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APP
userphoto
未登录

开通VIP,畅享免费电子书等14项超值服

开通VIP
中考语文考点知识全解析

中考语文考点知识全解析


  1.知识要点与复习策略要掌握重点教读课文中出现的常用字,做到会读、会写、会解释含义、会组词。能区分常见的同音字、形似字,了解多音多义字在不同词语中的意义。书写汉字,做到笔画清楚,字形规范,不写错别字。初中毕业生应认识的汉字较多,包括同音字、形似字、多音多义字和使用率较高的字。这些字的识记和掌握,若单靠毕业前夕的总复习来巩固,搞临时突击,显然不会有好结果的。因此,在掌握汉字时应特别要注意以下几点:(1)了解汉字构字常识(主要是形声字)。(2)对任何一个汉字,要从字音、字形、字义三个方面来认识。(3)注意容易读错写错的常用字,读书时要注意分辨。(4)要学会使用字典,词典,掌握音序检字和部首检字这两种方法。

  2.形声字从字形上看,汉字可以分为独体字和合体字。大部分合体字属于形声字。形声字由表示字的意义的形旁(也叫义符)和表示字的读音的声旁(也叫音符)组合而成。形声字的形旁和声旁结合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形声字的形旁只能笼统地表示事物的类别,不能表示具体的意义。有一部分形声字的声旁甚至已不能准确地表示现代的读音。

  3.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同音字就是现代汉语里语音相同但字形、意义不同的字。所谓语音相同,一般是指声母、韵母和声调完全相同。对于同音的形声字,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旁来判定它们所表示的意义。对于常用的同音字,要随时留意它们经常和什么字在一起搭配使用,表示什么意思。

  形似字就是形体相近而意义不同的字。

  多音字是指一个字有几个不同的读音,表示几种不同的意义。辨别多音字的读音,可以从意义、用法、词性等几个方面考虑。

  学习多音字,不仅要了解某个字有几个读音,分别表示什么意思,同时,还要了解不同读音的不同搭配习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经典例题

  例1下列词语中划线字的注音、字形都正确的一项是( )(河北省中考题)A.匿(nì)名    挑拨离间(jiàn)B.迥(jiǒng)异沾(niān)轻怕重C.抖擞(sǒu)   并行不悖(bó)D.狭隘(ài)    坦荡如抵(dǐ)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注音和字形的掌握情况。解答有关汉字的考查题时,一要注意正确识记和理解常用汉字的音、形、义;二要注意区分同音字和多音多义字。如B项“沾(niān)轻怕重”中的“沾”是“拈”的误写。C项“并行不悖(bó)”是“并行不悖(bèi)”的误读。D项出现一个错别字,“坦荡如抵(dǐ)”中的“抵”是“砥”字的误写。只有A项全部正确。

  例2下列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北京市中考题)

   A.招是搬非随机应变祸不单行B.心旷神怡大声疾呼虚张声势

   C.敷衍塞责知迷不悟辨伪去妄D.错落有致自出心裁不屑置辩解析这类试题是考查学生正确辨析、使用音同或形似而义不同的字,防止写别字,并正确运用。C项中“知迷不悟”的“知”应改为“执”,“执”是坚持的意思。整条成语是坚持错误而不觉悟的意思。而误写成“知”,显然是对成语的意义理解错了。如“甘拜下风”中的“甘”,是甘愿,乐意;而不能写成“干”。“下风”是风向的下方;而不能写成“下峰”。因此要把成语的每一个字写正确,必须准确地掌握每个字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同步训练

  选择最恰当的一项填在括号中。1.下列成语的首字按照音序排列正确的是( )①浅尝辄止 ②貌合神离 ③寓意深长 ④气象万千⑤持之以恒 ⑥古往今来 ⑦微乎其微 ⑧偃旗息鼓A.⑤⑥②④①⑦⑧③ B.⑤⑥②①④⑦③⑧C.⑤⑥②④①⑧③⑦ D.⑤⑥②④①③⑧⑦

