重视,更能引起我们对国学的热爱之情,让考生由衷自豪国学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本题的考查符合当前的形式,新颖而又现实意义。做好本题⑴,考生无论是赞成或是反对都应该回答出理由即可。⑵题考查了根据材料写出自己的感悟,外国这么多的学校开设国学,可以看出国学重要性,是值得我们自豪而光荣的事情,我们定能学好国学,传播中华文化,考生围绕此回答即可。⑶题是让考生任选一篇经典国学写推荐语,考生只要抓住一条从语言、内容、体例、作者等方面按照示例所写,模仿写出一条即可。参考答案:⑴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⑵示倒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盛到无比自豪。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言之有理即可⑶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示例二:《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以工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示例三;《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
  学科之间的渗透题型远不止以上所列九种,它涉及到各类学科、各个领域。它在今后的考试中可能还会频频亮相,应当引起我们足够的重视。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初中数学:因式分解的方法(1)-例题与求解(培优03)
14
人教版-八年级数学上册《第十四章 因式分解》同步练习题及答案
2015北京高考:考试方案解读与百天备考指导
福建省2019下半年教师资格证在几月份考试?
初中教师哪个科目好考 教师资格初中语文难吗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