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

人教版古诗词名句赏析

七上

1.     【名句赏析】“日月之行,若出其中;星汉灿烂,若出其里。”①日月的运行好像从海里升起又落到海里,灿烂的银河斜贯天空,那远远的一端伸向大海,好像发源于沧海。②诗人运用丰富而奇特的想象,描绘了大海吞吐日月,包蕴万千的壮丽景象,③抒发了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和决心。

2.     诗中的“若”字用得好,请你说说好在哪里。

答:有助于表现大海吞日月星辰,是作者的想象之景,体现诗人一统天下的雄心壮志。

3.“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 ①当残夜还未消退之时,一轮红日已从海上升起;当旧年尚未逝去,江上已呈露春意。②海日用“生”,江春用“入”,将景物拟人化而富有生机。③思乡而不低沉,给人以乐观、积极、向上的艺术鼓舞力量。蕴含新事物孕育于旧事物解体之时的哲理,

4.请体会“争”和“啄”的妙处。

""""两个动词,写出了一幅早莺争向暖树,新燕啄泥衔草的动态场景,生动地展示了初春的蓬勃生机。表达了诗人的喜爱之情。

5."乱花渐欲迷人跟,浅草才能没马蹄"这两句诗作者抓住了"乱花""浅草"写出了花的繁多、草的柔嫩,突出了春的妩媚动人;又以"渐欲""才能"描绘了春的发展变化,突出了春的勃勃生机。表达了对西湖早春的喜爱赞美之情。

6.“小桥流水人家”:温馨恬适,以乐景写哀情,反衬诗人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7.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用西下的夕阳衬托,又直抒胸臆抒发游子的孤苦寂寞,思念家乡之情。 

8、  杨花落尽子规啼:点明时令,渲染凄清的气氛,衬托了离情别绪。

9、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运用丰富的想象,令人回味。把愁心当做物一样托付给明月,将月亮人格化,把无知无情的明月变成了一个了解自己的知心人,通过晚风转送到夜郎之西,生动地表达了诗人对友人的同情和关切。

10、“犹”字意味深长,形象地表现了晚唐统治者重蹈覆辙,正沿着亡国道路走下去的情形,以辛辣的嘲讽,表现出诗人对国家命运的关切和忧虑,也蕴含着对世道的愤慨。

11、 “烟笼寒水月笼沙”,互文见义,“烟”和“月”既“笼寒水”又“笼沙”。两个“笼”字连用,将轻烟、淡月、寒水、细沙四种景物融为一体,贴切传神地勾画出秦淮河两岸朦胧冷寂的景象。

 12、“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诗人运用曲笔,借古讽今,通过写歌女不知亡国恨,来写上层人物只顾自己享乐,不顾国家艰难的现状,表现出辛辣的讽刺,深沉的悲痛,无限的感慨。表达作者忧国忧民的思想。 

1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情致缠绵,对仗工整,音韵谐婉,宛如天成。花开花落是自然规律,所以人是无可奈何的;燕子每年都回来寻旧巢,所以说似曾相识。通过对易逝的自然春光的描写,抒发了对青春易逝的感慨。

蕴含哲理:一切美好事物都无法阻止其消逝,但在消逝的同时仍然有美好的事物再现,生活不会因消逝而变得虚无。

14、去与来的对比: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来去对比,增加了对时光流逝的惋惜之情。

15、“涨”字,富于动态形象,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表现诗人愁思之绵绵深重。““秋”字点明了季节,同时也烘托了人物的孤寂悲凉的心情和对妻子深深的思念之情。

16、“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设想来日重逢相聚,共剪烛于西窗之下,细细述说在巴山夜雨时想念友人的情景,以未来之乐反衬今日之苦,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活化出的成语是“剪烛西窗”

17、诗中两次提及“巴山夜雨”,你分别是怎样理解的?