  2.下面有关字的知识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钢、功、芳、慈”都是形声字,但形旁和声旁的结合方式各不相同。B.“戳穿”的“戳”和“杀戮”的“戮”是形似字。C.“假、会、都、提”有的不是多音多义字。D.“刻苦”的“刻”和“克服”的“克”是同音字。

  3.下列全是形声字的一组是( )A.围 葵 闷 匪 界 爸 B.林 订 休 例 桂 功C.尘 糊 揭 势 明 饭 D.烤 粗 致 聪 山 熬

  4.没有错别字的一组是( )A.英勇无敌 安然无恙 勃然大怒 鞠躬尽瘁B.契而不舍 坚持不懈 惊惶失措 小巧玲珑C.大惊失色 卓有成效 义正词严 朝思暮想D.声名狼藉 得心应手 不折不挠 锐不可当

  5.词语中没有错误字的一项是(  )A.见义思迁一穷二白举一反三B.辨伪去妄万事具备招事搬非C.不可救要杳无消息纵横绝荡D.不屑置辩虚张声势为富不仁

  6.下列各组词语中划线字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敷衍了事——了如指掌B.错落有致——分工细致C.一挥而就——一切就绪D.莫名惊诧——莫名其妙

  7.下列划线字解释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为非作歹(坏人)     心旷神怡(愉快)    诘责(反问)B.自出心裁(判断)     尔虞我诈(欺骗)    菜畦(田梗)C.姹紫嫣红(美丽)     莫名其妙(说出)    惆怅(不如意)D.辨伪去妄(荒谬不合理的)油光可鉴(当镜子照) 效尤(更加)背诵默写知识点要求

  《语文课程标准》在目标中强调“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吸收民族文化智慧。关心当代文化生活,尊重多样文化,吸取人类优秀文化的营养”,“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古诗文的背诵默写题成为承载这种理念的题型。在语文考试说明中也明确规定了学生必须“能默写要求背诵的古诗文名句”。

  考题解析

  纵观近三年的语文中考题,我们发现背诵默写题主要有以下几种题型:

  一、直接型默写题

  这是一种传统型的默写题,又称“机械型默写题”,它要求考生写出指定的名篇佳作中的文句,或是出上句对下句,出下句对上句,或是出两头写中间。这是难度最低的一类题,也是各区中考中都出现的题型。

  例:先帝不以臣卑鄙,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2003年北京市中考题)

  二、理解型默写题

  这一题型在默写题中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它的难度要比直接型默写题稍大些,灵活性也强一些。因为它把从前死记硬背的检测方式深化了一步。考生不仅要准确、熟练掌握原文,还要对课文内容有一定的理解。但它的答案仍具有唯一性。

  例:《出师表》中表现诸葛亮“宠辱不惊”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2002年朝阳区中考题)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概括了决定战争胜负的三个条件及其关系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2001年西城区中考题)

  三、迁移型默写题

  这类题是新出现的题型,对考生的要求比较高,它将课内外的诗文积累联系起来,由内引外,注重迁移,更注重考查的灵活性、综合性。考生只有具备一定知识的储备量时,才能从容不迫。这类题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例:我们学过的古诗词中,有不少诗句写到了“月”,如“明月别枝惊鹊”,请你再写出两个含“月”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2001年东城区中考题)

  例:“雨”是古代诗人笔下常见的景物,如“渭城朝雨邑轻尘”,请再写出两个含“雨”的诗句:________________。(2002年东城区中考题)

  四、运用型默写题

  重在运用,是语文学习的一大特点,默写题亦然。只有在灵活运用中才能真正检验出对所积累内容的理解。运用型默写题多设置具体的语境,需要考生借助联想,在积累的仓库中搜索出恰如其分的语句填入其中。这类题重在运用,是知识与能力的结合体,因有语境的限制,其答题范围也往往是有限的。

  例:这次分手,我们再见面的机会也许微乎其微,但是_______,_______,只要我们的心永远在一起,又何必在乎山水之隔呢?(用初中教材里学过的诗句填空)(2001年朝阳区中考题)

  例:朋友分别,如果你借用王维的“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这两句诗送行,则略显伤感,不妨借用王勃《杜少府三任蜀州》中的诗句“     ,     ”来表达一种豪迈情怀。(2001年石景山区中考题)

  五、简单赏析型默写题

  这类题注重考生的情感、态度,重在发挥他们的主动性,考查他们对古诗文的初步鉴赏能力。这类题没有固定的答案,凭考生自己的喜好在诗文中选择语句作答。这类题更具有开放性和主观性。

  例:你在课内或课外一定学过或读过一些描写春天的古代诗句,请写出你喜欢的两句。(2002年石景山区中考题)

  默写题不论分几种类型,都是以记忆、积累为根本的,然后在此基础上加以理解、应用、赏析。这一题型会帮助青少年在记忆力的鼎盛时期为自己建造起民族语言文化的金字塔,并受益终生。文言文阅读文言文的考查评价以新课标要求为准,能正确理解文章大意,而不应考查对词法、句法等知识的掌握程度。其范围以新大纲定的16篇背诵推荐篇目为主,语文教科书中的其他文言散文也是复习重点。另外,也不排除考查课外浅易文言文。从考查角度看,不外乎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对文章内容的整体感知,即“理解基本内容”;

  二是明确文中一些多音字的读音,通假字的本字及意义,关键实词的含义;

  三是能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的句子;

  四是对文章的一些观点和艺术方法能作简单的评价和分析。

  [考点要求]

  1、整体感知课文,体会作者的态度、感情。

  2、能理清文章思路,理解主要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阅读浅显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

  [考查热点]

  1、知道文言文中常见的文言实词和虚词的含义。

  2、正确翻译文言文中的一些重要句子。

  3、理解文言文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思想情感。

  4、筛选并提取文中的信息。

  5、分析作者的观点和态度。

  [题型解析]

  第一题一般考查的是文章出处及作者简介。解答这类题目关键以课本的书下注释为主,注意平时的积累。

  第二题一般考查的是文言文中常见文言词语的含义。解答这类题目关键在平时的积累,考试时要结合上下文,辩明词语的多种意义,写出该词语的特定含义。

  第三题一般考查学生对句子停顿的把握。划分诵读节奏,一定要参照句式的特点,把握特征,按照不同的停顿规律,以“意群”为单位,重在“语意”上下工夫,不要曲解句意。

  第四题一般是翻译题。文言文语句的翻译,要注意以下几种情况:①词类活用;②古今异义词;③一词多义;④通假字;⑤特殊句式等。运用不同的方法去翻译,做到准确、流畅。

  第五题一般考查学生对文言文中感人情境和形象的领悟能否说出自己的认识和见解。解答此类题目,要深入领会文章的思想内容,善于分析,表达有新意。

  [答题误区]

  1、字词的理解,主要有以下失误:①多义词的义项选择不准;②不能准确辨析古今异义的词;③通假字把握不准;④不能辨别文言虚词的多种用法。

  2、翻译文言句意,失误主要有:①关键词语没有译出或译得不准确;②对句子的隐含意义不理解。

  3、分析文章内容和写作方法,主要失误有:①不着眼于全篇,孤立地回答问题;②不善于概括表达,概括不准、不全;③抓不住要点,答非所问。

  4、解答开放性试题,主要误区有:曲解原文、故意拔高、无中生有等。

  [应对策略]

  1、强化记诵,增加积累,提高语言感受能力。重点篇目的经典语段,要反复诵读,真正把握其内涵。

  2、掌握文言文语句的翻译技巧,学会从中揣摩规律,形成能力。

  3、注重对文章的整体感知,在具体语境、情境中领悟意思,把握情感。

  4、对待开放性试题,要积极思考,大胆表达,力求新颖独到,但切忌信马由缰,不着边际。

  [例题透视]

  阅读下面文言文,回答后面问题

  唐睢不辱使命(节选)

  秦王怫然怒,谓唐睢曰:“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唐睢对曰:“臣未尝闻也。”秦王曰:“天子之怒,伏尸百万,流血千里。”唐睢曰:“大王尝闻布衣之怒乎?”秦王曰:“布衣之怒,亦免冠徒跣,以头抢地耳。”唐睢曰:“此庸夫之怒也,非士之怒也。夫专诸之刺王僚也,慧星袭月;聂政之刺韩傀也,白虹贯日;要离之刺庆忌也,仓鹰击于殿上。此三子者,皆布衣之士也,怀怒未发,休祲降于天,与臣而将四矣。若士必怒,伏尸二人,流血五步,天下缟素,今日是也。”挺剑而起。