答:第一个实写,第二个虚写,突出思亲念归,寂寞凄凉的感情;将现在和将来,自己和妻子,巴蜀和北方(长安)联结起来。这样时空交错,回环往复,缠绵曲折。

18、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一定要攀登上泰山的最高峰,俯视群山的渺小。这两句诗富有哲理性,启迪性和象征意义。不仅写出了泰山的雄伟,也表现了诗人不怕困难,勇于攀登绝顶俯视一切的雄心壮志和气概,只有登上绝顶,才能俯视一切,这种理想和壮志激励着历代一切力争上游的人们。

八上

19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移情于物,拟人手法,花感时也溅泪,鸟伤别亦惊心。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20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讯不至时的迫切心情,表现对家人的思念。

21“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细节描写。抒发了诗人忧国伤时、悲己思家之情。

22、“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 :一个“直”字则表现出了他的劲拔和坚毅之美。“圆”字,给人以亲切温暖之感。一个“大”字,形象描绘出边疆沙漠的荒凉与浩瀚。构图美,色彩美,线条美。表达了对塞外奇特壮丽的风光的赞美,表现了诗人内心的孤寂抑郁之情。

23、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比喻在困境中也要不断进取,因为困境中也往往蕴含着希望。

八下

1、空吟:贬谪到异地,空有怀念老朋友的心情也无由见面,一再吟诵《思旧赋》也没有用,所以说“空吟”。

  2、“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刘禹锡以沉舟、病树比喻自己,固然感到惆怅,却又相当之达观。沉舟侧畔,有千帆竞发;病树前头,正万木皆春。意思是自己虽屡遭贬低,新人辈出,却也令人欣慰,对世事的变迁和仕宦的升沉,表现出豁达的襟怀。描写形象生动,蕴含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的哲理。因而成为广为传诵的名句。

3、“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此两句议论感慨,一反传统看法,认为若不是东风给周瑜以方便,胜者可能就是曹操,借赤壁之战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表达诗人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抑郁不平之气。

4、“山河破碎风飘絮,身世浮沉雨打萍”:国家命运和个人命运紧密相连。用“风飘絮”来比喻破碎山河,用“雨打萍”来比喻浮沉的身世,生动形象地表达了对国势危亡的担忧、对自己坎坷命运的悲叹。

5、“惶恐滩头说惶恐,零丁洋里叹零丁”:巧用两个带有情感色彩的地名写出形势的险恶和作者境况的危苦,表现忧愤之情。前一句是追记过去。表示对艰难时局的忧惧不安。后一句是慨叹眼前,深感孤苦零丁。

6、结合我国历代名人志士对待生死的价值观,举例谈谈你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2)

人难免一死,为拯救祖国而死,一片丹心垂于史册,映照千古,诗句直抒胸臆,表明了诗人以死明志的决心,充分体现了他的民族气节。如:闻一多拍案而起,横眉怒对国民党的手枪,宁可倒下去,不愿屈服,表现了我们民族的英雄气慨。(2分,意近即可。其他符合要求的答案亦可)

7、简析"转朱阁,低椅户,照无眠"一句中加着重号词语的表达效果。(2)

""""准确生动地描绘了月光的移动,暗示夜已深沉;"无眠"准确地表现了离别之人因不能团圆而难以成眠的情景。表达了诗人强烈(思念亲人),却有不能相间的(无奈和痛苦)。

8、但愿人长久,千里共蝉娟。只希望两人平平安安,虽然相隔千里,也能共享这美好的月光。借助美好的月色表达对弟弟的祝愿,代表了天下所有离人的共同心声,表达了诗人豁达的胸襟。乐观的精神。

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人固然有悲欢离合,月也有阴晴圆缺。自古以来世上就难有十全十美的事。既然如此,又何必为暂时的离别而感到忧伤呢?这三句从人到月、从古到今做了高度的概括。表现了词人旷达的胸襟,同时寄托对未来的希望。很有哲理意味。

9、“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 “聚”形容潼关在重重山峦的包围之中,以“怒”形容黄河之水的奔腾澎湃,从视觉和听觉两个方面写出潼关的险要,生动的比喻,突出了山河的雄伟壮丽,有力地烘托了诗人心中波澜起伏的情感,突出了其吊古伤今的悲愤之情。

10、“兴,目姓苦;亡,百姓苦!”写作者沉痛的感慨:一个朝代兴起了,必定大兴土木,修建豪华的宫殿,从而给人民带来巨大的灾难;一个朝代灭亡了,在战争中遭殃的也是人民。作者从对历史的认识和思考中,概括出兴也好,亡也罢,受苦遭难的终究是黎民百姓。表达了作者对人民无限深切的同情,对统治者无比强烈的愤慨。 
11、“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子,普遍地庇覆天下间贫寒的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子)不为风雨中所动摇,安稳得象山一样?这三句句句蝉联,直抒胸臆,推己及人,表现了作者忧国忧民的博大胸襟和舍身利人、为民济世的伟大品质。 