  秦王色挠,长跪而谢之曰:“先生坐!何至于此!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1、解释下列加点词。

  (1)仓鹰击于殿上( )

  (2)长跪而谢之( )

  2、翻译下面文言语句。

  寡人谕矣:夫韩、魏灭亡,而安陵以五十里之地存者,徒以有先生也。

  3、外交辞令往往委婉含蓄,隐藏着“潜台词”,听话者应仔细揣摩,才能灵活应付。请揣摩下列各句,说说其“潜台词”是什么。

  (1)公亦尝闻天子之怒乎?

  (2)与臣而将四矣。

  4、用自己的话简要回答:唐睢是怎样让秦王理屈词穷的?从中可以看出唐睢是个怎样的人?

  5、列举我国历史上两个“不辱使命”的外交人才,分别用一句话概括他们的主要事迹。文言文中表示时间的词岁:年。《捕蛇者说》:“盖一岁之犯死者二焉。”

  期年:满一年。《邹忌讽齐王纳谏》:“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

  积年:好几年。《张衡传》:“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曩:从前。《捕蛇者说》:“曩与吾祖居者,今其室十无一焉。”

  向:先前。《捕蛇者说》:“向吾不为斯役。”

  久之:很久。《狼》:“久之,目似瞑,意暇甚。”

  良久:很久。《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

  异日:将来。《黄生借书说》:“日姑俟异日观云尔。”

  旦旦:天天。《捕蛇者说》:“岂若吾乡邻旦旦有是哉?”

  旦日:第二天。《陈涉世家》:“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

  日:一天天。《捕蛇者说》:“而乡邻之生日蹙。”

  翼曰:明天。《促织》:“翼日进宰.宰见其小,怒呵成。”

  翌日:次日。《(指南录)后序》:“翌日,以资政殿学士行。”

  旦:早晨。《术兰诗》:“旦辞爷娘去,暮至黄河边。”

  质明:天刚亮。《(指南录)后序》:“质明避哨竹林中。”

  亭午:正午。《古风》:“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

  宵:晚上。《雨霖铃》:“今宵酒醒何处?”

  暝:天黑了。《梦游天姥吟留别》:“迷花倚石忽已暝。”

  即日:当天。《鸿门宴》:“即日因留沛公与饮。”

  中夜:半夜。《祖逖传》:“中夜闻鸡鸣。”

  失时:过时。《论积贮疏》:“失时不雨,民且狼藉。”

  无何:没有多久。《促织》:“无何,宰以卓异闻。”

  尔来:从那时以来。《蜀道难》:“尔来四万八干岁。”

  尝:曾经’。《劝学》:“吾尝终日而思矣。”

  素:一向,平素。《陈涉世家》:“吴广素爱人。”

  既:已经。《曹刿论战》:“既克,公问其故。”

  既望:阴历十六。《观潮》:“自既望以至十八日为最盛。”

  适:刚才。《孔雀东南飞》:“适得府君书。”

  几:将近。《论积贮疏》:“汉之为汉,几四十年矣。”

  初:刚开始。《赤壁之战》:“初一交战。”

  未几:没多久。《口技》:“未几,夫驹声起。”

  寻:不久。《桃花源记》:“未果,寻病终。”

  已而:不久。《醉翁亭记》:“已而夕阳在山.人影散乱,太守归而宾客从也。”

  遽:立刻、马上。《察今》:“遽契其舟。”

  瞬息:一眨眼。《活板》:“瞬息可就。”

  顷刻:一会儿。《狼》:“顷刻两毙。”

  少顷:一会儿。《口技》:“少顷,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

  食顷:一顿饭工夫。《促织》:“食顷,帘动,片纸抛落。”

  卒:同猝”,突然。《赤壁之战》:“五万兵难卒合。”

  倏尔:忽然。《灌园叟晚逢仙女》:“如何半日上倏尔又变了?”

  秋:时候。《出师表》:“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

  朔:阴历每月初一。《逍遥游》:“朝菌不知晦朔。”

  望:阴历每月十五日。《五人墓碑记》:“予犹记周公之被逮,在丁卯三月之望。”

  晦:阴历每月最后一天。《登泰山记》:“戊申晦,五鼓,与子颍坐日观亭。”

  今者:现在。《齐桓晋文之事》:“今者,有人语此,力足以举千钧。”

  夜阑:夜深。《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夜阑卧听风吹雨。”

  薄暮:傍晚。《岳阳楼记》:“薄暮冥冥。”文言虚词“之”的常见用法“之”是文言文中一个重要的虚词,用法复杂。在这里我们对“之”字的用法作一个简要的归纳。

  一、用作代词,在句中作宾语或兼语,不作主语,分为以下几种情况。

  1.第一人称代词,可译为“我”“我们”。如:“君将哀而生之乎?”(《捕蛇者说》)之:代“我”。

  2.第三人称代词,可译为“他(他们)”“她(她们)”。如:“遂使之行成于吴。”(《勾践灭吴》)之:代大夫文种。

  3.近指代词,可译为“这”。如:“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师说》)之:这样的。

  4.代事。如:“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阙秦以利晋”这件事。

  5.代物。如:“虽有槁暴,不复挺者,使之然也。”(《劝学》)之:代木。

  6.代军队。如:“子犯请击之。”(《烛之武退秦师》)之:代秦军。

  二、结构助词,分以下几种情况。

  1.宾语的标志。用于宾语和中心语之间,可译为“的”,有时不译。如:“是寡人之过也。”(《烛之武退秦师》)之:可译为“的”。

  2.宾语前置的标志。为了强调宾语,有时借助“之”把宾语从动词后提到动词的前面。如:“夫晋,何厌之有?”(《烛之武退秦师》)“之”把动词“有”的宾语“何厌”提前到了动词前。

  3.定语后置的标志。通常情况下,古代汉语中定语的位置与现代汉语中的一样,用在中心语之前,但为了强调定语有时将定语放在中心语之后,有时在定语与中心语之间用“之”连接。翻译时应将后置了的定语调整到中心语之前。与“之”有联系的定语后置格式有两种。

  ①“中心语+之+定语”的格式。

  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劝学》)“利”“强”分别作中心语“爪牙”“筋骨”的定语。

  ②“中心语+之+后置定语+者”的格式。如:“马之千里者,一食或尽粟一石。”(《马说》)“千里”作“马”的定语。

  4.补语的标志。用在中心语(动词、形容词)和补语之间,可译为“得”。如:“古人之观于天地、山川、草木、虫鱼、鸟兽,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游褒禅山记》)第二个“之”,是“得”的意思。

  5.用在主谓之间,起取消句子独立性的作用,可不译,译时也可省去。可分以下三种情况。

  ①主谓短语在句中作主语。

  如:“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邹忌讽齐王纳谏》)

  ②主谓短语在句中作宾语。

  如:“寡人不知其力之不足也。”(《勾践灭吴》)其中“其力之不足”在句中作“知”的宾语。

  ③用在复句的一个主谓式分句里面。如:“邻之厚,君之薄也。”(《烛之武退秦师》)

  6.音节助词,用在形容词、副词或某些动词的末尾,或者用在三个字之间,使之凑成四个字,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无实义。如:“填然鼓之,兵刃既接,弃甲曳兵而走。”(《寡人之于国也》)“之”用在动词“鼓”(击鼓)后,无实义,只起调节音节的作用。

  三、固定格式“……之谓也”,表总结性的判断语气,译为“说的就是……啊”。

  如:“野语有之曰,‘闻道百,以为莫己若'者,我之谓也。”该句句意为:“俗语有这样的说法,’听到过上百种道理,便以为没人比得上自己',说的就是我啊。”

  四、用在表时间的分句中作状语,常与“也”字呼应,相当于“……的时候”。

  如:“臣之壮也,犹不如人。”(《烛之武退秦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巩固练习]