12理解“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两句的作用。

这两句用饱蘸浓墨的大笔渲染出暗淡愁惨的氛围,从而烘托出诗人暗淡愁惨的心境。

13、赏析“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写雪后美景。以梨花喻冬雪.联想奇特美妙.比喻新颖动人.一片银白的世界.变成一片春意盎然、欣欣向荣的明丽春光.写出了边塞奇丽壮观的雪景和作者的惊喜之情。给人的感受不是雪后奇寒而是欣喜和暖意。表现出诗人乐观、开朗的性格。

14、赏析“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赏析】这两句诗意思是说落花并非无情物,它能化作肥沃的春泥而重新培育出美丽的花朵,以自己的生命换来又一个繁花似锦的春天而以落花为喻,将自己的政治理想和个人抱负融为一体.在形象的比喻中,自然地融人议论,表现诗人虽然辞官,但仍关心国家前途和命运(甘愿奉献,牺牲自己)的情怀。今天,我们常用这句献的精神。(表达了诗人对理想和信念的执着追求。)

15、赏析"草色遥看近却无"

"草色遥看近却无":以远看似有,近看却无,写出了早春草色极淡极少、似有似无的特点。描画出了初春小草沾雨后的朦胧景象。表现了作者对早春的喜爱之情。

16、请结合诗歌内容,谈谈“最”、“绝”二字在诗中的表达效果。

将象征大地回春的淡远草色与晚春满城处处烟柳的景色进行对比,突出早春景色最可爱。

17理解“东风无力百花残”的妙处。

“无力”和“残”紧扣暮春时节的景物特点,渲染了当时别离的气氛,情景交融,使人有凄楚的感觉。

18、赏析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春蚕到死的时候才停止吐丝蜡烛燃尽时才停止流泪,这里的丝与思谐音,蚕丝和蜡泪相征爱情;以象征手法描写致死不渝的爱情,语言巧妙多姿,最为精彩感人,现往往表现对理想的执著追求。

19、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以丝喻离愁,以千丝万缕之无法剪断、无法理出头绪,形容愁思之纷繁和难解。表达了作者缠绵悱恻愁肠百结的烦乱心绪。现在这一成语,用来形容人内心的烦乱,或形容某些事难以处理解决。

20请体会“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一句中的“锁”字的妙处。

即使是凄惨秋色,也要被“锁”于这高墙深院之中,然而“锁”住的又何止是这满院秋色?落魄的人,孤寂的心,思乡的情,亡国得恨,都被这高墙深院禁锢起来。把现实和抽象的困境都以一字“锁”呈现,可谓传神之极。

21请体会“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中“别是”二字的妙处。

昔日唯我独尊的天子,如今成了阶下囚徒,备受屈辱,遍历愁苦,心头淤积的是思、是苦、是悔、还是恨……恐怕词人自己也难以说清,常人也难能体会。饱含辛酸,极其沉痛的伤心之语。

22、“不畏浮云遮望眼,自缘身在最高层”:作者把抽象的事理寓于具体形象之中,借景抒怀,阐述了只有站得高,看得远,才能不怕阻挠,不被眼前的困难吓倒的哲理,同时表现了诗人不畏艰难,对前途充满信心的思想感情。

23这首诗中“浮云”这一意象指的是什么?(2分)

既指自然现象,又指困难、挫折、障碍等

24、“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这是诗人劝慰友人不要为离别而悲伤,而要心胸豁达,坦然对待。这两句诗语言形象而凝练,饱含深情而富于哲理,一洗以往送别诗黯然消魂的感伤情调,而代之以豁达乐观的感情,给人以莫大的鼓舞和安慰。因此成为千百年来脍炙人口的名句。

九上

1(1)这词首融    于一体,富于浪漫色彩。(2) 梦幻(梦境、理想)(1)现实(1)

  (2)这首词抒发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抒发了作者抗敌报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1)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1)

2、 “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4这是全词的核心部分。词人在这里正面揭示了自己和征人们的一种心理矛盾:他们思念相距万里的家乡,但却没有办法回去,因为还没有达到建立军功、勒石燕然的目的。所以只能用一杯浊酒来排解对家乡亲人的思念,寄托对成就功业的向往。表明将士们以国事为重的高尚情操。

3、“羌管悠悠霜满地”夜寒霜浓,远处又传来了悠悠羌笛之声。此处环境描写既是上阙"长烟落日"的延续;又写出戍边将士们寒夜戍守的艰辛,更是借景抒情,烘托了他们因功业未立,归期无计又思念家乡的复杂感情。