  阅读下面一段文字,完成文后练习。

  曾子之①妻之②市,其子随之③而泣。其母曰:“女还,顾反为女杀彘。”妻适市反,曾子欲捕彘杀之④,妻止之⑤曰:“特与婴儿戏耳。”曾子曰:“婴儿非与戏也。婴儿非有知也,待父母而学者也,听父母之⑥教。今子欺之⑦,是教子欺也。母欺子,子而不信其母,非以成教也。”遂烹彘也。

  文中的“之”字按其用法分类,最恰当的一项是(  )

  A.①②⑥/③④⑤⑦ B.①⑥/②/③④⑤⑦

  C.①⑥⑦/②/③④⑤ D.①⑥/②/③⑤/④⑦语言衔接题语言衔接题解题要领

  l、避免两个误区

  A、凭语感,读得顺

  语言衔接题考查的是语言表述的规范,和内在逻辑的严密。有些同学平时说话和写作的语言本来就不规范,逻辑不严谨,因此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光凭语感。

  B、这么连接也没错

  有些同学初做这种题,总觉得四个选项都挺对的,没有一项不对。这种想法是错误的。因为这种题考查的是“最恰当的一项”,而不是“错误”的一项。

  2、要领:寻找依据点。

  做语言衔接题,不能凭语感,要善于寻找依据。

  A、关注主语一致

  如下面练习中第一题3、4两句,考查的就是前后文主语一致的问题。“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这句的对象指的是人而不是自然,因此后边就应该是“人和自然交融”,并且从后文也可以看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的主语也是人而不是自然。所以只能选第4句。

  B、关注结构对应

  如下面练习中的第3题3、4两句,前文是“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与之对应的结构就只能是“多思考了一个问题”。“多思考了一些问题”也没错,但从结构上不如“多思考了一个问题”更恰当。

  C、关注内在逻辑

  如下面练习中的第4题,应该先有“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才有船在“月光”与“水波”中飘荡。先有“船”,再有我“躺”在铺位上。先有“躺”,再有“倾听”。等等。这些都是考查了一个内在逻辑的问题。

  D、关注暗示语序的关键词语

  如下面练习中的第2题3、4两句,第三句中有“上述四大加工技术”,第四句中有“上述范围”,这些都是暗示上文有具体的内容与之对应。根据这些词可以判断句与句之间的顺序。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能力检测

  1.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哦,大海,你多么广阔!称雄陆地的喜马拉雅山,不是在你的怀中长大的吗?它是你的第几个儿子? _______发出动人心魄的声响。

  ①你创造了多少奇迹,蕴藏了多少力量,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②你蕴藏了多少力量,创造了多少奇迹,你的心胸的容量到底有多大?

  ③在无边的大海面前,自然和人交融,使人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④在无边的大海面前,人和自然交融,万念俱寂,精神解脱,得到净化和升华。

  ⑤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拍打岩石,激起丛丛白色的浪花,

  ⑥这里,听不到战马的嘶鸣,更没有勇士的荣耀,只有蓝色的海水激起的丛丛白色的浪花,拍打着岩石,

  A.①③⑥ B.②④⑤ C.②③⑤ D.①④⑥

  2.选出句子排序正确的一项( )

  ①辐照加工技术具有许多传统加工工艺无法比拟的优点

  ②早期的辐照加工,是利用射线的杀菌灭虫性能来达到消毒、保鲜等目的

  ③本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辐照加工技术,是继上述四大加工技术之后,正在崛起并逐渐成熟的一种加工工艺技术

  ④现代的辐照加工技术已突破上述范围

  ⑤众所周知,机械加工、热加工、电加工和化学加工,是通用的材料加工技术

  A.①③②④⑤ B.⑤①③②④

  C.①⑤③④② D.⑤③①②④

  3.把后面的句子填到横线上,最恰当的一组是( )

  绝境是强者的进身之阶,弱者的无底之渊。什么事情,都是成也在人、败也在人。_______________可是在绝境中,成功者比失败者多坚持了一分钟,多走了一步路,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成功者不一定处处都比失败者强。

  ②失败者天生就一定比成功者差吗?

  ③多思考了一个问题。

  ④多思考了一些问题。

  A.①③ B.②④ C.①④ D.②③

  4.填入下面横线上的句子,与上下文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

  我从海湾那边返回。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不由想起那唱着催眠曲的母亲,和她手里的摇篮。

  A.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

  B.皓月当空,风平浪静。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我躺在铺位上,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身子轻轻地摇晃着,

  C.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皓月当空,风平浪静。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

  D.皓月当空,风平浪静。我躺在铺位上,身子轻轻地摇晃着。船在月光与水波织成的羽纱中飘荡。倾听那微风细浪的絮语,

  5.下列各句与上下文衔接得最好的一句是( )

  鸽子是这城市的精灵。_____________在它们眼里,收进了多少秘密呢?

  A.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

  B.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C.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

  D.每天早晨,有多少鸽子从连绵的屋顶上飞向天空!有谁看这城市有它们看得清晰和真切呢?它们是惟一的俯瞰这城市的活物。修改病句修改病句,改正错别字的试题在中考试卷上多年来一直占有一席之地。考生解答这类题在心理上有准备,答卷时已不感到有太大的难度。可是近年来,修改病文段的题型在全国许多省市的中考命题中浮出水面,它将文字的错用、误用;标点符号的不规范使用;还有语法、逻辑等错误造成的病句;结构文章时出现的纰漏等汇集于一段文字中。以此考查学生的纠错能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考查知识的积累和布局谋篇的能力等等。这类题考点不容易把握,较之修改病句和改正错别字的分别命题形式无疑是增加了难度。

  [经典题型]

  按要求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修改下面短文。

  老作家巴金的《随想录》出版后,便引起了许多人的思考。这五本薄薄的小册子,誉为“说真话的大书”。由其是这位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后所作的自我反省,更是向每个人发出了一个既严肃又深刻的问题:人们有没有勇气跪倒在自己面前。

  大概没有一个人敢保证,自己在以往从前的日子里能够始终做到表里如一。哪一个人未曾说过假话呢?哪一个民族没有因为愚昧或是盲从而有时破坏了自己的文化呢?哪一个国家没有因为种种原因而一渡走了弯路呢?也恰恰是因此有了这一切,才有了勇于忏悔的个人、国家和民族,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

  我想,忏悔要慎重,将自己的过失展现给世人,往往会为自己带来许多不必要的麻烦,影响自己的大好前途。一个人一生中谁不说几句谎话呢?说谎话也是需要勇气的。

  忏悔是一种勇气,忏悔是一种英雄精神,只有当一个人有了社会责任感的时候,才有可能豪不留情的批判自己;只有心胸坦当的人,才能算得上是一个真正的人。从这个意义上讲,忏悔是坚强的,更是高尚的。

  (1)文中有多个错别字,请改正其中两个。(如果多改,按前两个计分)(2分)

  (2)文中有多处病句,请改正其中三处。(如果多改,按前三处计分)(6分)

  (3)除了错别字和病句以外,本文还有什么问题?请改正其中的一处。(如果多改,按第一处计分)(2分)(辽宁省大连市中考试题)

  [解题方略]

  1.审题。此题满分10分,分值所占比例不小,得分容易,丢分也容易。文中有多个错别字,有多处病句,此外还有别的毛病。只要改正两个错别字就可以得满分(2分),改正三处病句也可以得到另一个满分(6分),此外再发现一处不同类别的错误并改正,最后一个满分(2分)又得到了。答题时一定要慎重,不能马虎轻敌,只求稳、准,不得急躁贪多。否则丢分也是很容易的事,把备选答案考虑成熟后,选择自己最满意的,还要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注明。不能随意涂改。

  2.把握内容。进一步阅读文段,要速读。这是一段“随笔”之类的文字,针对巴金老人在《随想录》中勇于解剖自己的精神,作者给予了肯定和赞扬。文章最后表明:忏悔是一种勇气,忏悔是一种英雄精神。