4、“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将军和征夫都难以入睡,而且因守边辛苦,思念家乡,但是功业难成,久戍不归,将军和征夫都白了头发,流下了哀伤的眼泪。互文手法,抒发了将士们壮志难酬,思乡忧国之情。这里的悲怆情调还含蓄地表达了作者对于朝廷腐朽、软弱,不修武备、不重边功的愤懑不平。

5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

是写战前的充分准备。这两句话的意思是:出兵开战之前,战士们兴高采烈的分食烤熟的牛肉,军营里奏响了雄壮的战歌。两个对仗极工、而又极其雄健的句子,突出地表现了雄壮的军容,表现了将军及士兵们高昂的战斗情绪。

6、“沙场秋点兵”

预示着激战即将开始。仅仅五个字,就把雄壮威武的阵容描绘的栩栩如生。那一面面飘飞的战旗,一阵阵点兵出征的号角,一队队冲锋陷阵的人马,一把把寒光闪亮的刀枪,所有这一切构成一幅庄严、肃杀的画面,显示了将士们无坚不摧的决心。“秋”字既点明了季节,也为战士出征增添了肃杀的气氛。

7、“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将军率领铁骑,快马加鞭,神速奔赴前线,弓弦雷鸣,万箭齐发。这两句连用两个比喻生动的描写惊险激烈的战斗场面。进一步刻画了冲锋陷阵、英勇无比的英雄形象。表达了必胜的决心。

8、“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答:天下事是指“收复中原,统一国家”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诗人渴望帮助朝廷完成打败侵略者、一举收复失地的宏图大业,以赢得生前的功勋,身后的美名。这句话充分表达了诗人杀敌立功的雄心壮志和誓死报国的赤胆忠心。

9、“可怜白发生”

答:“可怜”一词,是全词情感抒发的转折点。由“雄壮”转为“悲壮”。 和首句“醉里挑灯看剑”相照应,都是描写现实,又与中间的梦境形成鲜明的对比,揭示了理想与现实的矛盾,从而更有利的表达了词人壮志难酬、报国无门的悲愤。

10全词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抒发了作者抗敌救国、建功立业的爱国情感和报国无门、壮志未酬的悲愤。

九下

1请谈谈“关关雎鸠,在河之州”的妙处。

全诗以滩头水畔的一对雎鸠鸟一唱一和的叫声起兴,然后写一个青年小伙儿对一位美丽贤淑的好姑娘的无限情思。这种含蓄委婉又生动形象的艺术手法使全诗产生了意味深长、回味无穷的艺术魅力。

2. 体会“悠哉悠哉,辗转反侧”的妙处。

既有对男子求偶不得的心理描写,又有其动作描写。“优哉游哉”写其绵绵情意,思念不绝;“辗转反侧”突出其内心状态的不平静,难以入眠,形象逼真的表现了主人公深深的思念之情。

  

3.《蒹葭》这首诗表现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通过描写"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展现了一幅萧瑟、冷落的秋景,借景抒情(或情景交融)(1),表达了一种追求"伊人"求之不得凄清、冷落(或缠绵悱恻)的思想感情(1)。)

4、“蒹葭苍苍,白露为霜”属于什么描写?有什么作用?景物描写,既点明了地点和景物,又点明了时节,渲染了一种苍凉幽渺的氛围和色调,烘托凄婉惆怅心情。

5、黑云压城城欲催,甲光向日金鳞开。

敌军气焰嚣张,像乌云重压要把城墙摧垮,铠甲在阳光的照耀下像鱼鳞般闪烁着光华。这两句运用比喻夸张的修辞手法,既写景又写事,一方面渲染了敌军兵临城下的紧张气氛和危急形势,另一方面也表现了守城将士披坚执锐、严阵以待的雄壮军威。个“压”字,把敌军人马众多,来势凶猛,以及交战双方力量悬殊、守军将士处境艰难等等,淋漓尽致地揭示出来。

6、“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诗人借用战国时燕昭王置千金于台上,延请天下奇才这个典故,既与战争的地点相吻合,又是对天子和守边将士的称颂。  抒发了诗人忠君报国誓死杀敌报效朝廷的决心和渴望建功立业的心愿.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热】打开小程序,算一算2024你的财运
诗词理解性默写
中考古诗词鉴赏资料(超全面)
语文古诗词赏析总复习卷
初中语文古代诗词名句赏析(八年级上)
中考古代诗词赏析
中考语文课内诗词名句赏析大全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