  3.疏通文脉。阅读过程即把握文段的行文脉胳。全文共四个自然段,第一段引述巴金老人在读了卢梭的《忏悔录》之后也作自我反省,写出《随想录》,被誉为“说真话的大书”。第二段引发议论(绿色圃中小学教育网WWW.Lspjy.cOm原文地址www.lspjy.com/forum.php?mod=viewthread&tid=25717),对过去的错误,“弯路”要勇于承认并改正,这样“才有了忏悔与反思后的腾飞”。第三段思路陡转,又谈“忏悔要慎重”。与前文命题相悖,仿佛自己打自己耳光。第四段又接着第二段的命题,对勇于忏悔的精神提出了两个必要的条件,肯定了巴金老人的人格魅力。

  4.扫荡梳理。这一步是对问题解答的实际操作,可以在草稿纸上记录结果。

  第一段有一个错别字:“由其”改为“尤其”,两处病句:第二个句子是一个被动句,“誉”字之前应增添“被”字,变为“被誉为……”。最后一个句子属于动宾搭配不当,改正后变成“发出呼唤”或“提出问题”。此外,还有一处标点错用:“忏悔录”的引号去掉,改为书名号《忏悔录》。

  第二段有一个错别字,“渡”改为“度”,三处语病:①“以往”和“从前”重复表达,只可保留其中一个。②误用“因此”,依据文意要改为“因为”。③根据上文句子的表述顺序,“国家”和“民族”两个词的顺序要颠倒一下。

  第三段表述不合题旨,尽可删掉。

  第四段有两个错别字:“豪”改为“毫”,“当”改为“荡”。还有一处标点错用,“忏悔是一种英雄精神”之后应该用句号。

  以上的梳理结果,需要再斟酌判断,选出最有把握得分的答案,用修改符号落实在原文上,一定要做到整洁清晰,合乎规范。

  [演练平台]

  阅读文段,按要求修改错误。

  要求:(1)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上修改。(2)文中有多个错别字,请改正其中两个。(3)文中有多处病句,请改正其中三处。(4)除了错别字和病句以外,本文还有什么问题?请改正其中的一处。

  苦咖啡

  小时候,通过电视广告,使我认识了咖啡。那时,它给我的感觉是淡淡的,只是一种看起来很诱人的饮料。以后,它偶而会从商店的橱窗例不经意地跳出来,让我总想亲口尝一尝它的滋味。

  上初三了,面对马上即将来临的中考,我十分紧迫,这时我想到了咖啡,希望它能给我带来好运。我准备了一只漂亮的杯子,耐心地等待夜暮的降临。吃过晚饭,我迫不急待地冲进房间,满怀欣喜地冲上一杯咖啡,于是那浓浓的香味飘满小屋的空间。

  “呀,真苦!”第一口下去,我不禁咧嘴。我想倒掉它,可长久以来咖啡对我的印象让我坚持品味,慢慢地我从苦涩中感到了一种真正的香甜。那一夜,我学习了很久——

  我开始研究咖啡。据说,巴西咖啡举世闻名,这要归功于从非洲引进了一种杀人蜂,由杀人蜂授粉的咖啡格外香浓可口。杀人蜂给巴西人带来了经济效益,当然也带来了一些麻烦。我觉得咖啡真的很神奇。它能让我头脑清醒,学习时不知疲倦。它哪里会给我带来好运?我的好佳绩都是我自己的刻苦勤奋换来的。

  以后,咖啡经常陪伴我学习到深夜。我的学习成绩也逐步成为班里的一名好学生。

  我爱苦咖啡——。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举报
打开APP,阅读全文并永久保存 查看更多类似文章
猜你喜欢
类似文章
2020中考语文专项复习 诗文默写 (解析版)
专题01 识记类-2015年高考语文自由复习步步高系列
【期末备考】初一上学期期末语文如何高效复习
高考语文125分夺分方案
师生必看的高考语文复习清单| 终于等到你
2014语文教师招聘考试命题趋势_语文招教考试资料-招教论坛 - 手机版 - Powered by Discuz!
更多类似文章 >>
生活服务
热点新闻
分享 收藏 导长图 关注 下载文章
绑定账号成功
后续可登录账号畅享VIP特权!
如果VIP功能使用有故障,
可点击这里联系客服!

联系客服